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绪论,知识点: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的分类、国际单位制;误差的定义、表达形式、误差分类、误差来源;描述误差大小的精度概念及其与误差类型之间的关系;测量中的有效数字概念及选取,及在数据处理中的基本方法。,2,一、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的目的:为了获得更为准确的信息。测量的定义:测量是将被测量与一个作为测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得出比值的过程。测量与测试的区别和联系:概念:测试是带有试验性质的测量。目的: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被测对象的信息过程:测试的过程是借助专门的设备、仪器或测试系统,通过适当的实验方法与必需的信号分析及数据处理,由测得信号获取与研究对象有关信息量值的过程。测量过程:对测量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完整的测量过程包括:被测量、测量单位、测量方法、测量精度;测量结果:测量数值+单位+对测量结果的精度评定(测量的不确定度)。,3,二、测量的分类,1、按获取测量结果的方法分类:,4,二、测量的分类,2、按测量条件分类:,等精度测量:在相同的测量精度条件下,对同一待测量进,不等精度测量(非等精度测量):在测量过程中倘若有任何一个环节产生了变化,即在不同的测量精度条件下,只要变化其中的某一因素,对同一待测量进行的测量;对于不等精度测量所获得的数据,应区别对待。,行的重复性测量;,对于等精度测量所获得的数据,它们的等位精度是相同的,按同等原则来对待。,5,二、测量的分类,3、按被测对象在测量过程中所处状态来划分:,静态测量:被测对象在测量过程中可以认为是固定不变的;被测量或误差作为随机变量来进行相应的处理。动态测量:被测量在测量过程中处于随时间不断变化的状态;被测量或误差作为随机过程来进行相应的处理。,6,国际单位制共有七个基本单位:,三、国际单位制,7,误差(Error):测得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差。,误差=测得值真值,真值(TrueValue):观测一个量时,该量本身所具有的真实大小。,四、误差的定义、表示方法、分类,问题:真值如何获得?,分类:理论真值约定真值相对真值,:通过理论计算得到的真值。,:是指对于给定用途具有适当不确定度的、赋予特定量的值。这个术语在计量学中常用。,:相对于所用到的标准器所给定的,在使用中,高一等级标准器的误差与低一级标准器或普通计量仪器相比为其(1/31/20),可认为高一等级标准器测量值为后者的相对真值。,8,误差的表示方法,误差,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粗大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按表示形式,按性质特点,对于相同的被测量,绝对误差可用来评定测量精度的高低;对于不同的被测量,相对误差可用来评定测量精度的高低。,9,引用误差(FiducialErrorofaMeasuringInstrument),该标称范围(或量程)上限,引用误差,仪器某标称范围(或量程)内的最大绝对误差,引用误差是一种相对误差,而且该相对误差是引用了特定值,即标称范围上限(或量程)得到的,故该误差又称为引用相对误差、满度误差。,1、问题的提出?,给出我们所用的仪器仪表准确度的等级,2、引用误差的定义:一个量程内的最大绝对误差与测量范围上限或满量程之比,10,我国电工仪表、压力表的准确度等级(AccuracyClass)就是按照引用误差进行分级的。,电工仪表、压力表的准确度等级,仪表的最大允许误差去掉其正负号和百分号得到的数值称为仪表的准确度等级。,电工类仪表按准确度等级分为七级:0.1,0.2,0.5,1.0,1.5,2.5,5.0,11,电工仪表、压力表的准确度等级,选择仪器仪表的时候注意:仪表的精度等级;仪表的量程;被测量与量程之间的关系:一般是在2/3满量程最好。,当一个仪表的等级s选定后,用此表测量某一被测量x时,表的最大引用误差为s%,所产生的最大绝对误差为,最大相对误差为,绝对误差的最大值与该仪表的标称范围(或量程)上限xm成正比,选定仪表后,被测量的值越接近于标称范围(或量程)上限,测量的相对误差越小,测量越准确,(公式2),(公式1),12,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测量准确度,就必须了解误差来源。而误差来源是多方面的,在测量过程中,几乎所有因素都将引入测量误差。