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nstrom技术.ppt_第1页
Brunstrom技术.ppt_第2页
Brunstrom技术.ppt_第3页
Brunstrom技术.ppt_第4页
Brunstrom技术.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Brunnstrom的简介,signeBrunnstrom是瑞典物理治疗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美国从事临床、教学及研究工作,一直到70年代。1970年他出版了偏瘫的运动疗法,书中详细的介绍了治疗偏瘫的方法。Brunnstrom技术也称为中枢性促进治疗技术。,Brunnstrom认为脑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失去对正常运动的控制能力,重新出现了在发育初期才具有的运动模式。例如:肢体的共同运动,姿势反射以及联合反应,并出现一些原始反射和病理反射。如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而深肌腱反射等正常反射责备加强。Brunnstrom的技术的基本点是他可以用于任何时期,都可用可利用的运动模式来诱发运动反应,以便让患者发现偏瘫肢体认可运动。刺激和康复患者主动恢复运动的欲望,强调在整个恢复过程中逐渐向正常的复杂的运动模式发展。从而达到中枢神经系统的从新组合。而肢体的共同运动和其它异常运动模式是脑损伤患者在恢复自主运动之前必须经历的过程。因此主张在恢复早起利用这些异常模式来帮助患者来控制肢体的共同运动,达到最终能自己运动的目的。,理论基础,原始反射联合运动联合运动和联合反应,原始反射,1.同侧伸屈反射2.交叉伸屈反射3.屈曲回缩反射4.伤害性屈曲反射5.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和非对称性)6.紧张性迷路反射(静态和动态)7.正支持反射(又称磁反射)负支持反射,同侧伸屈反射是同侧肢体的单侧性反应。例如刺激上肢近端伸肌产生的冲动能引起同侧下肢伸肌收缩,或者刺激上肢近端屈肌可以引起同侧下肢屈曲反射。,交叉伸屈反射当肢体近端伸肌受到刺激时,会产生该肢体伸肌和对侧肢体伸肌同时收缩,反之刺激屈肌则会产生同侧对侧肢体的屈肌收缩。,屈曲回缩反射远端屈肌的协同收缩又称为屈曲回缩反射表现为刺激伸趾肌可以引起伸趾肌、踝背伸肌、屈膝肌以及髋的屈肌、外展肌外旋肌出现协同运动。,伤害性屈曲反射当肢体远端受到伤害性刺激时,肢体出现屈肌收缩伸肌抑制。其反应强度和刺激强度成正比。,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和非对称性)对称性是抬头时上肢伸展下肢屈曲,低头时上肢屈曲下肢伸展。是婴儿爬行的必要条件非对称性是躯体不动,头左右转动,头转向的一侧伸肌张力增高,另一侧屈肌张力增高。是婴儿翻身的必要条件。,紧张性迷路反射(静态和动态)静态是指重力作用于内耳卵圆窝感受器引起,有助于增加上肢屈肌张力。动态性指头部加角度运动能刺激半规管的加速度运动,引起四肢反射。(半规管(semicircularcanals)是维持姿势和平衡有关的内耳感受装置,包括椭圆囊(utricle)、球囊(saccule)和三个半规管(semicircularcanals)。),正支持反射(又称磁反射)足底前部施加压力,当慢慢收回施加压力的手时,受刺激的肢体在伸肌反射作用下回随着收回的手产生运动。是婴儿站立行走的先决条件。负支持反射是牵拉伸趾肌时会引起伸趾、伸踝、屈膝以及髋的屈曲、外展外旋。,共同运动,脑损伤常见的一种肢体异常活动表现活动患侧上肢或下肢的某一个关节时,相邻的关节甚至整个肢体都可出现一种不可控制的运动,并形成特有的活动模式,共同运动,1.上肢共同运动模式屈肌联带运动伸肌联带运动肩胛带上抬、后撤前突肩关节屈曲、外展、伸展、内外旋收、内旋肘关节屈曲伸展前臂旋后旋前腕关节掌屈背伸手指屈曲伸展,2.下肢共同运动模式屈肌联带运动伸肌联带运动髋关节屈曲、外展、伸展、内外旋收、内旋膝关节屈曲伸展踝关节背伸、内翻跖屈、内翻足趾伸展屈曲,共同运动各要素的相对强度,(1)上肢屈肌共同运动肘屈曲最为常见,屈肌共同运动是最强的要素,在脑血管病后最先出现。肩关节外展、外旋是较弱的,出现在恢复后期,有的患者停止在这一弱的阶段,它所造成的后果是上臂后伸。从神经生理学上讲,肘屈曲肌和前臂旋后肌关系密切,一般易同时出现。,(2)上肢伸肌共同运动胸大肌是上肢伸肌共同运动最强的要素,其主要作用是上臂的内旋、内收,也是最初要素,是随意运动的基础。,(3)下肢屈肌共同运动髋关节屈曲是下肢屈曲共同运动的最强要素,对患者来说仰卧位屈髋非常困难。但预先将髋和膝置于轻微屈曲位时,则髋屈肌群的作用就显示出来。屈髋时髋外展、外旋则显得次要。髋屈曲收缩时,进行抵抗试验可显示足背屈肌的较强作用。,(4)下肢伸肌共同运动膝关节显示较强的伸肌共同运动,常伴踝关节趾屈、内翻。重症患者内收肌要素非常强,患肢常交叉在健肢前,其中包含3个要素:膝伸展、髋内收、踝内翻。髋内旋和髋伸展是较次要的要素,患肢在负重位时伸肌共同运动的强要素被强化,联合运动,不是联合反应,是正常人两侧肢体的完全相同的运动,即一侧肢体的活动加强了对侧肢体相同的活动,是伴随随意运动的、自动的姿势调整。,联合反应,是脑损伤后在某些环境下出现的一种双侧肢体非随意运动或反射性肌张力增高的表现。,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提出偏瘫恢复六阶段的理论(即六期)阶段驰缓期阶段痉挛期阶段联带运动期阶段部分分离运动期阶段分离运动期阶段运动大致正常,阶段驰缓期,弛缓期特点:(1)患者肢体失去控制能力,随意运动消失;(2)肌张力低下;(3)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阶段痉挛期,痉挛期特点:(1)腱反射亢进;(2)肌张力增高;(3)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出现。,阶段联合运动期,此后共同运动随意出现,显示有关节运动,痉挛进一步加重,达到高峰。上肢:以屈曲模式为主;下肢:以伸展模式为主。手:能全指屈曲,勾状抓握,但不能伸展,有时可由反射引起伸展。,阶段部分分离运动期,上肢:(1)肩关节伸展肘关节屈曲,手摸脊柱(距脊柱10,肘关节屈曲不得20);(3)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上臂不得离开躯干,肘关节屈曲9010范围之内,旋前50)。,下肢:(1)仰卧位,髋关节外展(外展20,足跟部不得离床,膝关节伸展位,屈曲不得20);(2)仰卧位,膝关节伸展,髋关节屈曲(膝关节屈曲不得20,髋关节屈曲30);(3)坐位,膝关节伸展(髋关节6090屈曲位,膝关节屈曲50)。,下肢:(1)坐位,膝伸展,踝关节背屈(髋关节屈曲6090,膝关节屈曲5);(2)坐位,髋关节内旋(髋关节屈曲6090,膝关节屈曲9010,髋关节内旋20);(3)立位,踝关节背屈(髋关节、膝关节屈曲5)手:(1)用手掌抓握,能握住圆柱及球形物,但不熟练(2)能随意全指伸开,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