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民事法律关系,2013,某单位同事王、李相约周末一起到郊区公园去游玩。至周末,王如约前往,早晨9点赶到郊区公园,但李忘了此事。王空等半天,悻悻返回,指责李言而无信,并要求李赔偿其往返路费、公园门票、精神损害等损失。问:王是否有权要求李赔偿其上述损失?,轻诺寡信?不讲信用?生活行为是否产生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后果?,开发商的承诺未能实现导致房屋买卖合同解除,2002年9月9日,魏某与某房地产公司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双方约定购房款及付款方式。合同签订的当日,房地产公司向原告书面承诺:魏某购买的底商与某相邻大厦之间防火通道为6米宽,从楼盘建筑物台阶外计算,不得有建筑物占用;房地产公司保证北侧底商营业用房的正常出入和使用;如今后发生某相邻大厦阻断通道影响使用时,由房地产公司全权负责交涉、排除妨碍;如三十天内解决不了,魏某可以无条件退房,由房地产公司承担装修损失。合同签订后,魏某依约交付购房款,房地产公司将底商交付魏某使用。,时隔不久,相邻大厦开发商在距魏某所购底商门前3米处修建了铁艺围墙及电动拉门(系违章建筑),严重影响了魏某底商的正常使用和出入。为此,魏某与房地产商多次找房地产公司解决,房地产公司为魏某出具了关于解决楼盘底商与相邻大厦之间通道问题的函件。该函件再次承诺如解决不了,不仅无条件给原告退房,且愿承担魏某的一切损失。后房地产公司给市规划和土地资源局有关领导打去紧急报告,请求解决围墙和拉门问题,但未能在承诺的期限内解决。协商无果,魏某遂起诉至法院,要求解除房屋买卖合同并赔偿损失。,民事判决书,原告:魏*被告:天津*房地产公司双方均委托律师。法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审理。综合诉辩双方的请求与主张,合议庭归纳本案争议焦点为:被告应否给原告退房,并承担原告的经济损失。根据已确认的证据,法院认定以下事实:原、被告双方于2002年9月9日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双方约定:原告购买被告开发销售的某底商606.94平方米,每平方米价格为6000元,房款共计3641640元。交款方式为分期付款。在合同生效时,原告向被告支付房款2184984元,余款1456656元在产权登记证办理完毕的当日交齐。合同签订当日,被告向原告书面承诺:原告购买的底商与某大厦之间防火通道为6米宽,从建筑物台阶外计算,不得有建筑物占用,被告保证北侧底商营业用房的正常出入和使用。,如今后发生某大厦阻断通道影响使用时,由被告全权负责交涉、排除妨碍,如三十天内解决不了,原告可以无条件退房,由被告承担装修损失。合同签订后,原告依约交付购房款2184984元人民币,并实际占有、使用了所购底商。时隔不久,案外人某大厦开发商在距原告所购底商门前3米处修建了铁艺围墙及电动拉门,严重影响了原告底商的正常使用和出入。为此,原告多次找被告解决,被告于2002年11月1日为原告出具了关于解决底商与某大厦之问通道问题的函件,该函件再次承诺如解决不了,不仅无条件给原告退房,且愿承担原告的一切损失,被告在其承诺的期限内未能解决,原告遂起诉至本院,要求被告退房并返还已交的购房款和利息及承担因退房造成的经济损失26万元。,另查,原告所述因退房造成的26万元经济损失,是指原告与案外人某物业公司所签租赁讼争底商的租赁协议,按照该协议约定,原告如不能履行该协议,应赔偿案外人物业公司26万元违约金。现该协议还在履行中,原告所述损失并未实际发生。再查,*大厦所建的围墙在诉讼期间已经拆除,但*大厦在原开门处设有保安员。,本院认为,原、被告双方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合法有效。被告在合同签订当天对原告的承诺没有违反法律规定,亦是合法有效。双方在合同履行期间,因案外人在讼争底商门前所建的建筑物未能在三十天内拆除,出现了解除合同的事由,被告应按其承诺履行退房的义务,双方所签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应予解除,原告要求被告退房的诉讼请求成立,本院予以支持。,原告之妻与被告订立的合同(被告举证:2009年9月9日,被告与案外人王某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复印件,证实原告以其妻子名义购置底商的房价为4188元,且与双方讼争底商为整体购置;同一天,原、被告双方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复印件,证实原告购置的底商的房价为每平米6000元),虽然原告是其代理人,但该合同与原、被告双方所签的合同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合同,被告对其与原告之妻所签合同有异议,可另行解决。在原告第一次交纳房款时,被告已经将讼争底商交给原告占有、使用,原告现主张已交房款的相应利息,本院不予支持。,对于原告要求被告赔偿损失的主张,因没有实际发生,本院不予考虑。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九十三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解除原、被告双方所签订的天津市商品房买卖合同;二、原告魏某自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将坐落在天津市*区*路底商腾空交予被告*房地产公司。三、被告*房地产公司在原告魏某腾空上述底商的当日,退还原告魏某购房款2184984元。