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北京市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2013年是本市“十二五”时期卫生改革和发展的承上启下之年,也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更加深入的一年。一年来,全市各级卫生部门加快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不断探索落实各项公立医院改革措施,创新服务模式,实行医药分开试点,实行总量控制、总额预付等付费制度改革,鼓励发展社会办医,不断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加快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促进首都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一、卫生资源(一)医疗卫生机构总数2013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数达10141家(包含15家驻京部队医疗机构),其中医疗机构9984家(含80家三级医疗机构、134家二级医疗机构以及615家一级医疗机构),其他卫生机构157家。与2012年比较,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67家,其中:医疗机构增加16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增加29家),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减少1家(见表1)。632家地方医院按经济类型分,公立医院258家,民营医院374家。按床位数分:100张床位以下医院455家,100-199张床位医院60家,200-499张床位医院53家,500-799张床位医院33家,800张及以上床位医院31家。表1.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人员数机构类型机构数(个)编制床位(张)卫生人员(人)卫技人员(人)执业(助理)医师(人)注册护士(人)总计10141 85819 一、医院647 59042 83530 公立医院27389785 50706 74049 民营医院37416761 31373 21918 8336 9481 医院分级别: 三级医院7962158 37259 58034 医院分级别: 二级医院11326345 48065 37971 13706 17435 医院分级别: 一级医院37115092 23221 16521 6768 6579 医院分类别: 综合医院33667071 42264 61900 医院分类别: 中医医院15818694 28668 22613 9158 8628 医院分类别: 专科医院14720711 34917 25693 7614 12993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616820 59319 46127 22714 1388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9266820 30323 25122 11044 7325 门诊部9460 13879 10956 5387 3664 诊所、卫生所、医务室34710 11275 9779 6039 2866 村卫生室29180 3842 270 244 26 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212958 14043 10675 3572 2900 急救中心(站)140 1031 604 316 238 采供血机构70 881 566 37 307 妇幼保健院(所、站)192364 5754 4662 1742 1964 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8594 893 622 215 245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20 4089 3008 1254 141 卫生监督所(中心)180 1377 1199 0 0 健康教育所(站、中心)10 0 0 0 其它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0 18 14 8 5 四、其他机构112477 5388 2347 491 341 疗养院2477 543 393 110 164 医学科学研究机构280 3161 1152 123 5 医学在职培训机构90 233 62 3 12 临床检验中心(所、站)130 395 248 17 7 其他600 1056 492 238 153 (二)卫生人员总数 2013年末,全市卫生人员数(含15家驻京部队医院)达29.4万人,与2012年比较,卫生人员增加1.7万人,增长了6.3%。在卫生人员总数中,卫生技术人员23.0万人,其他技术人员14379人,管理人员16000人,工勤技能人员30342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572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8.6万人,注册护士10.1万人。与2012年比较,卫生技术人员增加1.0万人,增长了 4.6%(见图1)。2013年每千常住人口卫生人员 13.9人;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 10.9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 4.1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 4.8人.(三)医疗机构床位数2013年末,全市医疗机构(含15家驻京部队医院)编制床位总数达张,比2012年增加4108张3。其中:医院编制床位总数达张(占全市的91.2%),比上一年增加3920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床位总数达6820张(占5.8%),比上一年增加116张。全市医疗机构实有床位总数达张,比2012年增加3867张。其中:医院实有床位总数达张(占93.9%),比上一年增加3948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有床位总数达4548张(占3.7%),比上一年减少197张。(见图2)2013年,全市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编制床位5.5张,2013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实有床位5.8张4。