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设计——二PPT课件_第1页
场地设计——二PPT课件_第2页
场地设计——二PPT课件_第3页
场地设计——二PPT课件_第4页
场地设计——二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二章网站设计约束条件,任课教师:金慧芳、二、目录、网站设计需求水平、网站设计功能水平、网站设计政策水平、网站设计城市规划水平、三、网站设计和建设必须遵守的公共约束条件,(一)国家和地方政府(二)当地有关计划要求和计划管理的规定。 (三)与现场建设相关的消防、人防、交通、市政等主管部门的要求。 (四)厂房建设和使用的其他限制。4,目录,站点设计的需求水平,站点设计的法规水平,站点设计的城市规划水平,5,1,基地关系,建筑物的外部设计构想最重要的方面是与基站的混合使用可以使建筑物非常遮蔽,并且基站和周围环境的纹理、颜色可以重复松弛调整的方法。 6、在建筑与邻近边界线之间,根据建筑的防火和消防等要求保留空地和道路。7、防火间距过窄,防火间距改建为仓库,8、9、建筑物前后留有空地或道路,符合建筑物防火规定时,相邻基地边界两侧的建筑物可相邻修建。10、建筑高度不得影响邻近建筑的最低日照要求。 建筑物的高度、间隔和位置直接影响日照效应。 11、除已确定计划的永久性空地外,基地边界线附近的建筑物不得在相邻场所设置开口部、门窗、阳台、屋檐、废弃排出口、雨水。12、2、建筑基地、(1)道路红线和建筑范围的控制线基地与道路红线相连,一般将道路红线作为建筑红线的控制线。 如果基地没有连接到道路的红线,请连接道路和红线。 13、道路红线和城市道路用地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一般由城市规划明确规定,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填写用地条件图。 道路红线总是成对出现,其间的线形用地是城市道路用地。 14、道路的红线和地界线等的关系如下所示,第一,道路的红线和地界线重合,地址和城市道路相连。 这是地点与城市道路之间最常见的一般关系。 第二,道路的红线与地界相交,显示了城市道路通过地址。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道路占有的用地属于城市道路用地,用地内建设项目建设中不能使用的用地建设使用范围以道路红线为界。 15、16、17、第三,道路红线与地界线分离,表示地基与城市道路不连接时,地基必须连接道路与城市道路,道路最小宽度不仅要满足地基使用功能的要求,还要满足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的4m*4m以上的消防要求. 18、19、建设红线城市的道路两侧靠近街道建筑物、建筑物(外墙、楼梯、橱窗等)面对街道的边界线,街道建筑物不得越过红线。 城市道路系统计划规定的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边界。 一般来说,道路的红线是建筑物的红线。 城市在主要干线道路的红线外侧,另画建筑物的红线,将道路上部空间向两侧延伸,使道路看起来更加宽广。 20、公共建筑和住宅适当后退配置,其馀地方有利于人流和车辆集散,绿化和环境美化也是可能的。 21、在建筑红线控制下,沿街建筑前后错开,可以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避免城市景观单调感,城市建筑群体形态和街道富于变化。22、建筑范围控制线的建筑控制线又称建筑线或建筑红线,受红线后退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可在基地建造的建筑物小于红线范围。为基地建设可建设区域界线,称建筑范围控制线,为建筑基地位置控制线。 23、建筑控制线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要素1、(道路)红线后退是城市规划的必要条件,主管部门始终在道路红线以外放置建筑控制线,因此称之为红线后退(后退红线)。 在这种情况下,道路红线与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地基可以建设绿化设施、道路、停车场、广场以及连接地基与城市管网的管线设施、过程所需的临时建筑等。24、2、合同限制合同限制是指所有者(或开发者)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许可文件和土地转让、转让合同中规定的、为了长期使用而必须遵守的各种限制。 合同的限制一般用明确的文字表示,必要时可以在图纸中说明,也可以表示在网站使用中的各方面提出的限制条件和要求。25、(2)用地与城市道路的连接一般必须是用地与城市道路(红线)的连接。 