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汉代的法律制度(前206-25-220)第一节两汉的立法第二节法制内容第三节司法制度,第一节两汉的立法一、立法指导思想二、主要立法活动三、法律形式,一、立法指导思想,1、汉初70年间总结秦亡教训,认识到治国必须轻徭薄赋、省减刑罚。以黄老思想为主,辅之以儒、法思想,无为而治。表现:德刑并用,重德轻刑,约法省刑清静无为,与民休息。2、汉武帝时期,以儒家思想为主,辅之以法家思想,中心是“德主刑辅,礼法并用,”即将德治教化与刑事惩罚两种手段结合运用,以德化为主,刑罚为辅,恩威并用,宽猛相济。实“阳儒阴法”。附: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原因董仲舒的德治思想,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原因,1、因放松对农民的控制,农民为逃避赋税而成为“亡人”;2、中央对地方管束不严,造成地方势力扩大,构成对中央的威胁;3、汉初对匈奴的妥协退让,导致匈奴步步紧逼,外患日重;4、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趋势。儒家学说凝聚着历代统治阶级的政治经验,其宣扬的大一统理论及宗法等级制理论对加强中央集权、抑制统治集团内部的离心倾向、巩固社会秩序等非常有利。,董仲舒的德治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儒学为主体,糅合阴阳、法、道、名诸家。其德治思想“德主刑辅”以“阴阳学说”为理论基础。他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于大夏,而阴常居于大冬,而积于空虚不同之处,依此见天数,右阳左阴,务德不务刑”。“阴,刑气也。阳,德气也,阴始于秋,阳始于春”,“德,教之本也,狱,政之末也”。汉武帝时代,儒学的官学地位是形式上的,汉武帝更注重的还是法家,如张汤等,此即司马迁所说的“内多欲而外施仁义”的“阳儒阴法”。汉元帝以后废法家的“霸道”,专任儒家的“王道”,儒学获得独尊地位。,二、主要立法活动1、西汉早期的立法2、汉武帝及西汉中后期的立法3、东汉时期的立法附:汉简,1、西汉早期的立法,刘邦在攻进咸阳后,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罪罚相当)西汉建立后,“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命丞相萧何“捃摭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高祖七年命叔孙通(秦儒士后降汉)制定傍章律十八篇(因与律令同录,藏于理官)。晋书刑法志云:傍章,“即汉仪也”。吕后二年(前186年)通行律令二十八种:二年律令,反映汉承秦制及其发展。,2、汉武帝及西汉中后期的立法,汉武帝时期,命张汤(太中大夫、廷尉、御史大夫)制定越宫律27篇、赵禹(御史、太中大夫)制定朝律6篇。形成汉律六十篇计159章。制定单行法,如见知故纵监临部主之法、左官律(舍天子而仕诸侯)、沈命法(隐匿盗贼)、酎金律。,3、东汉时期的立法,东汉王朝继承汉律,刘秀“解王莽之繁密,还汉室之轻法”。但也改变:一是释放奴婢,发展生产;二是减轻刑罚,缓和矛盾。东汉中后期,法令日渐严苛,屡兴大狱,滥杀无辜。总之,东汉无大规模修订汉律的举措,立法成就不大。,汉简,于1983年底至1984年初,在湖北江陵张家山的西汉前期墓葬里,发现大量竹简,达一千多支,内有五百余支所记为汉律。其律名有与睡虎地秦简律名相同的,如金布律、徭律、置吏律、效律、传食律、行书律等;也有不同的,如杂律、口市律、均输律、吏律、告律、钱律、赐律等。,三、法律形式,1.律:成文法典和单行法规,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如九章律。相当于法典。2.令:皇帝在律之外,应时随变因人因事颁布诏令。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如箠令。可以代替、变更、取消、弥补律之不足。汉宣帝时的廷尉杜周:“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著为令”。3.科:“事条”“科条”,是针对某种事类的单行法条,是对律令的诠释或补充。4.比:“决事比”,已行故事曰比。是经中央政府确认、可以用来断案量刑的典型判例。凡“律无条,取比类以决之”。如春秋决事比5.诸儒章句:叔孙宣、郭令卿、马融、郑玄。6.春秋经:在律无条或有正条但不合儒家道德的案子准宜春秋经。,第二节法制内容一、刑事法律二、民事法律,一、刑事法律练习121、汉初的刑罚制度2、定罪量刑的原则3、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4、罪名(略),练习1,汉宣帝地节四年下诏曰:“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亲亲得相首匿”正式成为中国封建法律原则和制度。