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的种类及其含义_第1页
刮痧的种类及其含义_第2页
刮痧的种类及其含义_第3页
刮痧的种类及其含义_第4页
刮痧的种类及其含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刮痧的种类及其含义 本文分五个部分:刮痧板及刮痧油分类;痧的分类(痧象);刮痧的适用症;刮痧的禁忌症;刮痧的作用机制来描述刮痧这种传统的治疗方法。一、刮痧板及刮痧油分类1.刮痧板的的分类 (1)牛角类特点与功效牛角类刮痧板临床上尤以使用水牛角为多。水牛角味辛、咸、寒,辛可发散行气、活血 消肿;咸能软坚润下;寒能清热解毒、凉血定惊。且质地坚韧、光滑耐用、原料丰富、加工简便;注意事项忌热水长 时间浸泡、火烤或电烤;刮痧后需立即把刮板擦干,涂上橄榄油,并存放于刮板套内。 (2)玉石类特点与功效玉石具有润肤生肌、清热解毒、镇静安神、辟邪散浊等作用。其质地温润光滑,便于持 握,因其触感舒适,适宜面部刮痧;注意事项用完后要注意清洁;避免碰撞;避免与化学试剂接触。 (3)砭石类特点与功效砭石采用的材质是泗滨浮石,这种石材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红外辐射频带极宽,可以疏 通经络、清热排毒、软坚散结,并能使人体局部皮肤增温,用于刮痧的贬石刮痧板边厚小于 3mm;注意事项因砭石 可能含有有害物质,购买时需认真辨别真伪,购买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不含有害物质的砭石。 刮痧工具的材质不固定,形式多样,许多日常用具均可以作为刮痧工具使用:如铜钱、银元、瓷汤勺、嫩竹板、棉纱 线、蚌壳等,现在还有了树脂、硅胶等现代材料所制成的刮痧工具。 2刮痧油的分类(1)液体类特点与功效主要有凉开水、植物油(如芝麻油、茶籽油、菜籽油、豆油、花生油、橄榄油)、药油(如 红花油、跌打损伤油、风湿油)等,不仅可防止刮痧板划伤皮肤,还可起到滋润皮肤、开泄毛孔,活血行气的作用。另外, 还可以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作用的中草药,煎成药液,根据病情选用;注意事项刮痧油宜避火 使用和保存;皮肤过敏者禁用,外伤、溃疡、瘢痕、恶性肿瘤局部禁用。 (2)乳膏类特点与功效选用质地细腻的膏状物质,如凡士林、润肤霜、蛇油、扶他林乳膏等。亦可将具有活血 化瘀、通络止痛、芳香开窍等作用的中药提取物制备成乳膏剂使用;注意事项避光,阴凉干燥处保存;宜根据病情需 要选择适当的刮痧介质,如扶他林乳膏有镇痛、抗炎作用,用于风湿性关节疾病疗效较好。 二、痧的分类(痧象)1痧的分类痧象 身体健康者,经过系统的保健刮痧,一般不会出现痧,仅表现为皮肤潮红、局部发热、身体轻松。通过出痧部位判断健康状况。凡经络循环线路和穴位区域容易出现痧,提示相应经络所联系的内脏功能病变。 比如在背部膀胱经均匀刮拭,心俞穴区出现痧斑或紫痧,则说明心脏功能有异常变化,应提早保健。 痧象可判断康复程度。若出散痧,颜色浅淡,说明病情较轻,容易康复;若出痧较多而且点大成块,紫色血包 等,说明病情较重,多次保健才能康复。 痧症与出痧不同。痧症是指多发于夏秋之间,因感受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气或疫疠秽浊毒气所出现的一些病 症。如头痛、发热、咳嗽、烦闷、眩晕胸闷、脘腹痞满、恶心呕吐、手足、头面、身体肿痛、指甲青黑等,称之为痧症、 痧气或痧胀。 刮痧过程中,局部出现痧迹后改为轻刮法刮,使痧慢慢透发出来,以减轻疼痛,称透痧。另外一些神经肌肉瘫 痪之人,刮痧后不易出痧,不可硬刮、重刮,强求出痧,宜多刮几次,痧象自然浮现,说明病情好转,这亦称透痧。若刮下肢部位出现血包或血管浮起成串,说明静脉循环功能较差,应立即采用轻刮法逆向刮拭,并保护好皮肤, 促进血液回流。 