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普通用卷_第1页
2019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普通用卷_第2页
2019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普通用卷_第3页
2019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普通用卷_第4页
2019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普通用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副标题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1. 唾液腺是人或高等脊椎动物口腔内分泌唾液的腺体,唾液腺细胞内可以进行多种代谢,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小动物受伤后用舌头舔伤口可以杀菌是由于唾液腺细胞可以分泌溶菌酶B. 唾液腺细胞中合成唾液淀粉酶的场所是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C. 唾液腺细胞在“望梅止渴”这种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中作为效应器D. 唾液腺细胞中存在ATP和ADP的相互转化2. 如图表示乙型肝炎病毒(HBV)促进肝细胞增殖和肿瘤发生的机理,其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HBx的合成需要宿主细胞提供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B. HBx通过促进Inc-HUR1的转录形成更多的Inc-HUR1-RNAC. HBV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可得到五种有机物D. 由图可推测p53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可以抑制肿瘤发生3. 如图中a、b、c、d为某二倍体动物一个细胞的部分染色体组成,1、2为DNA分子中的两条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2之间氢键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 等位基因的分离应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分离后a与c一定分配到细胞的一极C. 若将此细胞染色体b中的l链用3H标记后置于正常培养液中至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则每个细胞中只有一条链带3H标记D. 若d中发生了500个碱基对的缺失,则这种变异的本质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类似4. 生物学实验中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下列实验中用到对比实验的是()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B.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C.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D. 观察植物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5.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初期症状表现为持续发烧、虚弱、盗汗等。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艾滋病病毒的增殖过程主要发生于人体的T细胞中B. 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反应都属于免疫失调病C. 艾滋病病毒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D. 人体能识别艾滋病病毒的细胞有吞噬细胞、B细胞、浆细胞等6. 根据科学家的考察,3500万年前的南极是荒漠地带,干燥缺水,但是也有一些适应环境的生物种类生存。在经历了地球上的一场演变之后,南极区域开始变得冰天雪地,除了少数耐寒生物生存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物种出没,在南极,海豹以鱼类为主要食物,也食甲壳类和头足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这种演变实质上就是群落的次生演替,荒漠时期的南极也可能有生物生存B. 经过环境的变迁,耐寒生物能在南极生存下来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 由于南极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作用强,因此土壤中的腐败物质很少D. 鱼类和海豹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9.0分)7. 水稻有一个穗型突变体“T637”,与“特青(TQ)”相比,“T637”穗簇生,植株矮化,粒型变小。(1)欲证明“T637”发生的变异是基因突变而不是染色体变异,最简单的方法是_。若研究发现突变体只有一条4号染色体L基因的第4外显子上有一段序列插入,则可确定此种变异类型为_,且为_(填“显性”或“隐性”)变异。(2)配制4种浓度梯度的24-epiBL(24-表油菜素内酯)分别处理“TQ”和“T637”,发现二者的叶夹角均会随着24-epiBL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根据图可判断“TQ”和“T637”对不同浓度24-epiBL的敏感程度,确认_为油菜素内酯敏感型突变体。(3)若将一个抗虫基因导入“T637”细胞并整合到染色体上,将此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长成完整植株。为确定抗虫基因是否整合到4号染色体上,最简单的杂交方案为:_;若只考虑粒型及抗虫性状,预期结果及结论如下:若子代出现粒型变小、抗虫:粒型变小、不抗虫:粒型正常、抗虫=_,则抗虫基因整合到了4号染色体上。且与粒型变小的基因不位于一条4号染色体上。若子代出现_=3:1,则抗虫基因整合到了4号染色体上,且与粒型变小的基因位于一条4号染色体上。若子代出现粒型变小、抗虫:粒型变小、不抗虫:粒型正常、抗虫:粒型正常、不抗虫=9:3:3:1则抗虫基因未整合到4号染色体上。8. 如图为人体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其中a、b、c表示人体的器官、内分泌腺等结构,1、2表示尿量及膀胱内压含量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水平衡的调节过程中。