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散文阅读专题复习——分析思路及构思_第1页
高三语文散文阅读专题复习——分析思路及构思_第2页
高三语文散文阅读专题复习——分析思路及构思_第3页
高三语文散文阅读专题复习——分析思路及构思_第4页
高三语文散文阅读专题复习——分析思路及构思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散文阅读专题复习-分析文章的结构 把握文章思路高三语文散文阅读专题复习-分析文章的结构 把握文章思路【解读考点】思路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反映,是作者为实现表达目的而确定的文章内容的先后顺序。结构就是思路的体现。“分析结构,理清思路”包括分析段内的句与句和段与段中间的层次,全篇的结构,把握层次基础上归纳概括。对文章结构与思路的把握有赖于对文章的细致阅读,尤其是解题前的通读全文。所谓“文章思有路,遵路始识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考查角度】1、结合文章思路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妙处。例1、2006湖北从阿尔卑斯归来“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结合内容和结构分析器作用。表现了构的忠诚, 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写到动物与家园的密切关系,最后以狗为代表写到动物与人的关系,是文章的内涵逐步深化。写狗与同伴谈论山里的事,与文章的开头形成呼应。2、结合文章的思路,理解词句的含义或作用。例如2006湖北从阿尔卑斯归来: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似地。“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是对上文的总结,结合上文写的内容,抓住重点词语“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沉醉”“舞蹈”“活跃的气氛”。可知羊群带回了阿尔卑斯山的生机,羊群归家给人们和动物带来了喜悦与欢歌。3、对作者观点或看法进行分条论述,往往能够涉及到层次和划分。例如2008天津敦煌“综观全文,如何理解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4、直接考查结构和思路。例如2008湖北雾“本文以雾为线索,请具体分析文章行文的思路”2009年湖北书房的窗户“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做简要说明。【方法指导】一、分析的前提条件1、细致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文本 科学论著注意严密的条理,文学作品讲求立意谋篇,这些都与思路有关。对思路的把握,往往关系到结构层次的分析、内容要点的整理、文章主旨的归纳和表现形式的理解等诸多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因而在解答阅读试题之前,细致地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文本,尽可能沿着文章作者的思维的轨迹走一遍,以求对文章有一个更深入、更准确的认识。这是解答阅读试题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前提。2、明确不同文体的思路规律不同的文章,思路不同,理清思路的方法和途径自然也不同。阅读科技文,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价值,有什么作用,对社会有什么意义、前景如何等。 阅读社科文,应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论证结构有什么特点等。 阅读文学作品,首先要弄清作品的体裁特点,然后弄清作品写了什么人(事),如何安排情节与线索,表达了什么感情,用了什么手法等。散文的结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叙事类散文】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叙事、记人、写景三类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项脊轩志。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以写事为主的文章结构特点: 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以写人为主的文章结构特点: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一类,这种散文描写一地的景物,除一些风土志以外,主要是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作者是稳重的穿线人,由作者的目击联想来描写景物、抒发感情。