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实施水污染防治法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1页
关于市实施水污染防治法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2页
关于市实施水污染防治法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3页
关于市实施水污染防治法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4页
关于市实施水污染防治法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0关于市实施水污染防治法情况的调查报告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好水环境极为重要。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把环境保护作为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党长期奋斗的一项历史任务,并提出了明确要求。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将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积极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96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湖北省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为了全面了解法律法规实施情况,掌握我市水环境现状,促进水污染防治工作,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今年5至10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向玲率城建与环保委部分委员,对水污染防治法贯彻实施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先后听取了市水利、环保、市政局等单位的汇报,实地查看了城区内27个湖泊和宗关水厂等4个饮用水取水口,夜查了晨鸣、神龙、瓷厂等企业污水处理情况,还了解了东湖、木兰湖、道观河、中科院水生所、武汉水质净化厂等水污染防治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贯彻实施水污染防治法的基本情况我市地处长江中游,境内江河纵横,湖泊众多。市域内有河道40多条,大小湖泊60多个,市郊有水库273座。2/10全市总水域面积2187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258;水资源总量74844亿立方米,其中客水资源量7450亿立方米;城镇自来水日供水能力4209立方米,居全国第3位,供水面积743平方公里,供水普及率100。丰富的水资源既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也给我市提出了保护水环境的重大课题。近几年来,我市在贯彻实施水污染防治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水污染防治法的贯彻得到各级重视,水务管理机制正在理顺一是市领导重视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工作,多次听取市环保部门工作汇报并提出要求,分管领导亲自布置并经常检查水污染防治情况。二是建立责任制,把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市政府与各区政府签订环保责任状,层层分解指标,责任到人。三是制定规章把法律法规的原则规定落到实处。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先后制发了XX市环境污染防治设施管理办法、XX市城市水域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等5个规章。关系我市生态环境的湖泊保护办法即将出台。四是理顺水务管理体制。今年,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组建了市水务管理局,对全市水事务进行统一管理,从体制上解决了水行政管理职能分散的弊端。(二)狠抓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工作,工业废水污染3/10得到初步控制我市是老工业基地,排污企业多,排污大户多,企业治理达标工作难度大。在实施水污染防治法中,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始终把工业污染源达标工作作为重点来抓,采取了有力措施。一是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将147家原位于城市中心的工厂转产或搬迁,每年减少废水排放量3000万吨。二是依法实施限期治理,督促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1996年确定全市614家企业超标排放废水,要求企业必须限期治理达标。三是抓重点排污大户。据统计,仅武钢、晨鸣、青化等6家企业排放废水量占全市总量的45以上。在市区政府和环保部门的督促下,武钢、晨鸣等企业投资数亿元新建、改造了污水处理设施。四是强化日常监督管理。环保部门执法队伍组织日查和夜查,全市355台工业污水治理设备基本上保持运转。到2000年底,我市“一控双达标”任务圆满完成,工业废水污染得到基本控制。(三)多方融资加快设施建设,城市污水处理能力逐渐提高污水处理是我市实施水污染防治法的重点,更是难点。近几年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解决资金等困难,加快设施建设。利用芬兰、世行贷款,实施黄浦路深排江工程,兴建沙湖、二郎庙、龙王嘴3座一级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率将由目前的64提高到216。为解决城市排水4/10能力不足,市政府筹资66亿元,实施21项排渍工程,建成了40立方米/秒流量的新生路泵站,还完成了古田地区,惠济二路,二七路,中南一、二路等排水工程,特别是遇雨必淹的硚口古田地区有了明显变化,为老百姓解决了渍水之苦。积极推广地埋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东湖、木兰湖等旅游风景区已推广实施,目前全市共拥有27套设施,日处理能力达到404吨。(四)大力实施环境创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市政府把保护水环境、水资源与城市环境创新结合起来,围绕水作文章,一批亮点工程突出了滨江滨湖特色,城市面貌有了较大变化。整治力度较大的一是东湖的环境整治。投资11亿元,将东湖路与东湖南路建成景观路,新建了沙滩浴场、楚风园和亲水平台,为东湖风景区增添了新的旅游景点。二是“汉口江滩”的整治工程,拆除江滩各类建筑96万平方米,通过吹填使外滩地达到288米,改造后的汉口沿江大道达到了新的水准,今年国庆节向市民开放。三是龙王庙险段的彻底整治。实现了防汛险段到游览景观的历史性变化。四是南岸咀整治。去年以来,通过大量的拆迁工作,实现了地平目标。为把南岸咀建成国际一流景观,向国内外招标的设计方案正在评定中。同时对饮用水源实行严格的分级保护,分步实施了“湖改江”工程。