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 语文教案_第1页
胡同文化 语文教案_第2页
胡同文化 语文教案_第3页
胡同文化 语文教案_第4页
胡同文化 语文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教案(基础版)第二学期(上)2012年春季学期授课班级:胡同文化汪曾祺教学目标:1.概括北京胡同文化内涵的内容要点,体会作者由对胡同文化的描述流露的情感内蕴。2.学习作者用平时朴素的语言叙事抒情的手法。3.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4.培养学生一种全新思维方式,即善于透过现象看到事物隐含的文化现象。教学重点:1.总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用简要的语言从不同方面加以概括。2.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通过对具体的词语的品味,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感情。2.通过对北京胡同文化的理解,初步体会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准备:北京胡同的相关照片、图片、投影仪、录音机、胶片、磁带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题解,熟悉文章内容。教学重难点:“文化”一词含义的理解。教具:北京胡同的相关照片、图片、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学们,说起胡同,我们并不陌生,有的甚至熟视无睹了,不论是农村还是城镇,往来于胡同之中的经验是有的。但对于胡同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却不大注意。北京的胡同独具特色,一般人习以为常,有一位作家却能以独到的眼光,凭深厚的文化底蕴,审视北京的胡同,发掘出了北京胡同的文化意蕴,认为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二、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作家。1939年考入西南职大中国文学系。此后,当过教师、编辑等。不平凡的生活经历,使之对社会、对人生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尤其给人深刻印象的是汪先生对市井民居的熟悉,经他的描述,那一方水土中鲜明特色的生活,就像一幅幅立体感强的油画,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难以忘怀。其人有“短篇圣手”之称,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三、胡同文化概说汪先生的胡同文化是篇序文,原文有小标题“摄影艺术集胡同文化序。”这是一篇匠心独运,充分显示作者个性风格的小品文。作者把这普普通通的胡同,从来源到起名分类和这数不清的胡同中凝聚浸透着独有的胡同文化自然融化起来,使我们对北京胡同文化和那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北京人的文化心态有了如些生动、深刻的理解,从中也流露出作者对胡同文化怀旧伤感的感情。四、有关“文化”的概念1.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英泰勒原始文化2.“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的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辞海四、指导阅读课文:思考:1.北京的胡同有何特点?.2.胡同文化的特点是什么?3.作者是如何从“胡同”里发现“文化”意蕴的?4.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描写中,包含了什么感情?5.划分文章结构五、作业:继续完成步骤四的思考问题。板书: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理清文章思路,划分文章结构。分析14自然段。教学重难点:理清文章思路。教具:北京胡同的相关照片、图片、教学步骤:一、导语二、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划分文章结构。明确:理清思路 胡同特点 胡同文化内涵 胡同及胡同文化的衰落概括要点(根据关键词)第一部分(14)写了胡同的特点:方正,来源,数量,安静 第二部分(512)写了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 (胡同文化的特点:封闭、满足、冷漠、忍耐)第三部分作者观北京胡同的衰落,抒发感情 三、指导学生读1-4自然段并讨论1.概括北京胡同的特点。第一段:北京城四方四正。第二段写胡同的原意,胡同取名的来源有很多种。第三段写胡同的宽窄。第四段写“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四、作业:试分析512自然段板书设计:方正 影响生活,影响思想愿意 源于生活取名宽窄 影响生活网络第三课时教学要点:分析512自然段。教学重难点:胡同文化的特点。教具准备:教学步骤:一、导语以复述北京胡同的特点导入新课二、指导学习512自然段1、学生朗读课文6-9段,教师配乐范读10-12段,概括胡同文化的特点。第五段:写胡同与四合院是一体。第六段:北京人大都安土重迁。第七段:北京人愿住“独门独院”,平时过往不多。第八段:北京人易于满足,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第九段:北京人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第十段到十二段:举例说明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2、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描写中,包含了什么感情?明确:作者对胡同,对胡同中的市民生活,对胡同文化的同情、理解、批判及文末的怀旧、留意略带伤感的情感。(或:亲切、欣赏、不满、批评、怀旧、怅然低徊。)三、作业:试分析1315自然段板书设计: 安土重迁 亲切文 不多交往胡同与四合院一体 易满足 欣赏化 不爱管闲事 忍 不满封闭第四课时教学要点:分析13115自然段。教学重难点:从“再见吧,胡同”一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具准备:教学步骤:一、导语以复述北京胡同的特点导入新课二、指导学习1315自然段1.放录音:“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再见吧,胡同。”思考如下问题:(1)第一段写了北京民居房屋残破,地基柱下沉,拴马栓,上马石已失原形,井眼、石头棋盘供人凭吊,意在说明什么?“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的隐含义是什么?明确:意在说明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2)胡同为什么会衰落? 用课文上的一句话来表达:商品大潮的冲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或者:(隐含义是北京的胡同将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而消失。)(3)作者谈到看了照片后人们会产生“怀旧感情”和“伤感”又可说“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如何理解?明确:胡同文化也将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而日趋消失,这是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必然。(4)作者对胡同的衰落持什么态度? 作者和那些老北京人一样的心情:留恋,伤感,无奈 但作者是达观的,他以一种豁达的胸襟面对胡同的衰落,以积极乐观超然的态度迎接新文化的到来。 2从“再见吧,胡同”一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胡同和胡同文化将一起随着商品经济改革的大潮而逐渐消失,改革之后新思想新文化将会兴起。三、归纳小结文章中心:本文介绍了北京的胡同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