注意:以作者的行踪为线串联众多景物,移步换景,景不离步;每一步,地点要交代明确,可虚实相间;景物描写要详尽恰当。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结构特点: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抒情类散文】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抒情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分为托物言志式散文和借景抒情散文托物言志散文,即象征性散文,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如杨朔的多数散文,矛盾的白杨礼赞我的空中楼阁等。借景抒情的散文,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按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以某物为线索串联文章。常见的结构:(1)静赏式:进入经典依次静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注意:赏景的缘由要交代清楚,最好能点题;多角度的写景;使用联想,用抒情的方式来深化主题。从阿尔卑斯山归来(2)情索式:(以情味线索来连缀景物)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及人情的归结特点:看似写景,实则借景抒情。关键在于将景物特征分解成若干方面,从几点上抒情。如故都的秋荷塘月色(3)象征式: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特点:用物来象征人,形在写物,旨在象征之人;卒张显志;篇末点题。如我的空中楼阁病梅馆记。(4)怀念式:睹眼前景思从前景(人、事)抒怀念情特点:借联想和想象写怀念之物,表达寄托的情思。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从一景联想到相关的另一景,且另一景中需寄托着作者的主要情感。如项脊轩志(5)叙史式:一语统篇分述史实抚今抒情(文化散文)注意:所叙史实需与现实有某种层度上的契合;感情需真实自然;如道士塔【议论性散文】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如我有一个梦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内容有三部分(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结构体式有四种(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哲理散文】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是针对作品的形式,而是针对作品的内容而言。通过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感悟出某些人生哲理的散文即为哲理散文。这类散文的特点是以文学语言抒发比较含蓄的哲理,一般不使用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大多采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段,从具体事物入手借题发挥,所表达的哲理往往具有很强的个性化色彩。哲理散文因其悟性和灵感的结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如游褒禅山记。二、分析结构,把握思路的方法 分清层次,既包括分清全文的层次,也包括某一部分的层次(或说段内层次),前者通常称为划分成几个部分,后者通常称为分析小层次。分析文章结构和把握文章思路一般可以分三步。 第一步,扫渎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情,这一步的作用是把握文章全貌。 第二步,逐段细读,寻找关键词语及中心句,然后用简明的一两句话标示段意,这一步的作用是把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的脉络。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方法。 、从首句入手。很多文章首句往往起到提纲挈领的总起作用,从首句入手,往往能把准文章思路文脉。、从标志语入手。其一是语言的标志。为了使行文思路清晰,作者常常会使用一些衔接上下文的标志性词语,明示段内层次。如结构上有“第一”“第二”“第三”之类序数;层次有“首先其次最后”“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同时”等。其二看标点,作者是行文中经常运用标点区分层次,特别是分号、句号是区分层次的明显标志。,、从议论抒情入手。在叙述描写过程中作者时常插入一些议论抒情性句子,以对前文的叙写加以概括和总结。