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室制作流程图_第1页
技工室制作流程图_第2页
技工室制作流程图_第3页
技工室制作流程图_第4页
技工室制作流程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表5: 5.1观察模型咬合 5.1.1模型是否干燥 5.1.2瓷层空间 5.1.3记录是否正确 5.1.4覆覆盖关系 5.1.5平面 5.1.6侧方 5.2.固定咬合 5.2.1咬合稳固 5.2.2记录咬稳,无晃动 5.3检查架 5.3.1切导针0 5.3.2髁导斜度15 5.3.3架无晃动,底盘没有蜡屑、石膏、金属屑. 5.3.4检查、保养、测试架 5.4上下模型 5.4.1注意石膏水粉比 5.4.2注意固位槽内充实石膏 5.4.3根据下颌中切呀,切缘的近中切角与第二磨牙的远中颊尖,所构成的颌平面,将模型防御颌架中央,在于 颌平面(皮筋)要与中切呀,近中切角,与第二磨牙的远中颊尖在一平面上,在于切导针,与下颌中切呀的近中 切角对立. 5.4.4保持架干净 5.5.上上颌模型 5.5.1待下石膏基本凝固(约30分钟) 5.5.2注意水粉比例 5.5.3注意固位槽内充实石膏 5.5.4保持颌架干净 5.6.出货检验 5.6.1中线 5.6.2平面 5.6.3咬合关系 5.6.4咬合间隙 5.6.5模型及基牙有无损伤 5.6.6颌架是否干净 表6: 6.1目的:检查石膏模型与印模是否完全一致,模型是否有折断、缺损、气泡 6.2手段:用眼观、手术刀、放大镜、光源、观测仪 6.3操作: 6.3.1模型厚度、高度是否合理 6.3.2基牙共同就位道是否合理 6.3.3石膏强度是否达标 6.3.4模型是否准确、完整,有无断裂、损伤、气泡、瘤子、缺失、弥补、变形. 6.3.5颈线是否清晰、完整. 6.3.6上下颌咬合时咬合空间是否足够. 6.3.7基牙突度、高度. 6.3.8观察龈乳头高度与邻牙的情况. 6.3.9模型条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6.3.10缺牙数目. 6.3.11缺牙部位. 6.3.12基牙条件. 6.3.13缺牙区牙模区情况. 6.3.14余留呀情况 表5: 5.1观察模型咬合 5.1.1模型是否干燥 5.1.2瓷层空间 5.1.3记录是否正确 5.1.4覆覆盖关系 5.1.5平面 5.1.6侧方 5.2.固定咬合 5.2.1咬合稳固 5.2.2记录咬稳,无晃动 5.3检查架 5.3.1切导针0 5.3.2髁导斜度15 5.3.3架无晃动,底盘没有蜡屑、石膏、金属屑. 5.3.4检查、保养、测试架 5.4上下模型 5.4.1注意石膏水粉比 5.4.2注意固位槽内充实石膏 5.4.3根据下颌中切呀,切缘的近中切角与第二磨牙的远中颊尖,所构成的颌平面,将模型防御颌架中央,在于 颌平面(皮筋)要与中切呀,近中切角,与第二磨牙的远中颊尖在一平面上,在于切导针,与下颌中切呀的近中 切角对立. 5.4.4保持架干净 5.5.上上颌模型 5.5.1待下石膏基本凝固(约30分钟) 5.5.2注意水粉比例 5.5.3注意固位槽内充实石膏 5.5.4保持颌架干净 5.6.出货检验 5.6.1中线 5.6.2平面 5.6.3咬合关系 5.6.4咬合间隙 5.6.5模型及基牙有无损伤 5.6.6颌架是否干净 表6: 6.1目的:检查石膏模型与印模是否完全一致,模型是否有折断、缺损、气泡 6.2手段:用眼观、手术刀、放大镜、光源、观测仪 6.3操作: 6.3.1模型厚度、高度是否合理 6.3.2基牙共同就位道是否合理 6.3.3石膏强度是否达标 6.3.4模型是否准确、完整,有无断裂、损伤、气泡、瘤子、缺失、弥补、变形. 6.3.5颈线是否清晰、完整. 6.3.6上下颌咬合时咬合空间是否足够. 6.3.7基牙突度、高度. 6.3.8观察龈乳头高度与邻牙的情况. 6.3.9模型条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6.3.10缺牙数目. 6.3.11缺牙部位. 6.3.12基牙条件. 6.3.13缺牙区牙模区情况. 6.3.14余留呀情况 表1: 1.1托盘与振荡器是45;灌注石膏时,从印模一侧最高处缓缓引流至另 一侧,基牙部分减速,先用刷子少刷一点到基牙内再换换引流至基牙部位 1.2基牙与牙冠表面部石膏灌注时从“低档”振动使印模底部气泡容易排 出,石膏流速慢,灌注牙列中间部分时,振荡器用“高档”,石膏 1.3脱位道(牙体长轴及就位道),力度适当,牙体太长或就位道太大基牙太细的印模可选择切 印模,便于脱模就位, 1.4修整:注意调拌石膏均匀,时间,保证无气泡。 1.5分割模型:牙齿位置正常者正常操作;以为或者倾斜着分割时注意 切勿损伤基牙及肩台邻牙等部分。 1.6颈缘修整:球钻不可太大(边缘会崩),在放大镜下操作。 表2: 2.1目的:准确,完整,清晰,边缘延伸适当 2.2手段:肉眼观察,手术刀 2.3操作: 2.3.1是否有脱模迹象,气泡 2.3.2颈缘是否清晰 2.3.3唾液。