,主要来源,测量装置误差,测量环境误差,测量方法误差,测量人员误差,误差的来源,13,精度,误差与精度的关系: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精度=精确度=精密度+准确度随机误差影响精密度,系统误差影响准确度,14,测量结果保留有效数字的原则,测量结果保留位数的原则1:最末一位数字是不可靠的,而倒数第二位数字是可靠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取决于误差,有效数字的末位应与误差的末位对齐;,测量结果保留位数的原则2:在进行重要的测量时,测量结果和测量误差可比上述原则再多取一位数字作为参考。,15,数字舍入规则-四舍六入五凑偶,计算和测量过程中,对很多位的近似数进行取舍时,应按照下述原则进行凑整:若舍去部分的数值,大于保留部分末位的半个单位,则末位数加1。若舍去部分的数值,小于保留部分末位的半个单位,则末位数不变。若舍去部分的数值,等于保留部分末位的半个单位,则末位凑成偶数,即当末位为偶数时则末位不变,当末位是奇数时则末位加1。,16,数据运算规则,在近似数运算时,为了保证最后结果有尽可能高的精度,所有参与运算的数字,在有效数字后可多保留一位数字作为参考数字(或称为安全数字)。在近似数做加减运算时,各运算数据以小数位数最少的数据位数为准,其余各数据可多取一位小数,但最后结果应与小数位数最少的数据小数位相同。在近似数乘除运算时,各运算数据以有效位数最少的数据位数为准,其余各数据可多取一位有效数,但最后结果应与有效位数最少的数据位数相同。在近似数平方或开方运算时,近似数的选取与乘除运算相同。,17,解:由,得,18,对,进行全微分,令,并令,代替,得,从而,g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9,由,,得,所以,20,1-11为什么在使用微安表时,总希望指针在全量程的2/3范围内使用?,解:设微安表的量程为,测量时指针的指示值为X,微安表的精度等级为S,最大误差,相对误差,一般,故当X越接近相对误差就越小,故在使用微安表时,希望指针在全量程的2/3范围内使用。对于指针式电表是由电信号控制弹簧产生不同扭矩带动表针旋转的,扭矩与表针偏角不是线性对应的,当表针指向量程的中间部分时,二者的线性度较好,故选取量程时,尽量使表针能够指向量程2/3部分。比较容易读数,另外不损坏仪器。,21,1-14若用两种测量方法测量某零件的长度L1=100mm,其测量误差分别为和,而用第三种方法测量另一零件的长度L2=150mm,其测量误差为试比较三种测量方法精度的高低。,解:第一种方法测量的相对误差为:,第二种方法测量的相对误差为:,第三种方法测量的相对误差为:,相比较可知:第三种方法测量的精度最高,第一种方法测量的精度最低。,22,第二章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知识点: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三类误差的来源、特征、性质、数据处理的方法以及消除或减小的措施。在随机误差的数据处理中,分别掌握等精度测量和不等精度测量的不同数据处理方法。能够根据不同性质的误差选取正确的数据处理方法并进行合理的数据处理。,23,2-7在立式测长仪上测量某校对量具,重复测量5次,测得数据(单位为mm)为20.0015,20.0016,20.0018,20.0015,20.0011。若测量值服从正态分布,试以99%的置信概率确定测量结果。,解:,求算术平均值,求单次测量的标准差,24,求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确定测量的极限误差,测量值服从正态分布,置信概率为99%,查表得t=2.60,极限误差为,写出最后测量结果,25,2-9用某仪器测量工件尺寸,在排除系统误差的,结果的置信限为0.005mm,当置信概率为99%时,试求必要的测量次数。,条件下,其标准差,,,若要求测量,解:由条件测量结果的置信限为0.005mm,有,根据题目给定的已知条件,有,26,当置信概率为99%时,查附录表1有,所以,必要的测量次数为,27,2-13测量某角度共两次,测得值为,,,,,其标准差分别为,,,,,试求加权算术平均值及其标准差。,28,解:,加权算术平均值为,29,加权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为,由上面求得的加权算术平均值,30,可得到两次测量结果的残余误差为,所以,加权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为:,31,2-17对某量进行10次测量,测得数据为14.7,,15.0,15.2,14.8,15.5,14.6,14.9,14.8,15.1,15.0,试判断该测量列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解:测量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为,残余误差,标准差,32,33,34,利用马利科夫准则,,,令,所以,测量列中含有线性系统误差。又由阿卑-赫梅特准则,,所以,,则认为该测量列中含有周期性系统误差。所以,认为该测量列中含有周期性线性系统误差。,35,2-18对一线圈电感测量10次,前4次是和一个标准线圈比较得到的,后6次是和另一个标准线圈比较得到的,测量结果如下(单位为mH):50.82,50.83,50.87,50.89;50.78,50.78,50.75,50.85,50.82,50.81。