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稳定与环境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课件课件人教版必修三_第1页
高中生物稳定与环境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课件课件人教版必修三_第2页
高中生物稳定与环境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课件课件人教版必修三_第3页
高中生物稳定与环境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课件课件人教版必修三_第4页
高中生物稳定与环境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课件课件人教版必修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且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2、这说明:(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的相对稳定;(2)不同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3、(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一种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2)葡萄糖含量超标,可能引起糖尿病。(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血脂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内环境会因此而剧烈变动吗?,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体温的日变化规律,(2)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人的体温度变化范围为36.5-37.50C;血液的pH变化范围为7.35-7.45;血浆渗透压一般为770kPa(370C时);血糖正常水平为0.8-1.2g/L等,而不是某一恒定值,内环境的理化性质除温度外,还有渗透压、酸碱度,内环境的渗透压是否也处于动态平衡中呢?请举例说明。如:输液必须输生理盐水、多饮多尿、吃太咸就喝多水等。,举例,吸水胀破,失水皱缩,酸过多:,乳酸+NaHCO3,碱过多:,乳酸钠+H2CO3(碳酸氢盐),肾脏排尿,呼吸排出,Na2CO3+H2CO3,2NaHCO3,肾脏排尿,PH值的调节,缓冲物质: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2.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包括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pH值、渗透压、温度等多个方面的相对稳定。,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稳态失调。,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2.稳态调节机制,(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2)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个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3)免疫系统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4)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2.稳态调节机制,3.内环境的稳态也会出现失调,稳态会遭到破坏吗?,发烧的病人,高原反应,内环境稳态失调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病例有:尿毒症、糖尿病、高山缺氧反应、发高烧、严重腹泻、酸碱中毒等。,血糖浓度过低可能出现低血糖症;血糖浓度过高可能出现糖尿病。当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时,会影响骨发育,出现佝偻病等;血钙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等症状。,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2.稳态调节机制,3.内环境的稳态也会出现失调,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2)适宜的体温和pH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3)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含氧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