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第一节宇宙、太阳与地球的一般特点第二节宇宙的起源,一、宇宙的起源混沌初开,乾坤始奠。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下凝为地”。,中国古代的贤哲,作为自然科学研究的具体对象,宇宙是一个有限的客观存在。这样一个宇宙,应该有它的开端。,宇宙是怎样开端的呢?,20世纪初,天文学家斯里弗尔(V.M.Slipher,1875-1969),在观测银河系外的仙女座大星云时,取得15个星系的光谱资料,经过研究,发现其中13个正在以每秒数十万米的高速退行,即离开我们愈来愈远。,1929年,哈勃(E.P.Hubble,1889-1953),根据观测到的河外星系正在退行的资料,提出:一个星系退行的速度和它与我们(地球)的距离成正比,即离得愈远退行愈快。这个发现告诉我们,我们周围的星系正在四散离开,也可以说我们已知的宇宙正在膨胀。,爱因斯坦(AlbertEinstien,1879-1955)在1916年提出的广义相对论,演绎出宇宙在膨胀的理论。哈勃的发现被认为是对这些理论的验证。以后的天文观测继续有新的发现,证明宇宙在膨胀,曾测到有的河外星系之间,正以每小时2,500,000km的速度在拉开距离。,比利时天文学家勒梅特(G.E.Lematre,1894-1966)1927年就提出:,宇宙为什么会膨胀呢?膨胀的宇宙会不会是爆炸的产物呢?,BIGBANG大爆炸,宇宙的全部物质,当初都集中在一个“原始原子”(或称宇宙蛋)里,异常紧密温度约1032K,绝对温度1亿亿亿亿度显然这只能维持极其暂短的平衡,一旦平衡破坏,就发生大爆炸,原始原子迅速膨胀,逐渐扩展成为我们的宇宙,现在认识:,大爆炸后1秒钟,温度降到1010K,粒子间的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电磁力和引力开始分开。在高温下处于基本粒子状态的物质,随着温度的降低,聚合成各类原子,约在大爆炸后50-100万年,热核爆炸首先由电子和质子合成氢原子接着是氦原子也大量生成随后其他所有元素的原子从轻到重依次聚合而成(达到1%以上的元素铁钴镍为极限),爆炸后100万年到20亿年,逐步形成各类天体星系,怎麽能证明150亿年前发生过这样的大爆炸呢?,爆炸形成的宇宙一直在降温,恒星是在降到40000K以下时才开始形成现在测得最老的星系的年龄都只有100多亿年,符合这个理论的推断。特别是盖莫夫(G.Gamow,1904-1968)预言:在大爆炸的特殊宇宙背景下产生出来的微波辐射,至今还存在于宇宙空间中,其温度应已降低到只有绝对温度几度。,彭兹亚斯(A.A.Penzias,1933-)和威尔逊(R.W.Wilson,1936-)发现:,1964年,威尔逊山上一台高灵敏度的射电天文望远镜,在各个方向都测得一种3K的微波背景辐射。大爆炸理论得到了有力的支持。为此他们得到了197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金。,其它证据:,现在测得的不同天体上氦的丰度,即它在天体中的含量,一般都达到30%左右,仅仅太阳上那种氢合成氦的作用,是不能造出这么多氦的,而大爆炸能做到因爆炸而使星系间的距离拉开,更已是熟知的事实天文观测中已多次记录到超新星爆炸另外新近得到的两个黑洞撞击爆炸的信息,都可以作为佐证。,二、太阳系的起源,大爆炸发生约80亿年之后太阳系出现,哲学家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星云说,在献给普鲁士国王的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中假定:最初“整个宇宙的物质都处于分散的状态,并由此造成一种完全的混沌”,“构成我们太阳系的星球的物质,在太初时都分解为基本微粒,充满整个的宇宙空间,现在已形成的星体就在这空间中运转”。他认为是万有引力的作用,使这些原始的弥漫物质逐渐分别凝聚,形成了太阳系内的各天体。,拉普拉斯(P.S.Laplace,1749-1827),在一本科普读物宇宙体系论述的附录中,对太阳系的形成,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并广为流传拉普拉斯虽没看到过康德的书,但他自己独立提出的见解却与康德大同小异,而且充实了星云说旋转星云析出圆环,圆环一次又一次地被分出来,并分别凝聚结成行星,行星周围的卫星也有着类似的形成过程星云中心部分则收缩成为太阳(不知热核反应),当时的星云说不能解决太阳系中许多问题,太阳和行星的单位质量的角动量应该是一样的,但实际上相差近100倍(不知道电磁能量的辐射),20世纪初期中期,灾变说俘获说(苏联斯密特:原始太阳随银河系公转,在经过有大量星际物质弥漫的空间时,将它们吸引在周围,成为行星的物质来源的,用外来物质形成的行星,角动量可以和太阳不同,1942年瑞典物理学家阿尔文(H.O.G.Alfven,1908-),太阳可以通过磁场的作用,把自己的一部分角动量转移给形成行星和卫星的云团电磁场的作用能说明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从中心抛出物质的质量虽不多,但带走的角动量可以很多,太阳系内太阳质量最大,角动量最小,约1%,三、地球的诞生,天,积气也;无处无气。