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子集国学文库:史部·地理·西湖水利考_第1页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史部·地理·西湖水利考_第2页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史部·地理·西湖水利考_第3页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史部·地理·西湖水利考_第4页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史部·地理·西湖水利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学知识文库史部地理: 西湖水利考西湖水利考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 为往圣继绝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 西湖水利考 以供大家参阅。 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 由于部分古籍有损,并且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 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 西湖水利考西湖水利考 字数:5326 西湖水利考 清吴农祥撰 宋苏文忠公轼曰:“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愚以文忠比西 湖于眉目,犹浅视西湖也。譬之人身,血脉治则四支坚强,西湖则杭之 营卫也。且人身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西湖则杭之肠 胃也。眉目而失清扬,未足以为病;营卫不能通水谷,则虽有神医无能 救矣。眉目而失清扬。即足以为身累。肠胃不能受水谷。则虽自以为无 病,见之者必反走矣。 自唐宋以来,李长源泌之始开六并。白乐天居易从而修之。嘉祐 中,沈太守文通于六井之南开南井。熙宁中,陈太守述古又疏之。元祐 中。苏太守轼患其湮涸,复为经理。六井虽由城中开凿,而实引湖水为 本源,阴相灌输。使易斥卤为甘醴,则西湖非杭之营卫乎?白氏之通石 函,也苏氏之筑石堰也。石函之流。细其言曰:凡放水溉田,每减一 寸,可溉十五余顷。每一复时,可溉五十余顷。此石函之利也。堰则用 瓦筒、石槽汇之西湖者。注之运河,春涨不使泛行,秋霖不使骤益。制 以定,而有常。自仁和以抵海宁阡陌数千顷,皆赖湖水以救亢旱,此石 堰之利也。诸邑犬牙绣错。而皆赖湖水,则西湖非杭之肠胃?平湖自南 宋渐成繁华,而元废不理,胜国之初仍之,浸成池沼,为民居。倡为浚 湖之说者,宣德、正统时,则有都御史刘敷、御史吴文元。成化、弘 治、正德时,后先则有太守胡浚、御史谢秉中、布政使刘璋、按察使杨 继宗、御史吴一贯、太守杨孟瑛。而孟瑛任事至猛。议当开者有五,渐 复唐宋之旧。然湖之究不得复者有三: 一曰:积习之难拔也。自本朝溯胜国,自胜国溯元,已四百余年 矣。昔所云,豪右之圈占者,今皆为易主之世产也。