若a为一种感受器,则其全称为_,激素甲经过a分泌后由b_释放。促进了水分被重吸收回_(填“血浆”或“肾小管和集合管”),图中1表示_。(2)若激素乙与甲状腺激素具有协同作用,则其化学本质为_,激素名称为_。(3)图中c表示_。若c受损,排尿反射_(填“能”或“不能”)完成。9. 下面是三江平原自然湿地食物网中的两条能量流动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l)若只考虑图中的两条能量流动途径,则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指_。若杂食性鱼类增重1kg,则至少需要小狸藻_kg。(2)这两条能量流动途径中还缺少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_,其作用是_。(3)三江平原的肉食性底栖动物_(填“是”或”不是”)一个种群,若某种杂食性鱼类可分布于湿地的表层、中层和底层,这_(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10. 山苍子油是提取柠檬醛的原料油之一,生产工艺如下:(l)备料时,将成熟的山苍子连柄摘下,不要弄破果皮,摊放在地板上时厚度不要超过10cm。为避免原料发热腐烂,应_(填“经常翻晾”或“密封不动”)。(2)A表示_,这是植物芳香油提取的常用方法。装料时,锅内装水,在甑桶内装上原料,甑桶与锅之间的导气管连接处要用壳灰细末和桐油调制的粘合剂堵塞好,这种提取方法是依据_将A进行细致划分后的方法之一,称为_。(3)进行A步骤操作后,从冷凝器流出的乳浊液是_,此时再向乳浊液中加入_,分离出油层后,加入_吸水,再经_得到山苍子油。11. 科研工作者把编码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基因插入酵母菌基因组,制成乙型肝炎疫苗,请回答下列问题:(l)酵母菌的基因组指的_(填“是”或“不是”)酵母菌细胞内全部基因的碱基序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基因在此生物工程技术中称为_。(2)这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制作使用了_技术,其运用的遗传学原理为_。(3)疫苗制作过程中_是其核心操作,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的方法为_。(4)制作疫苗时有时还需要将病原体的毒力相关基因删除掉,使其成为不带毒力相关基因的基因缺失苗,删除基因时用到_酶,催化的是_键的断裂。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2. 铜藻曾经是浙江某些近岸海域优势大型海藻品种,由于海洋污染加之富营养化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导致大量铜藻断裂漂浮形成“金潮”。对近海渔业和旅游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研究人员以铜藻为对象,在高(100molL-1)、低(自然海水,50molL-l)两个硝态氮浓度和高(150molphotonsm-2s-l)、中(60molphotonsm-2s-l)、低(10molphotonsm-2s-l)三个光照水平下,检测了藻体培养7天后的生长速率及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如图为实验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结果表明:氮浓度相同时,铜藻的生长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_,低氮条件下,高光处理组铜藻的光合速率显著_低光处理组。(2)由题意分析可知,铜藻断裂后漂浮于海面极易获得较_的光强条件,而富营养海水中的高氮条件会刺激铜藻的光合潜能而使其加速生长,进而加剧铜藻“金潮”的爆发。(3)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高光条件下铜藻的某种光合色素含量相比低光条件下有显著提高,这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低,则这种色素的颜色为_。(4)若在实验中突然中断高光处理组的CO2供应,则此时C3含量_,ATP含量_。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A、小动物受伤后用舌头舔伤口可以杀菌是由于唾液腺细胞可以分泌溶菌酶,A正确; B、唾液腺细胞中合成唾液淀粉酶是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B正确; C、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唾液腺,在“望梅止渴”这种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中作为效应器,C错误; D、唾液腺细胞各种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所以细胞中存在ATP和ADP的相互转化,D正确。 故选:C。1、动物的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 2、唾液淀粉酶是分泌蛋白,其合成与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唾液腺分泌消化酶需要消耗能量。 4、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本题考查唾液腺分泌细胞作用及反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答案】A【解析】解:A、HBx的合成需要宿主细胞提供原料、能量和酶等,而模板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提供,A错误; B、据图分析,HBx通过促进(+)Inc-HUR1的转录形成更多的Inc-HUR1-RNA,B正确; C、乙型肝炎病毒(HBV)的遗传物质是RNA,初步水解形成核糖核苷酸,进一步水解形成核糖、磷酸和四种碱基,但是磷酸是无机物,则HBV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可得到五种有机物,C错误; D、由图可知,p53抑制肝细胞增殖,可推测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可以抑制肿瘤发生,D正确。 故选:A。据图分析,HBV编码的HBx蛋白质促进Inc-HUR1的转录形成更多的Inc-HUR1-RNA;Inc-HUR1-RNA促进肝细胞的增殖,Inc-HUR1-RNA形成的p53抑制肝细胞的增殖。本题考查病毒侵染细胞的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考生通过分析题干内容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3.