(2013年,扣除驻京部队医院床位数后,全市每千常住人口编制床位由2012年5.1张,增加到5.2张,每千常住人口实有床位由2012年4.8张,增加到4.9张。(四)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13年末,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926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6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数达2777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3058人),每个中心平均87.9人;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数254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064人),每站平均1.6人。与2012年比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增加29家,卫生人员增加1282人。2013年末,全市村卫生室2918家,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572人。与2012年比较,村卫生室减少63家,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减少97人。(五)医疗卫生机构支出与财政补助2013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支出达到1311.7亿元,与2012年比较总支出增加162.4亿元,增长了14.1%。财政补助达206.5亿元,较2012年增加15.9亿元,增长了8.4%;占总支出的比例为15.7%,较2012年减少0.9%。2013年医疗机构总支出1247.9亿元(政府办医疗机构总支出占医疗机构总支出的81.1%),财政补助169.3亿元;全市三级医疗机构总支出805.5亿元,财政补助97.5亿元;全市二级医疗机构总支出230.4亿元,财政补助29.2亿元。与2012年比较医疗机构总支出增加159.2亿元,增长了14.6%,财政补助收入增加12.7亿元,增长了8.1%。2013年,全市继续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经统计,2013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总支出为111.0亿元, 财政补助38.8亿元,与2012年比较总支出增加17.4亿元,增长了18.6%;财政补助增加3.2亿元,增长了9.1%。2013年,全市2918家村卫生室,总支出为895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为4413万元,与2012年比较,总支出增加1059万元,增长13.4%,上级补助收入增长了83.6%。(六)卫生总费用1、2012年北京市卫生总费用持续增长,社会卫生支出较快增加2012年北京市卫生总费用筹资总额为1190.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9.21%,增长速度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2012年北京市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达6.66%,比2011年上升0.64个百分点,为有测算数据的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说明北京地区全社会对卫生的投入水平逐步提高。2012年北京市人均卫生总费用5750.79元,人均筹资水平高于其他直辖市,且在全国也处于领先水平。社会卫生支出增长速度快于卫生总费用增长速度。2012年社会卫生支出增长速度达到29.82%,高于卫生总费用的增长速度。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达50.50%,比上年提高4.13个百分点,同样为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逐年提高,符合经济发达地区特性,该指标的改善反映出北京市的经济持续发展促进了以医疗保险筹资为主的社会筹资能力的提高。2、北京市卫生总费用筹资结构持续优化,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比明显下降2012年北京市卫生总费用筹资总额中政府、社会、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26.92%、50.50%、22.58%,其中:政府筹资总额为320.40亿元,比上年增加44.92亿元;社会筹资总额为600.96亿元,比上年增加145.93亿元;个人现金卫生支出268.65亿元,比上年增加20.03亿元。以上筹资结构中,社会筹资总额增量较大是由于2012年本市将农民工纳入医保和提高社保缴费比例所致,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增量则明显下降,在筹资总额中所占比重为2000年以来最低水平,且已经提前实现北京市“十二五”规划低于25%的目标。更是提前实现了原国家卫生部提出的要在“十二五”末降到30%的目标。3、基层卫生机构的费用比重持续上升,卫生总费用机构流向日趋合理从卫生总费用机构流向构成来看,流向县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机构费用的比重继续上升,分别比上年提高0.10、0.21个百分点,达7.87%、5.63%,而流向医院、门诊机构费用的比重呈现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分别比2011年下降0.69、0.19个百分点,均为近十年以来最低水平,机构流向日趋合理。二、主要健康指标2013年,全市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1.51岁,较2012年增加0.16岁(见图3)。2013年,全市常住居民孕产妇死亡率9.24/10万,较2012年降低13.6%;户籍居民孕产妇死亡率9.45/10万,较2012年升高56.2%。婴儿死亡率为2.33,继续维持在较低水平。三、疾病防控(一)传染病报告发病和死亡2013年,全市甲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2254例,死亡233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痢疾、肺结核、梅毒、肝炎和猩红热,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1.0%;报告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和甲型H1N1流感,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7.9%。