昔所云版籍之漏没 者,今皆为国计之征办也。无尺寸之不售于民,亦无尺寸之不纳于官 也。今使执子孙所应割之产业,以追求其祖宗所当吐之田庐,则已夏五 郭公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矣。况所授受展转,则又齐景公 之所乐,而皆爽鸠之所贻也。能止群谤之不兴乎?能防浮议之不格乎? 温原之赐,殆不可必之于郤氏,而汶阳之疆,岂能遽正之于鲁也。 一曰:国赋之难除也。湖之迁而为荡,湖之废而为田,其来已久。 而明初定湖荡正粮,每亩二斗七升,抄没官田多至六斗以上,可谓重 矣。以极重之征,而民实之而不忍舍者,岂非旱潦无忧而获利加倍乎! 如欲夺其所有,必当舍其所应纳之赋与役。而成化开浚之议起,临湖查 勘,已不敢明告于君上,悉举其所以然,而锄去税粮百三十余石,强派 之堤西有产之家。于是失产者怨。而有产者亦怨,无几何而圈筑如故 矣。当时刘、杨诸公皆具经济,能(专刂)割。成化时,且承平,能信 大臣。为国为民之事,而始终乖违若此,则亦可见任事者之难,不第纷 纭之口舌已也。 一曰:国费之难供也。邺侯之成六井,事奇而费约,可以意揣矣。 苏文忠之浚湖也,请上供额解出粜常平,增减折耗之余米一万余石。又 请降度牒减价出卖,募民开治。又奏新旧菱荡,课利钱送钱塘县收掌, 谓之开湖司公使库,以备逐年雇人开葑、撩浅。又计避浮山之险,以开 龙山之运河,用度钱十五万贯,用捍江兵及诸郡厢军三千人,计二年始 成。由此观之。古人之成一事,未有不通前后计划而能有成者也。通前 后而计划,未有于国不费一钱、不雇一夫。而能公私无困者也。长芦之 筑。宋章献皇后临朝,内出钱数十万贯。龟山河之开。神宗亦赐钱十万 贯、米十万石、起夫九万二千人。 今议浚湖无亦通前后而一计之,此尤近日之急著也。乃世之以浚湖 为不便者,成化志载之矣。曰:西湖自宋亡后,历元入明,官无厉 禁。为官民、寺观侵占。苏堤迤西,直抵西山之麓,尽成桑田。仅留六 小港,以行缺瓜舟子。其酒船无论矣。里湖稍僻。皆成私居。外湖则自 苏堤北第一桥迤东。沿西泠桥、孤山,沿城而南抵南屏,为池荡、田 庐。弥望湖身窄小,昔称外湖南北十里。今五里而近焉。浸淫至神、 熹。又可知矣。 而议者则曰:湖滨之为民恒业也。小民男女,万人养生送死、身口 衣食。仰给于此。且灶突相接。桑柘成林。坟冢梧楸,林木茂密。而忍 平其马鬣,塞其井灶,是非仁者所为。则应之曰:公之所惜者。傍湖之 三百余户也,今之所惜而欲浚之者,一郡之风气、数万户之生死也。全 数万户与三百户,孰大而孰小?为一郡计盈缩。与环湖之民家计可否。 孰智而孰愚? 议者又曰:湖水西来。其势高城二尺。辛弃疾所谓“决之可以灌城 者”是也。今分削其势。似亦为宜。则应之曰:湖高城卑,公无乃误渎 前贤语乎?陈同甫欲宋孝宗都建康,图恢复。故诡言钱塘不可都。以激 发庸主耳,非实谓湖身高于城,如明季汴渠之垫也。今以匠氏之臬计 之,西湖之广二十里,而近郡城之广四十里?而遥非无晋阳之畏智伯、 樊城之蹙于禁也。以二尺二十里之狂涧,注四十里,开东西北三关之 地,有顺而四走耳,何能为害哉! 而议者则又曰:杭地穿城四河,东西北水门各受他河之经络,与湖 殊隔,各河所受潮水及吴山诸源之水,本自有余。今上塘之河,汇临平 湖而来,趋艮山水门,抵断河而止。下塘之河,中汇三里洋、十二里 洋。水势平衍。由市河出武林水门,皆隔西湖。西湖所泄,一入新河及 坝而止;一入下湖及古荡而止。虽东有小河,又有清河三闸,兼阻二 坝,与运河寥阔,上塘絮下塘,高且一丈,湖水安得逆流以溉夹河之田 耶?