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1,重庆工商大学,(继电器控制部分),2,第3章基本电气控制线路,3.1电气控制线路的绘制,电气图,电气原理图,电气接线图,3,电气原理图的画法规则,所有元件都应采用国标所规定的图形符号和文字代号。2.主电路用粗实线,在左边,辅助电路用细实线,在右边。3.同一电器的不同部分可分散画在电路中,但用同一文字代号。所有触点都按平常状态画出。为方便读图,可采用划分图区的方法。6.应在图中表出电路参数和元件明细表。,4,电气接线图的画法规则,1.元件同样采用图形符号,但各元件的相对位置应与实际位置相一致,同一电器的不同部分在电路中应画在一起。2.所有文字符号、标号、接线编号应与原理图相一致。3.绘连接线时,应标明线号;多根导线走向一致时,可合并画一粗实线。4.应标明有关接线安装的技术条件,应注明导线的种类、长度等。5.列出导线明细表。,5,3.2.1鼠笼式电动机全压起动控制电路,一、长动控制:,6,1.短路保护,方法:加熔断器,选择熔体额定电流时,必须躲开起动电流,但对短路电流仍能起保护作用。,一旦发生短路事故,熔丝立即熔断,电动机立即停车。,异步电机的起动电流Ist=(5-7)额定电流,保护措施,7,电动机工作时,若因负载过重而使电流增大,但又比短路电流小。此时熔断器起不了保护作用。,加热继电器,进行过载保护。,接法:将热元件串接在电动机绕组电路中。将其常闭触点串接在控制电路中。,2.过载保护,8,KM,SB1,KM,SB2,FR,A,B,C,KM,FU,Q,FR,加一个或二个热元件是否也可以?,9,3.零压(失压)保护,零压保护就是当电源暂时断电或电压严重下降时,电动机即自动从电源切除。,方法:采用自锁环节,电源电压85%时,接触器触点自动断开,可避免烧坏电机。,10,控制电路,KM,SB1,KM,SB2,在电源停电后突然再来电时,可避免电机自动起动而发生意外事故。,主电路,11,二、点动控制:,方法1:采用点动按钮,12,13,方法2:加中间继电器,SB3:点动SB2:连续运行,14,方法3:加手动开关Q,15,方法4:用复合按钮,该电路缺点:动作不够可靠,点动断开的瞬间有触点竞争。,SB3:点动SB2:连续运行,16,以下控制电路能否实现即能点动、又能连续运行,思考,不能点动!,17,3.2.2鼠笼式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控制线路,(1)定子串电阻降压起动,(2)定子串自耦变压器降压起动,(3)Y降压起动控制,(4)降压起动控制,18,3.2.2鼠笼式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控制线路,(1)定子串电阻降压起动控制线路图(a):手动控制线路图(b):自动控制线路:通过加KT实现自动转换。,19,3.2.2鼠笼式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控制线路,20,(2)定子串自耦变压器降压起动控制线路,KM1,KM2,该电路缺点:1.使用KT触点多;2.KT在运行后没及时断开。,21,(3)Y降压起动控制线路,22,起动时KM3、KM1工作,电动机接成Y形。,运行时KM2工作,电动机接成形。,23,图3.6,Y起动控制电路(a),24,Y转换完成,使用了通电延时的时间继电器的两个触点:延时断开的常闭触点和延时闭合的常开触点,动作次序,Y起动,延时,(KM通电),KM通电,按SB2,KM通电,KT通电,KMY通电,KM断电,KMY断电,25,图3.6,Y起动控制电路(b),Q,26,电动机抽头的连接方法,原始状态,起动状态接线,运行状态接线,(4)降压起动控制,27,图3.8,降压起动控制电路,28,3.2.3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起动控制电路,(1)按时间原则的绕线型异步电动机起动控制(2)按电流原则的绕线型异步电动机起动控制,29,(1),按时间原则的绕线型异步电动机起动控制电路,?,?,?,图3.10,30,图3.11,按电流原则的绕线型异步电动机起动控制电路,电流继电器释放电流:KA1KA2KA3,KA1KA2KA3同时吸合,随着电机的起动电流下降,KA1最先复位。,(2),31,3.3正反转控制线路,1.基本原理将接到电源的任意两根联线对调,即可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为此可用两个交流接触器来实现。,2.基本要求必须保证两个交流接触器不能同时工作,32,该电路缺点:接触器可能同时工作,3.3.1正反转手动控制线路,33,加互锁的正反转控制,正转时,SB3不起作用;反转时,SB2不起作用。从而避免两个接触器同时工作造成主回路短路。,互锁作用,主电路同前,注意:正转过程中要求反转,必须先按停止按钮,然后才能按反转按钮。故为“正、停、反”。,34,“正-反-停”的正反转控制,35,3.3.2行程控制,行程控制,就是当运动部件到达一定行程位置时采用行程开关来进行控制。