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老子》五章.ppt_第1页
2 《老子》五章.ppt_第2页
2 《老子》五章.ppt_第3页
2 《老子》五章.ppt_第4页
2 《老子》五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子五章,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人,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主张是“无为而治”。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关于老子,老子又称老子五千文、道德经或道德真经。原为先秦诸子中道家的代表作,后为道教奉为主要经典。,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是其的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美国纽约时报将道德经列为世界十大名著之首。,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道”具有不可言说性,超越具体万物之上的恒在。,“道”如果可以言说的话,它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名假如可以来命名的话,它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道之为物,惚兮恍兮,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一章,(2)“道”是万物的根源和初始,是创造宇宙的动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宇宙在最初的时候什么都没有,这就是天地的起始,这是“无”;宇宙呈现出混沌的状态,这种混沌就是“有”,“有”再慢慢地化生出各种事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应该经常从无的角度观察,为的是观察事物玄妙之处;也经常从有的角度观察,为的是看观察事物的边界。,道是老子中最高的哲学范畴,含义有:,(3)万物运动的规律(天之道),(4)人类行为的准则(人之道),(1)“道”具有不可言说性,超越具体万物之上的恒在。,(2)“道”是万物的根源和初始,是创造宇宙的动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他的著作老子中认为天地万物大的本原为“道”,全书即围绕“道”这一范畴展开,“道”是“无”,是一切存在的根源,“无”生“有,万物由此产生。“道”永远存在,运行不息。可以说“道是中国古典哲学无可争议的最高范畴,道论则可称为中国哲学的缩影”。陈鼓应等老子评传老子的道论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开始。张岱年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全句表现的是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万事万物都有对立面,又都是互相依存的。,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我有三宝,持而有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六十七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二十二章,“无为”是不妄为,让万事万物都顺着自然之性萌生、发展。,圣人治国应懂得自然规律,不恃功而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十九章,老子以为智巧谋虑的产生就意味着纯真本性的迷失,人们只有改变占有的观念,摆脱贪欲的困扰,恢复本真,顺应自然,这样才能恬然安适。主张是片面的。,老子提倡摒弃智慧、知识、仁义等道德规范。在位者自己的贪欲引来盗贼。,你怎么看老子的这一主张?,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主。正言若反。,只有像老子所说的那样能够像水一样从容担当屈辱和灾祸的人,才是真正的君主,才有资格成为天下的主宰。,水的特性:弱能胜强、柔能克刚,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八十章,“小国寡民”最理想的的社会无为而治”治国方略,人们顺天任势,自然无为,不谋于占有,不为于“益生”,无互相攀比的观念,知足知止,不为“人为”的欲望而奔波,没有因贪婪而产生的追求,没有为名利而发生的争夺,从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人的一种理想的境界。,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那么,法家智慧是最刻毒的一页,兵家智慧是最冷峻的一页,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深刻的一页,道家智慧是最聪明的一页。冷金成著读史有智慧,研读探讨:儒道互补体现在何处?儒家:孔子:道德上主张“仁”,政治上主张“礼治”孟子:主张“仁政”道家:老子:强调“道”,主张“无为而治”庄子: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主张无为而治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儒家:A、偏重社会伦理,思考“人与人”的关系,强调道德完善和人格提升,强调积极进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B、侧重人道,但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心态;C、古代知识分子同有儒道思想(苏轼、李白、陶渊明)D、古代帝王同用儒道思想治国道家:A、偏重哲学问题,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出宁静和谐与超越世俗的观念;B、侧重天道,但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心态;C、古代知识分子同有儒道思想(苏轼、李白、陶渊明)D、古代帝王同用儒道思想治国,儒家论“天道”:,荀子的思想里,也明显吸收了道家思想,如荀子天论篇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儒家思想中超然通达的一面:(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道家思想中积极用世的一面: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第十九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第二章)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第七十八章)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第五十四章),从“儒道互补”看“钗黛合一”,宝钗似乎是一个儒家人物,谨言慎行、积极进取,近乎“圣人”;而黛玉则更像一个道家人物,自然率真、灵动飘逸,婉若“仙子”。前者是主流、正统,因此为“(蘅芜)君”;后者为辅助,因此为“(潇湘)妃(子)”。湘云最初受宝钗影响,倾向于儒家,如她向宝玉所说的仕途经济;后来,与黛玉也颇为知心,如凹晶馆联诗。这是中国古代士大夫常走的一条路:最初总是希望能够“学而优则仕”,有一番作为;当理想受挫、四顾茫然时,便思退隐,寄情山水。,汉宣帝: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每一个朝代,在其鼎盛的时候,在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简言之,就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南怀瑾,儒道互补在治国上的体现:,讨论:,在治国、求知、为人、处世等方面,我们可以怎样去实践“儒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