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的重点_第1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的重点_第2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的重点_第3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的重点_第4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的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艺术形象2、 建筑的分类:(1) 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2) 按建筑的数量与规模分类:大量性建筑、大型性建筑(3) 按建筑的层数分类:住宅设计规范规定:13低层,46多层,79中高层,10及以上为高层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10层或超过10层的住宅,超过24m高度的其他民用建筑称为高层建筑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分为四类:第一类916层(最高50m),第二类1725层(最高75m),第三类2640层(最高100m),第四类层数超过40层,大于100m,又称超高层建筑 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高度24m为高层(不包括超过24m的单层)24m为多层 建筑物高度100m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3、 风玫瑰图中的实线代表全年风向频率,虚线一般表示夏季风向频率。4、 结构类型与平面尺寸:采用砖混结构时,房间平面尺寸由开间和进深两个向度构成。如选用单一开间、横墙承重方案,房间开间尺寸不宜大于4.2m。当使用上要求空间面积较大时,可选用多开间形式。此时需设楼面梁,梁的跨度一般小于9m。砖混结构由于墙体要承重,内部空间的划分灵活性较小。当采用框架结构时,建筑平面形成整齐的柱网,平面尺寸由柱距和跨度两个向度构成,柱网尺寸一般等于6m或大于6m。框架结构中梁高是柱距的1/101/12 房间开间尺寸不宜小于3.3m,进深不宜小于4.5m 矩形平面的房间,长宽之比一般不应大于2 当单测采光时,房间进深尺寸不大于采光窗上口高度的两倍;当采用双侧采光时,房间进深(或跨度)尺寸不大于采光窗上口高度的4倍 门的宽度:一般单股人流最小宽度为0.55m,加上人行走时身体的摆幅00.15m,以及携带东西等因素,因此门的最小宽度为0.7m。在医院住院部的病房设计中,考虑病床车和其他医疗设备的出入,门的宽度1.11m。一般门扇的宽度小于1m,较宽的门可采取双扇或多扇 门洞高一般2m,常规是2.1m。 门的数量:门的数量除满足使用要求外,还应符合防火设计的要求。规范规定,单层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除外),如面积不超过200m、使用人数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直接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一个房间的面积不超过60m,且使用人数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扇门。 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托儿所、幼儿园除外)内由最远一点到房门口的直线距离不超过14m,且人数不超过80人时,也可设一个向外开启的门,但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m 短时间有大量人流集散的房间,如观众厅、体育场,安全出入口不少于2个,且每个安全出入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容纳人数超过2000人时,其超过部分按每安全出入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得超过400人计 例如,观众厅人数为2600人时,所需安全出入口计算如下: 2000人250人+600人400人=8+1.5=9.5个 所以应设10个安全出入口。另外,有连场演出要求的观众厅,进场入口不得作安全出入口考虑 门的位置:面积大、人流量大的房间如观众厅,门应均匀布置,满足安全疏散的要求。面积小、人流量小的房间,门的布置要利于家具的布局和提高房间的面积利用率门的开启方向和方式:房间门一般内开,以免妨碍走道交通;但人流大,疏散安全要求高的房间门应向外开启。阳台栏杆的高度1.05-1.1m 地下室2.2m女儿墙高度,上人屋面900mm,不上人屋面600mm 设计踏步高一般150mm,不超过175mm个人距离0.45m-1m 社交距离一般1-3m或3m以上公共距离指人们在公共场合的空间需求,除了公共汽车、电梯外,一般3m观众厅疏散计算:单股人流宽度(米)0.55 ,三股以上时按0.5计算 单股人流通行能力(人/分)40-42 疏散人流通行速度(米/分)45(平地)5、 交通联系空间:一、交通联系空间设计应遵守以下原则: 交通流线的组织符合建筑功能特点,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空间组合形式 交通路线简捷明确,具有导向性 满足采光、通风及照明要求 适当的空间尺度,完美的空间形象节约交通面积,提高面积利用率严格遵守防火规范要求,能保证紧急疏散时的安全二、水平交通空间 