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加高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ppt_第1页
2010届加高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ppt_第2页
2010届加高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ppt_第3页
2010届加高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ppt_第4页
2010届加高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专题概析,总体认识,古代中国在科学技术与文化方面,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走在世界前列,有过惊人的辉煌成就,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过卓越贡献。只是到了明代中后期,特别是清代中后期,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断绝了中外交流,阻碍了中国的进步,使中国落后了。,本专题讲述的是中华民族创造的物质精神文明。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物质层面的,那么文学艺术则是精神层面的。两者相辅相成,交相辉映。,看目录,找线索,一、专题目录,二、课本目录,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汉字与书法艺术1、汉字(1)汉字演变(三维设计)起源:中国文字起源于图画文字成熟:至商朝,汉字正式形成(成熟)(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演变: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2)特点: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从中国的殷周时代的甲骨文、金文,经过秦始皇的小篆,发展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最后形成了中国书法的一种主要字体。),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汉字与书法艺术2、书法(1)阶段特征:(2)楷书:发展:特点:代表:(3)草书:发展:特点:代表:(4)行书:发展:特点:代表:,中国古代的书法家,行书,1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演变(1)先秦:新石器时代出现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虽然还不能准确识读,但却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商周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西周晚期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出现。春秋战国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但也出现了混乱局面,不利于经济文化交流。(2)秦朝: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又以书写简便的“隶书”作为新的字体,从而克服广阔帝国文化交往中的文字障碍,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书法艺术(1)发展历程:自发阶段: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自觉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行书、草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臻于成熟,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2)著名书法家:东晋王羲之,楷书、草书、行书兼长,所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隋唐一统,书法艺术也达到了新的高峰,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他们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祝枝山和文徵明是当时的代表人物。,(2009年浙江文综12)隶书是我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古文和金文B始于秦朝,李斯以该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02上海历史28)文物是形象的历史。人们从商周青铜器不仅看到了那一时期的各种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了解到当时的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从下列秦砖、汉瓦与画像石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6分),(1)秦砖:秦砖的形状,秦朝文字的特点(或小篆)。(2)汉瓦:汉瓦的形状,文字的特点(或隶书)。,3.(08山东文基)30.下列关于古代文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殷商时代的甲骨上已有关于日食的文字记录B.殷商青铜器有屈原向上苍发出“天问”的图像C.隋代烧制的陶器上有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诗句D.宋代的诗文扇上有郑板桥所题“难得糊涂”之语,(08江苏单)2、“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A.王羲之B.张旭C.颜真卿D.柳公权,(09全国)14南朝秀美灵动,北朝刚健雄浑,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代文化的新气象。以下最能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A初唐书法B秦王破阵曲C飞天壁画D唐三彩,A两河流域B中国C地中海东岸D埃及,(2009广东文科基础19)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2009年山东基本能力42题第(4)小题)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发展,下面左侧是繁体“书”字,其活字应该是,(2009年辽宁宁夏文综24)图4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A人寿年丰B.祈盼丰收C.庄稼收获D.祭祀谷神,(09年海南卷)26.(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列举两位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有代表性的“文人才子”。(4分)(2)画家顾恺之、书法家王羲之、文学家陶渊明、思想家范缜(任选其中二项)。(4分),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二、笔墨丹青中国画1、先秦时期2、魏晋时期3、隋唐时期4、两宋时期5、元明清时期,中国画:中国画又称国画,是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追求抒情写意的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通常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中国画以人物故事和社会风俗为主题的作品,也有许多精彩之作。(战国成熟、魏晋理论、隋唐吸外、两宋风俗画、元明清文人画突出(写意画),(08山东)(10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和19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中西文化交流使两国的绘画风格相互交融B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C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D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08山东文基)57.(2分)汉藏之间自古就建立了血浓于水的紧密联系。步辇图(见下图)以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关于步辇图的说法正确的是作品是唐代风俗画作者是阎立本作品画风奔放、水墨淋漓作品中的人物刻画细致、形象传神A.B.C.D.,(08山东文基)57.(2分)汉藏之间自古就建立了血浓于水的紧密联系。步辇图(见下图)以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关于步辇图的说法正确的是作品是唐代风俗画作者是阎立本作品画风奔放、水墨淋漓作品中的人物刻画细致、形象传神A.B.C.D.,(1994年上海卷)在下列图中,生动反映当时中央政权与兄弟民族政权之间友好关系的是A女史箴图B清明上河图C洛神赋图D步辇图,(1994年上海卷)“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对书法艺术的赞美;“吴带当风”中的“吴”是指王羲之、吴道子,(1996年全国卷)概括指出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唐朝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唐文化的特点和历史地位。(1)原因概括说明政治稳定全国统一,政治相对稳定的时间较长经济发达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繁荣,出现盛世景象对外开放和朝鲜、日本、印度、西亚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2)特点和历史地位概括说明全面繁荣有杰出的各领域兼收并蓄广泛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表现世界领先领先于世界的项目影响深远促进亚洲和世界文明进步事例,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三、京剧的出现1、戏剧的演变2、京剧的出现3、地方戏剧,京剧产生与发展的历程:产生的原因:昆曲逐渐脱离群众,日趋衰落;地方戏极受人民的喜爱;概况:道光年间,徽剧和汉剧互相融合,兼收昆曲、秦腔及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后来称为京剧;同光年间走向成熟。代表人物:以程长庚、谭鑫培为代表的“同光十三绝”。特点是:内容以历史故事为主;伴奏乐器众多;化妆都有一定的脸谱;表演形式多样;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表演还有一定程式等。清朝时逐渐成为全国流行的一个剧种,民国以来又逐步走向世界。,(2009全国文综一)“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这主要是因为A南方经济的影响B统治集团的更替C北方文化的衰落D民族融合的结果,(2006北京文综)下图所示艺术盛行的朝代是()杂剧俑A秦B隋C唐D元,.(08广东文基)20.京剧的京指的是下列哪个朝代的京城汉B.唐C.宋D.清,(08海南)4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98全国)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繁荣兴盛,而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为停滞。概述这两种文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和特征,并分析形成这两种现象的社会原因。,(1)具体表现: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出现了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佳作。戏曲丰富多彩,牡丹亭等名剧先后问世,地方戏曲繁荣,京剧形成。“吴派”画家、“扬州八怪”开创了一代新的画风。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揭露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的特征。明清时,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分别写成了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三部科技巨著,以后科技方面就没有重大的进展和创新。其特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