地,积块(土)也;充塞四虚,无处无块”列子天瑞天是气的集合,地是土的集合古代贤哲的卓识,20世纪30年代末天文观测证实,在银河系中,有许多气体和尘埃存在这些气体主要是氢和氦。气体在这些星际物质中,按质量计要占到98%左右尘埃里主要是水、甲烷和氨等液体、气体冻结而成的固体微粒;还有少量二氧化硅及其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等固体材料。固体物质不及2%,颗粒细微,半径只有0.0001(万分之一)厘米左右,微粒弥漫在整个太空中,地球的成分,氢和氦的含量都很少而是铁占了第一位,其次是氧和硅,还有很多镁、镍和铝等金属地球的化学组成为何如此不同?,形成地球的星云,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物质的微粒互相吸引,形成小的团块,也叫做星子,星子再互相吸引,大的吸积小的,不断碰撞、不断吸积,直至成为地球和其他行星的前身。这个原始的地球是一个比今日的地球大得多的尘埃的集合体,大致沿着今天的地球轨道自转,地球的形成,在太阳系内,由于接受的太阳辐射多,温度高,轻的气体被辐射到远处,散失到太阳系的外部远处构成类木行星近太阳的地区,以尘埃中的固体物质为主,化学组成当然和原来的星云有显著的不同(铁、硅、镁、氧为主)近处构成类地行星,原始地球内的“星子”,受到引力的作用向中心聚集,体积逐渐缩小,物质的密度越来越大收缩不是无限的,因为物质还要受到自转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的作用,而离心力是要随着体积缩小,导致自转速度加快而增大,当离心力增大到能抵消引力时,就达到平衡,冷热冷,尘埃向中心聚集的过程中,由于引力的作用,体积收缩,压力加大,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放射性元素的蜕变和陨石的撞击,也都要放出热能尽管原始的星云物质是冷的,后来地球曾经历过一个高温时期,至少是局部物质处於热的熔融状态,以后收缩停止,才又逐渐冷却凝结,地球圈层的形成,重力的作用与高温的影响,地球里面的物质发生部分熔融,使重者下沉,轻者上浮,出现了大规模的物质分异和迁移,形成了从里向外,物质密度从大到小的圈层结构,地核-地幔-地壳的分异,四、现代地球环境的逐渐形成,46亿年前,整个地球的温度都很高,表面也接近于熔融的状态各类岩石的块体(以星子为基础)各不相属地分布在地球的表面后来构成大陆的地壳,冥古宙(4638亿年前),大约在40亿年前后,越来越多的较轻的硅酸盐成分迁移到上部冷凝地球终于有了一个虽然还比较薄的、但已是连续完整的地壳,原始地球表层,一些处于熔融状态的物质向上挤入地壳中凝结,或涌出地面,表现为广泛分布的火山活动另一方面物质又在向下流动,把上面已固结的地壳撕裂,并将其部分碎块拽向深处,使它再次熔入地幔物质之中与此同时,薄弱的地壳还在陨石的撞击下,形成大量陨击坑,最初的大气成分主要是水蒸汽,还有一些二氧化碳、甲烷、氨、硫化氢和氯化氢等(温度在400-500左右),直到距今38亿年前,地球上的大气仍是缺氧和呈酸性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地球上的温度逐渐降低(低于100C),大气中的水蒸汽陆续凝结出来,形成了广阔的海洋,海水中也缺少氧,而且也含有许多酸性物质,太古宙Archean3.8-2.5Ba,3825亿年前38亿年前,陆壳开始形成,海洋中开始有了生命的活动。从出现最原始的原核细胞生物-蓝绿藻,32-29亿年前能起光合作用的藻类开始繁殖,后者能消耗二氧化碳,产生出氧气大约到27亿年前,游离氧在海洋中出现。绿色植物的大量繁殖,更加快了大气和海洋环境的变化,使其有利于高等喜氧生物的发展,元古宙Proterozoic1.8-0.6Ba,距今18亿年前到6亿年,大陆不断扩大大气变成以二氧化碳为最多海洋里的生物最多的是菌藻植物,它们的活动促成二氧化碳和海水中的钙镁等元素相结合,碳酸钙镁等物质沉淀在海底,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氧和氮的含量逐步增加,显生宙,Phanerozoic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最近5亿多年来,543-0Ma,大气圈的成分渐渐接近目前的状况大气和海洋中,原为酸性的水在与岩石相互作用时,将硅酸盐物质中的钠,钾,钙,镁,铝,铁等金属元素夺取出来,形成多种盐类(以氯化物为主),海水的成分也慢慢变成与今天相近的了在这种环境中,生命加速发展,海洋中的生物迅速繁荣起来(化石证据较多),地质年代表,宙(宇)代(界)纪(系)同位素年龄(百万年)新生代(界)第四纪(系)0第三纪(系)白垩纪(系)65侏罗纪(系)三迭纪(系)显生宙(宇)二叠纪(系)248石炭纪(系)古生代(界)泥盆纪(系)志留纪(系)奥陶纪(系)寒武纪(系)543新元古代震旦纪(系)中元古代(界)1000古元古代(界)太古宙(宇)2500冥古宙(宇),五、怎样知道地球的过去?,那些发生在亿万年以前的往事,你们是怎样知道的?