逾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执行。四、驳回原告魏某其他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22235元,由原告魏某承担1300元,由被告*房地产公司承担20935元。,知识回顾,工程法原理与实务,民法逻辑体系,一个目的保护民事权利两条主线民事法律关系与法律事实(法律行为)四种权利物权、债权、知识产权、人身权六项原则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公序良俗、权利滥用之禁止,本讲纲要,1.3.1民事法律关系概述1.3.2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1.3.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1.3.4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1.3.5民事法律事实1.3.6民事责任,1.3.1民事法律关系概述,民事法律关系概念,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并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所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是民法所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民事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是民法调整的对象;而民事法律关系为民法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结果恋爱关系同居关系无效合同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的特点,一种思想社会关系,而非物质社会关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物的关系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关系,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主体之间的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平等主体之间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一方取得权利须以承担相应的义务为前提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意志起重要作用民事法律关系不仅符合国家的意志,更体现着当事人的意志,一般是由当事人依自己的意思自愿设立的。只要当事人依其意思实施的行为不违反法律规定,所设立的法律关系就受法律保护体现对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并重民法现代化、文明化的结果民事法律关系的保障措施具有补偿性和强制的可能性民事责任一般只有补偿性,不具有惩罚性和非财产性民事责任的范围与违法行为造成的权利损害相适应只有在当事人不自觉承担责任,权利人诉请,才体现强制性法律对民事法律关系的保护主要是赋予遭受损害的当事人一方以请求权,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财产/人身:民事法律关系直接具有财产/经济内容,区分财产/人身法律关系的意义,有利于正确认识法律关系内容的性质在财产法律关系中,民事主体的权利通常可转让在人身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的权利与其人身一般是不可分离的,绝大多数人身权利具有不可转让性有利于根据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采取相应的保护方法财产补救方式: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非财产手段的保护方式: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绝对/相对:民事法律关系义务主体是否特定,二者权利主体均特定绝对:义务主体不特定相对:义务主体特定消极不作为:不妨碍或不干涉权利主体合法行使和实现权利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积极行为:权利主体权利行使和实现需要具体义务人的积极配合协助债权,区分绝对/相对法律关系的意义,有利于确定民事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及其所承担的民事义务有利于确定民事权利主体享有的权利及其行使和实现的方式,从而准确适用民法规范,调整性/保护性:民事法律关系形成与实现特点,主体的合法行为形成主体权利正常实现所有权民事法律关系因不合法的行为按法律的规定产生保护受害者权利恢复破坏了的社会和法律秩序侵权损害赔偿关系区分的意义:认清产生原因,通过各种途径增加调整性,减少保护性,单一/复合:民事法律关系复杂程度,只有一组对应的权利义务范蟸的宝马自行车两组以上权利义务BOOT区分的意义:有利于正确适用民法规范,确定当事人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主/从:民事法律关系能否独立存在,合同/合同担保区分的意义:从民事法律关系是以主民事法律关系的存在为前提,是对主民事法律关系的加强和补充,且随着主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或消灭而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必要因素要素发生变化,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就随之变更民事责任、民事法律事实是要素吗?