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西省南昌市三校高三10月联考理科语文试卷V_第1页
2015届江西省南昌市三校高三10月联考理科语文试卷V_第2页
2015届江西省南昌市三校高三10月联考理科语文试卷V_第3页
2015届江西省南昌市三校高三10月联考理科语文试卷V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词默写。(1)过尽千帆皆不是, _。(望江南温庭筠)(2)千嶂里,_。(渔家傲范仲淹)(3) _,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李清照)(4)了却君王天下事,_。(破阵子辛弃疾)(5)列国周齐秦汉楚,_;输,都变做了土。(山坡羊张养浩)(6)_,千骑卷平冈。(江城子苏轼 )(7)苟全性命于乱世,_。(出师表诸葛亮)(8)马作的卢飞快, _(破阵子辛弃疾)(9)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_? _ ,_。(南乡子辛弃疾)1.阅读郑远星的梅魂一文,完成后面小题。(20分)题记:滁州琅琊山醉翁亭景区内,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梅树,花期在蜡梅、春梅之后,被称为“杏梅”,相传为欧阳修亲手所植。千年前的那个雪夜,欧阳太守又醉了。风咆哮,卑微的杂树山草被扭曲了头颅;雪乱舞,柔弱的杨树、柳树被压弯了腰身。庙宇亭阁的飞檐上落满了雪。醉酒的太守留宿山中,那是太守贬谪滁州后的第二个冬,他心中的悲愤和失落感早已平静,刚烈之气在风雪中化作了冷峻深沉。半醉的太守夜半起床,悄悄出门,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雪地上。太守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不由想起他生命中的一次次风雪。他来到那棵小梅树前,轻轻抖掉压在它身上的雪,像父亲一样默默看着它,看着它黑色的树干,看着它稀疏的枝条。这是太守亲手栽下的梅树,他每次上山都来看它。太守平生爱梅,梅与他性情相通。他在为政之余坐在梅树下,看林壑芳草,听鸟鸣泉声,饮酒赋诗,操琴吟唱。“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雪舞梅香,一缕缕沁人心脾。太守仰视树上怒放的梅花,若有所思。他弯腰拾一朵落梅,放在鼻子前,闻冷冷的梅香。风歇,雪止,月出,白蒙蒙的山中宛如仙境。高处不胜寒。太守的乡愁在月亮上_,他思念那天各一方的亲友,那风骨卓然的石曼卿和才高德厚的梅尧臣,那用芦荻在沙地上写字教子的白发老母,那千山万水外的故乡庐陵,那白墙黑瓦和鸡鸣狗吠太守渴望自由自在亲情融融的生活,渴望田园牧歌和人间烟火味冷月如僧侣的脸,无动于衷地面对着山中的一切。太守背着两手在雪地徘徊,猛抬头,眼前的那株梅树便将他的思绪引向了记忆的深处。太守少年寒窗苦读,宋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二十四岁的他考中进士第一名,同年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宫,开始经历仕途的风霜雪雨。因为支持贤臣范仲淹,痛斥谏官高若讷,他被贬谪到夷陵(今湖北宜昌)去做县令;四年后他被召回朝廷,担任馆阁校勘,后来被任命为皇帝身边的谏官,先后向宋仁宗献了六十七篇奏议,直陈社会弊端,谋划治国良策。他禀性不改刚直敢言,为范仲淹的“庆历新政”鼓与呼,他的朋党论触犯了皇帝和众多大臣。命中注定,他又一次被贬谪到远离繁华京城的滁州太守来滁州后采取了一系列施政措施:抓农业搞建设操练民兵,发动全城民工修筑城墙,督率官兵保一方平安。大旱年间,他亲率百姓到琅琊山中,在柏子龙潭前向苍天求雨仅仅两年,滁州境内年丰人乐。他在醉翁亭里宴饮宾客,觥筹交错间太守醉了。太守乐呵呵地走在山道上,高一脚,低一脚,把夕阳也看成了酒杯。醉醺醺的太守来到梅树下歇息。梅树懂得太守的心思。太守不是苦行僧,但太守之乐,不是一己之私乐。太守一次次“醉”,又一次次“醒”,在“醉”与“醒”之间,书写了千古华章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于是,海拔只有几百米的琅琊山声名远播,醉翁亭成了“天下第一亭”。“生而为英,死而为灵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祭石曼卿文)太守走了一千年,留下了醉翁亭和丰乐亭,留下了象征其魂灵的古梅树苍劲斑驳的躯干宛如卧龙,虬曲茂密的枝叶向天空发散思绪。?又一度春风翩跹山花烂漫。清澈泉水旁,蜿蜒古道边,枝干伸展的古梅,宛如苍颜白发的醉翁,为游人和禽鸟的喜乐开怀。(选自醉翁亭文学2008年1期,有改动)【注】石曼卿:宋代文学家。梅尧臣:宋代文学家、诗人,为官时爱民而有仁政。【小题1】通读全文,简要说说文章以“梅魂”为题的用意。(4分)【小题2】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简要回答第段中“欧阳太守又醉了”一句在全文的表达作用。(4分)【小题3】阅读文中第段和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全文,说说自己的理解。(6分)(1)太守的乡愁在月亮上(2)太守乐呵呵地走在山道上,高一脚,低一脚,把夕阳也看成了酒杯。【小题4】本文中,“梅”成了传达欧阳修思想情怀的独特意象。中国古代诗文中,以自然物象表达思想、寄托心志的例子还有许多。请再列举两例,要指出物象并结合与之相关的诗文作简要表述。(6分,句式与示例基本一致即可)【示例】欧阳修爱“梅”,留下“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的名句,写出了对刚直不屈品质的坚定追求。2.阅读埃博拉病毒人类共同的敌人,完成后面小题。(10分)2014年埃博拉病毒在西非蔓延,并在全球拉响警报。由于这种病毒的传染性超强,且致死率高达50%90%,因而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最高危险级别的病毒。同时,这种病毒也被视为最高等级的生物恐怖袭击武器。1976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埃博拉河附近被首次发现,也就由此而得名。多年来多次爆发被控制,但从未被消灭。科学家将这一病毒分为扎伊尔型、苏丹型、科特迪瓦埃型和莱斯顿型,除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外,其余三种亚型感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据不完全统计,非洲埃博拉病例已愈两万,死亡病例近八千。如此凶险的病毒,若不能得到良好控制,后果肯定是灾难性的。当前,埃博拉病毒主要在非洲国家流行。该病毒会引起埃博拉出血热的发生,这是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潜伏期为2天21天,一般为5天12天。在潜伏期内,病毒传染风险较小,一旦发病,则发展十分迅速。重症患者发病两三天后就可能死亡。目前,人类对这种病毒普遍易感,发病则主要集中在成年人。不仅如此,该病毒是人畜共通病毒,不仅能感染人类,也能引起灵长类动物如猩猩、猴子等感染。“接触”是这种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与被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接触,会造成病毒感染。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医院内传播也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患者,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所以医务人员在治疗或护理患者,以及处理病人遗体过程中,若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就极易受到感染。