,主电路与电动机的正反转电路相同,36,行程控制(1)手动控制,一次循环,例:要求下图中的行车运动到A,又回到B处时能够自动停车。,主电路,37,手动控制电路,38,至右端位置撞开SQA,SB2,KM1通电,电动机正向运行,KM2断电,电动机停车,动作过程,KM1断电,KM2通电,电动机反向运行;,至左端位置撞开SQB,一次循环控制电路,39,行程控制(2)-自动往复运动,正程,逆程,工作要求:1.能正向运行也能反向运行2.到位后能自动返回,到达A、B处后能多次自动循环。,40,自动往复运动控制电路,41,行程开关除用来控制电动机正反转外,还可实现终端保护、自动循环、制动等各项要求,提示:,42,3.4制动控制线路,注意:制动控制线路中停止按钮的用法。,3.4.2反接制动控制线路线路特点:(1)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须串限流电阻;(2)轴上加速度继电器KN。,43,图3.21,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串限流电阻,对称,不对称,44,图3.22,电机单向反接制动控制线路,45,图3.23,可逆运行的反接制动控制线路,?,KA-F、KA-Z的作用:在制动过程中应去掉自锁。,46,可逆反接制动控制线路,去掉自锁,制动继电器,中间继电器KA的作用:去掉自锁、为制动作准备。,47,定子串对称电阻反接制动控制线路,双重限流(起动和制动),正向起动,正向运行,反向运行,反向起动,48,3.4.3能耗制动控制线路,(1)按时间原则控制的能耗制动控制(2)按速度原则控制的能耗制动控制,49,按时间原则控制的单向能耗制动控制线路,50,3.5.1变极调速控制线路,异步电动机的转速,常用的变极调速方法有:.改变定子绕组接法;.定子上设置两套相互独立的绕组,51,图3.30,双速电动机定子绕组接线示意图,接法构成极电机,低速,接法构成极电机,高速,接法构成极电机,低速,接法构成极电机,高速,52,双速电动机调速控制线路,图3.31,?,KT瞬动触点作用:在要求高速运行时,保证先接通低速,然后再转为高速。,53,为操作方便的多地点控制线路,也有为安全起见的多地点控制线路,此时,起动按钮应串联。,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9594-8:2020/Amd 1: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Part 8: The Directory: Public-key and attribute certificate frameworks - Amendment
- 【正版授权】 ISO 6502-2:2025 EN Rubber - Measurement of vulcanization characteristics using curemeters - Part 2: Oscillating disc curemeter
- 2020-2025年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风险管理考前冲刺试卷A卷含答案
- 北镇高二教学课件
- 卡通画教学课件
- 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和称量操作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84课件
- 2025年安徽滁州市定远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含加分)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第六章护肤用化妆品64课件
- 作文的改写教学课件
- 口腔销售知识培训课件
- 2024在用井口装置检验技术指南
- 2024年第一季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析报告
- 足下垂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 隔板理论获奖课件
- 一级焊缝施工方案
- 2024年印度饲料原料行业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2024-2030年墨西哥GPON家庭网关市场前景分析
- 中药热奄包疗法操作评分标准
- 广东深圳市南山区机关事业单位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聘编外人员104人历年重点基础提升难、易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JT∕T 795-2023 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
- 二维材料在柔性电子中的应用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