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近亲属之间相互首谋隐匿一般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B.近亲属之间相互首谋隐匿所有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C.“亲亲得相首匿”的本意在于尊崇伦理亲情D.“亲亲得相首匿”的法旨在于宽宥缘自亲情发生的隐匿犯罪亲属的行为答案:B,练习2,关于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八议”制度自曹魏魏律正式入律,其思想渊源为周礼秋官的“八辟丽邦法”之说B.“秋冬行刑”制度自唐代始,其理论渊源为礼记月令关于秋冬季节“戮有罪,严断刑”之述C.“大诰”是明初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其法律形式源自尚书大诰周公对臣民之训诫D.“明刑弼教”作为明清推行重典治国政策的思想基础,其理论依据源自尚书大禹谟“明于五刑,以弼五教”之语答案:B,1、汉初的刑罚制度,汉承秦制:九章律的罪名、刑名基本沿袭秦律,后来的修改举措清除了一些苛法,使汉律在一定程度上向着宽缓的方向发展死刑:死刑有枭首、腰斩、弃市、磔。肉刑:有黥、劓、斩左右趾、宫、笞刑。徒刑:城旦舂、鬼薪白粲、司寇、罚作司寇。株连刑:对重大犯罪的亲属连坐。如反、降、谋反等“其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借皆弃市”羞辱刑:完刑、耐刑作为徒刑的附加刑适用。罚金刑、徙边刑新出现了“殊死”(斩首)、“女徒顾山”(已判刑女犯,每月出钱三百雇人上山伐木,就可返家不服苦役)、徙边刑等新刑罚,2、定罪量刑的原则,刑事责任年龄:8岁以下80以上、7岁以下70以上、或7岁以下80以上、10岁以下80以上的人犯罪,一般都处以轻刑或者免刑。数罪以重论亲亲得相首匿:一定的亲属之间隐匿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直系血亲和夫妻之间,除谋反、大逆以外):汉宣帝地节四年诏令:“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汉书首匿:首谋隐匿。殊死,死刑。这种隐匿行为符合父子之亲、夫妇之道。法律不应追究。法律儒家化的表现矜老怜幼:惠帝时“民年七十以上若不满十岁,有罪当刑者,皆完之”。景帝:“年八十以上,八岁以下,孕者未乳、师,侏儒,当鞫系者,颂系之”。宣帝诏,八十以上老人,非诬告杀伤人,它皆无坐。上请(贵族官僚):官僚贵族犯罪,普通司法机关不得擅自审理,向皇帝请示后由皇帝按亲疏功劳官职来处理。汉高祖7年诏:“令郎中有罪耐以上,请之”,郎中是君主的侍卫官,秩位“比三百石”。汉宣帝黄龙元年诏:“吏六百石位大夫,有罪先请”。汉平帝元始元年诏:“公、列侯嗣子有罪,耐以上先请”。法律时效:汉书孔光传:“令,犯法者各依法时律令论之,明有所讫也”。,3、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背景与起因改革肉刑的原因文帝改革的内容出现的问题景帝改革的内容评价,背景与起因,A、背景:汉文帝即位以后,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矛盾比较缓和,酷刑遭到反对。B、起因:缇萦代父淳于意受刑。汉文帝四年中,人上书言意受赂,以刑罪传西之长安。意有五女,随而泣。意怒,骂曰:“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之长安。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身,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书闻,上悲其意。此岁亦除肉刑法。,改革肉刑的原因,1.古代虞帝以“画衣冠,异章服”代替肉刑,实现天下大治,而“今肉刑三,而奸不止”,是皇帝“德薄而教不明”的结果。2.“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无由”。3.肉刑“断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文帝于前167年下诏语),文帝改革的内容,文帝十三年,批准臣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提出的改革方案:当完(髡)者,完(保留)为城旦舂;当黥者,髡钳为城旦舂;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趾者,笞五百;当斩右趾者,弃市。即:1.废肉刑三:墨、劓、刖。2.以徒刑取代黥,以笞刑300取代劓。3.以笞刑500取代斩左趾,以弃市取代斩右趾。