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1课鼎湖山听泉(课件)(苏教版九上)_第1页
语文:第1课鼎湖山听泉(课件)(苏教版九上)_第2页
语文:第1课鼎湖山听泉(课件)(苏教版九上)_第3页
语文:第1课鼎湖山听泉(课件)(苏教版九上)_第4页
语文:第1课鼎湖山听泉(课件)(苏教版九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鼎湖山听泉,让我们先欣赏几幅图片,鼎湖山听泉,谢大光,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原名顶湖山,因山顶有湖而得名,后传说轩辕皇帝 曾在此铸过鼎,遂改为今名。也有一说,山顶天湖周围有三峰鼎立,故取鼎湖山。,课文朗读,读准字音肇庆( ) 山脉( ) 汩汩清泉( ) 菩提树( ) 一泓( ) 楹联( ) 怅惘( ) 拾级( ) 镶嵌( ) 古刹( ) 迥然相异( )泠泠淙淙( ),zho,mi,gg,p,hng,yng,chngwng,sh,qin,ch,jing,lnglngcngcng,订正错别字,安祥 嬉戏忘反 新成代谢 暇想安详 嬉戏忘返 新陈代谢 遐想欢呼确跃 寻声而去 社级而上 泂然相异欢呼雀跃 循声而去 拾级而上 迥然相异可见一般 生意昂然 万籁具寂可见一斑 生意盎然 万籁俱寂,题目中哪两个字是关键 ?,听泉,本文作者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请问同学们,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按照游人的行踪顺序来写。,山脚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作者行踪:,作者这样移步换景,就逐渐把山泉的形态和精神都描摹出来了。作者为了让读者了解当时的环境和观赏景物时的背景,还约略交代了时间的变化,黄昏晚饭后入夜,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浏览课文,请找出文中写山泉的句子,(1)过了寒翠桥,还没踏上进山的石径,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跃之心,身不由己,循声而去,不觉渐高渐幽,已入山中。,浏览课文,请找出文中写山泉的句子,2 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浏览课文,请找出文中写山泉的句子,3 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浏览课文,请找出文中写山泉的句子,4 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 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现的内容,(1)“过了寒翠桥已入山中。”初闻泉声,如见泉姿;循声而去,渐入山中,说说这些句子所表现的内容,(2) “进山方知已不可得。”再睹泉踪,正面写泉, 以爱女作喻,表现出泉水的活泼。,说说这些句子所表现的内容,(3)“安详厚重的钟声嬉戏忘返的孩子。”钟泉之声相应,显现亲情,说说这些句子所表现的内容,(4)“泉声浸着月光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 从泉声中悟出人 生哲理,认识鼎湖山之魂。,品读第一自然段,回答1-4题,1 作者游鼎湖山之前心情如何?怅惘“走得匆匆,看得蒙蒙”2 作者为什么要写游七星岩的经历?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与下文游鼎湖山形成对比。3 哪些词语(句子)为下文“听泉”埋下伏笔?已近黄昏 雾漫得更开 看不真切,品读第一自然段,回答1-4题,4 找出表现作者对泉声喜爱的句子。引人顿生雀跃之心,身不由己,循声而去,不觉渐高渐幽,已入山中。,品读第二自然段,回答1-4题,1 作者为何会由山泉联想到爱女?泉的踪影不可捉摸,显示出的“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似乎与调皮的女儿有着相通之处。2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喜爱之情,3 下列句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进山方知泉水非此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 ,无处不 。山间林密,泉 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 过亮亮的一 ,再向前寻,已不可得。A鸣 涌 在 闪 潭 B有 响 隐 闪 泓C涌 鸣 隐 闪 泓 D鸣 涌 隐 掠 汪,c,4 读了第2自然段,你体会到鼎湖山泉水的哪些特点? 请从课文中勾画出表现这些特点的词句。多:非止一脉 无处不涌,无处不鸣清澈: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可爱: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爱女。,品读第三自然段,回答1-2题,1 进入鼎湖山以后作者有怎样的感受?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2 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中“尘半点”有何含义?既是指补山亭处空气清新,又指泉声让人变得心灵纯净。,品读第四自然段,回答1-4题,1 亭前望山,鼎湖山的树有什么特点?浓碧、苍翠、茂盛2 写鼎湖山树的浓密,与课题“听泉”有什么联系?写树的浓密,表现环境的幽静,突出“听泉”的特点。,品读第四自然段,回答1-4题,3 作者写钟泉之声相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4 钟泉之声各自表现了鼎湖山的什么特点?钟声表现出鼎湖山的古老,泉声则表现出鼎湖山的年轻 。,速读文章第5-7自然段,回答1-2题,1 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5-7自然段内容。5 介绍庆云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古老)6 介绍庆云寺的菩提树(宗教色彩)7 表达对鼎湖山环保的担忧之情(喜爱),速读文章第5-7自然段,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 B.原来,这是200多年前,引自锡兰国(今名斯里兰卡)的两棵菩提树。 C.寺内一口千人锅,直径近2米,可容1100升,颇为引人注目。 D.当地的同志告诉我,鼎湖山的森林,虽经历代变迁而未遭大的破坏,还有赖于庆云寺的保护。C(“千人锅”是一个特别的称谓,应该加引号),品读第八自然段,回答1-5题,.1 根据提示,将本段划分三个层次鼎湖山多层次的泉声作者在听泉时所产生的人生感悟对鼎湖山泉水的由衷赞美入夜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引我遐想啊鼎湖山的灵魂,品读第八自然段,2 这里用“像一样”,把泉声比作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的声音,有什么好处?让我们对泉声有了真切的感受。四个比喻句,又构成一个排比句,写出了泉声的千变万化,品读第八自然段,3 为什么说“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因为泉水孕育生机,滋润万木。4 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这几个词语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这四个词正好是生命由生到死的成长过程,即是按成长过程来排列的,所以不能互换位置。,品读第八自然段,5 “这万般泉声”中的“这”指代哪些声音?这声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