静的要素?动的要素?,1.3.2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依法具有民事主体资格,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特征,法律地位平等:民事权利能力资格适用法律主体意思的自主性独立民事行为能力法律确认其有自主表示意思的能力监护法定代理,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人格一种可能性民事权利由法律赋与内容和范围平等与民事主体不可分离=人格:可以成为民事权利主体的资格,1.3.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民事法律关系内容的概论,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民事权利,指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依法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包括:依法直接享有某种利益或者实施一定行为的可能性可以请求义务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保证其享有或实现某种利益的可能性在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请求有关国家机关予以保护,财产权与人身权权利内容的不同,财产权是指通常可以以金钱衡量其价值的利益为内容的民事权利,主要包括物权、债权人身权指与权利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的主要以精神利益为内容的民事权利,可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有些民事权利具有财产权和人身权的双重属性,如知识产权(商标权除外)如P36页,知识产权中有人身因素,著作权中的署名、发表、修改等权利,属于人格权,区别财产权与人身权的意义,财产权一般是非专属性权利,可转让和继承,财产权受到侵害主要适用财产性的民事责任予以救济,原则上不得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人身权不能以金钱衡量其价值,一般是专属性权利,不能转让和继承,人身权受到侵害时主要采用非财产性的民事责任予以救济,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支配权是指权利人可以直接支配权利客体、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财产权中的物权、知识产权均为支配权,人身权无论是人格权还是身份权均是支配权,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请求权是指权利人可以要求特定人为特定行为(作为/不作为)的权利,可以分为:债权请求权物权请求权知识产权请求权人格权之请求权等债权本身即为请求权物权本身为支配权,但是物权受到侵害后,权利人所享有的返还标的物、停止侵害、防止损害的发生等项救济权利乃是请求权,学理上称之为物权性请求权,请求权之诉讼时效问题,诉讼时效仅适用于请求权,而且仅限于债权性请求权,支配权、抗辩权与形成权都不适用诉讼时效除了债权性请求权之外的其他权利都不会因为诉讼时效经过而不受法律保护,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抗辩权,又称异议权,是指对抗请求权或否认对方权利的的权利抗辩权具有两大特征:法定性:必须基于法律规定而发生被动性:必须待他人请求时,始得对之抗辩抗辩权分类一时(延期性)抗辩权:双务合同中的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一般保证中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赠与之穷困抗辩穷困抗辩权又称紧急需要抗辩权、拒绝赠与之抗辩权或赠与履行之拒绝权,是情势变更原则在赠与合同中的具体体现永久抗辩权:诉讼时效已过的抗辩权,抗辩权的作用在于“对抗”、“反对”,阻止他人行使权利,但他人的权利并不因此而消灭。抗辩权的作用在于防御,而不在于攻击,因此必待他人之请求,始得对其行使抗辩权。