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语文教材的性质和功能,第一节语文教材概说,一、“语文教材”含义的三种理解,“专指语文教材”指的是语文教科书,即语文课本。“特指语文教材”指的是与学校课堂语文教学直接相关的一切图书资料的总和。“泛指语文教材”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学用书,而应该涵盖一切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语文能力、提高人们的语文修养、对人们的语文学习产生影响的书面的和非书面的、学校的和社会的语言材料。,二、语文教材的概念,语文教材是承载与语文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内容的学校语课程的教学媒体系统。这个界定的要点是:第一,语文教材是教学媒体,是载有语文教学内容的物体。第二,语文教材所承载的教学内容不仅仅限于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训练体系。第三,语文教材作为“教材”,应当直接而有目的地位学校语文课程的教与学服务。第四,语文教材既不是单一的语文教科书,也不是各种语文教材的直接相加而形成的简单集合,而是一个由丰富多彩的语文教材要素按照一定的层次和结构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三、语文教材系统的内部关系,在语文教材系统中,虽然各个层次都有其特定的地位,但其中作为轴心和主导,决定整个教材系统的性质和水平的,仍然是语文教科书。语文教科书给其他语文教材以灵魂、骨骼和导向,其他语文教材为语文教科书增添血肉、拓展联系,使之变得丰富、立体、灵活、敏感,更有感染力和影响力。语文教科书与其他语文教材相辅相成,使语文教材系统整体优化,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发挥最佳效能。,第二节语文教材的性质,一、语文教材的基本性质(一)既有多义性,又有导向性(二)既有目的性,又有中介性,二、语文教材的突出特点,(一)语文性(二)欣赏性(三)灵活性,第三节语文教材的功能,一、开智功能(一)开发智力(二)培养语文能力(三)传授语文知识(四)积累语文材料二、育德功能(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进行理想情操教育(三)进行道德伦理教育,第三节语文教材的功能,三、审美功能(一)丰富审美感性认识(二)构建审美意识(三)培养审美能力四、习法功能(一)指导语文活动的方法(二)指导语文学习的方法(三)指导语文思维的方法,第二章语文教材的内容,第一节语文教材的分类一、阅读教材阅读教材包括课文、助学、作业和阅读知识等内容。范文的性质如下:(一)范文是教学的例子(二)范文是学习对象(三)范文是训练的凭借(四)范文是文化的载体,二、作文教材,(一)写作知识(二)写作示例(三)写作训练指导(四)写作练习,三、口语交际教材,(一)口语交际知识(二)口语表达示例(三)口语表达训练及指导,四、语文知识教材,(一)依照内容分,语文知识教材大致包括以下诸项:1、语言学的知识。2、文章学的知识。3、文学的知识。(二)依照表述形式分,语文知识教材内容大致包括以下两类:1、陈述性知识。2、程序性知识。,第二节语文教材内容建构的理论基础,一、哲学理论基础二、语文专业理论基础(一)语言学理论基础(二)文章学理论基础(三)文艺学理论基础(四)文言文知识基础(五)文化知识基础,三、教育专业理论基础,第一,语文教学实际上是以成熟的典范的言语作品,指导学生的言语行为从本能走向规范,从幼稚走向成熟。第二,语文能力即言语主体能对自己读写听说等言语行为起到稳定的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第三,语文能力的形成要靠语文知识和言语技能的日积月累,逐渐类化和内化,终至于养成习惯。第四,言语技能以心智活动为核心。,第三章语文教材的编辑与体系,第一节语文教材的编辑一、编辑思想(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二)重点训练学生的读写和口语交际能力(三)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四)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编辑原则,(一)高质量原则(二)适当数量原则(三)循序渐进原则(四)精美编排原则,三、编排方法,(一)分编法1、文言/白话分编2、文学/汉语分编3、阅读/写作分编(二)合编法1、范文选编法2、主次配合法3、综合组元法,第二节语文教材的体系,教材的编写体系,是指由相关的教学内容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教材整体。语文教材体系是由范文、语文知识、作业练习和提示指导等要素构成的。组合的方式是以范文(课文)为主体,语文知识、作业练习和提示指导从属于范文(课文)的结构模式。范文的功能是作为凭借和例子而实现语文教学目的。,一、“五四”前后语文教材的体系,(一)“五四”前语文教材的体系1、清朝末年语文教材的体系中学国粹苏明编,光绪30年(1904年),开明书店中学文科教科书刘师培编,光绪32年(1906年),国学保存会出版中学国文读本林纾编,光绪33年(1907年)商务印书馆中学堂国文教科书吴曾祺编,光绪34年(190年),商务印书馆中学国文示范缪文功、蔡国璜编,宣统元年(1909年),上海中国图书公司,中学堂国文教科书,按文学史分期编排,分阶段选择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分为5册第一册清文第二册金元明文第三册五代宋文第四册晋唐宋文第五册周秦汉魏文没有编语文知识,但有评点、提示、文章作法,2、民国初年语文教材体系,中华中学国文教科书刘法曾、姚汉章编,1912年,上海中华书局共和国教科书国文读本许国英等编,1913年,商务印书馆新制国文教本评注谢无量编,1915年,中华书局,新制国文教本评注,全套四册,每年一册。