血迹、杂物 2.3.4托盘是否有流离印模材 2.3.5边缘延伸是否到位 2.3.6解剖标志是否完整 2.3.7是否有倒凹 2.3.8过长或倒凹过大的牙是否用木棒加固 2.3.9制作牙位是否与设计单一致 表3: 3.1目的:方便操作,模型美观 3.2手段:修整多余石膏,补充缺损处 3.3操作: 3.3.1底部高度、宽度 3.3.2消除咬合障碍的部分(去瘤子) 3.3.3严格按设备使用说明操作 3.3.4填气泡 3.3.5力度适当,支点稳,保证不损伤基牙与模型 3.3.6内外缘宽度、高度,平整、光滑 3.3.7底部厚度1.2cm1.5cm,与水平面平行(从龈缘到模型底部厚度) 3.3.8 宽度:前牙1cm ,后牙1.3cm 3.3.9 保留解剖标志的完整性(唇系带、上和结节、磨牙后垫、黏膜转折处) 3.3.10 保证强度加模型(打固位槽) 3.3.11 劳动保护,戴口罩。 3.3.12 模型左右对称(弓形两侧高度一致) 3.3.13 模型内外高度一致。 表4: 4.1目的:便于摘带;便于操作,位置确定. 4.2手段:单钉,单冠孔钉位于内外缘、种钉机、球钻 4.3操作:单钉打孔 4.3.1邻牙的钉孔位于内外缘的中央,近远中均匀分布.保证固位 4.3.2单代型的种钉孔位于外等.与近远中分割线的中央. 4.3.3固位槽距钉孔1mm用球钻操作.深且无倒凹.分割:确定分割线的位置:工作区单个基牙分割, 邻牙两颗分割五个单位可分五个单位分割,分割要细 4.4打孔: 4.4.1根据确定的打孔位置,间歇或垂直加压指示灯灭合适 4.4.2不能折断模型,禁止用力过猛,支点要稳. 粘钉:保证钉孔内无石膏碎屑钉套分离后粘接,试石膏钉使用502粘,不能过量造成外溢. 表5: 5.1观察模型咬合 5.1.1模型是否干燥 5.1.2瓷层空间 5.1.3记录是否正确 5.1.4覆覆盖关系 5.1.5平面 5.1.6侧方 5.2.固定咬合 5.2.1咬合稳固 5.2.2记录咬稳,无晃动 5.3检查架 5.3.1切导针0 5.3.2髁导斜度15 5.3.3架无晃动,底盘没有蜡屑、石膏、金属屑. 5.3.4检查、保养、测试架 5.4上下模型 5.4.1注意石膏水粉比 5.4.2注意固位槽内充实石膏 5.4.3根据下颌中切呀,切缘的近中切角与第二磨牙的远中颊尖,所构成的颌平面,将模型防御颌架中央,在于 颌平面(皮筋)要与中切呀,近中切角,与第二磨牙的远中颊尖在一平面上,在于切导针,与下颌中切呀的近中 切角对立. 5.4.4保持架干净 5.5.上上颌模型 5.5.1待下石膏基本凝固(约30分钟) 5.5.2注意水粉比例 5.5.3注意固位槽内充实石膏 5.5.4保持颌架干净 5.6.出货检验 5.6.1中线 5.6.2平面 5.6.3咬合关系 5.6.4咬合间隙 5.6.5模型及基牙有无损伤 5.6.6颌架是否干净 表6: 6.1目的:检查石膏模型与印模是否完全一致,模型是否有折断、缺损、气泡 6.2手段:用眼观、手术刀、放大镜、光源、观测仪 6.3操作: 6.3.1模型厚度、高度是否合理 6.3.2基牙共同就位道是否合理 6.3.3石膏强度是否达标 6.3.4模型是否准确、完整,有无断裂、损伤、气泡、瘤子、缺失、弥补、变形. 6.3.5颈线是否清晰、完整. 6.3.6上下颌咬合时咬合空间是否足够. 6.3.7基牙突度、高度. 6.3.8观察龈乳头高度与邻牙的情况. 6.3.9模型条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6.3.10缺牙数目. 6.3.11缺牙部位. 6.3.12基牙条件. 6.3.13缺牙区牙模区情况. 6.3.14余留呀情况 表5: 5.1观察模型咬合 5.1.1模型是否干燥 5.1.2瓷层空间 5.1.3记录是否正确 5.1.4覆覆盖关系 5.1.5平面 5.1.6侧方 5.2.固定咬合 5.2.1咬合稳固 5.2.2记录咬稳,无晃动 5.3检查架 5.3.1切导针0 5.3.2髁导斜度15 5.3.3架无晃动,底盘没有蜡屑、石膏、金属屑. 5.3.4检查、保养、测试架 5.4上下模型 5.4.1注意石膏水粉比 5.4.2注意固位槽内充实石膏 5.4.3根据下颌中切呀,切缘的近中切角与第二磨牙的远中颊尖,所构成的颌平面,将模型防御颌架中央,在于 颌平面(皮筋)要与中切呀,近中切角,与第二磨牙的远中颊尖在一平面上,在于切导针,与下颌中切呀的近中 切角对立. 5.4.4保持架干净 5.5.上上颌模型 5.5.1待下石膏基本凝固(约30分钟) 5.5.2注意水粉比例 5.5.3注意固位槽内充实石膏 5.5.4保持颌架干净 5.6.出货检验 5.6.1中线 5.6.2平面 5.6.3咬合关系 5.6.4咬合间隙 5.6.5模型及基牙有无损伤 5.6.6颌架是否干净 表6: 6.1目的:检查石膏模型与印模是否完全一致,模型是否有折断、缺损、气泡 6.2手段:用眼观、手术刀、放大镜、光源、观测仪 6.3操作: 6.3.1模型厚度、高度是否合理 6.3.2基牙共同就位道是否合理 6.3.3石膏强度是否达标 6.3.4模型是否准确、完整,有无断裂、损伤、气泡、瘤子、缺失、弥补、变形. 6.3.5颈线是否清晰、完整. 6.3.6上下颌咬合时咬合空间是否足够. 6.3.7基牙突度、高度. 6.3.8观察龈乳头高度与邻牙的情况. 6.3.9模型条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6.3.10缺牙数目. 6.3.11缺牙部位. 6.3.12基牙条件. 6.3.13缺牙区牙模区情况. 