则应之曰:杭城之通西湖,沈司务守正言之悉矣。其言曰:杭城之 水有上、中、下三河转展递注。皆受西湖之水。三道入城。一奔涌金 门,一奔涌金陆门之下,一奔清波门流福沟。经府县南,过运司及织染 局,会曲阜桥外,南抵藩署之左,北达八字桥。又播为二:一西经旧五 道前,穴臬署环扉。越车桥出武林水门,止清湖等闸。一北经张中丞、 江学士之门,出众安桥外,又播为二:南行则经千胜庙等桥,逆流而 上,至清泠桥。迤东穴新宫桥运河,沿通江桥,直出凤山水门,越南 新、海月等桥,抵浙江驿之南龙山闸而止,入于江。一经巡抚公署。过 军桥而东,越保安等桥,出候潮水门,至永昌、会安二坝而止。北行则 经度生桥、贡院西桥,径天水等桥,顺流而下,亦出武林水门。会清湖 等闸而止。溢则流入下河,是曰上河。其会安坝内,有清凉、柳林二 闸,泄入五里塘、东新关、李王塘至海宁长安坝而止。南流则入艮山水 门,上抵巡盐官署之东、断河头而止,是曰中河。合上、中河诸坝闸之 水,溢而下流,舟楫四通:东至海,北达神京,是曰下河。由司务者思 之,则开浚诚急矣。盖杭城所赖水道,前江后湖,茅山、盐桥两河通江 潮者也。城中所云三道通湖水者也。然江潮迅疾易壅塞,子瞻所谓重修 堰闸,阻截江潮,不放入城,而城中诸河。专引湖水为一郡之利是也。 江潮虽苦,栉爬捞埽之敝,而实不可阻。子瞻所谓犹虑缺乏,宜引江水 以助之是也。江、湖似亦并重,而湖为主,江为客;湖为清,江为浊; 湖昼夜灌注,江则候有潮汐,是则防江以却其泥沙,通江以受其灌溉, 固不可废。而湖之为利。尤深矣。 胜国宣德时,海宇无事,讲求国事?稍兴开浚之说。而未及毅然行 之。成化十年,抚按诸公得祖其说。凡旧隶湖而被侵占者,不分远近, 尽行芟薙,仍于修复之处,筑堤表之。起段桥东?至雷峰而止,计二千 余丈,址一丈五尺,上七尺。高五尺;湖身始复。而豪右争以为不便, 引赔粮之说以逆阻之,已作而旋弃。由嘉靖以至于熹庙,无有敢言之 者。即有之,即中以他罪,使去官。而李侍郎旻至。锐身排难,引王安 石之行水利、吕惠卿之坏苏堤,以为浚湖之罪。 要而论之,唐宋诸贤行之而得遂其志者,杭城土薄人稀,民未蒙浚 湖之利,而先受斥卤之害。故事立而功溥。胜国诸贤,未尝无白、苏之 愿,而旋作而旋废者。杭郡土厚水深,民已食西湖之利,而忘其斥卤之 害。故论行而物败之。唐宋诸贤行之而无弊者。两朝宽文法以御下。下 即以便宜从事,其所奏请,朝报夕可,未尝有太府之疑驳、度支之靳 惜,故诸贤得视国事如家事。胜国诸贤,纤悉动相掣肘,不得逞其三尺 之喙。而户部自黄册编定之余,尺寸无从宽假,所有奏请,每阻于国 费。故有审侵占,而误许纳粮。有当开除,而重使赔累。而诸贤上无利 于国,下亦无利于民,果能鉴胜国之所以失用,唐宋之所以得,则不患 无任事之臣?如李、如白、如苏者也。 西湖水利续考 西湖形胜,为一郡所藉赖,昔贤言之详矣。愚以为宋之水利与唐 异,明之水利与宋异,本朝之水利又与明异。何也? 唐之水利,夺湖于江者也。夺湖于江。其法利用潴湖,使江不至于 侵湖,而郡受其利矣。 宋之水利,分湖于江者也。分湖于江,其法利用卫湖,使湖强而江 弱,湖为主而江为辅,而郡受其利矣。唐宋以后,斥卤之境,渐化为膏 腴;葑荇之泥,已除其枝蔓。而沿湖之地,一岁收数钟之益,于是筑为 僧庐、宫观者,十之二;揭为邱墓、园林者,十之三;堤为池渚、田荡 者,十之四。 胜国自洪、永以及于神、熹,豪右摺绅之家,各私湖利,为传家之 产,而湖日瘠且隘,势必至于折入于私家。而后止其法。