段的类型从表达方式上说,分为叙述段、描写段、说明段和议论段这四类。强调分辨段的类型,是因为段的类型不同,其写作思路,结构特点也不相同。一般说来,说明段、议论段往往有中心句,主体句则围绕中心句展开,有时还有小结句。叙述段、描写段往往没有中心句,各句围绕客观存在的中心意思按时空或逻辑顺序展开。懂得这一点,有助于段内层次分析。第三步,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这一步的作用是理清脉络,把握全文的结构。这里所说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具体是指开头和结尾的关系,它们与主体部分的关系,以及前后照应的关系。摸清这种关系,既是分析结构的需要,也是弄清写作思路的需要。【题型介绍】1.文章的结构方式是怎样的?2.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3.文章的布局谋篇有着怎样的特点?4.文章的行文思路怎样?5.文章在构思上的特点是什么?6、文章以为线索,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解题思路】逐层概括文意,追寻行文的思路和内容上的变化、表达方式上的变化、作者情感的变化;思考“开头写了什么?接着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再思考行文的结构特点,如:总分总、先抑后扬、逐层递进等。【规范答题】1.先说明行文结构特点。2.具体概括文章内容。3.组织答题顺序:说明行文结构特点十具体解说。【典例分析】(08江西卷)朦胧的敬慕悼念鲁迅先生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段分写:其中-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当堂训练】(一)声音的联想 罗兰 入春以来,在静寂的清晨或午后,常有一大群麻雀,聚集在后院的尤加利树巅。那轻俏的哨音,时而一点一点,时而一串一串,时而独吟,时而合鸣,玲珑剔透;如水晶,如银玲,如雨点,如珠串,流利晶莹,在树梢的谱表上,点着音符;小小的,加着装饰音与弧线的,那么活泼俏丽地跳过来、滑过去;又跳过来,又滑过去。这一串串的音符,就织成了一片蕴藏着生机的宁静。在这样的宁静里,一切的世俗纷争、名心利欲、得失忧患,都如旧梦般地淡去。只觉置身在简单淳朴的大自然,回返无知无识的天真。那一刻的宁静,不知胜读多少修身养性的书篇。 多年来,在都市里奔忙,都市是属于人的世界,是属于机器的世界。这世界的一切音响包括音乐会的音乐在内,都毫无美感可言。它们嘈杂、吵闹、拘束、紧张、虚伪、造作。因此,我常捕捉远处偶尔传来的一声鸡啼。有时是在清晨,有时却在阴雨未晴的午后。但不管是在清晨,或是在午后,那一片孤独而悠然的长鸣都可以给我带来很久很久的宁静,很多很多的对田园生活的怀念和向往。那生活缓慢的拍子,低舒的节奏,宽敞的空间,辽阔的视野,多量而简朴的食粮,淡泊的襟怀,飘逸的想象。在那样的生活里,人是属于自然。在那样的生活里,才能触摸到生命的真谛。在那样的生活里,人们才不致把自己逼得那么高,那么尖锐;才不致把渺小的自己吹胀到使自己无法负荷的那么夸大与狂妄。在那样的生活里,人们才可以了解到降落的安稳与舒泰,才可以找回自己,返璞归真,在那真切的泥土、葱茏的绿野、清洁的泉水、简单的衣着上去发现与世无争的安闲,去发现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可笑和愚昧。 真正可喜的静,并不是全无生息的静,而是当有一种声音使你发现自然的时候,你所感到的那种亲切安详的静。鸟语、鸡鸣,都象征着不受市声干扰的那难得的时刻,远人为、近自然,丢弃物质的争逐,发现精神和性灵,这时候,你就会觉得宁静。这宁静,事实是一种抛开争逐之后的安闲,放下贪欲之后的怡然。我曾在关子岭度过两个极其宁静的夜晚。而造成那宁静的是山上的流泉。那泉水琤琤琮琮,似在我枕上流过。在梦的边缘,我觉得自己像是枕着青石。身上覆的是坠叶与落花,一切尘间扰攘都随着清泉流远;一切烦愁忧虑,也随着清泉流远;一切名心利欲、得失恐惧,也随着清泉流远。在那样的怡然中,仿佛我自己也随着清泉流远,而入梦。而迎接我的是山中带雾的清晨与承载我流到这里来的清泉,而我所置身的地方,恍如真正的世外桃源。海潮的声音也曾带我入梦。在海滨那小楼上,在夏夜,我打开面海的窗子,睡在床上,听海浪拍岸的声音,那么宏壮而深沉的,带着远古的荒凉与寂寥的声音,述说着天地创造,人海沧桑的那声音,低沉的,感慨的,雄浑的,那述说,使你不得不放弃你所执著、所迷惑、所恼怒、所牵恋的一切。你必须在海的沉雄的低语中睡去,把你渺小如尘芥的喜怒悲欢轻轻放手,在海流中。 自从我发现我是何等的喜欢这些属于自然的声音,我顿悟我近来为什么很少去听音乐会。我厌烦音乐会场的闷热,音乐听众的嚣杂;我厌烦音乐的沉闷,演奏者的造作;我也厌烦正襟危坐的约束,和强作欣赏的虚伪。世间不是没有好的音乐,但好的太少。当做商品来传播的音乐,和当做冠冕来装饰高贵的音乐,同样的是只相当于叫卖的市声,和物质享受盖过精神文明的那机器齿轮与马达的交响。 文章以声音为线索展开联想,请简要分析本文的思路。(6分) 文章先写麻雀声以及自己的感受(1分),接着写市声的嘈杂(1分)并引发作者的理性思考(1分)。然后写流声泉和海潮声给人的宁静感受(1分),最后写不喜欢音乐会的原因(1分)。 