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技术研讨会会议纪要_第1页
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技术研讨会会议纪要_第2页
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技术研讨会会议纪要_第3页
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技术研讨会会议纪要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技术研讨会议事录2011-12-6113336403536025来源:中国物流产品网作者:2011年11月29日,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代码显示项目组首次在北京元辰鑫国际酒店召开会议和代码显示技术研讨会。 来自全国多个行业的代表,企业、大学、科学研究院所、行业协会等共计33家,51名专家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议由项目组组长李素彩先生主持。 项目组副组长吴东亚参加了会议。 大会就项目组的规划与管理、统一标志体系方案、行业应用的实际需求等进行了主题讨论。会议首先由中国物品代码中心罗秋科副主任代表会议主持人致欢迎辞的国标委员会工业部分刘山介绍了项目组的前期背景,提出工作建议的秘书处向全体与会者报告了项目组的总体目标、本次会议的安排、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根据会议安排,上午重点介绍了物理网络编码标识的基础技术。 来自中国物品代码中心、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师范大学、工信部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重庆邮电大学、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专家分别致力于欧盟物品网络标识技术研究进展、国内物品网络技术研究、物品网络标识现状、物品网络标识体系方案、OID方案、 从多个角度详细介绍了物联网标识的现状和基础,包括物联网标识分析、传感器网络标识方案等。 开展物联网标识技术标准化,实现对行业真正应用至关重要的统一标识体系,结合物联网行业的应用,是项目组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 下午会议安排了中国家电研究院、国家智能交通研究中心、中国电力科研院所、健康物联网专家委员会、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无锡物联网研究院6位专家,从智能家电、智能交通、智能电网、健康物联、安全物联网、传感器网络等6个行业物联网应用角度出发,进行了行业应用国标委方向副主任应邀出席,对项目组开展工作发出了重要指示。 方主任说,物联网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新阶段,是包括现有技术基础在内的新的提升。 物联网代码标识项目组的工作开展,必须坚持“责任、科学、开放、合作、共赢”十字原则。第一,加强责任意识。 物联网作为一个网络,物联网中的对象能够基于统一标准、统一标识实现相互连接、相互识别的“物”作为物联网的对象,不仅是自然的属性, 与现实社会类似的人的身份证号码,例如代码和姓名等必须具有社会属性,在物联网的各个对象上加上号码,确保物联网中的对象代码的再现性,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技术。 项目组的工作是通过给予物品网中的物品身份证明,规范物品网的发展,服务物品网未来发展的基础,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二是科学态度。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物联网编码的要求如下:与必须确保科学合理且唯一有效的国际联系,坚持自主创新。 要达到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高要求,科学态度至关重要。 项目组要坚持技术研究本身的科学性,坚持工作态度的科学性,项目组要运用科学态度,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协调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第三,开放原则。 项目团队工作要坚持技术方案开放性,坚持组织形式开放性。 项目组制定的代码标识方案应当根据现状,实现和现有方案的兼容性,包括,简便实用,编码头不得长,编码使用不得麻烦。 同时欢迎希望项目组工作开展、国内所有组织开放的国内实力雄厚、承担社会责任、为项目组做出贡献的组织团体参与。第四,合作精神。 项目组工作的开展,不仅依靠组长部门和副组长部门的努力,也依靠全体成员部门的共同推进。 项目组要做标准、项目,完成标识号码、标识管理等工作项目组的工作非常曲折,道路开展非常长的项目团队工作,合作精神特别重要,只有各成员加强合作才行第五,实现双赢。 项目组工作的开展,在坚持责任意识、科学态度、开放原则、合作精神的基础上,实现共赢,实现更好的服务国、服务社会、服务物联网产业发展。为响应国标委员会副主任的指示,开展未来项目组工作,会议作出如下决议一、各种建议。 请积极向项目组成员提供项目组未来工作的建议,并尽快向项目组秘书处提供项目组工作的建议二、进一步扩大项目组的宣传活动。 要求项目组秘书处尽快完成项目组专用网站建设任务三、提高项目组开展工作的实效性。 项目组下设立编码技术课题组、标志技术课题组、解析技术课题组、行业应用课题组,分别在编码技术、标志技术、解析技术、行业应用四个领域开展工作。附件:与会者名单1、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前往刘山2、中国物品代码中心罗秋科李素彩林强张旭王毅刘佳秦岚3、工信部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董挺马静徐冬梅吴东亚4、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邓翰林5、北京交通大学张掖战尔东陈立6、复旦大学王俊宇七、北京师范大学施熙8、清华大学樊海宁9、重庆邮电大学罗智勇十、中国网络信息中心孔宁十一、中国家庭电器研究院赵鹏李一12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唐前进13、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宋彦彦14 .国家智能交通研究中心王东柱15、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陈立平十六、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苏君17、中国防伪行业协会陈锡蓉姜时中18、中兴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范贤友19、捷克码计算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王开疆20、福田北大物联网公司周洪波21、华夏物联网研究中心王继祥22、中国软件评估中心周润松23、深圳三纬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孔崇全在志24、南京标准化研究院傅传荣25、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赵红胜26、中国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