6.3.14余留呀情况 表1: 1.1托盘与振荡器是45;灌注石膏时,从印模一侧最高处缓缓引流至另 一侧,基牙部分减速,先用刷子少刷一点到基牙内再换换引流至基牙部位 1.2基牙与牙冠表面部石膏灌注时从“低档”振动使印模底部气泡容易排 出,石膏流速慢,灌注牙列中间部分时,振荡器用“高档”,石膏 1.3脱位道(牙体长轴及就位道),力度适当,牙体太长或就位道太大基牙太细的印模可选择切 印模,便于脱模就位, 1.4修整:注意调拌石膏均匀,时间,保证无气泡。 1.5分割模型:牙齿位置正常者正常操作;以为或者倾斜着分割时注意 切勿损伤基牙及肩台邻牙等部分。 1.6颈缘修整:球钻不可太大(边缘会崩),在放大镜下操作。 表2: 2.1目的:准确,完整,清晰,边缘延伸适当 2.2手段:肉眼观察,手术刀 2.3操作: 2.3.1是否有脱模迹象,气泡 2.3.2颈缘是否清晰 2.3.3唾液。血迹、杂物 2.3.4托盘是否有流离印模材 2.3.5边缘延伸是否到位 2.3.6解剖标志是否完整 2.3.7是否有倒凹 2.3.8过长或倒凹过大的牙是否用木棒加固 2.3.9制作牙位是否与设计单一致 表3: 3.1目的:方便操作,模型美观 3.2手段:修整多余石膏,补充缺损处 3.3操作: 3.3.1底部高度、宽度 3.3.2消除咬合障碍的部分(去瘤子) 3.3.3严格按设备使用说明操作 3.3.4填气泡 3.3.5力度适当,支点稳,保证不损伤基牙与模型 3.3.6内外缘宽度、高度,平整、光滑 3.3.7底部厚度1.2cm1.5cm,与水平面平行(从龈缘到模型底部厚度) 3.3.8 宽度:前牙1cm ,后牙1.3cm 3.3.9 保留解剖标志的完整性(唇系带、上和结节、磨牙后垫、黏膜转折处) 3.3.10 保证强度加模型(打固位槽) 3.3.11 劳动保护,戴口罩。 3.3.12 模型左右对称(弓形两侧高度一致) 3.3.13 模型内外高度一致。 表4: 4.1目的:便于摘带;便于操作,位置确定. 4.2手段:单钉,单冠孔钉位于内外缘、种钉机、球钻 4.3操作:单钉打孔 4.3.1邻牙的钉孔位于内外缘的中央,近远中均匀分布.保证固位 4.3.2单代型的种钉孔位于外等.与近远中分割线的中央. 4.3.3固位槽距钉孔1mm用球钻操作.深且无倒凹.分割:确定分割线的位置:工作区单个基牙分割, 邻牙两颗分割五个单位可分五个单位分割,分割要细 4.4打孔: 4.4.1根据确定的打孔位置,间歇或垂直加压指示灯灭合适 4.4.2不能折断模型,禁止用力过猛,支点要稳. 粘钉:保证钉孔内无石膏碎屑钉套分离后粘接,试石膏钉使用502粘,不能过量造成外溢. 消毒 1.目的:为员工的劳保 2.手段:紫外线、喷洒、浸泡 3.操作:要有足够的时间,根据方法不同而定 消毒的面积(全部消毒,倒凹) 模型 表1: 1.1托盘与振荡器是45;灌注石膏时,从印模一侧最高处缓缓引流至另 一侧,基牙部分减速,先用刷子少刷一点到基牙内再换换引流至基牙部位 1.2基牙与牙冠表面部石膏灌注时从“低档”振动使印模底部气泡容易排 出,石膏流速慢,灌注牙列中间部分时,振荡器用“高档”,石膏 1.3脱位道(牙体长轴及就位道),力度适当,牙体太长或就位道太大基牙太细的印模可选择切 印模,便于脱模就位, 1.4修整:注意调拌石膏均匀,时间,保证无气泡。 1.5分割模型:牙齿位置正常者正常操作;以为或者倾斜着分割时注意 切勿损伤基牙及肩台邻牙等部分。 1.6颈缘修整:球钻不可太大(边缘会崩),在放大镜下操作。 表2: 2.1目的:准确,完整,清晰,边缘延伸适当 2.2手段:肉眼观察,手术刀 2.3操作: 2.3.1是否有脱模迹象,气泡 2.3.2颈缘是否清晰 2.3.3唾液。血迹、杂物 2.3.4托盘是否有流离印模材 2.3.5边缘延伸是否到位 2.3.6解剖标志是否完整 2.3.7是否有倒凹 2.3.8过长或倒凹过大的牙是否用木棒加固 2.3.9制作牙位是否与设计单一致 表3: 3.1目的:方便操作,模型美观 3.2手段:修整多余石膏,补充缺损处 3.3操作: 3.3.1底部高度、宽度 3.3.2消除咬合障碍的部分(去瘤子) 3.3.3严格按设备使用说明操作 3.3.4填气泡 3.3.5力度适当,支点稳,保证不损伤基牙与模型 3.3.6内外缘宽度、高度,平整、光滑 3.3.7底部厚度1.2cm1.5cm,与水平面平行(从龈缘到模型底部厚度) 3.3.8 宽度:前牙1cm ,后牙1.3cm 3.3.9 保留解剖标志的完整性(唇系带、上和结节、磨牙后垫、黏膜转折处) 3.3.10 保证强度加模型(打固位槽) 3.3.11 劳动保护,戴口罩。 3.3.12 模型左右对称(弓形两侧高度一致) 3.3.13 模型内外高度一致。 表4: 4.1目的:便于摘带;便于操作,位置确定. 4.2手段:单钉,单冠孔钉位于内外缘、种钉机、球钻 4.3操作:单钉打孔 4.3.1邻牙的钉孔位于内外缘的中央,近远中均匀分布.保证固位 4.3.2单代型的种钉孔位于外等.与近远中分割线的中央. 4.3.3固位槽距钉孔1mm用球钻操作.深且无倒凹.分割:确定分割线的位置:工作区单个基牙分割, 邻牙两颗分割五个单位可分五个单位分割,分割要细 4.4打孔: 4.4.1根据确定的打孔位置,间歇或垂直加压指示灯灭合适 4.4.2不能折断模型,禁止用力过猛,支点要稳. 