,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形成权是指权利人依照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单方意思表示就能使权利或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权利简单形成权:权利人单方意思表示即可发生效力,无须诉讼合同约定解除权形成诉权以诉讼方式行使为必要,且其效力在相关判决确定后才发生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5条和第26条规定的商品房买卖合同解除的情况,当事人须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解除”,合同是否解除由法院或仲裁机构来裁决,消极形成权形成权行使的效力为消灭某种权利或法律关系解除权、撤回权、撤销权、终止权积极形成权形成权行使的效力为使权利或法律关系因此产生追认权、承认权、优先购买权财产性形成权债权性形成权撤销权、撤回权、追认权、解除权物权性形成权共有物分割请求权、典物回赎权身份性形成权非婚生子女认领权,形成权的特征,无被侵害性一方意思表示即可发生不可单独让与性须依附在基本权利之下始能发挥作用,即其具有行使上的专属性不可附期限或条件形成权的行使仅凭权利人单方意思表示,因而其行使须单独明确;相对人同意附条件的,其条件为有效无相对义务观念存在形成权的行使仅须经由权利人单方意思表示即可使法律关系产生变动,无须相对义务人的介入多受除斥期间的限制指法律规定某种民事实体权利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内不行使相应的民事权利,则在该法定期间届满时导致该民事权利的消灭不适用诉讼时效中间性、手段性权能,绝对权、相对权,划分依据:依权利人可以对抗义务人的范围绝对权义务人不确定权利人可以向一切人主张权利对世权所有权、知识产权、人身权相对权义务人特定权利人只能请求特定人为一定行为对人权债权例外:债权物权化现象相对权在不定条件下有对抗第三人的效果买卖不破租赁原则,区别的主要意义,对两者的保护方式不同。义务人违反了对绝对权的义务侵害到绝对权构成侵权行为,承担侵权行为责任而违反了对相对权的义务只能构成债务不履行(主要是违约责任),不能构成侵权行为。因此,若由于债务人以外之第三人的原因无法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只能向债务人主张违约责任而不能要求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合同法121条),主权利、从权利,划分依据:依民事权利相互关系主权利是指在两个相互关联着的民事权利中,居于主导地位,能够独立存在的权利;从权利是指以主权的存在为前提的权利从权利是相对于主权利而言的,无主权利或不受法律保护则无从权利或不受法律保护,除非另有规定或约定主权利消灭,从权利消灭;主权利转移,从权利也随之转移债权与抵押权,既得权与期待权,划分依据:依民事权利是否已经取得既得权实现条件已经全部具备,从而由权利人实际享有的权利一般的民事权利期待权实现条件尚未全部具备,待其余要件发生后才能实际享有的权利附条件买卖中买受人在条件未成就之前所享有的期待利益期待法律上或多或少已经有保证的、可以得到某种权利(如债权或物权)的指望,(3)民事义务,指义务人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而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必要性,包括: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或合同约定,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满足权利人的利益义务人必须履行其义务,否则,要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民事义务是民事责任的前提,法定义务与约定义务划分依据:因法律规定或有效合同的约定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划分依据:以义务人行为的方式,要求义务人作为/不作为债务人义务/物权法律关系中义务人义务,本义务与附随义务、不真正义务,划分依据合同关系中根据义务产生根据和效力的不同本义务合同本身约定的义务给付义务(明示)附随义务在当事人约定之外,基于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为辅助债权人实现其利益,随合同关系的产生所发生的义务(默示)注意义务告知义务照顾义务保密义务不真正义务相对人通常不得请求履行,而其违反亦不发生损害赔偿责任,仅使负担此义务者遭受权利受减损或承受不利益合同法119条,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没有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当事人因防止损失扩大而支出的合理费用,由违约方承担。,民事权利的行使与保护,民事权利行使的含义,指权利人就权利的客体实现其权利内容之正当行为依代位权而代位/依撤销权而撤销法律行为依催告权而催告准法律行为依所有权而使用其所有权事实行为,民事权利行使的原则,民事权利意味着权利人在意志和行为上的某种自由,但这种自由不是绝对或不受限制的我国民事权利的行使应遵循合法、诚实信用、尊重社会公德与公共利益的精神,尊重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即禁止权利滥用我国宪法第51条、民法通则第4、6、7条、公司法第20条、合同法6、7条,都体现了禁止权利滥用的精神,权利滥用的要件,须有权利存在须有权利人行使权利的行为须有损害他人或社会利益的过错故意/过失,如防卫过当行为须损害了他人或社会利益,权利滥用的效果,滥用的行为无效权利之行使为法律行为受害者可请求行为人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赔偿损失权利之行使为事实行为限制或剥夺滥用者的权利权利失效禁止权利滥用的特殊形式概而言之:权利滥用之效果,以承认权利存在而否认其行使为原则,而以权利丧失为例外,民事权利的保护,指为确保民事权利不受侵犯或恢复被损害的民事权利而采取的各种合法措施民事权利保护的方式公力救济公力救济是权利人通过行使诉权,诉请法院依民事诉讼和强制执行程序保护自己权利的措施私力救济被拆迁者的私力救济.doc,为什么私力救济