走道的宽度:门诊部兼作候诊的走道,单侧放候诊椅,走道宽大于或等于2.1m;双侧放候诊椅,走道宽2.7m 住宅中,通往卧室、起居室的走道净宽1m,通往辅助用房的走道净宽0.9m 走道双面都布置房间,如内走道长度20m,至少一端应设采光口;超过20m,应两端都设采光口;超过40m,中间还应增加采光口,否则就要采用人工照明6、 楼梯间的形式:封闭楼梯间、非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设有能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或乙级防火门)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专供排烟用的阳台、凹廊,通向前室或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非封闭楼梯间适用于5层及5层以下的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间(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除外)封闭楼梯间适用于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多层旅馆和超过5层的其他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超过6层的塔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但分户门均为乙级防火门时也可不设。防烟楼梯间用于一类建筑和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7、 楼梯数量 对于2-3层的建筑(医院、疗养院、托儿所、幼儿园除外),符合下表可设一个疏散楼梯 设置一个疏散楼梯的条件耐火等级层数每层最大建筑面积(m)人数一、二级2-3层500第2层和第3层人数之和不超过100人三级2-3层200第2层和第3层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四级2层200第2层人数不超过30人为了安全和疏散要求,楼梯间底层处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出入口。当层数不超过4层,可将对外出入口布置在距离楼梯间不超过14m处。8、 消防电梯的设置: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规定,一类公共建筑,高度超过32m的其他二类公共建筑,塔式住宅,12层及12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均应设消防电梯。消防电梯的数量根据每层建筑面积确定。消防电梯应设前室。前室的面积,居住建筑不少于4.5m,公共建筑不少于6m。当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时,其面积居住建筑6m,公共建筑10m。由于电梯不计作安全出口,所以设置电梯的建筑物尚应根据防火规范设置疏散楼梯。9、 坡道 坡道分为室内坡道和室外坡道。室内坡道由于占地面积大,采用较少,主要用于多层车库、医院建筑等。 室外坡道一般设在公共建筑的出入口处,其主要用途是供车辆到达出入口,另外,也可满足无障碍设计的要求。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宜大于1:8。室外坡道的坡度不宜大于1:10。室内坡道投影长度超过15m时宜设休息平台。供残疾人使用的坡道的坡度不宜大于1:12;每段坡道允许水平投影长度不大于9m,否则应设休息平台,平台深度不小于1.2m;在坡道转弯处设休息平台时,平台深度不小于1.5m;坡道两侧凌空时,应设栏杆和安全挡台。10、空间布局紧凑 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建筑空间组合应妥善安排辅助面积,减少交通面积,使空间布局紧凑,以提高建筑的经济合理性。加大建筑物的进深 加大建筑物的进深,可以缩短走道长度、压缩交通面积、节省通行时间;另外,还减少了外墙面积,节约了造价,提高了建筑的热稳定性。增加层数 适当增加层数,既可节约用地,又可减少交通面积,节省设备管线,使空间布局紧凑。适当降低层高 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层高不但可以减少楼梯踏步数,进而减小楼梯间进深,减少上下交通距离和人的疲劳感,而且还可以使整个建筑的空间体积减小,使空间利用更充分,节省了建设投资。大空间布置在建筑尽端大空间周边尺寸大,布置在建筑尽端,可以避免设置过长的走道。10、 平面组合的基本方式走廊式 各使用空间用墙隔开,独立设置,并以走廊相连,组成一幢完整的建筑,这种组合方式称为走廊式,又称走道式。特别适合于学校、办公楼、医院、疗养院、集体宿舍等建筑。这些建筑房间数量多,每个房间面积不大,相互间需适当隔离,又要保持必要的联系。 走廊式组合又可分为内廊式、外廊式、连廊式三种。 内廊式 优点:房屋进深大、交通面积省、外墙长度短、建筑热稳定性好、较经济、组织房间多缺点:部分房间朝向差、通风采光条件差、相互布置的房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干扰、走廊采光差外廊式:外廊式组合在炎热地区采用较多 优点:使大多数房间取得良好朝向、采光通风条件较好、房间间的相互干扰少、能起一定的遮阳作用 缺点:房屋进深小、交通面积多、外墙长度长、建筑热稳定性稍差、经济性较差、组织的房间少连廊式:连廊式组合的走廊两侧无房间。连廊把两端的使用空间联系起来,同时有隔离作用。