此外,还改革劳役刑,废除终身劳役:“令罪人各以轻重,不亡逃,有年而免”(髡钳城旦舂5岁刑、完城旦舂4岁、鬼薪白粲3岁、司寇2岁、隶臣妾1-2岁、复作罚作1岁刑),还废除了收孥相坐律令及诽谤罪等。(文帝时期还废除了宫刑,只是在废肉刑三之前或之后),出现的问题,1、斩右趾改弃市(原来斩右趾是死刑的减等之刑,斩右趾改弃市,是恢复回去了),扩大死刑范围。2、以笞300代替劓刑、笞500代替斩左趾,受刑者“率多死”,“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景帝的改革,景帝即位后又进行了两次改革:内容有:将劓刑减为笞200,后又减为笞100;斩左趾减为笞300,后又减为笞200。命丞相刘舍和御史大夫卫绾制箠令规定:箠长五尺,宽一寸,末端厚半寸,用竹制成,须削平竹节;笞打部位限于臀部,中途不准更换行刑人。,评价,古代刑制由野蛮进入较文明时代,为奴隶制五刑向封建制五刑的过渡奠定了基础。改革后的刑罚,主要是死刑、劳役刑和笞刑。改革后,肉刑作为完整的刑种,从刑罚体系中被废除,尽管没有根除,有的甚至保留到清末,但作为单独的刑种再也没有被恢复过。劳役刑成为主刑,笞、髡、耐成为附加刑,以劳役刑为主的刑罚体系逐渐建立。教育刑思想的出现表明当时刑法思想已非常先进。,二、民事法律1、民事权利主体与民事行为能力2、婚姻制度3、家庭关系4、继承,1、民事权利主体与民事责任能力,主体广泛:从皇帝到百姓,但民事权利是不平等的。有的受到限制,如妇女的继承权、商人不得参与土地交易、农民多为佃客。责任能力:汉初限于15岁以上的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汉高祖四年开征算赋(人头税)“民年15以上至56岁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后增至20岁,还曾男子二十三傅之畴官。女子1530岁不嫁五算。(百二十为一算),2、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多妾制。结婚:六礼婚龄:女子1530岁不嫁五算。招赘:赘婿受歧视。离婚制度:“七去”“三不去”,七去、三不去,解除条件:七去,即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限制条件:三不去,即:有所取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3、家庭关系,维护以父权为中心的封建家庭关系,严惩“不孝”与“大逆”犯罪:殴打父母为处死刑;殴父母要枭首,杀父母者以大逆论,处腰斩,居父母丧期间与人通奸也要处死刑,告父母弃市。保护尊长再家庭中的权利和地位(同居共财)颁布养老法令,推行孝道。维护男尊女卑夫权统治“夫为妻纲”。,4、继承,A、王位继承:实行嫡长继承制。B、财产继承:“诸子均分”。出现遗嘱继承和协议继承。庶子、女儿都有继承权。,第三节司法制度一、司法机关二、诉讼审判制度三、春秋决狱四、录囚五、大赦,一、司法机关,中央:皇帝、丞相、御史大夫、廷尉。丞相和御史大夫也有审判权。廷尉是中央司法审判长官。地方:郡守、县令。郡守,下设专职司法官吏:决曹掾。县令,下设曹。东汉设州、郡、县。,二、诉讼审判制度1、告劾2、古代的直诉制度3、逮捕和羁押4、鞫狱和断狱5、执行,1、告劾,种类:包括告诉、自诉和公诉(政府官吏监察御史和司隶校尉“察举非法,举劾犯罪”)。程序:逐级进行,特殊情况可越级上诉皇帝诣阙上书。限制:A子告父母、媳告公婆、奴婢告主人。B未成年人及罪人的告发。C诬人、告不审、轻罪重告要承担刑事责任。,2、古代的直诉制度,诣阙上书肺石制度登闻鼓制度邀车驾,3、逮捕和羁押,逮捕:对普通人犯,有人告发或被官吏告劾,予以逮捕。息讼:对于民间的轻微争讼,一般不予逮捕,往往采取道德“教化”的方法,以息事省讼。有罪先请:对贵族官僚犯罪,如需逮捕得先奏请皇帝。颂系:凡被逮捕及羁押者均须戴刑具,老小、废疾和妇女等可不戴刑具,官员被逮捕或羁押也不戴刑具。,4、鞫狱和断狱,讯鞫:传讯验问被告,进行审讯。一要问清被告的籍贯、爵秩,二要辩告(向当事人交代法律条文,要如实供述),三要“以五声听狱讼”,-以刑讯的方式获得证据。读鞫:复审后进行判决,判辞要向被告人宣读)乞鞫:上书复审,但以3月为限。疑狱奏谳:疑难案件上报复审制度,其程序是逐级谳报,同时附上判决意见和所依据的律条和令文,以供上官参考。,5、执行,行刑机关:司法机关判决后,重大案件经皇帝裁决后交司法机关执行。一般案件由县、郡执行,而郡有执行死刑权。对徒刑犯输送到不同的地方从事劳动:输府。秋冬行刑:黄老学派主张“春夏为德,秋冬为刑,先德后刑以养生”。汉代冬季才执行重刑,而春季则赦免或赎罪。除谋反大逆“决不待时”外,其他死刑犯的执行必须在秋天霜降后至冬至前,以顺应天时。,三、关于春秋决狱1、概述2、案例一、二、三、四、五3、春秋决狱的理解4、春秋决狱之评价练习,1、概述,后汉书应劭传记载:“胶东相董仲舒老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议,数遣廷尉张汤亲至陋巷,问其得失。于是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言之详矣”。