,私力救济行之有效,诉讼实效性弱;诉讼成本高,需预付较高费用;诉讼周期长、效率低;公力救济制度不合理,程序复杂,技术性强,不确定因素多;司法不公普遍存在,对司法信心不足;公力救济功能有局限;诉讼可能影响当事人的关系;诉讼无法充分吸收不满,私力救济有助于实现私人的正义;当事人自保和报复冲动,为什么公力救济,公力救济能公正快捷解决纠纷;缺乏适当的替代选择;私力救济成本更高,风险大;私力救济不可行,无法律效力;需利用公力救济特殊功能;对法律人士等特定人而言,公力救济更便利;信仰法律,诉讼意识强,或未遭遇公力救济的缺陷;与收债人打交道缺乏安全感,私力救济请求,当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人有权请求行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以恢复被损害的权利权利人进行自我保护的最初手段适用于各种民事权利,私力救济自卫行为,指民事主体为使自己或他人的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采取的自卫或躲避措施,包括: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正当防卫,指为了使本人或他人的财产或人身免遭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侵权行为人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民法通则128条,因正当防卫造成的损害,不承担民事责任防卫行为未超过必要限度构成要件:须有加害行为有无故意/不可归责的事由/侵害自己/他人/加害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在所不问须为现时的侵害已着手侵害行为的实施而尚未完毕须为不法的侵害须为必要的行为不得超过必要限度足以制止侵害行为的应有强度,紧急避险,指为了使本人或他人的人身或财产免受正在发生的侵害,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他人权益的行为民法通则129条,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因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构成要件:须有急迫危险存在已发生未终结须为避免自己或他人法益的急迫危险须为避免危险的必要行为须为避免危险所必要如能逃避机会,不得紧急避险利益衡量法生命法益最高,人格中的身体其次,物物权衡,以价值为准,私力救济自助行为,指权利人为保护自己的民事权利,在情况急迫又来不及请求国家机关救助的情况下,对加害人的财产或人身施加扣押、拘束等措施,而为法律和社会公德认可的行为构成要件: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免遭不法侵害情事紧迫,来不及得到国家有关机关的救助,即不实施自助行为,势必导致权利无从实现或难以实现债务人国内无财产而逃往国外所采取的手段须适合于其权利的实现如扣押其财物即可达到目的,则不得对财物加以毁损;毁损其财物即可达到目的,则不得拘束其人身。无论如何,均不得伤害其身体。自助行为超过必要限度者,应构成侵权行为,使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事后必须及时提请有关国家机关处理否则不发生自助行为的效力,使行为人承担侵权行为责任,例题,一住店客人未付房钱即离开旅馆去车站,旅馆服务员见状揪住他不让走,并打报警电话。客人说“你不让我走还限制我自由,我要告你们旅馆,耽误了乘火车要你们赔偿”。旅馆这样做的性质应如何认定?A.属于侵权,系侵害人身自由权B.属于侵权,系积极侵害债权c.不属于侵权,是行使抗辩权之行为D.不属于侵权,是自助行为答案:D,例题,甲在乙经营的酒店进餐时饮酒过度,离去时拒付餐费,乙不知甲的身份和去向。甲酒醒后回酒店欲取回遗忘的外衣,乙以甲未付餐费为由拒绝交还。对乙的行为应如何定性?A.是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B.是行使不安抗辩权c.是自助行为D.是侵权行为答案:C,1.3.4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客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客体、标的、标的物,我国通说认为:客体与标的是同一概念标的使用范围比客体要小,在广泛的物权关系和债权关系中,通常使用客体;而在具体的合同关系中,则通常使用“标的”一词标的与标的物不是同一概念标的是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件标的物并非所有的民事法律关系必须具有,当标的是物时,也就是所谓的标的物,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权利必有其主体,亦必有其客体。权利的主体为人(法人与自然人),客体则依权利种类的不同而异物权之客体为一定之物人格权的客体为存在于权利人自身的人格利益(人之本身)身份权的客体为存在于具有一定身份关系的他人的利益债权的客体为债务人的给付(特定之行为)无体财产权(如著作权)为权利人的精神创造权利本身亦得为其他权利的客体,如权利租赁、权利抵押,客体多元化,四类成通说,物所有权、用益物权的客体、担保物权、继承权债务人的行为债权的客体给付此给付的标的包括物和劳务知识产品智慧成果知识产权的客体人身利益人身权法律关系的客体,问题讨论,动物?土地使用权?道路上的沥青、桥梁之构造物、房屋之门窗?文物?枪支、弹药?