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环境法律、法规与环境标准_第1页
第二章-环境法律、法规与环境标准_第2页
第二章-环境法律、法规与环境标准_第3页
第二章-环境法律、法规与环境标准_第4页
第二章-环境法律、法规与环境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环境法律、法规与环境标准,第一节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环境责任原则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环境法规的基本原则,法律、法规体系,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1.法律(宪法、环境保护法律)2.环境保护行政法规3.政府部门规章4.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5.环境标准6.环境保护国际条约,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建立是以宪法为依据的,法律这个层次不管是环境保护的综合法、单项法和相关法中环境保护的要求,法律效力是一样的。如果法律规定中,有不一致的地方,后法的效力大于先法。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的法律地位仅次于法律。部门行政规章、地方法规和规章不得违背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法与国内法不一致时执行国际法,但我国声明有保留的条款除外。,宪法(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修正)提供立法依据和指导原则第九条第二款:国家保障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第二十六条第一款: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这些规定是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依据,1.法律(宪法、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综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环境保护单行法:污染防治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生态保护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保护相关法:一些自然资源保护和其他有关部门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环境保护法律法律效力一样;不一致时后法大于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修订),新环保法的八大“亮点”,(1)以法律形式确立“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2)首次划定生态保护红线;(3)建立公共检测预警机制,出台针对性规定治理雾霾;(4)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按日计罚无上限;,(5)可追究刑事责任;(6)补办环评将成为历史;(7)明确规定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扩大诉讼主体范围;(8)设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专章。,新环保法的八大“亮点”,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2018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4月1日环境保护税将迎来首个征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容、审查程序,审批时限、权限和执法主体,明确了违法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对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一步提高环评质量、规范环评市场和今后的环保工作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特点,(1)将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立法目的环评法总则第一条:“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制定本法”解读:从立法目的上明确和强化了预防的要求,确保环境管理从“末端控制”向“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制”方向发展。,(2)环评对象及内容的拓展环评法把环评对象从单纯的建设项目扩展到与环境资源相关的各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建设项目环评相比,规划环评所关注的是拟议规划实施后所带来的大空间范围、大时间尺度、多种行为交叉和积累的环境影响。,(3)充实公众参与环评的内容,促使政府决策程序科学化公众参与的思想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一些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都有公众参与的条款,如水污染防治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等。条例第15条规定:“建设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要求,征求建设项目所在地有关单位和居民的意见。”而对于公众参与的范围、程序、方式等都没有具体规定。,环评法较条例更加主动、积极,在第一章总则的5条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在第二章第十一条中规定:“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编制机关应当认真考虑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并应当在报送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解读:完善和充实了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参与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程序、方式及公众意见的法律地位,使公众意见成为环境影响报告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4)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更趋完善环评法规定:有关部门对编制的规划,应当在规划形成初步方案至上报前组织进行环评,并向审批机关提出环评报告书;人民政府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前,先由指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进行审查;人民政府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审批中未采纳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的,应当作出说明,并存档备查;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编制机关还应当及时组织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2.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并公布或经国务院批准有关主管部门公布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1)根据法律受权制定的环境保护法的实施细则或条例: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针对环境保护的某个领域而制定的条例、规定和办法: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它是指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极为重要和可操作性强的行政法规。,法律地位仅次于环境保护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号,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2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年9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年8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2000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2019年1月),2.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单独发布或与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发布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是以环境保护法律和行政法规为依据而制定的,或者是针对某些尚未有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调整的领域作出相应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09-0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2005-8-1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2002-11-0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2001-12-27)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02-14),不得违背环境保护法律和行政法规,3.政府部门规章,4.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省会城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及计划单列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5.环境标准,6.