类题指导:梳理作者的思路,实际就是理清文章先写了什么内容,后写了什么内容。前后的内容应该有明显的变化角度,所以,在梳理作者的思路时,可以从这样一些思考的角度来把握作者思路的变化:1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角度。散文大都是流动的感情抒发,一般以感情为突破口,因此可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按作者的思想理解文章的结构。2时空的变化角度。时间、地点是散文的主要要素,许多散文都是按照时间、空间的变化组织材料的。3内容的变化角度。有些散文的内容是由事件、性格、品质的分类阐述组成,在分析文章结构时,可以从这些内容的区分中理解文章的思路。在分析一篇文章整体结构思路的时候,还有这样几个须要注意的问题: 要从整体着眼。文章结构是为表达中心服务的,所以分析文章结构首先对文章要有一个从内容到形式的完整认识,明确文章为表达内容所安排的基本结构方式。 必须搞清文章结构与作者思路、行文线索的联系。要注意概括出的作者思路与文章的线索是否能对应起来,如果不能,检查是否概括出了问题。 理清文章材料和中心的关系、材料与材料的关系,具体理解文章结构安排的意图。答题模式:文章首先写了,然后,接着,最后。【当堂训练】(二)走近芦苇 陈所巨清寒的早晨,阳光已经有些灿烂了,风却依然凛冽,丝丝地割人。滩上有一大片芦苇,大概可以称为“芦苇荡”了。早些年,一到秋天,芦苇就被人割了去,或当柴烧,或作造纸原料。不知是因为忙碌,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今年,这片芦苇没有在秋天里砍去,就这样以整体的阵势,经历了一整个冬天。寒冷无疑征服了它们,改变了它们。那种征服与改变是强有力的,无法抵御的,你只有接受它,听凭它摆布。你能做到的只是心中有数,紧紧地守住你生命之中最重要的东西,本质的东西。你这样做了,所以你才能这样依然故我,那寒冬只改变了你的外在,你的容颜,你的服饰。而你的心已经沉入脚下的泥土,在那里顽强地过冬,如那些同样在泥土下越冬的小动物。生命的顽强在于它保留自己本质的有效方式,这种方式它不必告诉别人,它必须守住这至关重要的秘密。但芦苇毕竟真的变老了,一片褴褛,一片令人心酸的枯衰,只那一声不响的沉默还在显示着它本性的强硬。枯叶在风中呜咽,枯干的芦花在风中摇曳,似乎都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这大片的无可奈何是不是让我也受了感染,情不自禁的无可奈何了呢?人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就像那些无可奈何的芦苇一样。我们经历过,也可能为此沮丧过。我们同样在被岁月与生活征服和改变的时候,裹紧身子,守住信念与信心,摆出一幅越冬的样子。或许我们的外在形体也确实被改变了,褴褛和枯衰了,但我们的心也在厚厚的泥土之中,那泥土就是我们无边的智慧和倔强的秉性。我们失去些什么,得到些什么呢?我们无疑是战胜了,保住了我们的本性与本质。我们无疑会为此庆幸,为此作为胜利者而越发目光敏锐,坚定不移,信心百倍。走进芦苇,想跟芦苇说些什么?芦苇无言,我亦无言,无言是否也是一种理解,一种沟通,一种心有灵犀呢?脚下泥土松软,头顶阳光充沛,泥土与阳光都是春天的样子了。芦苇和我近在咫尺,这是怎样的一种亲近?生命的亲近,躯体的亲近,思想和心灵的亲近,或者另外一些我们尚且弄不明白的思维和行为的亲近。我们同样是在越冬之后,带着褴褛和枯衰走进早春的,在没有荣誉的寂静之中,在容易被遗忘的一隅,在往往可能遇到的误解和鄙视的目光之下,我们是不是由衷地涌起一缕无可奈何呢?也许不会,这时候的我们已经因经历太多,明了和洞悉一切而宠辱不惊了。我们明白了自身的价值和和崇高之处,我们还需要那些烟云一霎的掌声和鲜花吗?脚下松软的泥土弹跳着,暗示我行走的节奏。我便感觉到了我的轻盈和愉悦,一种解透人生、战胜自己的轻盈与愉悦。这是一种越冬乃至更深层次的脱胎换骨的过程,涅磐的过程,也是自我解脱、自我净化的过程。我们经历过,战胜过,我们就可以说我就是“我”。也只在这时候,我们才真正感觉到了理解自己,在滚滚红尘之中守住自己善的本质,原来是最难的事情。猛然地发现脚下的泥土的表层有些异样的东西,那是密匝匝的褐色的小尖椎,那是芦苇的笋尖,那是又一茬新生的芦苇尖锐的宣言,那宣言同样是强大的、无可置疑和不可抗拒的。那就是生命,那就是新生的思想和人生方式,那就是我们从痛苦和迷惘中越冬时所期盼的目的。要不了多久,那些越冬的苍老的芦苇就要倒伏下来,代之而起的将是更加年轻的欣欣向荣的强大的阵势。我知道这才是必然,才是世间万物历尽苦难生死更替的本真。1理清全文思路,简要回答作者是怎样一步步“走近”芦苇的。首先感受芦苇的外在形象,接着理解了芦苇的生命内涵,最后由物及人,感悟守住本性的重要意义,领悟到人类传承与发展的人生哲理。2文章以物喻人,请分条回答作者从芦苇中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感悟到环境力量强大,生存困窘,人生有许多无奈。认识到固守人的本性,要有不屈服于恶劣环境的顽强精神。领悟到人类需固守本质与本性,才能不断传承和发展,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信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