粘钉:保证钉孔内无石膏碎屑钉套分离后粘接,试石膏钉使用502粘,不能过量造成外溢. 烤瓷 表1: 1.1托盘与振荡器是45;灌注石膏时,从印模一侧最高处缓缓引流至另 一侧,基牙部分减速,先用刷子少刷一点到基牙内再换换引流至基牙部位 1.2基牙与牙冠表面部石膏灌注时从“低档”振动使印模底部气泡容易排 出,石膏流速慢,灌注牙列中间部分时,振荡器用“高档”,石膏 1.3脱位道(牙体长轴及就位道),力度适当,牙体太长或就位道太大基牙太细的印模可选择切 印模,便于脱模就位, 1.4修整:注意调拌石膏均匀,时间,保证无气泡。 1.5分割模型:牙齿位置正常者正常操作;以为或者倾斜着分割时注意 切勿损伤基牙及肩台邻牙等部分。 1.6颈缘修整:球钻不可太大(边缘会崩),在放大镜下操作。 表2: 2.1目的:准确,完整,清晰,边缘延伸适当 2.2手段:肉眼观察,手术刀 2.3操作: 2.3.1是否有脱模迹象,气泡 2.3.2颈缘是否清晰 2.3.3唾液。血迹、杂物 2.3.4托盘是否有流离印模材 2.3.5边缘延伸是否到位 2.3.6解剖标志是否完整 2.3.7是否有倒凹 2.3.8过长或倒凹过大的牙是否用木棒加固 2.3.9制作牙位是否与设计单一致 表3: 3.1目的:方便操作,模型美观 3.2手段:修整多余石膏,补充缺损处 3.3操作: 3.3.1底部高度、宽度 3.3.2消除咬合障碍的部分(去瘤子) 3.3.3严格按设备使用说明操作 3.3.4填气泡 3.3.5力度适当,支点稳,保证不损伤基牙与模型 3.3.6内外缘宽度、高度,平整、光滑 3.3.7底部厚度1.2cm1.5cm,与水平面平行(从龈缘到模型底部厚度) 3.3.8 宽度:前牙1cm ,后牙1.3cm 3.3.9 保留解剖标志的完整性(唇系带、上和结节、磨牙后垫、黏膜转折处) 3.3.10 保证强度加模型(打固位槽) 3.3.11 劳动保护,戴口罩。 3.3.12 模型左右对称(弓形两侧高度一致) 3.3.13 模型内外高度一致。 表4: 4.1目的:便于摘带;便于操作,位置确定. 4.2手段:单钉,单冠孔钉位于内外缘、种钉机、球钻 4.3操作:单钉打孔 4.3.1邻牙的钉孔位于内外缘的中央,近远中均匀分布.保证固位 4.3.2单代型的种钉孔位于外等.与近远中分割线的中央. 4.3.3固位槽距钉孔1mm用球钻操作.深且无倒凹.分割:确定分割线的位置:工作区单个基牙分割, 邻牙两颗分割五个单位可分五个单位分割,分割要细 4.4打孔: 4.4.1根据确定的打孔位置,间歇或垂直加压指示灯灭合适 4.4.2不能折断模型,禁止用力过猛,支点要稳. 粘钉:保证钉孔内无石膏碎屑钉套分离后粘接,试石膏钉使用502粘,不能过量造成外溢. 模型 烤瓷 模型 硅胶印模 检查 消毒 1.目的:为员工的劳保 2.手段:紫外线、喷洒、浸泡 3.操作:要有足够的时间,根据方法不同而定 消毒的面积(全部消毒,倒凹) 模型 调拌石膏 灌注印模 分离模型 修整模型 种钉 灌底座 分割代型 代型修整 严格按照水分比 使用真空搅拌机搅拌 表2 表1 表3 表4 表6 涂分离剂 上颌架 确定底座大小 调拌石膏(水粉比例) 灌底座(防止气泡) 分割线一定要垂直 防止模型太湿 锯缝要窄 不能损伤邻牙、基牙、对侧牙 确定颈线位置及修整 用手术刀修去代型边缘毛边或 薄弱地方 填补倒凹 画颈线、固化 模型 烤瓷 检查 遮色 检查金属 堆瓷 车瓷 上釉 1.金属厚度、长度、砂眼、菲边、上瓷空间、模型设计单是否一 致 2.检查蜡堤、参考模型、色片 1.涂第一层B膏 2.涂第二层遮色 1.恢复外形: 1.1定点:近远中切角 1.2连线:恢复连接牙体长轴 1.3恢复牙齿外形:突度、长度、检查咬合,舌隆突要堆够(缓冲,对牙龈压力的刺 激) 2.回切: 2.1近远中:近远中回切体现透明感,做外翻时注意突度 2.2外展隙:从切牙颈部,外展隙要打开 2.3发育叶:发育叶要过渡,有不规则的副沟,要有深度,斜坡-,凹凸不平,体现牙 的面 切端透明瓷;(1)切端瓷:要比体瓷稍微长点并且均匀不能太厚(少量多次,不能甩 笔摊,扣咨沮了、 2) T粉:在发育叶的沟处加少量T粉c堆喲踡,体现边缘嵴的明度) 4、追加:体瓷,恢复颈部突度。T粉,恢复牙齿外形。外展隙要打开,用回切刀切 出面牙边缘嵴的界处。 成形,堆完的形态,要小巧,外展隙有弧度打开。 1.就位: 1.1检查内冠内是否有遮色、瓷粉 1.2检查边缘是否过长、过厚(放大镜下操作) 1.3调邻接、咬合 2.修形: 2.1观察基牙情况,牙列弓形、弧度,根据设计单要求确定设计方案 2.2牙齿长度、根据预留牙情况确定长度 2.3修形根据余留牙情况修形态(确定边缘嵴,画线检查) 2.4精修用细金刚砂打磨牙齿各个面,做表面细节,修正金属边 3.检查:检查边、咬合、边缘 1.清洗模型、牙齿表面 2.检查邻接、盖嵴部、间隙 3.根据设计单要求染色、上釉(与比色板对照) 烤瓷 抛光 1.上完釉的牙要在模型上就位,检查牙面上釉亮度,与模型密合度 2.内冠喷砂,气压要小,不能喷到瓷上 3.抛光金属边要无台阶、无黑边、光洁明亮 4.清洗模型、牙齿清洗干净 5.自检按设计单及医生特殊要求检查 组长检验 1.堆瓷: 1.1是否按设计单要求制作,外展隙收缩不能过大 1.2再次检查边缘、邻接、盖嵴部、咬合、堆筑是否合适 1.3颜色、层次是否过度自然 2.