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纯粹精神损害赔偿_第1页
论纯粹精神损害赔偿_第2页
论纯粹精神损害赔偿_第3页
论纯粹精神损害赔偿_第4页
论纯粹精神损害赔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论纯粹精神损害赔偿关键词纯粹精神损害;精神利益;可推知精神损害;可证实精神损害内容提要纯粹精神损害,是指论坛2002年第3期。3相关观点参见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版,第693页。4参见张用江也谈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载法学研究1989年第3期。5参见王利明民法侵权行为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617页。6文森特R约翰逊著美国侵权法,赵秀文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版,第173页。7GOODHART,THESHOCKCASESANDAREAOFRISK19531MLR148同注1,第696页。2/119同1,第696页。10海尔穆特库奇奥损害赔偿法的重新构建欧洲经验与欧洲趋势,朱岩译,载侵权责任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11于敏日本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XX年版,第392页。12克雷斯蒂安冯巴尔欧洲比较侵权法,焦美华译,张新宝审校,法律出版社XX年版,第201页。13同注12,203页。14潘维大第三人精神上之损害研究,载烟台大学学报,XX年第1期。LOCALHOST15SEECATZOWVBUENING,20,81,1009190016SOUTHERNEXPRESSCOVBYERS,40,61519163/1117INTERNATIONALENCYCLOPEDIAOFCOMPARATIVELAWTORTSLIABILITYFORONESOWNACT,转引自胡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第28页。18参见梁慧星中国民法经济法诸问题,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48页。19参见邵世星人身损害赔偿的理论与实务,中国方正出版社XX年版,第7576页。20在此种情况下,侵权行为指向的对象是原告之外的第三人,原告因目睹了被告对第三人实施的侵权行为遭遇精神痛苦,进而罹患疾病,其健康受到损害是其精神利益遭受打击的结果而非侵权行为的直接结果,故不是健康权损害而是纯粹精神利益损害。21参见郭林等试论我国民法对死者名誉权的保护,载上海法学研究1991年第6期。22参见关今华对死者名誉权的法律保护,载4/11福建法学1991年第1期。23参见孙加峰依法保护死者名誉的原因与方式,载法律科学1991年第3期。24参见杨立新人身权法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295305页。25参见胡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第259页。26南庆明、胡薇身份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论以侵害生命利益为对象,载杭州商学院学报XX年第5期。27参见张新宝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研究,法律出版社XX年版,第247页。28陈现杰人格权司法保护的重大进步与发展,载人民法院报2001年3月28日。29张新宝、郭明龙论侵权死亡的精神损害赔偿5/11,载法学杂志2016年第1期。30曾世雄损害赔偿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15316页。31同注25,第259页。32参见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195条第2项、第979条、第999条第3项、第1056条第2项。33同注11,第396页、397页。34同注29。35同注29。36扶养丧失说认为,死亡赔偿金系赔偿死者的被扶养人依与法定扶养关系获得扶养费的权利;继承丧失说认为,加害人的侵害行为导致受害人死亡从而使得受害人的法定继承人将来所能够继承的财产也减少了,死亡赔偿金的目的就在于弥补该种损失。相关观点参见张新宝主编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XX年6/11版,第390393页;麻锦亮人身损害赔偿新制度新问题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XX年版,第648656页。37比如,英国法上叫NERVOUSSHOCK,美国法上则在沿用NERVOUSSHOCK的同时,还有EMOTIONALDISTRESS,MENTALHARM等称谓,在德国法上叫SCHOCKSCHADENDRITTER。38常见的叫法有“休克损害”、“精神打击”、“惊骇案件”、“震惊损害”等,相关观点参见曾世雄损害赔偿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42页;张新宝、高燕竹英美法上“精神打击”损害赔偿制度及其借鉴,载于法商研究XX年第5期;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82页;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版,第722页。39在英美法系,自1886年英国“VICTORIANRAILWAYSCOMMISSIONERVCOULTAS”案之后,纯粹精神利益损害作为一个独立的诉因即不存在困难,美国法律研究院侵权法重述纲要第46节也肯认了纯粹精神利益7/11损害的可赔性。在大陆法系,类似的案件则只能通过健康权损害加以解决,如德国联邦最高普通法院民事判例集56第163页记载的一个案例原告丈夫被被告的轿车撞伤后死亡,原告对因精神郁悒而造成的健康损害主张赔偿,联邦最高普通法院支持了原告的健康权损害主张。本文后面所述的两个大陆法系震惊损害典型案例也是以健康权损害作为案由的。相关观点还可参见潘维大第三人精神上损害之研究,载烟台大学学报,XX年第1期;张新宝、高燕竹英美法上“精神打击”损害赔偿制度及其借鉴,载法商研究XX年第5期;马克西米利安福克斯著,齐晓琨译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XX年版,第8085页。40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41如果从隐私权侵害的角度,本案似也可归入隐私权侵害,但美国法律研究院举出此例的目的并不是说明隐私权受到损害,而是为了证明纯粹精神利益损害的可赔性。8/1142美国法律研究院侵权法重述纲要,肯尼斯S亚伯拉罕,阿尔伯特C泰特选编,许传玺、石宏等译,许传玺审校,法律出版社XX年版,第2024页。43参见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82页。44SEEVICTORIANRAILWAYSCOMMISSIONERVCOULTAS1VLR9545SEEVICTORIANRAILWAYSCOMMISSIONERVCOULTAS1APPCAS2246SEEDULIEUVWHITEKB6947这就是本案法官肯尼迪所阐释的著名的肯尼迪限制规则。48LGTBINGGENNJW转引自曾世雄损害赔偿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44页。49LGFRANKFURT/MNJW1969,22869/1150可预见理论主要用于作为判断案件近因之标准,最初是通过WAGONMOUNDNO1一案确立的。在该案中,被告因疏忽将熔炉中的燃油排放到原告的码头附近的水域,原告工人排放的溶化金属恰好点燃了码头水面上漂浮的燃油,大火烧毁了整个码头。上诉法院认为,行为人对其行为后果承担侵权责任,取决于行为人能否合理预见到实际发生的损害。本案被告无法预见到水面上燃油可能引发火灾,无须对码头毁损承担责任。参见文森特约翰逊美国侵权法,赵秀文等译,中国人民出版社XX年版,第123页。51SEEVIVIENNEHARPWOOD,MODERNTROTLAW,SIXTHEDITIONCAVENDISHPUBLISHINGLIMITED,XX,52陈聪富因果关系与损害赔偿,台湾元照出版公司XX年版,第138页。53DILLONVLEGG案,被告疏忽驾驶撞死了正在穿越街道的小女孩ERINLEEDILLON。死者的母亲和妹妹就其震惊损害提起诉讼。原审法院以事故发生时,死者母亲并10/11不在危险区域内为由,支持了死者妹妹的主张但驳回了死者母亲的主张。但二审法院认为,死者母亲也处于危险区域,对其主张予以了支持。,441,196854张新宝、高燕竹英美法上“精神打击”损害赔偿制度及其借鉴,载法商研究XX年第5期。55同注14。56在SOUTHERNRYVJACKSON,911916案中,一位母亲横穿铁轨,她的两个孩子跟在后面。母亲虽然躲过了被过失开动的火车撞倒的危险,却亲眼目睹她的孩子被撞倒而遭遇了严重的精神损害。法院驳回了母亲的诉讼请求,理由是她不在危险区内。SEE1925IK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