其连接部分的位置和最小宽度必须满足地点与城市道路之间交通联系的需要和消防车的通行要求,满足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的要求。 基地必须至少在一面直接连接城市道路。 为了避难人员时不影响城市的正常交通,这条城市道路必须有足够的宽度。 基地沿城市道路的长度由建筑规模和避难人数决定,至少在基地周长的1/6以上。 基地应至少有2个以上从不同方向通往城市道路的出口。26、基地和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应避免在城市主干道交叉口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前有人员聚集的空地,其面积和纵横尺寸应由使用性质和人数决定。 绿化面积和停车场面积必须符合当地规划部门规定的绿化配置不应影响集散空地的使用。 人员密集的建筑物基地不得设置围墙入口等障碍物。 27、(3)道路红线限制用地建筑物的道路红线,用地为城市道路用地地表、地面与地下空间的分界,建筑物楼梯、平台、窗户建筑物突出物不得进入用地红线,建筑物地下部分和地下建筑物、建筑地基、地下管线也不得进入道路红线不允许进入道路红线的建筑物突出物有:建筑物楼梯、平台、窗户地下建筑和建筑基础基地内连接城市的管线以外的地下管线,28,允许进入道路红线的建筑物规定:符合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的规定和要求的,窗盖、 活动日,雨篷、屋檐等建筑物突出物允许进入道路红线,但该突出物必须与建筑物本身牢固结合,该建筑物突出物不得向道路上空排出雨水,其突出物的高度和宽度必须满足以下要求:人行道底面上空,29、 无人行道路面上空2.5m以上允许窗扇、窗盖突出,突出宽度0.4m5.0m以上允许雨篷、檐突出,突出宽度不得大于1.0m建筑突出物与建筑本身应牢固结合。 建筑物和建筑物突出物不得向道路上空排放雨水。 公益所需的建筑和临时建筑,经当地计划部门批准,可冲入道路红线建设。 骑马楼、过街楼和沿路红线的悬垂建筑,其净高、宽度必须按照当地规划部门的统一规定执行。30、基地海拔基地地面海拔应为城市规划规定的控制海拔设计。 基地地面应提高城市道路路面,有利于排水,否则地面排水措施是必要的。 31、基地安全基地,如滑坡、洪水、潮水可侵蚀,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基站交通基站的道路出入口的设计可基于基站所处的地理环境、基站的使用特性等因素进行具体分析,以便合理地安排基站的出入口。 在一般公共建筑的总平面上,出入口设置在临近的主干道上,与主体建筑出入口比较方便。. 36、37、部分建筑由于地域限制,建设基地不能与干线道路相邻。 在这种情况下,其出入口与附近干线道路的方向有比较便利的关系,必须考虑为人流活动创造顺畅的条件。 建筑物所在地区面临几个方面的干线道路时,分析人流的主要方向,将地区的出入口放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在其他方向上,必须根据需要设置次要的出入口。 38、对于交通量较大的基地(包括出租车乘车处、车场等),连接城市的道路位置应当满足以下规定: (1)大中城市主干道路的交叉点距离道路的红线量在70m以下。 (2)从非道路十字路口开始的人行横道(包括引导道路、引导桥、地铁出入口)最终不应在5m以下。 (3)不得离公共交通站边缘10m以下。 (4)不得距离公园、学校、儿童、残疾人等建筑物入口20m以下。 (5)基地道路坡度大时,设置缓冲段连接城市道路。39、建筑高度影响场地内建筑高度,是反映土地利用情况评价场地设计方案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 在城市规划中,通过航空和通信设施的净高要求、城市空间形态的整体控制、土地利用整体经济性等原因,控制住宅建筑的高度。 建筑高度也是确定建筑等级、防火和消防标准、建筑设备布置要求的重要参数。 40、现场建筑高度控制指标主要是建筑限制高,有建筑层数(或平均层数),两者的关系取决于建筑层高。 建筑限制的高度适用于一般建筑物的控制,建筑层数主要用于居住建筑的评价。 (1)建筑层数的定义:建筑物地面以上的主体部分的层数。 41、建筑物屋顶的展望塔、水箱间、电梯室、排烟室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物的层数。 住宅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其顶板不得超过屋外地坪1.5m以下者层数。 建筑物按高度层数分为普通建筑、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 42、屋顶庭园不计层高43、住宅建筑按层次分类: 1层到3层为低层住宅、4层到6层为多层住宅、7层到9层为中高层住宅、10层和10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住宅建筑以外的民间建筑高度在24M以下的为单层和多层建筑,24M以上的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在24M以上的单层公共建筑)。