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155.87/10万,报告死亡率为1.13/10万。与2012年相比,报告发病率下降10.7%,报告死亡率增加23.5%。2013年,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85621例,死亡4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和风疹,占报告发病总数的99.8。报告死亡4例,其中手足口病2例,流行性感冒2例。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413.77/10万,死亡率为0.02/10万。与2012年相比,报告发病率下降7.4%,报告死亡率下降2.5%。(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死亡2013年,全市无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报告25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为一般级别,发病215人,死亡6人。与2012年相比,报告起数增加8起,发病人数增加54人,死亡人数增加5人。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报告病例数,死亡数与近两年平均水平相比,总体略有升高。 (三)居民死因顺位2013年,全市居民前五位死因疾病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占全部死因的87.0%。四、卫生监督截止2013年底,我市共有被监督单位11.7万家,全年共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28.6万户次,合格率98.87%。(一)公共场所卫生监督2013年,全市公共场所卫生被监督单位2.5万个,从业人员19.3万人,持健康证人数占99.1%。对公共场所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8.4万户次,合格率99.2%。依法查处案件1185件,结案1150件,依法做出卫生行政处罚案件1164件。(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2013年,全市生活饮用水卫生被监督单位0.9万个,从业人员2.1万人。对生活饮用水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2.5万户次,合格率99.8%。(三)消毒产品卫生监督2013年,全市消毒产品被监督单位114个,消毒产品经常性卫生监督132户次,合格率100%。(四)学校卫生监督2013年,全市被监督学校0.2万所,98.7%的学校已建立学生健康档案,99.0%的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99.5%的学校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无卫生行政处罚案件。(五)职业卫生监督2013年,全市职业卫生技术机构被监督单位44个,职工总数1.9万人。无卫生行政处罚案件。(六)放射卫生监督2013年,全市放射卫生被监督单位1225个,职工总数28.3万人,放射工作人员占3.2%。依法查处案件76件,结案73件,依法作出卫生行政处罚案件75件。(七)医疗服务、采供血和传染病防治监督2013年,依法对医疗服务作出卫生行政处罚案件448件,结案417件。依法对传染病作出查处案件159件,结案147件,依法作出卫生行政处罚案件159件。 五、妇幼卫生(一) 妇幼保健2013年,孕产妇产前检查率为99.94%、产后访视率为97.3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7.06%、住院分娩率为100%,与2012年比较基本持平。2013年,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0.19%,比2012年升高0.34个百分点。(二)儿童死亡率据妇幼卫生监测统计,2013年,本市户籍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2.89,婴儿死亡率为2.33,新生儿死亡率为1.52。我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继续维持在较低水平。婴儿前五位死因依次为:早产低体重、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肺炎、败血症,五项死因占全市婴儿死因的46.32%。(三)孕产妇死亡率据妇幼卫生监测统计,2013年户籍孕产妇死亡率为9.45/10万,较2012年有所升高。孕产妇死因为:妊娠合并内科合并症(占75%)、羊水栓塞、产后出血、异位妊娠(各占8.3%)。六、精神卫生2013年全市累计登记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录入系统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73131人,按照卫生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2年版)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我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92.2%。七、院前急救情况2013年,全市120及999急救网络,共接诊56.8万人次(其中普通病人47.0万人次,危重病人9.8万人次),与2012年相比,接诊人次增加1.1万人次,增加了2.0%根据全市院前急救病人急救分类与构成分析,2013年前5位急救疾病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妊娠分娩及产褥期疾病。2013年全市新建及调整急救站21个,累计急救站达到272个,全年总出车超过60万次,急救呼叫满足率为87.44%。 八、无偿献血及采供血情况2013年,全市参加无偿献血人数共人,比去年同期增长0.2;采集血液总量共计单位,比去年同期增长1.8。其中:采集全血单位,同比增长0.7;机采血小板77182单位,同比增长10.1;采集RH阴性血2806单位,同比减少5.6。个人捐献血液单位,占采集血液总量的80.4,同比增长5.4;团体捐献血液72701单位,占采集血液总量的11.8,同比增长18.0;互助捐献血液47832单位,占采集血液总量的7.8,同比减少35.1。外进血24944单位,同比增长26。为临床医疗供血(全血、红细胞、机采血小板)单位,比去年同期增长2.7。九、医疗服务(一)门诊和住院服务量2013年,全市医疗机构(含诊所、医务室和村卫生室)诊疗人次数达21882.5万人次(含驻京部队医疗机构),出院人数达291.5万人次(含驻京部队医疗机构)。