地球的历史就记录在岩石身上,沈括(1031-1095)梦溪笔谈,对于地球表面的许多自然现象进行了科学的解释谈到了流水的侵蚀与沉积作用,推断华北平原表面的泥砂是由西部山区经过河流搬运而堆积下来的根据太行山山崖间所见海生螺蚌化石推断现在距大海约千里的该地在古代曾经是海滨他是我国首先认识并命名“石油”的人,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知识渊博的学者达芬奇(LeonadoDaVinciI,1452-1519),亚平宁山脉上发现的海生介壳化石,本是生活在海滨的生物,是河流带来泥土把它们掩埋,并且渗入了它们的内部。他推论,后来这里的地势升高,所以这些海洋生物的遗体就会出现在山上。,地层层序律,1669年,出生于哥本哈根的斯特诺(NicolausSteno,1638-1686)总结出在岩层之间,存在着如下的规律:岩层在形成后,如未受到强烈的地壳运动的影响而颠倒原来的位置,应该是先沉积的在下,后沉积的在上,一层压一层,保持近于水平的状态,延展到远处才渐渐尖灭。,沉积披盖构造,譬如积薪,后来居上”中国古代贤哲,遗憾的是,仅将它用来说明人事,并不用它去观察山野间的岩石,他们甚至也未想到过需要对自然作些什么观察。因为“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因为“岂但禽兽草木,虽天地也与我同体,鬼神也与我同体。”明,王守仁,英国郝顿(JamesHutton,1726-1797),根据自己在野外考察的实际经验和前人的认识,把时空统一的地质思维,形象地表述为“在地球现在的构造中,可以看到旧世界的废墟”(地球论,1785),莱伊尔(CharlesLyell,1797-1875),用更丰富的事实论证和阐明了在这条被概括为“将今论古”,或称现实主义原理(Actualism)他的巨著地质学原理使地质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波滚湖底、风积层理、土地龟裂、雨打沙滩,英国运河工程师史密斯(WilliamSmith,1769-1832),,化石层序律在开凿运河的过程中获得了大批化石,经过他的整理研究发现每一地层各有其特定的化石他据此制订出世界上第一张最有系统的地层表,相对地质年代,早就划分出生物地层的地质年代但仅能排出相对先后,无法确定具体的时间,卢瑟福L.Rutherford,1871-1937,1903年提出放射性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A特种设备《电梯安全管理》考试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 2025年初级会计师考试财务成本管理模拟题及答案详解
- 2025年大学入学物理考试模拟题与答案解析科学新篇章的敲门砖
- 2025年零售业经理面试笔试题预测试题集
- 株洲研学课件
- 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工业自动化专家认证题库自动化控制高级工程师笔试预测题
- 公务员考试面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返聘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机械工程设计师面试模拟题与答案手册
- 地理探索之旅:初中研学旅行方案策划
- 妇联开展宣讲活动方案
- 母婴保健培训课件学习
- 2025年6月22日四川省市直事业单位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公安涉密载体管理制度
- 2025年中国蛇养殖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JG/T 536-2017热固复合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
- T/CSIQ 8008-2018正装鞋
- 浙江易锋机械有限公司年产2000万只空调压缩机活塞项目环评报告
- 视唱练耳讲课课件
- 酒店管理安全总监岗位职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