优点:适应地形变化、丰富庭院景观缺点:造价较高、增加流线长度穿套式:串联式、放射式、大空间分割式三种 单元式:平接、错接、咬接、转角接大厅式:常用于影剧院、会堂、交通建筑、某些文化娱乐建筑庭院式综合式11、 房间的净高取决于下列因素人、家具、设备的尺度,包括使用、搬运、检修家具设备的尺度。从空气流量和声学要求计算出的房间体积。从天然采光要求推算出的房间净高与深度(或跨度)的比值。房间的设备条件从审美要求出发选择房间比例经济因素 对于使用人数较多,房间面积较大的公用房间,如教室、办公室等室内净高常为3.0-3.3m。按照标准化的要求,民用建筑的层高模数宜采用0.1m,即100mm的整数倍。一般的,中学教室净高3.3m,层高为3.6-3.9m;小学教室净高3.1m,层高为3.3-3.6m;中小学行政办公用房层高为3.0m,一般办公室层高为3.0-3.6m。办公室净高3.0m;餐厅净高跨度的1/3,最高5.4m,最低3.0m。12、 空间的引导与暗示一、 利用建筑构图控制线导向二、 利用建筑构部件导向设置全部外露或部分外露的楼梯、台阶、坡道设置弯曲的墙面设置灵活隔断设置门窗或开洞设置连续排列的物件三、 利用建筑装饰导向墙面、楼地面、顶棚面都可以通过装饰手法强调行进方向。这些装饰,既可以是韵律感很强的图案,也可以是导向性很强的线条。在流线转折、交叉、停顿处,会形成视觉中心,更应重点装饰。有些流线复杂的建筑,为了更有效地将使用者导向各自的目的地,还可分别采用不同颜色或形状的线条在通道上作出标志。四、 利用光线或光线的变化作引导由于在一般情况下,人都有避暗趋明的心理,采用天然光线或人工照明,调整各部分的照明度,也会产生引导的作用。13、 自然通风良好的通风能给室内提供新鲜空气,在夏季还能降温除湿。在建筑室外空间设计中,自然通风主要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确定建筑朝向 除考虑日照外,通风也是选择朝向的重要因素。对于单幢建筑,其朝向最好能垂直于夏季主导风向。如果及建筑为“凸”形、“凹”形,则开口宜垂直于夏季主导风向。 选择房屋的间距 当建筑垂直风向前后排列时,为了使后排建筑有良好的通风,前后排建筑距离需4-5H(H为前排建筑高度)以上。这样的距离实际很难满足,所以常将建筑与夏季主导风向成30-60布置,使风进入两房屋之间,再形成房屋的穿堂风。这样,建筑间距可缩小到1.3-1.5H。 选择适当的建筑排列方式 当建筑数量很多时,排列方式对建筑群内的通风影响很大。应当使夏季的风能顺畅地进入建筑群。而在寒冷地区,则应减少冬季寒风的侵袭。14、 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m)耐火等级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一、二级67 9三 级 78 10四 级 910 12注|两座建筑相邻较高的一面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相邻的两座建筑物,较低一座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屋顶不设天窗、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h,且相邻的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缩小,但不应小于3.5m 相邻的两座建筑物,较低一座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当相邻的较高一面外墙的开口部位设有防火门窗或防火卷帘和水幕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3.5m 高层建筑之间及高层建筑与其他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建筑类别 高层建筑裙 房 其他民用建筑 耐火等级一、二级三 级 四 级高层建筑13 9 9 11 14裙 房 9 6 6 7 9注|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当外墙有突出可燃构件时,应从其突出的部分外缘算起。 裙房高度24m与一二级耐火极限9m14、 建筑群体的组合形式一、 建筑群体组合的基本形式对称式 自由式 庭院式 综合式二、 几类建筑常见的群体组合形式一般公共建筑 沿街建筑 公共活动中心15、 场地分类一、 按功能分类有明确使用功能的场地a、 交通性场地包括车站、码头、影剧院、体院馆前人流和车流的集散场地,以及机动车、非机动车的停车场地。b、 活动性场地包括商业活动场地、休息活动场地、观赏活动场地等无明确使用功能的场地 因为日照、通风、安全、环境保护或其他原因所设置的场地。二、 按形式分类规整形场地 如:正方形、长方形、梯形、正多边形、圆形和椭圆形场地等不规则场地 这种场地自由活泼,但设计时要避免杂乱三、 按使用性质分类集散场地 由某些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决定。当人流量和车流量大而集中,交通组织比较复杂时,公共建筑物前面需要有较大的场地来满足人流、车流的集散要求,这种类型的场地称为集散场地。 集散场地空间组合的首要问题就是解决好交通流线。活动场地 活动场地要求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室外生活环境,供人们休息、社交或儿童游戏等,同时给外部空间增添多变的色彩。 有一些公共建筑、如:体育馆、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等,需要分别设置运动场、游戏场等室外活动场地,这些活动场地与室内空间的联系是比较密切的停车场地 停车场地包括汽车和自行车停车场,在建筑设计中,停车场应结合总体布局进行合理安排。其位置要求靠近出入口,但要防止影响建筑物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