利湖之开,使 湖之旧壤得复,而后湖足以纳万峰之水。湖足以纳万峰之水,而后湖之 隐者、(氵伏)者、突者、激者、下通于海者、傍穴于山者、潜行于地 者,皆得不逼、不削、不堙、不绝,而郡受其利,此胜国言西湖者之大 概也。 本朝承胜国凋敝之余,而西湖之水利久置不讲,而上、中、下三河 受西湖之水,从涌金水陆二门奔注者,陆则流福一沟,沙土填塞,无从 引湖以达城。于是旱则运司一河,龟坼瓢裂,浸成平地。一雨则吴山诸 岭之水,呀呷嘭濞、(氵广)滉溟漭。下至民居,上至官署,皆悬灶而 炊、束版以渡,为公私所病。水则抵藩署,穴臬狱者。残流哽咽,仅危 一线?以会于清湖等闸。水弱不能胜舟,泥壅不能载物,于是南则经千 胜等庙。逆流而出凤山水门,北则经度生桥顺流而出武林水门者。处处 为瓦砾、民居所占。譬则人身,百脉不通,经络停滞,将成痞隔。否则 痹痿不仁。其法利疏湖之支,排湖之干。支疏,则体轻:干排,则气 达;体轻,则上流可以受干;达则下流无所积而郡始受其利。此本朝言 水利于西湖,此其大概也。 今大臣任封疆之责者,蒿目而忧,已从事于支干。谋于下僚。筹于 故老,举难与虑,始乐于观成之众,拔其疑根。又洗涤闾里横互吞噬之 积习,一切勒还之官。其策之不可谓不深。其行之不可谓不断矣。而愚 则鳃鳃然过计者,良医之治病也。其药饵之所不及者,酒醴湔之;其酒 醴之所不及者,金石伐之;其金石之所不及者,针灸救之。如功已十, 有其九而中止,则其病又深于膏育、腠理之间,故曰树德务滋,除恶务 尽也。今城中水道,民居其九,兵居其一。今屯戍者,割二门以隶之, 如八字桥,以及张中丞、江学士等诸河,各隶圈营。北人不识水利,其 所营造,互相排窄,所居官屋,戍满即归,非子孙授受之产,非金钱市 易之券。责其从公开浚,势必苟且塞责。如锄未能豁客土,甃不及错土 石。建不得高梁桥,芟不欲倾马厩。有一于此,其成将败。水之性,迅 而就下;土之性,疏而善崩。必将由浅及深,因高临下。春霖秋潦,灏 涣碾击,渗淫委输。不必一年,又将阻塞。阅历岁月,弊且仍前,此其 一也。城中诸河,湖之支干也,湖则诸河之本源也。 古之人爱西湖,比于眉目者,如镜之不可受尘,受尘则清光掩矣; 如剑之不可触秽,触秽则宝气丧矣。古人之狎此湖也,植以杞柳,夹以 芙蓉,荣以桃李,参以竹柏,岂止饰游观、追啸傲矣哉,所以坚堤堑、 翼根基也。今湖中渊泉百道。久多抑没,而湖中时长阴沙,如昔所谓息 壤者。隆崇崔嵬。坡陀曼衍。处处峙起。湖中三潭,昔云深不见底者。 波光云影。可得俯浴。城中日暮,小儿吹角导马出城,万蹄驰突,往往 浑浊水色。腐败茭草。阅历岁月,或变桑田,此其一也。愚谓城中诸 河,隶屯内者,既非如土著户口,可使计工竣事,又非如闲田瓯脱,可 置弃而不问。亦莫若官自为之,计道里。输畚干。因原隰呈糗粮。必使 内外如一,方可支久。一身之中,计已抉筋、搦髓、揲胃、浣肠,而一 手一足之微,不为除去,使留病本。为后日周身之患,非智者也。至若 湖中阴沙。当时时挑浚。泉眼请如吴越时,特置撩兵千人,每岁视其梗 塞者,循环疏通。盖西湖诸泉灿如列星,开此则塞彼,前坍则后涨,以 葑弱而易生,又即芟而即长,乘梅雨之候,葑根易动之时而撩之,此治 之以时计者也。乘舴艋之舠、操笭箵之器,因利乘便。使葑不至狂蔓沿 堤迅撩,此又治之不可以时计者也。乃国马为武事所须,而江干旷远。 传有云“川泽藏垢”,宜徙马肆于江干无人居之域。采苜蓿则易,纵饮龁 则安。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