环境保护国际公约,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POPs公约)关于化学品国际贸易资料交流的伦敦准则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约(PIC公约)化学制品在工作中的使用安全公约及其建议书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国际捕鲸管制公约核安全公约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全球行动方案防止因倾倒废物和其他物质引起海洋污染公约防止船舶污染国际公约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情况援助公约核事故及早通报公约养护大西洋金枪鱼国际公约,与海洋环境保护及赔偿有关的公约的批约现状,第二节环境标准体系,1.环境标准的概念2.环境标准的地位和作用3.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1.环境标准的概念,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了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根据国家的环境政策和法规,在综合考虑本国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基础上,规定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量和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浓度、时间和速度以及检测方法和其他有关技术规范。,2.环境标准的地位和作用,(1)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2)环境标准是环境规划的体现(3)环境标准是环境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4)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一个动力(5)环境标准是环境评价的准绳(6)环境标准具有政策导向功能,3.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为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标准,是环境质量的目标。,(1)国家环境质量标准(GB),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GB3095-201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GB15618-2008,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201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GB16297-1996已经作废,被GB20426-2006部分;GB26131-2010部分;GB25464-2010部分;GB25465-2010部分;GB25466-2010部分;GB25467-2010部分;GB25468-2010部分;GB26132-2010部分;GB26451-2011部分;GB28661-2012部分;GB28662-2012部分;GB28663-2012部分;GB30770-2014部分代替。,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做的统一规定(是指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试验方法、检验方法、生产方法、操作方法等所做的统一规定。)最常见的是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6920-86水质生化需氧量(BOD)的测定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测定法HJ/T86-2002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碘量法HJ/T56-2000,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而制定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在环境管理中起着甄别的作用,可用来评价分析仪器、鉴别其灵敏度;评价分析者的技术,使操作技术规范化。,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水质化学需氧量GSBZ50001-88空气质量氮氧化物标准样品GSBZ50015-89环境监测用二氧化硫溶液(100mg/L)GSB07-1273-2000环境监测用铅溶液(500mg/L)GSB07-1282-2000,对环境标准工作中,需要统一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代码)、图形、指南、导则、量纲单位及信息编码等所做的统一规定。,国家环境基础标准,空气质量词汇GB6919-1986土壤质量词汇GB/T18834-2002环境污染源类别代码GB/T16706-1996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GB15562.1-1995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原则与技术方法HJ14-1996环境保护设备分类与命名HJ/T11-1996,除上述环境标准外,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对还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包括:执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监测技术、环境区划、规划的技术要求、规范、导则等等)。,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并报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2)地方环境标准(DB),(1)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2)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执行的环境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强制性标准以外的环境标准属于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采用推荐性环境标准,推荐性环境标准被强制性标准引用,也必须强制执行。,环境标准的执行,地方环境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完善和具体化。地方环境保护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执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又分为跨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行业排放标准(如: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如何解读标准,如何解读标准:不是只看标准值是多少,还应关注标准的适用范围、标准分类、年限划分、监测、其它规定等内容。,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适用范围:淡水海水执行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5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注意:一个标准中,可能有多个表格,表征不同项目(因子)的标准限值。,每个项目有1个或者几个监测方法,每种方法的检出限是不一样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废气排放和污泥处置(控制)的污染物限值。本标准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废气排放和污泥处置(控制)的管理。居民小区和工业企业内独立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也按本标准执行。,4.1.2标准分级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排入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以及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将基本控制项目的常规污染物标准值分为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一级标准分为A标准和B标准。部分一类污染物和选择控制项目不分级。4.1.2.1一级标准的A标准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作为回用水的基本要求。当污水处理厂出水引入稀释能力较小的河湖作为城镇景观用水和一般回用水等用途时,执行一级标准的A标准。,4.1.2.2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GB3838地表水类功能水域(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GB3097海水二类功能水域和湖、库等封闭或半封闭水域时,执行一级标准的B标准。4.1.2.3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GB3838地表水、类功能水域或GB3097海水三、四类功能海域,执行二级标准。4.1.2.4非重点控制流域和非水源保护区的建制镇的污水处理厂,根据当地经济条件和水污染控制要求,采用一级强化处理工艺时,执行三级标准。但必须预留二级处理设施的位置,分期达到二级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GB13271-2014(课后任务),第三节环境评价中的公众参与,除规定保密的情形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特别是项目所在地有关单位和公众的意见。建设单位报批的报告书应当附对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1、公众参与是指环境保护中,任何公民都有依据一定法律程序,参与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一、公众参与,2、保护环境必须依靠个人及社会团体,特别是青少年最大限度的认同、支持和参与。广大青少年是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3、环境权是公民的一项最基本的人权。,二、公众参与形式,1、社团,主要优势,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