毒品?,物,物是存在于人身之外,能满足权利主体的利益需要,并能为权利主体所支配和利用的物质实体民法上的物除具有物的自然属性外,还具有以下特征:物存在于人身之外假牙?假肢?/与人体发生分离的头发、血液不能强制执行物一般为有体物(独立经济价值+排他的支配可能性)之空间能满足权利主体的利益需要有价值或使用价值能为人们所支配无支配,可否设立民事法律关系?物须独立为一体一滴油、一粒米可否为法律上之物?,动物是物吗?,在民法上,动物仍属物只是对动物的支配,应受特别法的规范,受到限制,特殊意义的物货币,法律上属于种类物不仅可以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如物权客体,还是许多民事法律关系中对价的支付手段,特殊意义的物有价证券,是设定并证明持券人有取得一定财产权利并且能够流通的一种书面凭证,是物的一种特殊类型证券与借据的区别?有价证券与证券上所记载的财产权利不可分离权利证券化具有见券支付的特性,而不问持券人是否为权利人可背书转让借据只能证明债权存在的作用本身不具有财产价值移失后可通过其他证据证明原债权票据提单股票债券,行为,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权利人行使权利和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活动严格地说,债权法律关系的客体都是行为给付行为,例题,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法律关系中,法律关系的客体是()。A.建筑物B.施工工程技术C.施工工程款D.工程施工行为,知识产品,指通过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并以一定形式表现出来的智力成果作为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客体,具有以下特征:创造性只有具备创造性的知识产品才能获得法律上的保护非物质性对知识产品的占有不直接表现为物质上的直接控制,而表现为对其内容的掌握和利用客观表现性须通过一定形式表现出来获得法律保护的条件之一,知识产品的种类,作为著作权客体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为发明权客体的发明作为发现权客体的科学发现作为专利权客体的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作为商标权客体的商标作为其他科技成果权客体的其他科技成果,如合理化建议,人身利益(人格与身份),人身利益具体表现为人格和身份人格在法律上表现为姓名或名称、生命健康、肖像、名誉等;身份在法律上表现为荣誉等人不能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不等于人身利益不能作为客体,1.3.5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指由民事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情况即为什么有些事实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变动而有些不能?,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的条件,行政行为和司法行为如发生法律效力的法院判决、裁定以及仲裁机构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等,也是一种法律事实,也能引起法律关系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课件
- 2024-2025学年高职单招模考模拟试题(巩固)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执业药师之《西药学专业二》练习题库包带答案详解(培优)
- 2025年燃气职业技能鉴定试题预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A卷)
- 2024年中医助理医师检测卷【考点提分】附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职称计算机通关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4-2025学年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单招《语文》考试黑钻押题附答案详解【研优卷】
- 2024年文化教育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黑钻押题附参考答案详解【预热题】
- 2025中考数学总复习《分式》达标测试及答案详解(基础+提升)
- 安全员考试常考点试卷含答案详解(精练)
- 2025至2030中国铷/铯及其化合物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常务理事管理办法
- 《跨境电商多平台运营》课件敦煌网
- 惠州一中钱学森班数学试卷
- DG-TJ08-2144-2025 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 燃气公司话务员业务培训
- 英文财务培训课件模板
- 凝聚法治共识说课课件
- 2025年三级筑路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CJ/T 447-2014管道燃气自闭阀
- 职业教练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