车瓷: 2.1车瓷后形态是否与余留牙协调、美观,牙弓弧度与余留牙一致 2.2邻接、咬合是否按医生要求制作 2.3舌侧外展隙打开,金瓷分解线清晰 3.上釉: 3.1检查釉面光洁度,面染色过度自然 3.2与比色板对照,按设计单要求染色 3.3窝沟染色自然,点隙清晰 烤瓷 1.清洗模型、牙齿表面 2.检查邻接、盖嵴部、间隙 3.根据设计单要求染色、上釉(与比色板对照) 信信息息录录入入 1.对模型与技工单编号 2.录入电脑 石膏模型 检查 消毒 1.目的:为员工的劳保 2.手段:紫外线、喷洒、浸泡 3.操作:要有足够的时间,根据方法不同而定 消毒的面积(全部消毒,倒凹) 模型 质检中心 1.检检查查 1.1硅胶检查: 1.1.1目的:准确、完整、清晰、边缘延伸适当; 1.1.2手段:肉眼观察,手术刀; 1.1.3操作:是否有脱膜迹象,气泡;颈缘是否清晰;唾液,血迹、杂物;托盘 是否有琉璃印模材;边缘延伸是否到位;解剖标志是否完整;是否有倒凹;过 长或倒凹过大的牙是否该用加木棒加固;制作牙位是否与设计单一致 1.2石膏模型检查 1.2.1目的:检查石膏模型与印模是否完整一致,模型是否有折断,全损、气泡 1.2.2手段:肉眼观、手术刀、放大镜、光源、观测仪 1.2.3操作:模型厚度、高度是否合理;基牙共同就位道是否合理;石膏强度是 否达标;模型是否准砾完整,有无断裂、损伤、气泡、瘤子、缺失、弥补、变 形;颈线是否清晰、完整;上下颌咬颌时咬领空间是否足够;基牙突度、高度 ;观察龈乳头高度与邻牙的情况;模型条件是否满足设计单要求;缺牙数目; 缺牙部位;基牙条件;缺牙区牙模区情况;余留牙情况 2.派派活活单单 3.验验收收单单 4.对对组组长长的的规规划划、指指导导、设设计计 5.每每天天质质检检中中心心交交流流沟沟通通 6.规规定定组组员员和和组组与与组组之之间间的的例例会会内内容容 7.对对制制作作人人员员级级别别评评定定提提出出意意见见 8.收收集集典典型型案案例例以以供供培培训训 9.对对每每份份进进入入质质检检中中心心的的活活做做出出检检验验决决定定不不合合格格的的返返回回该该工工序序 10.活活动动部部模模型型入入检检要要求求 10.1模型要求: 10.1.1模型边缘粘膜转角处宽度3mm; 10.1.2总义齿模型后缘要求在腭小凹后2mm处; 10.1.3下颌模型要求磨牙后垫要完整; 10.1.4模型组织面清晰、无气泡、缺损、断牙、石膏瘤; 10.1.5模型厚度最薄处lcm 10.1.6咬合关系精确,无变形、翘动;预留基牙符合自然磨耗接触; 10.2颌记录要求; 10.2.1中线、口角线、合平线精确清晰; 10.2.2正中合关系、颌间距离要适当准确采制: 10.3制备要求: 10.3.1隙卡沟宽度为1.2mm,深度为1mm;颊、舌侧外展隙边缘与设计卡环 方向相协调一致; 10.3.2合支托宽度为1.5mm,深度为Imm,长度2mm;周壁边缘圆钝,呈勺头 状; 10.3.3预留基牙的锐利边缘、倾斜较大的冠轴向倒凹、缺隙区两侧较大的邻面倒 凹要与口内的摘戴方向相协调适当备制; 10.4弹性义齿模型要求 10.4.1颌间距离要求5mm 10.4.2缺隙两侧基牙、及软组织要有适当的倒凹; 10.4.3后牙缺失修复应制备合支托窝,一般推荐金属合支托设计; 模型 烤瓷 表6 确定颈线位置及修整 用手术刀修去代型边缘毛边或 薄弱地方 填补倒凹 画颈线、固化 检查 烤瓷 1.金属厚度、长度、砂眼、菲边、上瓷空间、模型设计单是否一 致 2.检查蜡堤、参考模型、色片 1.涂第一层B膏 2.涂第二层遮色 1.恢复外形: 1.1定点:近远中切角 1.2连线:恢复连接牙体长轴 1.3恢复牙齿外形:突度、长度、检查咬合,舌隆突要堆够(缓冲,对牙龈压力的刺 激) 2.回切: 2.1近远中:近远中回切体现透明感,做外翻时注意突度 2.2外展隙:从切牙颈部,外展隙要打开 2.3发育叶:发育叶要过渡,有不规则的副沟,要有深度,斜坡-,凹凸不平,体现牙 的面 切端透明瓷;(1)切端瓷:要比体瓷稍微长点并且均匀不能太厚(少量多次,不能甩 笔摊,扣咨沮了、 2) T粉:在发育叶的沟处加少量T粉c堆喲踡,体现边缘嵴的明度) 4、追加:体瓷,恢复颈部突度。T粉,恢复牙齿外形。外展隙要打开,用回切刀切 出面牙边缘嵴的界处。 成形,堆完的形态,要小巧,外展隙有弧度打开。 1.就位: 1.1检查内冠内是否有遮色、瓷粉 1.2检查边缘是否过长、过厚(放大镜下操作) 1.3调邻接、咬合 2.修形: 2.1观察基牙情况,牙列弓形、弧度,根据设计单要求确定设计方案 2.2牙齿长度、根据预留牙情况确定长度 2.3修形根据余留牙情况修形态(确定边缘嵴,画线检查) 2.4精修用细金刚砂打磨牙齿各个面,做表面细节,修正金属边 3.检查:检查边、咬合、边缘 1.清洗模型、牙齿表面 2.检查邻接、盖嵴部、间隙 3.根据设计单要求染色、上釉(与比色板对照) 质检中心 1.