春秋决狱至宋以后即已失传,散见于各史籍,现在所能看到的仅剩下五事。,案例一,时有疑狱曰: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匿乙,甲当何论?仲舒断曰:甲无子,振活养乙,虽非所生,谁与易之。诗云:螟蛉有子,蜾蠃gulu负之。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而不当坐。(因蜾蠃产卵于螟蛉的幼虫体内,蜾蠃的后代从螟蛉的幼虫体内孵出,古人以为蜾蠃养螟蛉为子,并将螟蛉引申为蜾蠃的养子),案例二,甲有子乙以乞丙,乙后长大,而丙所成育。甲因酒色谓乙曰:汝是吾子。乙怒杖甲二十。甲以乙本是其子,不胜其忿,自告县官。仲舒断之曰:甲生子,不能长育,以乞丙,于义已绝矣。虽杖甲,不应坐。,案例三,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或曰殴父也,当枭首。论曰:臣愚以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诟(侮辱)父也。春秋之义,许止父病,进药于其父而卒,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案例四,有个女子的丈夫坐船时不幸淹死海中,无法找到尸体安葬。四个月后,父母将这个女子改嫁。按照法律,丈夫没有埋葬前,女子“私为人妻”罪弃市。董仲舒依“春秋”妇人无专制擅自之行、听从为顺的原则,认为女子尊父母之命改嫁,“无淫衍之心”,不是私为人妻,“不当坐”。,案例五,有个大夫跟着君主出外打猎,君主打得一头小鹿,让大夫带回。半路上,碰见了母鹿,互相哀鸣。大夫可怜他们,放了小鹿。君主要以违背君命处罚,还未处罚,君主得了病,想到大夫心地好,不但免了罪,还想提升为太子傅。董仲舒认为,当初君主捕猎小鹿,大夫没有阻止,违背春秋之义,有罪。后来释放小鹿,算是有功,可以赦免,但提拔是不应该的。,3、春秋决狱的理解,定义:春秋决狱是董仲舒等人提倡的一种断狱方式,它以儒家思想为指导,要求司法官吏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引用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重要依据,并按经义解释和适用法律。过程:春秋决狱始于西汉中期,沿用于魏晋南北朝,止于唐朝。,董仲舒说:“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即:根据案情事实,追究行为人的动机;动机邪恶者即使犯罪未遂也不免刑责;首恶者从重惩治;主观上无恶念者从轻处理。这并非唯动机论,而是在考察动机的同时,首先依据事实,还要区分首犯、从犯和已遂、未遂。但盐铁论认为:“春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技术在行政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
- 心理辅导在教育中的关键作用
- 抖音商户编导短视频开头吸引力制度
- 全球石油市场供需格局调整与价格走势对能源市场供需预测技术的应用研究报告
-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仁爱中学2024-2025学年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贵州黔南经济学院《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杭州上城区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陕西省咸阳市秦岭中学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公路客运行业2025年转型升级与智能停车场建设研究报告
- 公路货运行业数字化转型效率提升的关键瓶颈与突破路径报告
- 2023贵州毕节市纳雍县人民医院招聘第一批编外专业技术人员30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儿童疼痛与舒适度评估量表
- 2020年上海市中考语数英物化五科试卷及答案
- 新华书店读者问卷调查表
- GB/T 20946-2007起重用短环链验收总则
- GB/T 18391.3-2009信息技术元数据注册系统(MDR)第3部分:注册系统元模型与基本属性
- GB/T 10610-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
- 济源幼儿园等级及管理办法
- 房地产开发全流程培训讲义课件
- DB44-T 2163-2019山地自行车赛场服务 基本要求-(高清现行)
- 云南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收费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