环境综合治理使城5/10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二我市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市贯彻实施水污染防治法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明显。但工作发展不平衡,水污染的状况还没得到有效地遏制,生态环境还很脆弱,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一)生活污水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市工业污水污染问题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有效控制,但生活污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据环保部门统计2000年,全市废水排放量7497103万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34310万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576。近年来,我市住宅小区成片开发,餐饮业迅猛发展,旅游业、宾馆业日渐兴旺,在经济繁荣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水环境污染。我市有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泊。解放公园周边居民,学校、医院等单位的生活污水直排公园湖内,长期沉积,气温稍高,湖水发臭,市民对此反映强烈。随着旅游业力度加大,木兰湖周边15个渡假村的兴建,排入湖内的生活污水量也呈不断加大之势。此外,大量的生活垃圾也是水污染重要原因。目前,长江、汉江武汉段水域船舶流动人员和常住人口日生产垃圾、粪便近300吨,而垃圾收集量仅为20吨,粪便几乎都是直接向两江倾倒。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各方面对水的需求量将不断加大,生活污水排放的矛盾还将日益突出。6/10(二)湖泊污染富营养化严重由于周边地区排污口长期向湖内排污,多数湖泊水质恶化态势明显。东湖原为清澈见底的洁净湖泊,由于受污染严重,水中氮、磷含量增高,藻类大量繁殖,致使湖泊富营养化严重,天气闷热时,死鱼现象频发。沙湖由于投资兴建的污水净化厂未能正常运行,仍有8个排污口常年向该湖排放污水,致使湖水变黑发臭。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发展较快,南太子湖成了开发区纳污水体。从1995年开始,又有部分污水由墨水湖改道排入南太子湖,致使南太子湖水质情况进一步恶化,面积6000亩的南太子湖水质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已超V类标准,并对毗邻的三角湖的水质形成压力。近年来,官桥湖富营养化也很严重,“水葫芦”疯长,如不采取得力措施,此湖将不复存在。(三)饮用水源的安全令人担忧XX市中心城区内有12个大型自来水厂,其中以长江为水源的7个,以汉江为水源的4个,以东湖为水源的1个。两江岸边的污染影响沿岸水厂水质,饮用水源现状令人担忧。长江武汉段岸边排污口多,污水直接入江,近岸形成的污染带长达116公里,宽度50100米。汉江“水葫芦”严重。目前,饮用水源保护规定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为保护区。但据调查,12个水厂保护区内有11个码头、3个修船厂、2个沙码头、3个油库、14个排污口,7/10都对饮用水源造成直接威胁。江河沿岸污染带的形成,直接导致沿岸水厂取水口水质下降,并初显水质性缺水的矛盾。武汉经济开发区的沌口水厂,由于取水口与排污口犬牙交错,取水口为了避开上游仅1000米处的晨鸣纸业排污口,不得不多花400多万元,铺设管道向江心延伸300米取水。根据市水利局公报,我市主要供水源地水质II类水所占比例1999年为89,2000年下降为60,年下降幅度高达29,照此速度发展下去,我市主要供水源地水质令人堪忧。三水环境污染的原因(一)水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由于我市地处两江交汇处,境内湖泊众多,拥有丰富的水资源,长期以来,人们对水少有忧患意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意识差。“得水独厚,待水太薄”,是江河湖泊污染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人认为武汉水多,加之江水自净能力强,就算污染了也没多大问题;有的单位重经济利益,忽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的“边建设,边破坏”,建设的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近几年,我市投资几十亿元实施环境创新,但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如填湖建公园、建广场、建高楼;边建晴川桥,边向汉江倾倒渣土;边实施东湖截污工程,边向湖内排放污水等。8/10(二)湖泊填占严重建国初期,我市有湖泊127个,到90年代初,7个中心城区主要湖泊锐减到35个,如今仅剩27个湖泊,10年净减少湖泊面积5000多亩,湖泊在萎缩及隐性消亡,“百湖之都”已名不副实。究其原因一是法规不健全、不完善。现有法规缺乏强制性、操作性,发现填湖难以制止。处罚措施单一,往往一罚了之,而有的单位和个人宁愿受罚,也要通过填湖获取更大利益。二是体制不顺,权属不清。过去,全市没有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湖泊。27个湖泊权属分散,有的归市建委,有的归市园林、市市政、村集体。特别是多数湖泊为村集体所有,村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致使湖泊被“蚕食”。三是利益驱动。随着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实行,填湖开发成本低,助长了填湖行为。如沙湖原有水面面积585亩,90年代由于开发性填湖,至今仅存50亩。(三)河流上游下泄的污染长期以来,各城市将两江当作天然的大排污沟,有的将污染重的企业安排在本江段下游。武汉处在长江中游,汉江下游,上游下泄的污染使武汉深受其害。特别是汉江的污染对武汉的威胁最大。进入90年代以来,汉江钟祥以下在1992、1998和2000年先后三次出现“水华”,一次比一次严重。2000年“水华”汉江武汉段江水呈褐色,9/10当时水流缓,气温高,藻类疯长。武汉150万人饮用汉江水,白鹤嘴水厂、琴断口水厂、国棉九厂水厂、宗关水厂等4个饮用水源受到威胁。尽管自来水公司采取大量措施,饮用水仍有严重藻腥味。上游污染下泄、转移,严重影响了我市生产和生活。(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由于种种原因,我市无论是工业还是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都明显滞后。近几年来,我市环保部门把水污染防治工作作为重点来抓,并以“一控双达标”为契机,狠抓工业废水的治理,工业污水处理取得一定成绩。但是,我们的治理是低标准低水平,存在的问题不少,去年达标的企业不少出现反弹,设备不能正常运转,偷排现象时有发生,工业污水治理还有“死角”。生活污水处理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