传统文化第六次课PPT课件_第1页
传统文化第六次课PPT课件_第2页
传统文化第六次课PPT课件_第3页
传统文化第六次课PPT课件_第4页
传统文化第六次课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次课,第五节科技文化第六节教育文化第七节法律文化,.,2,复习思考题1、论天三家2、四大医典3、四诊法4、中国教育思想的精华5、开皇律,.,3,第五节科技文化,一、天文历算二、医药养生三、四大发明,.,4,一、天文历算,1、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的学说有: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西汉中期的周髀算经是盖天说的代表作;浑天说以汉代张衡为代表;与张衡同一时代的天文学家切萌提出了宣夜说。,张衡,.,5,2、中国在天象纪录方面具有连续性、完备性和准确性。3、唐代著名天文学家一行组织测得一度子午线的长度为12922公里(现代测量结果为1112公里)世界上最早的测天仪浑天仪是汉代以前创制的,汉代张衡主持制成了水运浑天仪;元代郭守敬在1276年创制了简仪。4、中国古代历法前后出现100多种,其中颛顼历、太初历、授时历最有名。,.,6,5、数学在商周以前就创造了十进位制;春秋战国时代有了分数概念,出现了乘法口诀;公元前一世纪的周髀算经提出了商高定理。西汉年间的九章算术记载了分数四则运算和比例算法,对面积和体积的算法等。三国时期的刘徽在注中提出了极限思想,并创立了割圆术;南朝的祖冲之算出圆周率。南宋秦九韶提出了以增乘开方法求高次方程正根的方法;南宋李冶提出列方程解方程的方法;杨辉提出乘除捷法,在高阶等差级数求和方面创制了“垛积术”。元代的朱世杰推广了解四元高次方程的方法,并提出了消元解法。,.,7,二、医药养生,1、医药远古时代,神农氏尝百草,发现了植物中的药性。原始社会已懂得用运动和宣导的方法解除病痛,夏代开始酿酒治病,商朝开始煎制汤液,西周有了专门医生和分科。,.,8,中医学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与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合称中医学四大经典。,.,9,黄帝内经阐述了中医学的五大核心理论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说、经络学说、形神学说和天人学说。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素问的内容偏于人体生理学、病理学、药物治疗学等基础理论。灵枢主要论述了针灸理论、经络学说和人体解剖学。,.,10,神农本草经是药学著作,收录药物365种。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作,创造了理、法、方、药紧密结合的理论体系。到北宋时期,孙奇、林亿等人把伤寒杂病论整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11,2、医学家,被称为三大祖师的有扁鹊、华佗、张仲景。扁鹊首创望、闻、问、切四诊法,治疗上用针灸、砭石、手术、吹耳等方法。华佗是外科医生,发明全身麻醉剂“麻沸散”。,扁鹊,华佗,张仲景,.,12,3、养生中医养生理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秦朝到唐朝,主要养生方法是服饵金石法(方士炼长生不老药),吐纳导引术(吐旧纳新),房中术。第二阶段,宋朝以后兴起服用动物类养生药品,同时老年养生保健也得到了重视。,.,13,三、四大发明,1、造纸术2、印刷术3、火药4、指南针,.,14,第六节教育文化,一、教育史简述二、科举与书院三、中国教育思想精华,.,15,一、教育史简述,1、据尚书舜典记载,虞时即设有官学,教授生产和生活的知识。夏朝时出现了学校,到商代发展成熟。西周时,讲授六艺:礼、乐、射、御、书、数。2、春秋战国时代,官学衰落、私学兴起。3、秦朝推行尊法排儒的文教政策,严禁私学。4、汉代确立了以儒家为正宗,辅之以法家、道家的思想文化格局。5、唐代在意识形态上实行儒释道三者并行的政策,实行了科举制,扩大中外教育交流。,.,16,二、科举与书院,1、科举创立于隋代,废止于清朝末期。#隋炀帝时设进士科,以文学取士。#唐代科举考试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种,常科每年分期举行,考试科目有进士、明经等50多种。#宋代科举有所发展。,.,17,#元代,蒙古贵族有做官的特权,不重视科举,共举行过7次进士考试,科举中落。#明代科举鼎盛,学校分国学和府州县学两种。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内容以八股取士,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命题,只能依题义阐述其中的义理。#清代科举与明代相同。1904年,清政府最后一科进士考试,1906年下令停止实行科举制。,.,18,2、书院是由儒家士大夫创办和主持的集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于一身的教育机构。书院始于唐代,蓬勃发展于宋代,终结于清代。宋代涌现出大量书院,有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应天府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伊皋书院、泰山书院等。明末,曾四次禁毁书院,使书院走向衰微。清代,科举制停止,旧式书院终结。,.,19,三、中国教育思想精华,1、因材施教2、启发诱导3、言传身教4、学思并重5、温故知新6、不耻下问7、循序渐进8、由博返约9、教学相长10、尊师爱生,.,20,第七节法治文化,一、法治思想的历程二、法律制度,.,21,一、法治思想的历程,1、夏商时期单纯宣扬“受命于天”、“恭行天罚”到西周时期强调“以德配天”的天道思想,并逐渐形成了“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2、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法治与儒家的礼治相对立,荀况适应封建地主阶级的需要,提出以礼为主使礼法统一的主张。3、西汉中期董仲舒主张“德主刑辅”,一直沿袭至清末甚至民国。,.,22,二、法律制度,1、法律制度的演变(1)奴隶制时代,礼法不分,法律没有成文,统治者假借天命,以誓、命、训、诰等形式发布命令和文告。(2)公元前445年,李悝在魏国变法,他颁布的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封建成文。(3)秦律的法律形式有律、令、式、法律问答、廷刑事。(4)西汉法律始于刘邦初入关时的“约法三章”,萧何在秦律基础上作汉律,又叫九章律。,.,23,(5)开皇律是隋朝的第一部法典,包括12篇500条。废除了以前的宫刑、辕刑、鞭刑、孥戮相坐等残酷刑罚,改为笞、杖、徒、流、死五种。八议之法。八议即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确立统治阶级的特权。将北齐时的重罪十条改为十恶之条,十恶不赦。,.,24,(6)唐律唐律是指永徽律及唐律疏议。公元世纪产生的永徽律,是唐高宗时由长孙无忌主持编撰的,是中华法系的基石。律疏按照永徽律12篇的顺序,对500条律文逐条逐句进行了注解,成为与律并行的唐代国家法典之一,共十二篇。元朝后改称唐律疏议。唐律有两大特点:第一,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第二,简化法律条文,减轻刑罚。,.,25,(7)宋朝编制了刑事法典宋刑统。(8)元朝的大院通判、元典章具有法律大全的性质。(9)明朝先后编制了大明律、明大诰和大明会典。(10)清朝先后颁布了大清律集解附例、大清律和清会典。清末又颁布了大清新刑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