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课件_第1页
中医外治法课件_第2页
中医外治法课件_第3页
中医外治法课件_第4页
中医外治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外治法,.,2,中医外治的概念,指在中医学基本理论指导下,用药物,手法或器械施于体表皮肤(黏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3,中医外治发展源流,奠基于先秦:在殷墟卜辞、山海经、五十二病方中均有外治法的记载。黄帝内经中熨、渍、浴、摩等外治法的应用表明当时外治方法的广泛应用和多样。,.,4,发展于汉唐:伤寒杂病论外治涉及内、外、妇、儿、皮肤诸科,剂型10余种,理法方药较为齐备;肘后方收载了大量急救方面的外治方药;刘涓子鬼遗方中记载外治膏方69首,并首用“薄贴”一名表示膏药剂型;千金要方首重妇、儿,大量使用外治方药,其中小儿方将近一半为外治方。,.,5,丰富于宋金元:(1)剂型的发展、创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对各种外用药物剂型进行了详细说明,制作精细、规范;(2)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外治广泛应用于各科,元代时更从民间扩延至宫廷;(3)治疗机理的初步探讨:圣济总录、外科精义中对外治机理初步论述,张子和则按汗、吐、下攻邪三法将外治法分类。,.,6,成熟于明清:(1)外治著述内容丰富并有专著问世:普济方、本草纲目、串雅等书中均有大量外治的论述,专著则有急救广生集、理瀹骈文、外治寿世方等问世。(2)外治理论完善: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明确提出了较为完整系统的外治理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内病外取,须分三焦论治;膏中药味,必须通经走络,开窍透骨。,.,7,中医外治主要手段,针刺针刺是用特制的金属针,刺入人体一定穴位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运用补泻等手法,来治疗全身疾病。,.,8,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9,中医认为肿瘤多为阳气不足,寒邪凝固,而艾灸可以大补阳气、温化寒凝,所以在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且艾灸有很大的补益作用,癌症病人晚期正气大虚,不耐戗伐,艾灸培补元气为第一选择。,.,10,穴位贴敷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沦基础,把药物研成粉末状,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穴位疗法。,.,11,刺血疗法刺血疗法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特定部位放血而达到祛除邪气,通经活络、恢复正气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适用于“病在血络”“久病必瘀”的各类疾病。,.,12,肿瘤是一个痰瘀互结的产物,现代医学亦认为肿瘤的形成与患者的高凝状态密切相关。古人认为“祛邪最速,莫过于放血。”放血这一中医特色疗法,在肿瘤并发症的治疗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3,中药外洗中药外洗是将具有辛味,走窜之性的中药煎熬成汤剂外用清洗患处以达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适用于化疗后手足综合症(手足麻木、疼痛、怕冷、肿胀),及各种癌性疼痛,骨转移所致疼痛,疗效确切。,.,14,拔罐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