在文章编排上兼顾时代先后和文字深浅,并开始略分文体。第一册第一编论著之属(18篇),第二编序录之属(14篇),第三编书牍之属(13篇),第四编传志之属(25篇),第五编杂记之属(30篇)。,(二)“五四”后语文教材体系,1、20年代语文教材的体系白话文语文教材中等学校用白话文苑,洪北平编,商务印书馆,1920年初级中学国语文读本,孙俍工、沈仲九编,上海民智书局,1922年文言、白话分编型教材(沈星一、黎锦熙编)初级古文读本,中华书局,1923年初级国语读本,中华书局,1925年高级国语读本,中华书局,1926年文言、白话合编型教材新学制初中语文教科书,顾颉刚、叶绍钧等编,1923年商务印书馆专选应用文、记事文的教材初级中学应用文,张来鸿编,北平文化学社,1927年中等学校适用应用文,张须编,商务印书馆,1927年初中记事文教学本,张九如编,商务印书馆,1927年,初级国语读本,第一册目录一、国文之将来蔡元培二、笑冰心女士三、梦境王统照四、地动叶绍钧五、记西贡华侨现状宰平六、地中海道中宰平七、江滨叶绍钧八、稻棚刘复(本册共42篇课文,下略),2、30年代语文教材体系,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国文(共6册),傅东华,商务印书馆,1933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国文(共6册),傅东华,商务印书馆,1933江苏教育厅选编初中当代国文(共6册),高中当代国文(共6册),施蛰存注释、柳亚子校订,上海中学生书局发行,1934年6月出版初中国文教科书自修用国文百八课,夏丏尊、叶绍钧编,开明书店,1935年(民国24年)。,国文百八课第一册前二课目录:,第一课文话一文章面面观文选一读书与求学孙伏园文选二差不多先生传胡适文法一字和词习问一第二课文话二文言体和语体文选三孙策太史慈神亭之战三国演义文选四语录八则文法二词的种类(一)习问二,3、40年代语文教材的体系,解放区中等国文,胡乔木主持编写,新华书店,1945年中级国文,晋察冀边区教育处审定,华北新华书店,1948年国统区开明新编国文读本(甲、乙),叶圣陶等编,开明书店,1940年新编开明高级国文读本(白话本)开明文言读本,叶圣陶等编,开明书店,1948年,二、建国以来语文教材的体系,(一)建国初期语文教材的体系1949年的国文课本是以老解放区中等国文为蓝本修订出来的临时教材1951年和1953年的语文课本,由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编辑,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二)50年代后期语文教材的体系,195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出了汉语课本和文学课本。汉语课本供初中使用,共6册,按“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标点符号修辞”的序列编排。文学课本初高中各6册,初中文学课本包括文学作品以及结合文学作品讲授的文学理论常识和文学史常识。高中文学课本以文学史为纲编排。,(三)60年代语文教材的体系,中学语文(十二年制)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编,1963年这套教材选材广泛,内容安排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顺序为主线,组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体系。初一着重培养记叙能力,初二着重培养说明能力,初三着重培养议论能力。每册教材按文体组成若干单元,并围绕教学重点安排几个重点单元。不但增选了课文,而且增加了习题,加强了课外阅读和写作指导。,(四)“文革”期间语文教材的体系,1970年各省市自编语文教材这一时期的语文教材,课文完全按政治观点和思想内容组成若干单元,一篇毛主席著作(或一条语录)统帅几篇其他课文,学生学习其他课文,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毛主席著作。,三、新时期语文教材的体系,1、“人教本”语文教材的体系(1)“合编本”语文教材体系1978年编写,全国通用。1982年修订了一次,1987年第二次修订。它是随着教学大纲修订而修订的。(2)“分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体系第一,分为阅读、作文汉语两本,初步建立了阅读教材、作文教材和汉语知识教材的体系。第二,初步建立了阅读和作文训练的顺序。,2、几种试用语文教材的体系,(1)北师大四年制(5、4分段)初中语文教材(试用),张鸿苓主编。(2)上海H版初中语文教材,由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教育出版社和徐汇区教育局编写,徐振维主编。(3)上海S版初中语文教材,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和闸北区教育局编写,主编姚麟园。(4)“江苏本”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试用),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江苏省泰州中学编写,主编洪宗礼。(5)“辽宁本”初中语文教材(试用),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辽宁省鞍山十五中编写,主编欧阳代娜。,60年来,语文教材建设及其体系结构的启示,第一,正确处理分编与合编的关系。第二,正确处理读写与口语交际的关系。第三,正确处理提高语文素质与提高整体素质的关系。第四,正确处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的关系。