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迄今为止,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和塞拉利昂四个国家,一共有240多名医务工作者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其中已经有120多人死亡。埃博拉出血热的早期临床症状没有特殊性,所以应特别注意与其他病毒性出血热进行区别,如拉沙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等。目前,对于埃博拉病毒的确诊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我国已具备这种检测能力,并在2014年年底成为继美国、加拿大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进入临床试验的埃博拉疫苗的国家。截至目前,中国已连续4轮向西非疫区国家提供人力和物力援助。中国援建的利比里亚诊疗中心已于2014年11月25号建成。如果发现有可疑病例,以及三周内有疫区居留史,应马上进行隔离、排查。对于埃博拉出血热的治疗,如今尚缺乏特效疗法及药物,只能进行一些对症和支持治疗,而且也没有疫苗可以预防。因此,只能尽量隔离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如无特殊情况,应避免出入疫区。在受到影响的雨林地区,要减少与猴子、猿等高危染病动物的接触,食用肉类、血液类等食品要彻底煮熟。此外,基于现有证据,人们认为果蝠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原始宿主。 【小题1】下列关于埃博拉病毒的介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果蝠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原始宿主,埃博拉病毒的各种类型都可以感染人类。 B埃博拉出血热的早期临床症状没有特殊性,如果与其他病毒性出血热混淆会贻误治疗。 C埃博拉病毒因在埃博拉河附近被首次发现得名,截至目前只在非洲地区流行。 D成年人更容易感染埃博拉病毒,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受到感染的可能性很大。【小题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简述理由。(4分)第段中划线句子仅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医务人员在治疗或护理患者的过程中,若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就极易受到感染。 (2分)第自然段“据不完全统计_,非洲埃博拉病例已愈两万,死亡病例近八千。”一句中,去掉“据不完全统计”没什么问题,不影响表达。(2分)【小题3】当埃博拉疫情正在西非肆虐之际,中国一方面“严防死守”,抵御埃博拉病毒侵入,另一方面“雪中送炭”,为西非提供援助物资和医疗人员,被动防御和主动出击并举,筑起防控埃博拉病毒的铜墙铁壁,在抗击埃博拉病毒这场战争中担负起大国的责任。结合本文的介绍和自己的认识你认为我国这样做有必要吗? (3分)1.阅读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小题1】下列加横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稍稍宾客其父。(稍稍:稍微)B或以钱币乞之。(或:或者)C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隶:隶属,附属)D余闻之也久。(闻:名声。这里指好名声)【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小题3】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原因是:(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小题4】读了课文,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秦、魏为与国。齐、楚约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出。魏人有唐睢者,年九十余,谓魏王曰:“老臣请出西说秦,令兵先臣出可乎?”魏王曰:“敬诺。”遂约车而遣之。唐睢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远至此,甚苦矣。魏来求救数矣_,寡人知魏之急矣。”唐睢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至者,是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且夫魏一万乘之国,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者,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今齐、楚之兵已在魏郊矣。大王之救不至,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王虽欲救之,岂有及哉?是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也。窃以为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秦王喟然愁悟,遽发兵,日夜赴魏。齐楚闻之,乃引兵而去。魏氏复全,唐睢之说也。【注释】与:党与,同盟者;冠盖相望:出使(秦国)的车辆络绎不绝;约:准备;芒然:失意的样子,这里指疲惫;任:能力;“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臣服于秦国),成为秦国东面的屏障,接受秦国的政治制度,春、秋两季给秦国交纳祭祀的贡品。战国策二十五魏四【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长跪而谢之 (道歉)B天下缟素(穿丧服)C魏来求救数矣(多次)D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相约)【小题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秦灭韩亡魏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B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窃以为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C先生坐,何至于此大王之救不至D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小题3】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两处)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出【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2)是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也。【小题5】【甲】【乙】两文里,唐睢都成功地劝说了秦王。不同之处在于甲文靠让秦王屈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