【答案】D【解析】解:A、1、2之间氢键的形成不需要酶的催化,A错误; B、等位基因的分离应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分离后a与c可能分配到细胞的一极,也可能是a与d分配到细胞的一极,B错误; C、若将此细胞染色体b中的l链用3H标记后置于正常培养液中至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该过程中DNA复制2次,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则只有一个细胞中有一条链带3H标记,C错误; D、若d中发生了500个碱基对的缺失,则这种变异的本质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类似,都是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D。分析题图:左图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右图为DNA分子中的两条链。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基因突变和DNA半保留复制的相关内容,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4.【答案】B【解析】解: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实验中,需要设计以不加组织液(只加等量蒸馏水)的试管作为空白对照组,该实验属于对照实验,A错误; B、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需要设置两组实验,一组有氧气,一组没有氧气,作为对比实验,B正确; C、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没有设置对比实验,C错误; D、观察植物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没有设置对比实验,D错误。 故选:B。对照实验与对比实验的区别在于:对比实验一般没有空白对照,设多个实验组,得到的实验结论不止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而对照实验要设立对照组(多是空白对照,也可以是自身对照),对照组对实验组起到衬托作用,得出的结论一般只有一个。本题考查对比实验和对照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5.【答案】D【解析】解:A、艾滋病病毒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增殖过程主要发生于人体的T细胞中,A正确; B、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强导致的免疫失调病,艾滋病是免疫缺陷病,B正确; C、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人的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接着少数HIV在体内潜伏下来,经过210年的潜伏期,发展为艾滋病,C正确; D、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D错误。 故选:D。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本题考查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艾滋病的中文全名、传播途径,掌握其致病机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答案】C【解析】解:A、根据题干分析,南极地区存在少量生物,则演变实质上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 B、经过环境的变迁,南极区域开始变得冰天雪地,耐寒生物能在南极生存下来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 C、由于南极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作用少,C错误; D、鱼类和海豹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D正确。 故选:C。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生物进化、生态系统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7.【答案】取“T637”的细胞做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基因突变 显性 “T637” 让导入抗虫基因后的“T637”植株自交 2:1:1 粒型变小、抗虫:粒型正常、不抗虫【解析】解:(1)欲证明“T637”发生的变异是基因突变而不是染色体变异,最简单的方法是取“T637”的细胞做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若研究发现突变体只有一条4号染色体L基因的第4外显子上有一段序列插入,则可确定此种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且为显性突变 (2)配制4种浓度梯度的24-epiBL(24-表油菜素内酯)分别处理“TQ”和“T637”,发现二者的叶夹角均会随着24-epiBL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根据图可判断“TQ”和“T637”对不同浓度24-epiBL的敏感程度,确认T637”为油菜素内酯敏感型突变体。 (3)若将一个抗虫基因导入“T637”细胞并整合到染色体上,将此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长成完整植株。为确定抗虫基因是否整合到4号染色体上,最简单的杂交方案为:让导入抗虫基因后的“T637”植株自交。 若抗虫基因整合到了4号染色体上。且与粒型变小的基因不位于一条4号染色体上,则子代出现粒型变小、抗虫:粒型变小、不抗虫:粒型正常、抗虫=2:1:1。 若抗虫基因整合到了4号染色体上,且与粒型变小的基因位于一条4号染色体上,则子代出现粒型变小、抗虫:粒型正常、不抗虫=3:1 若子代出现粒型变小、抗虫:粒型变小、不抗虫:粒型正常、抗虫:粒型正常、不抗虫=9:3:3:1则抗虫基因未整合到4号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l)取“T637”的细胞做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基因突变 显性 (2)“T637” (3)让导入抗虫基因后的“T637”植株自交 2:1:1 粒型变小、抗虫:粒型正常、不抗虫基因突变: (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能遗传。 (2)诱发因素可分为: 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 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 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 没有以上因素的影响,细胞也会发生基因突变,只是发生频率比较低,这些因素只是提高了突变频率而已。 (3)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4)基因突变的特点: a、普遍性; b、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上; c、低频性 d、多数有害性 e、不定向性 (5)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6)结果:产生了该基因的等位基因,即新基因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干获取信息的能力及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设计并完善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获取结论的能力及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8.【答案】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垂体 血浆 减少 蛋白质 生长激素 大脑皮层 能【解析】解:(1)在水平衡的调节过程中,若a为一种感受器,则其全称为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激素甲经过a分泌后由b垂体释放。促进了水分被重吸收回血浆,导致图中尿量1减少。(2)若激素乙与甲状腺激素具有协同作用,说明此激素可以促进生长,则为生长激素,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3)图中c表示大脑皮层。若c受损,排尿反射能完成。但排尿不受意识控制。故答案为:(l)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垂体 血浆 减少(2)蛋白质 生长激素(3)大脑皮层 能1、题图分析:图示为人体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其中a、b、c分别表示下丘脑、垂体、大脑皮层;激素甲是抗利尿激素,激素乙是由垂体分泌的激素。2、水盐平衡调节可据此分析作答。本题图为载体,考查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9.【答案】小狸藻所同定的太阳能 125 分解者 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不是 不属于【解析】解:(1)若只考虑图中的两条能量流动途径,则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指小狸藻通过光合作用所同定的太阳能。若杂食性鱼类增重1kg,则至少需要小狸藻: 1555=125kg。 (2)这两条能量流动途径中还缺少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其作用是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3)由题意可知,三江平原的肉食性底栖动物不是一个种群;若某种杂食性鱼类可分布于湿地的表层、中层和底层,这也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因为某种杂食性鱼类是一个种群,不是群落。 故答案为: (l)小狸藻所同定的太阳能125 (2)分解者 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3)不是 不属于据图分析:图示食物网共有2条食物链,分别是:小狸藻沉积物食性底栖动物肉食性底栖动物杂食性鱼类食鱼性鱼类;小狸藻杂食性底栖动物肉食性底栖动物杂食性鱼类食鱼性鱼类。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10.【答案】经常翻晾 水蒸气蒸馏 原料放置的位置 水气蒸馏 山苍子油与水的混合物 NaCl 无水NaSO4 过滤【解析】解:(1)备料时,将成熟的山苍子连柄摘下,不要弄破果皮,摊放在地板上时厚度不要超过10cm。为避免原料发热腐烂,应经常翻晾。 (2)A表示水蒸气蒸馏,这是植物芳香油提取的常用方法。装料时,锅内装水,在甑桶内装上原料,甑桶与锅之间的导气管连接处要用壳灰细末和桐油调制的粘合剂堵塞好,这种提取方法是依据原料放置的位置将A进行细致划分后的方法之一,称为水气蒸馏法, (3)进行A步骤操作后,从冷凝器流出的乳浊液是山苍子油与水的混合物,此时再向乳浊液中加入NaCl,分离出油层后,加入无水NaSO4吸水,再经过滤得到山苍子油。 故答案为:(l)经常翻晾 (2)水蒸气蒸馏原料放置的位置 水气蒸馏 (3)山苍子油与水的混合物 NaCl无水NaSO4过滤玫瑰精油的提取 (1)玫瑰精油的性质: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根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的标准,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 (2)提取流程 在开花的盛期(时期)采收玫瑰花瓣,与清水以质量比为1:4的比例进行混合。 在水蒸气蒸馏装置中进行蒸馏,在锥形瓶中收集到乳白色(颜色)的乳浊液。 向乳化液中加入NaCl,增加盐的浓度,静置,出现油水分层。 用分液漏斗将其两层分开,得到油层。 向油层中加入一些无水硫酸钠吸水,静置约12h,过滤得到的液体为玫瑰油。 (3)分析:加入氯化钠的目的是增大盐水的密度,有利于玫瑰油与水的分层;加入无水Na2SO4的目的是吸收精油中残留的水分。本题考查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1.【答案】不是 目的基因 DNA重组(基因工程) 基因重组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抗原抗体杂交 限制 磷酸二酯【解析】解:(l)基因组是测定全部DNA的碱基序列,由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酵母菌的基因组指的不是酵母菌细胞内全部基因的碱基序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基因在此生物工程技术中称为目的基因。 (2)这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制作使用了DNA重组(基因工程)技术,其原理为基因重组。 (3)疫苗制作过程中采用了基因工程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步骤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的方法为抗原抗体杂交。 (4)删除基因时用到限制酶,其催化的是磷酸二酯键的断裂。 故答案为: (1)不是 目的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