与2012年比较,诊疗人次数增加2144.0万人次,增长10.9%;出院人数增加22.2万人次,增长8.3%。(见表2、图4和图5)2013年,全市医院诊疗人次数和出院人数分别为14707.1万人次(占全市医疗机构的67.2%)和255.4万人次(占全市医疗机构的95.5%),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0.8%和9.1%。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总诊疗人次数达4745.7万人次(占21.7%),出院人数3.4万人次(占1.2%),分别增长了16.1%和减少了6.7%。 表2. 全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工作量 单位:万人次机构类型总诊疗人次数出院人数医疗机构合计21882.5 291.5 医院14707.1 27835 公立医院13397.9 255.0 民营医院1309.2 23.5 医院分级别: 三级医院9806.2 212.4 医院分级别: 二级医院3579.4 50.7 医院分级别: 一级医院1143.5 12.2 医院分类别: 综合医院10032.2 207.6 医院分类别: 中医医院3187.5 28.3 医院分类别: 专科医院1487.2 42.6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745.7 3.4 *注:本表数据包含驻京部队医疗机构。注:2012-2013年总诊疗人次含15家驻京部队医院服务地方患者工作量。注:2012-2013年出院人数含15家驻京部队医院服务地方患者工作量。(二)病床使用2013年,全市医疗机构(包括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专科疾病防治院,含15家驻京部队医院)编制床位使用率为81.2%(实有床位使用率80.4%),其中,医院编制床位使用率为85.5%(实有床位使用率82.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床位使用率为23.2%(实有床位使用率37.0%)。与2012年相比,全市地方医疗机构8编制床位使用率降低0.6个百分点(实有床位使用率降低0.7个百分点),医院编制床位使用率降低0.5个百分点(实有床位使用率降低0.8百分点)。2013年全市医疗机构(不含精神病专科医院)平均住院日为11.0日,与2012年相比减少了0.2天。(三)医师工作负荷2013年,全市医疗机构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0.8人次和住院 1.1床日,与2012年相比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增加0.6人次,担负住院床日没有变化。其中,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0.7人次和住院 1.6床日,与2012年相比,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增加0.5人次,担负住院床日没有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7.1人次和住院 0.2床日,与2012年相比担负诊疗人次增加1.7人次,担负住院床日没有变化。表3. 医院医师担负工作量情况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医院10.7 1.6 公立医院11.5 1.7 民营医院6.5 1.0 医院分级别: 三级医院12.5 1.8 医院分级别: 二级医院9.8 1.4 医院分级别: 一级医院6.7 1.1 医院分类别: 综合医院10.4 1.4 医院分类别: 中医医院14.5 1.4 医院分类别: 专科医院7.8 2.4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1 0.2 (四)病人医药费用2013年,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393.3元(当年价格,下同),去除物价上涨因素,与2012年同期比较,上升5.1%。其中,门诊次均药费244.3元,与2012年同期比较,上升1.9%。2013年,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18495.9元,与2012年同期比较上升3.7%,其中住院病人人均药费6260.8元,与2012年同期比较上升0.5%。(见表4)2013年,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门诊药费占医药费用的62.1%,药费比重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住院药费占医药费用的33.8%,药费比重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二级、三级医院的门诊和住院药费所占比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市属医院与几家医改试点医院药占比同比下降较为显著。2013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155.3元,与2012年同期比较,上升0.9%,其中,门诊次均药费131.9元,与2012年同期比较,上升1.0%。住院方面,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5433.9元,与2012年同期比较上升12.1%。其中住院病人人均药费2359.8元,与2012年同期比较上升3.1%。2013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药费占医药费用的84.9%,药费比重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住院药费占医药费用的43.4%,药费比重同比下降8.0个百分点。表4. 2012至2013年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项 目公立医院三级医院二级医院201320122013201220132012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元)393.3374.0430.6423.3297.3283.2门诊费用上涨(%)1.82.0-1.5-1.81.65.8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元)18495.917830.119765.420152.013371.412173.4住院费用上涨(%)0.41.8-5.0-1.46.34.9注:本表费用增幅采用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的可比价格计算。