试判断前4次与后6次测量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36,解:,:50.82,50.83,50.87,50.89,:50.78,50.78,50.75,50.85,50.82,50.81,将两组数据混合排列成下表:,37,所以用秩和检验法不能判断前4次与后6次测量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38,采用计算数据比较法,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39,所以,,所以前4次与后6次测量中存在系统误差。,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40,对某量进行12次测量,测得数据为20.06,20.07,20.06,20.08,20.10,20.12,20.11,20.14,20.18,20.18,20.21,20.19,试用两种方法判断该测量列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2-20,解:,测量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为,残余误差,41,42,标准差,43,利用马利科夫准则,n=12,令k=6,所以,测量列中含有线性系统误差。,44,又由阿卑-赫梅特准则,,所以,,则认为该测量列中含有周期性系统误差。所以,认为该测量列中含有周期性线性系统误差。,45,按贝赛尔公式:,按别捷尔斯公式:,46,所以,,则用此种方法不能判断测量列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47,对某量进行15次测量,测得数据为28.53,28.52,28.50,29.52,28.53,28.53,28.50,,28.49,28.49,28.51,28.53,28.52,28.49,28.40,28.50,若这些测得值已消除系统误差,试用莱以特准则、格罗布斯准则和狄克松准则分别判别该测量列中是否含有粗大误差的测量值。,2-22,48,解:(1)用莱以特准则判别该测量列中是否含有粗大误差的测量值:,49,由表中所知:,50,根据,准则,第4测得值的残余误差,即它含有粗大误差,故将此测得值剔除。再根据剩下的14个测得值重新计算,得到,51,根据,准则,第14个测得值的残余误差,52,即它含有粗大误差,故将此测得值剔除。再根据剩下的13个测得值重新计算,得到,53,由表中所示,剩下的13个测得值的残余误差均满足,故可认为这些值不再含有粗大误差。,54,(2)用格罗布斯准则判别该测量列中是否含有粗大误差的测量值:,由表计算可到,第二章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55,按测得值的大小,顺序排列得,故应先怀疑,是否含有粗大误差,56,计算,查表2-13得,则,所以第4个测量值含有粗大误差应剔除。,57,剩下14个数据,再重复上述步骤,判别,是否含有粗大误差。,按测得值的大小,顺序排列得,58,故应先怀疑,是否含有粗大误差,计算,查表2-13得,59,则,所以第14个测量值含有粗大误差应剔除。,剩下13个数据,再重复上述步骤,判别,是否含有粗大误差。,按测得值的大小,顺序排列得,60,剩下13个数据,再重复上述步骤,判别,是否含有粗大误差。,按测得值的大小,顺序排列得,61,故应先怀疑,是否含有粗大误差,计算,62,查表2-13得,则,故可判别,不包含粗大误差,而各,皆小于1.294,故可认为其余测得值不包含粗大误差。,63,(3)用狄克松准则判别该测量列中是否含有粗大误差的测量值:,64,先判别最大值,因n=15,计算统计量r22用,查表2-14得,则,故,含有粗大误差,应予剔除。,65,剩下14个数据,再重复上述步骤,,因n=14,计算统计量r22用,对最大值,进行判别,查表2-14得,66,则,故,不含有粗大误差,,再判断最小值,因n=14,计算统计量r22用,67,查表2-14得,则,故,含有粗大误差,应予剔除。,剩下13个数据,再重复上述步骤,,对最大值,进行判别,68,因n=13,计算统计量r21用,查表2-14得,则,故,不含有粗大误差。,69,因n=13,计算统计量r21用,查表2-14得,则,故,也不含有粗大误差,再判断最小值,70,第三章误差的合成与分配,知识点:函数误差的基本概念、函数系统误差、函数随机误差的计算公式;随机误差合成的基本原则:方和根方法关键环节:误差传递系数误差相关系数已定系统误差合成的基本原则:代数和方法未定系统误差合成的基本原则:方和根方法-标准差的合成-极限误差的合成误差的分配微小误差的定义、取舍原则及应用最佳测量方案的确定,71,相对测量时需用54.255mm的量块组做标准件,量块组由4块量块研合而成,它们,3-1,的基本尺寸为,。,经测量,它们的尺寸偏差及其测量极限误差分别为,72,试求量块组按基本尺寸使用时的修正值及给相对测量带来的测量误差。