检检查查 1.1硅胶检查: 1.1.1目的:准确、完整、清晰、边缘延伸适当; 1.1.2手段:肉眼观察,手术刀; 1.1.3操作:是否有脱膜迹象,气泡;颈缘是否清晰;唾液,血迹、杂物;托盘 是否有琉璃印模材;边缘延伸是否到位;解剖标志是否完整;是否有倒凹;过 长或倒凹过大的牙是否该用加木棒加固;制作牙位是否与设计单一致 1.2石膏模型检查 1.2.1目的:检查石膏模型与印模是否完整一致,模型是否有折断,全损、气泡 1.2.2手段:肉眼观、手术刀、放大镜、光源、观测仪 1.2.3操作:模型厚度、高度是否合理;基牙共同就位道是否合理;石膏强度是 否达标;模型是否准砾完整,有无断裂、损伤、气泡、瘤子、缺失、弥补、变 形;颈线是否清晰、完整;上下颌咬颌时咬领空间是否足够;基牙突度、高度 ;观察龈乳头高度与邻牙的情况;模型条件是否满足设计单要求;缺牙数目; 缺牙部位;基牙条件;缺牙区牙模区情况;余留牙情况 2.派派活活单单 3.验验收收单单 4.对对组组长长的的规规划划、指指导导、设设计计 5.每每天天质质检检中中心心交交流流沟沟通通 6.规规定定组组员员和和组组与与组组之之间间的的例例会会内内容容 7.对对制制作作人人员员级级别别评评定定提提出出意意见见 8.收收集集典典型型案案例例以以供供培培训训 9.对对每每份份进进入入质质检检中中心心的的活活做做出出检检验验决决定定不不合合格格的的返返回回该该工工序序 10.活活动动部部模模型型入入检检要要求求 10.1模型要求: 10.1.1模型边缘粘膜转角处宽度3mm; 10.1.2总义齿模型后缘要求在腭小凹后2mm处; 10.1.3下颌模型要求磨牙后垫要完整; 10.1.4模型组织面清晰、无气泡、缺损、断牙、石膏瘤; 10.1.5模型厚度最薄处lcm 10.1.6咬合关系精确,无变形、翘动;预留基牙符合自然磨耗接触; 10.2颌记录要求; 10.2.1中线、口角线、合平线精确清晰; 10.2.2正中合关系、颌间距离要适当准确采制: 10.3制备要求: 10.3.1隙卡沟宽度为1.2mm,深度为1mm;颊、舌侧外展隙边缘与设计卡环 方向相协调一致; 10.3.2合支托宽度为1.5mm,深度为Imm,长度2mm;周壁边缘圆钝,呈勺头 状; 10.3.3预留基牙的锐利边缘、倾斜较大的冠轴向倒凹、缺隙区两侧较大的邻面倒 凹要与口内的摘戴方向相协调适当备制; 10.4弹性义齿模型要求 10.4.1颌间距离要求5mm 10.4.2缺隙两侧基牙、及软组织要有适当的倒凹; 10.4.3后牙缺失修复应制备合支托窝,一般推荐金属合支托设计; 烤瓷 1.清洗模型、牙齿表面 2.检查邻接、盖嵴部、间隙 3.根据设计单要求染色、上釉(与比色板对照) 1.上完釉的牙要在模型上就位,检查牙面上釉亮度,与模型密合度 2.内冠喷砂,气压要小,不能喷到瓷上 3.抛光金属边要无台阶、无黑边、光洁明亮 4.清洗模型、牙齿清洗干净 5.自检按设计单及医生特殊要求检查 1.堆瓷: 1.1是否按设计单要求制作,外展隙收缩不能过大 1.2再次检查边缘、邻接、盖嵴部、咬合、堆筑是否合适 1.3颜色、层次是否过度自然 2.车瓷: 2.1车瓷后形态是否与余留牙协调、美观,牙弓弧度与余留牙一致 2.2邻接、咬合是否按医生要求制作 2.3舌侧外展隙打开,金瓷分解线清晰 3.上釉: 3.1检查釉面光洁度,面染色过度自然 3.2与比色板对照,按设计单要求染色 3.3窝沟染色自然,点隙清晰 质检中心 1.检检查查 1.1硅胶检查: 1.1.1目的:准确、完整、清晰、边缘延伸适当; 1.1.2手段:肉眼观察,手术刀; 1.1.3操作:是否有脱膜迹象,气泡;颈缘是否清晰;唾液,血迹、杂物;托盘 是否有琉璃印模材;边缘延伸是否到位;解剖标志是否完整;是否有倒凹;过 长或倒凹过大的牙是否该用加木棒加固;制作牙位是否与设计单一致 1.2石膏模型检查 1.2.1目的:检查石膏模型与印模是否完整一致,模型是否有折断,全损、气泡 1.2.2手段:肉眼观、手术刀、放大镜、光源、观测仪 1.2.3操作:模型厚度、高度是否合理;基牙共同就位道是否合理;石膏强度是 否达标;模型是否准砾完整,有无断裂、损伤、气泡、瘤子、缺失、弥补、变 形;颈线是否清晰、完整;上下颌咬颌时咬领空间是否足够;基牙突度、高度 ;观察龈乳头高度与邻牙的情况;模型条件是否满足设计单要求;缺牙数目; 缺牙部位;基牙条件;缺牙区牙模区情况;余留牙情况 2.派派活活单单 3.验验收收单单 4.对对组组长长的的规规划划、指指导导、设设计计 5.每每天天质质检检中中心心交交流流沟沟通通 6.规规定定组组员员和和组组与与组组之之间间的的例例会会内内容容 7.对对制制作作人人员员级级别别评评定定提提出出意意见见 8.收收集集典典型型案案例例以以供供培培训训 9.对对每每份份进进入入质质检检中中心心的的活活做做出出检检验验决决定定不不合合格格的的返返回回该该工工序序 10.活活动动部部模模型型入入检检要要求求 10.1模型要求: 10.1.1模型边缘粘膜转角处宽度3mm; 10.1.2总义齿模型后缘要求在腭小凹后2mm处; 10.1.3下颌模型要求磨牙后垫要完整; 10.1.4模型组织面清晰、无气泡、缺损、断牙、石膏瘤; 10.1.5模型厚度最薄处lcm 10.1.6咬合关系精确,无变形、翘动;预留基牙符合自然磨耗接触; 10.2颌记录要求; 10.2.1中线、口角线、合平线精确清晰; 10.2.2正中合关系、颌间距离要适当准确采制: 10.3制备要求: 10.3.1隙卡沟宽度为1.2mm,深度为1mm;颊、舌侧外展隙边缘与设计卡环 方向相协调一致; 10.3.2合支托宽度为1.5mm,深度为Imm,长度2mm;周壁边缘圆钝,呈勺头 状; 10.3.3预留基牙的锐利边缘、倾斜较大的冠轴向倒凹、缺隙区两侧较大的邻面倒 凹要与口内的摘戴方向相协调适当备制; 10.4弹性义齿模型要求 10.4.1颌间距离要求5mm 10.4.2缺隙两侧基牙、及软组织要有适当的倒凹; 10.4.3后牙缺失修复应制备合支托窝,一般推荐金属合支托设计; 出出活活 1.