2、不出痧的原因根据我们临床上的经验,把不出痧的原因归结为四点: 气血不足的虚症 气血不足的人因为体质较虚,身体内血流缓慢,即使身体内某个部位有淤滞,堵塞,刮痧也往往不容易出痧,这 时候我们不要强求刮痧,刮拭的时候力度要轻,只要刮到毛孔开泄,局部发热就有治疗的效果。 服药过多的人不容易出痧: 是药三分毒,长期的服药患者,会造成身体的免疫系统混乱,即使刮拭的部位不舒服,疼痛,也不会出痧 脂肪较厚者: 常见与重体力劳动者 最好的一种情况: 完全没有亚健康状态,全身健康的人,也是不会出痧的 本疗法临床应用范围较广。三、刮痧的适用症以往主要用于痧症,现扩展用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疾病。痧症(多发于夏秋两季,微热形寒,头昏、恶心、呕吐,胸腹或胀或痛,甚则上吐下泻,多起病突然):取背部 脊柱两侧自上而下刮治,如见神昏可加用眉心、太阳穴。 中暑:取脊柱两旁自上而下轻轻顺刮,逐渐加重。伤暑表证:取患者颈部痧筋(颈项双侧)刮治。伤暑里证:取背部刮治,并配用胸部、颈部等处刮治。 湿温初起(见感冒、厌食、倦怠、低热等证):取背部自上而下顺刮,并配用苎麻蘸油在腘窝、后颈、肘窝部擦 刮。 感冒:取生姜、葱白各 10 克,切碎和匀布包,蘸热酒先刮擦前额、太阳穴,然后刮背部脊拄两侧,也可配刮 肘窝、腘窝。如有呕恶者加刮胸部。 发热咳嗽:取颈部向下至第四腰椎处顺刮,同时刮治肘部、曲池穴。如咳嗽明显,再刮治胸部。 风热喉痛:取第七颈椎至第七胸椎两旁(蘸盐水)刮治,并配用拧提颈部前两侧肌肉(胸锁乳突肌)约 50 次。 呕吐:取脊柱两旁自上而下至腰部顺刮。 腹痛:取背部脊柱旁两侧刮治。也可同时刮治胸腹部。疳积:取长强穴至大椎穴处刮治。 伤食所致呕吐腹泻:取脊椎两侧顺刮。如胸闷、腹胀剧痛,可在胸腹部刮治。 头昏脑胀:取颈背部顺刮。配合刮治或按揉太阳穴等。小腿痉挛疼痛:取脊椎两旁(第五胸椎至第七腰椎)刮治,同时配用刮治腘窝。 汗出不畅:取背部、胸部顺刮。如手脚出汗不畅者,可在肘部、腘窝处刮治。 风湿痹痛:取露蜂房 100 克,用酒浸 3 日后,蘸酒顺刮颈、脊柱两旁,同时取腘窝、肘部或痛处刮治,每 日 2 次。四、刮痧的禁忌症 1.凡危重病症,如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等,应即送医院治疗,禁用本疗法。 2.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均不能用本疗法,如初愈也不宜采用。 3.饱食后或饥饿时,以及对刮痧有恐惧者忌用本疗法。 注意事项 1治疗时,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如天气转凉或天冷时应用本疗法要注意避免感受风寒。 2不能干刮,工具必须边缘光滑,没有破损。 3初刮时试 35 下即见皮肤青紫而患者并不觉痛者,为本疗法适应证。如见皮肤发红患者呼痛,则非本方法适 应证,应送医院诊治。4要掌握手法轻重,由上而下顺刮,并时时蘸植物油或水保持润滑,以免刮伤皮肤。 5刮痧疗法的体位可根据需要而定,一般有仰卧、俯卧、仰靠、俯靠等,以患者舒适为度。 6刮痧的条数多少,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处刮 24 条,每条长约 23 寸即可。 7刮完后应擦干油或水渍,并在青紫处抹少量驱风油,让患者休息片刻。如患者自觉胸中郁闷,心里发热等,再 在患者胸前两侧第三、四肋间隙处各刮一道即可平静。 8刮痧后患者不宜发怒、烦躁或忧思焦虑,应保持情绪平静。同时,忌食生冷瓜果和油腻食品。 9如刮痧后,病情反而更加不适者,应即送医院诊治。五、刮痧的作用机制刮痧对机体的作用大致分为两类:一是预防保健作用,二是治疗疾病作用。其作用机制为排毒:1.利尿排毒:通过痧试肾经、膀胱经等部位,并在治疗前后各饮一杯温开水,可产生良好的利尿排毒作用。 2.发汗排毒:应用具有发汗解表作用的挥发性刮痧油进行刮痧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