,73,解:,量块组按基本尺寸使用时的系统误差为,所以,量块组按基本尺寸使用时的修正值为,测量的极限误差为,74,75,76,77,78,79,80,3-3,长方体的边长分别为,标准误差均为,,测量时:,标准差各为,试求两种情况测量体积的标准差。,81,解:,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体积的标准差应为:,现可求出:,82,若:,则有:,若:,则有:,83,3-12,按公式,r为2cm,h为20cm,要使体积的相对,求圆柱体体积,若已知,误差等于1%,试问r和h测量时误差应为多少?,解:若不考虑测量误差,圆柱体积为,84,根据题意,体积测量的相对误差为1,即测定体积的相对误差为:,即,现按等作用原则分配误差,可以求出测定r的误差应为:,85,测定h的误差应为:,86,两边对r求导,两边对h求导,87,测量项目有两项即,88,现在采用同一量具进行测量,故其极限测量误差相等则有:,所以满足要求。,89,3-13,假定从支点到重心的长度为L的单摆振动周期为T,重力加速度可由公式,中给出。若要求测量g的,相对标准差,作用原则分配误差时,测量L和T的相对标准差应是多少?,,试问按等,解:由重力加速度公式,得,90,因为测量项目有两个,所以,按等作用原理分配误差,得,91,同理,,综上所述,测量,和,的相对标准差分别是,和,92,方法二:,则,由,两边对L求导,93,两边对T求导,94,测量项目有两项即n=2,95,3-14,对某一质量进行4次重复测量,测得数据(单位:g)为428.6,429.2,426.5,430.8。,已知测量的已定系统误差,,测,量的个极限误差分量及其相应的传递系数如下表所列。若各误差均服从正态分布,试求该质量的最可信赖值及其极限误差。,96,解:4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为:,修正已定系统误差后的测量结果的最可信赖值为:,97,该量的最可信赖值的极限误差为:,则测量结果应表示为:,98,第四章测量不确定度,知识点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测量不确定度与误差的联系与区别;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A类评定B类评定自由度的概念、意义及确定方法测量不确定度的合成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展伸不确定度不确定度报告测量不确定度应用实例,99,第五章线性参数的最小二乘处理,知识点:1.最小二乘法原理及其本质2.正规方程特点及表示形式-线性参数的最小二乘处理的正规方程-非线性参数的最小二乘处理的正规方程-最小二乘原理和算术平均值原理的关系3.两种求解参数估计的方法-基于矩阵的的最小二乘法参数估计-解方程组方法求解最小二乘法参数估计4.精度估计-直接测量数据的精度估计-最小二乘估计量的精度估计,100,参数最小二乘法估计矩阵形式的简单推导及回顾:由误差方程,且要求VTV最小,则:,101,所以:,102,5-3已知误差方程为,试给出,、,的最小二乘处理及其相应精度。,、,解:方法一(常规解方程组方法):,由误差方程组:,103,104,105,可得正规方程为:,106,由不定乘数的方程组:,107,108,第五章线性参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宝鸡太白县城市管理执法大队招聘理协管员(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江西省人居环境研究院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广西南宁江南区苏圩镇政府招聘机关事业单位外聘工作人员1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高铁司机专业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怎么生成目录
- 物理系的毕业论文选题
- 在云南写毕业论文
- 邮轮专业毕业论文框架
- 2025中型箱货车购销合同书
- 2025年河北邯郸涉县公开选聘(校园招聘)高中教师12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初一】【七年级】【语文上】【秋季】开学第一课《“语”你相遇今朝》【课件】
- 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食品安全监管局工作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陕西省中考生物试卷试题真题(含答案详解)
- GB/T 45958-2025网络安全技术人工智能计算平台安全框架
- 医院信息系统廉洁风险防控方案
- 202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知识点考试题库资料及答案
- 智人扩散路径重构-洞察及研究
- 验资工作底稿
- 旋耕机的使用与维护
- 潜水非完整井单孔抽水试验经验公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