做做质质保保卡卡,核核对对信信息息 2.消消毒毒 3.打打包包发发货货 信信息息录录入入 1.对模型与技工单编号 2.录入电脑 质检中心 1.检检查查 1.1硅胶检查: 1.1.1目的:准确、完整、清晰、边缘延伸适当; 1.1.2手段:肉眼观察,手术刀; 1.1.3操作:是否有脱膜迹象,气泡;颈缘是否清晰;唾液,血迹、杂物;托盘 是否有琉璃印模材;边缘延伸是否到位;解剖标志是否完整;是否有倒凹;过 长或倒凹过大的牙是否该用加木棒加固;制作牙位是否与设计单一致 1.2石膏模型检查 1.2.1目的:检查石膏模型与印模是否完整一致,模型是否有折断,全损、气泡 1.2.2手段:肉眼观、手术刀、放大镜、光源、观测仪 1.2.3操作:模型厚度、高度是否合理;基牙共同就位道是否合理;石膏强度是 否达标;模型是否准砾完整,有无断裂、损伤、气泡、瘤子、缺失、弥补、变 形;颈线是否清晰、完整;上下颌咬颌时咬领空间是否足够;基牙突度、高度 ;观察龈乳头高度与邻牙的情况;模型条件是否满足设计单要求;缺牙数目; 缺牙部位;基牙条件;缺牙区牙模区情况;余留牙情况 2.派派活活单单 3.验验收收单单 4.对对组组长长的的规规划划、指指导导、设设计计 5.每每天天质质检检中中心心交交流流沟沟通通 6.规规定定组组员员和和组组与与组组之之间间的的例例会会内内容容 7.对对制制作作人人员员级级别别评评定定提提出出意意见见 8.收收集集典典型型案案例例以以供供培培训训 9.对对每每份份进进入入质质检检中中心心的的活活做做出出检检验验决决定定不不合合格格的的返返回回该该工工序序 10.活活动动部部模模型型入入检检要要求求 10.1模型要求: 10.1.1模型边缘粘膜转角处宽度3mm; 10.1.2总义齿模型后缘要求在腭小凹后2mm处; 10.1.3下颌模型要求磨牙后垫要完整; 10.1.4模型组织面清晰、无气泡、缺损、断牙、石膏瘤; 10.1.5模型厚度最薄处lcm 10.1.6咬合关系精确,无变形、翘动;预留基牙符合自然磨耗接触; 10.2颌记录要求; 10.2.1中线、口角线、合平线精确清晰; 10.2.2正中合关系、颌间距离要适当准确采制: 10.3制备要求: 10.3.1隙卡沟宽度为1.2mm,深度为1mm;颊、舌侧外展隙边缘与设计卡环 方向相协调一致; 10.3.2合支托宽度为1.5mm,深度为Imm,长度2mm;周壁边缘圆钝,呈勺头 状; 10.3.3预留基牙的锐利边缘、倾斜较大的冠轴向倒凹、缺隙区两侧较大的邻面倒 凹要与口内的摘戴方向相协调适当备制; 10.4弹性义齿模型要求 10.4.1颌间距离要求5mm 10.4.2缺隙两侧基牙、及软组织要有适当的倒凹; 10.4.3后牙缺失修复应制备合支托窝,一般推荐金属合支托设计; 质检中心 1.检检查查 1.1硅胶检查: 1.1.1目的:准确、完整、清晰、边缘延伸适当; 1.1.2手段:肉眼观察,手术刀; 1.1.3操作:是否有脱膜迹象,气泡;颈缘是否清晰;唾液,血迹、杂物;托盘 是否有琉璃印模材;边缘延伸是否到位;解剖标志是否完整;是否有倒凹;过 长或倒凹过大的牙是否该用加木棒加固;制作牙位是否与设计单一致 1.2石膏模型检查 1.2.1目的:检查石膏模型与印模是否完整一致,模型是否有折断,全损、气泡 1.2.2手段:肉眼观、手术刀、放大镜、光源、观测仪 1.2.3操作:模型厚度、高度是否合理;基牙共同就位道是否合理;石膏强度是 否达标;模型是否准砾完整,有无断裂、损伤、气泡、瘤子、缺失、弥补、变 形;颈线是否清晰、完整;上下颌咬颌时咬领空间是否足够;基牙突度、高度 ;观察龈乳头高度与邻牙的情况;模型条件是否满足设计单要求;缺牙数目; 缺牙部位;基牙条件;缺牙区牙模区情况;余留牙情况 2.派派活活单单 3.验验收收单单 4.对对组组长长的的规规划划、指指导导、设设计计 5.每每天天质质检检中中心心交交流流沟沟通通 6.规规定定组组员员和和组组与与组组之之间间的的例例会会内内容容 7.对对制制作作人人员员级级别别评评定定提提出出意意见见 8.收收集集典典型型案案例例以以供供培培训训 9.对对每每份份进进入入质质检检中中心心的的活活做做出出检检验验决决定定不不合合格格的的返返回回该该工工序序 10.活活动动部部模模型型入入检检要要求求 10.1模型要求: 10.1.1模型边缘粘膜转角处宽度3mm; 10.1.2总义齿模型后缘要求在腭小凹后2mm处; 10.1.3下颌模型要求磨牙后垫要完整; 10.1.4模型组织面清晰、无气泡、缺损、断牙、石膏瘤; 10.1.5模型厚度最薄处lcm 10.1.6咬合关系精确,无变形、翘动;预留基牙符合自然磨耗接触; 10.2颌记录要求; 10.2.1中线、口角线、合平线精确清晰; 10.2.2正中合关系、颌间距离要适当准确采制: 10.3制备要求: 10.3.1隙卡沟宽度为1.2mm,深度为1mm;颊、舌侧外展隙边缘与设计卡环 方向相协调一致; 10.3.2合支托宽度为1.5mm,深度为Imm,长度2mm;周壁边缘圆钝,呈勺头 状; 10.3.3预留基牙的锐利边缘、倾斜较大的冠轴向倒凹、缺隙区两侧较大的邻面倒 凹要与口内的摘戴方向相协调适当备制; 10.4弹性义齿模型要求 10.4.1颌间距离要求5mm 10.4.2缺隙两侧基牙、及软组织要有适当的倒凹; 10.4.3后牙缺失修复应制备合支托窝,一般推荐金属合支托设计; 质检中心 1.