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之诗歌语言鉴赏精品课件_第1页
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之诗歌语言鉴赏精品课件_第2页
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之诗歌语言鉴赏精品课件_第3页
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之诗歌语言鉴赏精品课件_第4页
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之诗歌语言鉴赏精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考纲阐释】,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浅层次是理解句意的能力,高层次是赏析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效果,能力层级为D级。一切文学作品的艺术体现为语言的艺术,作为文学冠冕的诗歌更是如此。因此,鉴赏古代诗歌语言是常考题。诗歌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有很强的感染力。诗歌语言的鉴赏以理解为基础,通过调整、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其中的妙处。,【考查形式】1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2赏析诗人炼字的妙处,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知识积累诗歌的语言风格】1、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2、平淡(质朴、自然):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4、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5、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6、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得象九个烟点,大海小得象杯中之水。7、奔放:直率有气势。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8、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典型题例】(2005年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答案】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想向1分,画面描绘2分)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品味诗歌的语言风格】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例1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就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赏析炼字妙处】【典型题例】(2006江苏卷)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室人降日:妻子生日。词前两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案】(1)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是又一次、再一次的意思,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例2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找出句中精彩传神的字词】有些诗歌语句,其中一两个词语起着关键作用,把这些关键词语的意思弄清楚,对句子的理解就很容易了。同时,诗歌语言为“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和其他文体用语不同,在高考的考查中对诗歌语言和形象的鉴赏主要在语言层面之中。需要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方面。,动词:在鉴赏诗歌时,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如:下列诗句中哪些动词用得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答:讲析:“怨”,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过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答:讲析:“蒸”、“撼”具有夸张色彩,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如:下列诗句中哪些词语用得好?请简要分析: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王之涣)讲析: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讲析: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欣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是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耐人寻味。,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即: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可抓住以下几点: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如:“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曾把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例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乞终养未许明邵宝乞归未许奈亲何?帝里风光梦里过。三月春寒青草短,五湖天远白云多。客囊衣在缝犹密,驿骑书来字欲磨。圣主恩深臣分浅,百年心事两蹉跎。【问题】颈联上、下两句中最有表现力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答:分别是“密”和“磨”;作者多年客寓京城,行囊中母亲所缝的衣服仍保存着,针线仍绵密;驿使送来的家书,作者反复抚摸、捧读,字迹都快要磨掉了。充分突出了作者对双亲的深厚感情和深切思念。,【答题步骤】1找出是什么词2代入诗句中描述情景3点出它的表达效果(画面意境或情感),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5分)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答: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问题。(8分)咏笼莺(清)纳兰性德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注释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本诗最后一联的“空”字历来为人们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5分)答:“空”字意为“白白地”(1分。要点“白白地”),生动地写出了黄莺虽然长着一双可以直冲云霄的翅膀,却被囚禁笼中,不能展翅高飞(2分。要点“不能展翅高飞”),表达了作者渴望自由而不得的无奈和痛苦(2分。要点“无奈”或“痛苦”)意思对即可。,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孤雁二首(其二)崔涂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矰缴(zngzhu)古代射鸟用的拴着丝绳的箭。这首诗题为孤雁,孤是全诗的关键。可是,诗中只在最后一句才点出这个字。你认为诗中除了独字之外,还有哪些地方表现出孤字?试举两例说明。,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