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一轮复习 实验16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课件(29张)(1).pptx_第1页
2017届一轮复习 实验16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课件(29张)(1).pptx_第2页
2017届一轮复习 实验16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课件(29张)(1).pptx_第3页
2017届一轮复习 实验16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课件(29张)(1).pptx_第4页
2017届一轮复习 实验16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课件(29张)(1).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16:验证动量守恒定律,-2-,-3-,知识梳理,一、实验目的1.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2.探究一维弹性碰撞的特点。二、实验原理在一维碰撞中,测出物体的质量m和碰撞前后物体的速率v、v,找出碰撞前的动量p=m1v1+m2v2及碰撞后的动量p=m1v1+m2v2,看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三、实验器材方案一: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重物、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方案二:斜槽,大小相等、质量不同的小钢球两个,重垂线一条,白纸,复写纸,天平,刻度尺,圆规。,-4-,知识梳理,四、实验步骤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滑块质量。2.安装:正确安装好气垫导轨。3.实验:接通电源,利用配套的光电计时装置测出两滑块各种情况下碰撞前后的速度(改变滑块的质量;改变滑块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4.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5-,知识梳理,方案二:利用等大小球做平抛运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1.先用天平测出小球质量m1、m2。2.按如图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将斜槽固定在桌边,使槽的末端点切线水平,调节实验装置使两小球碰时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且碰撞瞬间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的球心连线与轨道末端的切线平行,以确保正碰后的速度方向水平。,-6-,知识梳理,3.在地上铺一张白纸,在白纸上铺复写纸。4.在白纸上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5.先不放被碰小球,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滚下,重复操作10次,用圆规画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就是入射小球发生碰撞前的落地点P。6.把被碰小球放在斜槽的末端,让入射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使它发生正碰,重复10次,仿步骤5求出入射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碰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N。7.过O和N在纸上作一直线。8.用刻度尺量出线段OM、OP、ON的长度。把两小球的质量和相应的数值代入m1OP=m1OM+m2ON,看是否成立。9.整理实验器材放回原处。,-7-,知识梳理,五、注意事项1.前提条件:碰撞的两物体应保证“水平”和“正碰”。2.方案提醒:(1)若利用气垫导轨进行实验,调整气垫导轨时,注意利用水平仪确保导轨水平。(2)实验中应注意: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选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实验过程中,实验桌、斜槽、记录的白纸的位置要始终保持不变。3.探究结论:寻找的不变量必须在各种碰撞情况下都不改变。,-8-,知识梳理,六、误差分析1.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装置本身是否符合要求,即:(1)碰撞是否为一维碰撞,如气垫导轨是否水平、两球是否等大等。(2)实验是否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2.偶然误差:主要来源于质量m和速度v的测量。,-9-,考点,考点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例题如图所示,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10-,考点,(2)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出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抛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填选项前的符号)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E.测量平抛射程OM、ON(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11-,考点,-12-,考点,答案:(1)C(2)ADE或DEA或DAE(3)m1OM+m2ON=m1OPm1OM2+m2ON2=m1OP2,-13-,考点,思路引导为什么可以用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代表小球的速度?如何确定小球的落点位置?验证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规律总结掌握该实验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提示:小球做平抛运动下落的高度相同,飞行时间相同,而水平射程x=v0t,故可用平抛运动的射程代表小球的速度。,提示:用圆规画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就是小球的落地点。,提示:相碰的两个小球的质量和碰撞前后的速度。,-14-,考点,拓展训练 (2014全国理综,35(2)现利用图(a)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图(a)中,气垫导轨上有A、B两个滑块,滑块A右侧带有一弹簧片,左侧与打点计时器(图中未画出)的纸带相连;滑块B左侧也带有一弹簧片,上面固定一遮光片,光电计时器(未完全画出)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实验测得滑块A的质量m1=0.310 kg,滑块B的质量m2=0.108 kg,遮光片的宽度d=1.00 cm;打点计时器所用交变电流的频率f=50.0 Hz。,-15-,考点,将光电门固定在滑块B的右侧,启动打点计时器,给滑块A一向右的初速度,使它与B相碰。碰后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时间为tB=3.500 ms,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16-,考点,答案:见解析,-17-,考点,-18-,1,2,3,4,5,1.(多选)在做“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中,要求()A.斜槽轨道必须是光滑的B.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C.入射球和被碰球的质量必须相等,大小相同D.入射球每次必须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6,答案,解析,-19-,1,2,3,4,5,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入射小球在斜槽上释放点的高低对实验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释放点越低,小球受阻力越小,入射小球速度越小,误差越小B.释放点越低,两球碰后水平位移越小,水平位移测量的相对误差越小,两球速度的测量越准确C.释放点越高,两球相碰时,相互作用的内力越大,碰撞前后动量之差越小,误差越小D.释放点越高,入射小球对被碰小球的作用力越大,轨道对小球的阻力越小,6,答案,解析,-20-,1,2,3,4,5,3.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入射球a的质量为m1,被碰球b的质量为m2,小球的半径为r,各小球的落地点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让入射球与被碰球连续10次相碰,每次都要使入射球从斜槽上不同的位置滚下,6,答案,解析,-21-,1,2,3,4,5,4.在实验室里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一般采用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装置:(1)若入射小球质量为m1,半径为r1;被碰小球质量为m2,半径为r2,则()A.m1m2,r1r2B.m1m2,r1m2,r1=r2D.m1m2;为使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发生对心碰撞,要求两小球半径相同。故选项C正确。(2)设入射小球为a,被碰小球为b,a球碰前的速度为v1,a、b相碰后的速度分别为v1、v2。由于两球都从同一高度做平抛运动,当以运动时间为一个计时单位时,可以用它们平抛的水平位移表示碰撞前后的速度。因此,需验证的动量守恒关系m1v1=m1v1+m2v2可表示为m1x1=m1x1+m2x2。所以需要刻度尺、天平,而无需弹簧测力计、停表。由于题中两个小球都可认为是从槽口开始做平抛运动的,两球的半径不必测量,故无需游标卡尺。,-24-,1,2,3,4,5,5.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 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块以平衡摩擦力。,6,-25-,1,2,3,4,5,(1)若已测得打点纸带如图乙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的间距(已标在图上)。A为运动的起点,则应选段来计算A碰前的速度,应选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均选填“AB”“BC”“CD”或“DE”)(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1=0.4 kg,小车B的质量m2=0.2 kg,则碰前两小车的总动量为 kgm/s,碰后两小车的总动量为 kgm/s。,6,-26-,1,2,3,4,5,6,答案:(1)BCDE(2)0.4200.417,解析:(1)从分析纸带上的打点情况看,BC段既表示小车做匀速运动,又表示小车有较大速度,因此BC段能较准确地描述小车A在碰撞前的运动情况,应选用BC段计算小车A的碰前速度。从CD段打点情况看,小车的运动情况还没稳定,而在DE段小车运动稳定,故应选用DE段计算碰后A和B的共同速度。,-27-,1,2,3,4,5,6,-28-,1,2,3,4,5,6.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水平气垫导轨上放置两个质量均为a的滑块,每个滑块的一端分别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两个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均为b。气垫导轨正常工作后,接通两个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并让两滑块以不同的速度相向运动,两滑块相碰后粘在一起继续运动。如图所示为某次实验打出的点迹清晰的纸带的一部分,在纸带上以同间距的6个连续点为一段划分纸带,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