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民间建筑是超高层建筑。44、45、(2)平均层数的定义:建筑基地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基础面积之比。 单位:(层)平均层数=总建筑面积(m2)/建筑基地面积之和(m2)通常用于居住规划,此时也称为住宅平均层数(层)=住宅建筑面积之和(m2)/住宅基地面积之和(m2)、46、(3)边际高度建筑物的最大高度。 为了控制建筑空间的占有和航线的安全以及城市天线的控制等,应遵循城市规划部门的具体规定。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控制在最高级别数。 47、(4)建筑高度的限制建筑限度高度意味着场地内建筑物的高度不得超过一定的高度限制,这个高度限制是建筑物屋外草坪到建筑物顶部的高度的高度差。 根据情况,也有将绝对海拔设为建筑极限高的控制值。 48、建筑高度不得危害公共空间安全、卫生和景观。 以下地区应实施建筑高度控制。 对建筑高度特别有要求的地区,应城市规划要求控制建筑高度。 沿着城市道路的建筑物,必须根据道路的宽度控制建筑物的裙子和本体塔的高度。 机场、收音机、电信、微波通信、气象台、卫星地面站、军事要塞工程等周边建筑物在各种技术作业控制区内时,必须按房间空间控制建筑物的高度。、49、建筑在国家和地方发表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机构和风景区各项建设,按照国家和地方制定的保护规划和有关条例进行。 泉州历史文化名城,50座,密度与容量控制(1)用地面积定义:用于用地建设开发的土地面积,即用地周围道路的红线包围的用地总面积。 占地面积和用地形状对用地使用和建设项目的功能配置有很大影响。 性质、规模不同的建设项目对用地面积有不同的要求,必须根据情况进行分析。 51、(2)建筑密度(建筑复盖率或建筑复盖率)建筑密度是指建筑基地面积之和与总占地面积之比。 建筑物的密度表示基地内建筑物直接占土地面积的比例。 建筑密度=各类建筑基地面积总和(m2)/占地面积(m2)*100%、52,建筑密度过低,使用占地土地不经济,导致土地浪费,影响占地建设的经济效益。 建筑密度过高会导致现场环境质量下降,严重影响建设项目功能的正常发挥。 建筑密度也间接反映了场地内开放空间的比例,与场地环境质量有关。 53、(3)建筑系数建筑系数是指,占地内所有建筑物、构筑物、露天设备、露天场及露天操作场所等占有的土地占整个占地面积的比例(%)占地面积是指占地内的占地面积,用栅栏中心线计算。 54、建筑物、建筑物占地面积新设计的建筑物、根据建筑物的外壁建筑轴线计算出的以现有外壁的皮尺寸计算出的圆形构造物和挡土墙,以实际投影面积计算出的储灌区以组设备的最外缘计算,设置防火堤时以防火堤的轴线计算出的球罐的周围有铺装场所时以铺装面积计算出挡土墙. 55、露天设备用地:独立设备应按实际用地面积计算的组装设备应按设备现场铺装范围计算,但最大只能计算到设备基础外缘的1.2m。 露天场地面积按场地边缘线计算。 露天工作场所用地面积按工作场所用地边缘计算。56、(4)站点利用系数站点利用系数仅用于评价工业企业站点的土地利用情况,站点内直接使用的土地占整个站点占地面积的比例。 57、(5)容积率是指建筑基地内总建筑面积与总占地面积之比。 建筑容积率=总建筑面积(m2)/总用地面积(m2 )容积率为无量纲常数,没有单位。 容积率与其他指标合作,往往控制基地建筑形态。 平均层数=容积率/建筑复盖率一般容积率为1-2时为多层,4-10层时为上层。 58、(6)建筑设计必须符合当地城市规划部门按地区制定的垄断率和建筑容积率。 (7)在既定建筑复盖率和建筑容积率的建筑基地内,建设部门将部分空地和建筑(如天花板、低层屋顶平台、低层、廊道)作为开放空间,无条件地永久提供公共交通、休息、活动时,可以提高当地规划主管部门规定的建筑复盖率和建筑容积率。 开放空间的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当地城市规划部门制定的实施条例。 59、绿化控制(1)绿化复盖率的定义:基地内所有乔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复盖土地面积(非重复部分)合计占基地总占地面积的比例。 绿化复盖率(%)=绿化复盖率(m2)/总用地面积(m2)*100%(2)绿化用地面积是指建筑基地内用于绿化的各种绿地面积之和。 60、(3)绿地率定义:建筑基地内,各种绿地面积的合计占总占地面积的比例。绿地率(%)=各种绿地面积的合计(m2)/总用地面积(m2)*100%中,绿地包括公共绿地、专用绿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