检检查查 1.1硅胶检查: 1.1.1目的:准确、完整、清晰、边缘延伸适当; 1.1.2手段:肉眼观察,手术刀; 1.1.3操作:是否有脱膜迹象,气泡;颈缘是否清晰;唾液,血迹、杂物;托盘 是否有琉璃印模材;边缘延伸是否到位;解剖标志是否完整;是否有倒凹;过 长或倒凹过大的牙是否该用加木棒加固;制作牙位是否与设计单一致 1.2石膏模型检查 1.2.1目的:检查石膏模型与印模是否完整一致,模型是否有折断,全损、气泡 1.2.2手段:肉眼观、手术刀、放大镜、光源、观测仪 1.2.3操作:模型厚度、高度是否合理;基牙共同就位道是否合理;石膏强度是 否达标;模型是否准砾完整,有无断裂、损伤、气泡、瘤子、缺失、弥补、变 形;颈线是否清晰、完整;上下颌咬颌时咬领空间是否足够;基牙突度、高度 ;观察龈乳头高度与邻牙的情况;模型条件是否满足设计单要求;缺牙数目; 缺牙部位;基牙条件;缺牙区牙模区情况;余留牙情况 2.派派活活单单 3.验验收收单单 4.对对组组长长的的规规划划、指指导导、设设计计 5.每每天天质质检检中中心心交交流流沟沟通通 6.规规定定组组员员和和组组与与组组之之间间的的例例会会内内容容 7.对对制制作作人人员员级级别别评评定定提提出出意意见见 8.收收集集典典型型案案例例以以供供培培训训 9.对对每每份份进进入入质质检检中中心心的的活活做做出出检检验验决决定定不不合合格格的的返返回回该该工工序序 10.活活动动部部模模型型入入检检要要求求 10.1模型要求: 10.1.1模型边缘粘膜转角处宽度3mm; 10.1.2总义齿模型后缘要求在腭小凹后2mm处; 10.1.3下颌模型要求磨牙后垫要完整; 10.1.4模型组织面清晰、无气泡、缺损、断牙、石膏瘤; 10.1.5模型厚度最薄处lcm 10.1.6咬合关系精确,无变形、翘动;预留基牙符合自然磨耗接触; 10.2颌记录要求; 10.2.1中线、口角线、合平线精确清晰; 10.2.2正中合关系、颌间距离要适当准确采制: 10.3制备要求: 10.3.1隙卡沟宽度为1.2mm,深度为1mm;颊、舌侧外展隙边缘与设计卡环 方向相协调一致; 10.3.2合支托宽度为1.5mm,深度为Imm,长度2mm;周壁边缘圆钝,呈勺头 状; 10.3.3预留基牙的锐利边缘、倾斜较大的冠轴向倒凹、缺隙区两侧较大的邻面倒 凹要与口内的摘戴方向相协调适当备制; 10.4弹性义齿模型要求 10.4.1颌间距离要求5mm 10.4.2缺隙两侧基牙、及软组织要有适当的倒凹; 10.4.3后牙缺失修复应制备合支托窝,一般推荐金属合支托设计; 出出活活 1.做做质质保保卡卡,核核对对信信息息 2.消消毒毒 3.打打包包发发货货 活动义齿 活动义齿制作的要点及检验标准(不含隐型义齿和弯制卡环) 一、 设计填蜡操作标准: 1、 修模:底平、壁直、 无损伤、 模型大小适当; 2、 倒凹填蜡恰当:基牙恰填(蜡面平整,非倒凹区无多余蜡、软组织一填倒凹,缓冲,移行好;复摸倒凹适填1,Omm 整洁;石膏模型灌入缺陷恰填,恢复好。 3、 鞍基部分:缺陷铺蜡贴合蜡厚0.5mm,且有2.5 mm的排牙空间:塑料托铺蜡0.5mm;金塑交界位置恰当;交界线清晰明确,0 .5mm厚,断面垂直于组织面。游离鞍基设计支点; 4、 识别标记:姓名拼音首写字母大写,反刻法;正确,工整,深摩终。o2mm;、(金属组织面不便刻,刻于树脂组织面) 5、 蜡型设计图:以约0.3mm深度刻于右膏模型上;要求准确连贯、流畅,、美观;连接体选择、 设计合理; 6、 固位体的设计:(水平)倒凹的设计(双尖牙斗0.25mm) (磨牙呻o4mm)定位线清晰、易癖;卡环下缘一般应位于临 床冠的中1/3以下:固位体选择、设计合理 7、 模型、填单:模型无损伤,清洁:(基牙硬化处理)字迹工整,正确填写(时间以24小时制填写)。 8、 设计方案与临床要求相符且符合可摘局部义齿和(或)总义齿设计原则。 9、 就位道选择确定合理,观测线清晰可辩; 二、 复制耐火模型操作检验标准: 1、 复制模型: 无损伤,折断;工作区域无瘤子,突起!表面光滑,清晰。 2、复制模型内部无浅层气泡。 3、复制模型大小适合,整洁。 三、蜡型操作检验标准: , 1、 按设计制作,只符合设计原则; 2、 固位俺制作到位,长短粗细均匀; 3、 连接体符合力学要求,杆、板贴合,坚固、 轻巧。 4、 网状结构,不影响排牙。不影响美观(唇颊侧不衬出);前牙区须加固位钉(网)约人工牙长的1/3-1/2距肩台1.5mm. 5、 支托恢复牙体外形,不高颌,够强度。 6、 金塑交界清晰、 流畅、 移行好,内肩台0.5mm 7、 工艺精美,表面光滑整洁无蜡屑,边缘整齐流畅,无死角。 信信息息录录入入 1.对模型与技工单编号 2.录入电脑 蜡型 质检中心 1.检检查查 1.1硅胶检查: 1.1.1目的:准确、完整、清晰、边缘延伸适当; 1.1.2手段:肉眼观察,手术刀; 1.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