十、中医服务2013年末,全市共有158所中医类医院,其中,三级16所,二级22所,一级96所;公立48所,民营110所;中医医院140所,中西医结合医院15所,民族医院3所。全市共有中医类门诊部191所,中医类诊所575所。中医类别医疗机构占全市医疗机构总数的9.27%。2013年,据初步统计,全市中医医院医师日均担负13.8个门诊人次,医师日均负担1.3个住院床日。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医门急诊服务总人次达4713.37万人次,较2012年增长21.34%。中医类医院出院总人次26.38万人次,较2012年增长9.46%。其中,中医类医院门急诊总人次达3051.67万,二三级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门诊服务总人次达638.70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服务总人次达 1023万。2013年,全市中医类医院患者门诊次均费用327.8元,住院病人例均医疗费用14246.2元。2013年末,全市各级各类中医医院编制床位共19325张,占全市医院编制床位数的19.44%;实有床位数共计17361张,占全市医院实有床位数的18.01%。简要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简要说明一、本简报主要介绍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资源、医疗服务利用、主要健康指标、卫生防疫、妇幼卫生、监督执法等情况,“卫生资源”和“医疗服务”两部分的指标系全数调查,数据来源于卫生资源统计年报(不含15家驻京部队医疗机构),其余部分的指标来源于北京市卫生局各业务处室及直属单位。二、本报告数据根据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要求进行统计,医疗卫生机构的统计口径是指从卫生、民政、工商行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法人单位登记证书,为社会提供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服务或从事医学科研和医学在职培训等工作的单位。三、自2011年度起,本简报中村卫生室数计入医疗卫生机构总数中(不再单独统计)。同期对比时各年份数据均按照此口径进行调整。四、村卫生室人员数(包括乡村医生、卫生员、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计入卫生人员总数。五、由于2010年医保政策调整,近年来,精神专科医院大量周转长期住院患者,造成近年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波动较大,故本资料将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合计项(包括同期各年度总计、医院合计、专科医院合计的出院者平均住院日)的统计口径均调整为不包含精神专科医院的口径。主要指标解释医疗卫生机构: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从民政、工商行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取得法人单位登记证书,为社会提供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服务或从事医学科研和教育等工作单位。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监督所(中心)、卫生监督检验(监测、检测)机构、医学科研机构、医学在职培训机构、健康教育所(站)及其他卫生机构等。村卫生室数计入医疗卫生机构总数中(不再单独统计)。医疗机构: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包括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急救中心(站)和临床检验中心。村卫生室数计入医疗机构总数中(不再单独统计)。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各类专科医院和护理院,不包括专科疾病防治院、妇幼保健院和疗养院。公立医院:指经济类型为国有全资或集体全资的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医务室)、村卫生室。卫生人员:指在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在岗职工,一般按支付工资的在岗职工统计,包括在编和合同制人员、返聘和临聘本单位半年以上人员,不包括离退休人员、退职人员、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人员和返聘本单位不足半年人员。包括卫生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房场地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智能车间租赁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能源设备监造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消费信贷担保合同代理服务条款
- 2025年城市综合体玻璃幕墙安装与检修承包合同
- 2025年房建泥工班组劳务分包及建筑废弃物填埋场建设合同
- 2025年度房产买卖合同范本(含违约金计算)
- 2025年度旅游行业实习生就业协议
- 2025版跨国自愿离婚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度旅游景点场地租赁专项合同
- DL-光伏发电站电能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 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绪论-第一章)绪论 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第一章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第3讲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 《开开心心上学去》公开课课件
- 游戏传媒策划方案
- 变压器油色谱分析(详细超值版)
- 青少无人机科普教育方案课件
- 文物安全培训课件
- 传播学概论课件
- 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田字格描红
- 普通心理学第六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员工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