,第四章初中语文新课程实验教材,第一节“人教社”初中语文教材一、“两大系统”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和汉语知识等若干系统二、“三大板块”融合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三个方面三、“专题组元”贯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四、开放弹性的设计思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第二节“苏教社”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一、转变理念,构建新的语文教材体系二、优化教材内容和结构,构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教育目标三、“构建”重点:改革单一文选体例,设计新的语文综合实践系统四、“构建”,必须使教材成为促进学生独立、自主、合作学习之本,第三节“语文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一、教材体系的结构二、教材特色1、以文体组元,但不过分强调文体知识2、听说读写诸内容有机整合、整体推进3、以课程目标为依归,整体推进、螺旋上升4、选文新颖、文质兼美、文化内涵丰富、富于时代气息的课文5、“思考与练习”设计把基础性和开放性有机统一,注重激活学生的思维6、注重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探索,第五章普通高中课标实验教科书,第一节“人教版”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一、关于教科书的设计思想1、坚持“守正出新”,适应新时代的特点和各类中学的教学需要。2、构建“立体系统”,体现内容的综合性。3、突出“过程和方法”,以浸润式学习的设计整合各个方向的教学目标。二、教科书的内容结构,“阅读鉴赏”内容安排表,“写作”专题安排表,“口语交际”专题安排表,“梳理探究”专题安排表,“名著导读”专题安排表,第二节“苏教版”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一、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理念1以人为本。2遵循规律。3注重整合。4引导学习。5倡导开放。6立体构建。,二、教科书体系结构1必修部分教科书的体系,2选修部分教科书的体系,3专题结构,(1)专题名称(2)导语(3)学习板块(4)积累与应用,“像山那样思考”积累与应用,1.背诵赤壁赋。2.本专题的几篇文章景、情、理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接触自然、与自然对话的理性思考。请你选择其中自己喜爱的一篇,分析该文是怎样在写景中表现个性化思考的。3.文言文中的虚词用法富于变化,对这些用法进行归类是学习文言文的必要途径。本专题的两篇文言文中出现了一些虚词,如“之”、“其”、“于”、“因”、“乎”、“也”等。这些虚词也可以在师说(韩愈)、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捕蛇者说(柳宗元)、岳阳楼记(范仲淹)、醉翁亭记(欧阳修)、桃花源记(陶渊明)等文章中找到。找出一些例句,揣摩它们的不同用法,制作“虚词学习卡片”。在今后的文言文学习中留心这些虚词是否还有其他用法,是否还有其他虚词出现,随时总结,丰富卡片的内容。4.向别人介绍一个地方,要用简要的语言突出它的主要特征。如果你是某一景点(或者你的学校)的导游,你将怎样介绍?虚拟一些场景,做口语练习,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共同提高。,“像山那样思考”“写作实践”,从下面三题中选择一题作文,也可以根据话题范围和写作提示自拟题目写作。(1)艺术家从大自然中获得灵感,创作出不朽的绘画、音乐作品,如民乐春江花月夜、圆舞曲蓝色多瑙河、钢琴小品秋日私语,油画日出印象等等。从描绘自然的乐曲、绘画中,选出你喜爱的作品,把你在欣赏时想像到的美妙的画面和意境用文字表现出来,写一篇两三百字的短文。(2)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你的天地会更广阔。你看过东方喷薄的日出吗?你仰望过头上灿烂的星空吗?你有没有注视过辽阔的地平线?选取最能震撼心灵的自然画面,写两则小品。(3)美洲有一种巨杉,能长到百米之高,屹立几百年,可是它的根却只在浅土层,为什么强风也吹不倒它呢?经过研究发现,这些树成群生长,它们的根须是缠结在一起的。蜜蜂的蜂窝构造精巧,房孔都是正六角形,适用而且节省材料。蜂房由无数个大小相同的房孔组成。令人惊奇的是,世界上所有的蜜蜂的蜂窝都是按照这个统一的模式建造的。人们还注意到,粮食作物很少开绚丽的花。自然界的许多现象令人惊叹,人们经常地从大自然得到启示。请以“大自然的智慧”为题作文。,4将学习方式的指导融入专题结构,“向青春举杯”的目录安排是:向青春举杯活动体验吟诵青春沁园春长沙毛泽东致青年公民郭小川相信未来食指六月,我们看海去潘洗尘体悟人生十八岁和其他杨子我的四季张洁设计未来青年在选择职业的时候(节选)马克思我的五样毕淑敏,三、教科书主要特色,1、以专题组织学习材料,构建多重对话平台。2、以人文话题统领专题,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3、以探究为核心设计专题,引导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4以开放的弹性机制,提供选择和创造的空间。,“文本研习”,“和平的祈祷”第一板块“遭遇战争”(选文是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和海因里希伯尔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其“文本研习”的设计是:(1)两篇小说都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主人公分属敌对阵营,一个为保卫祖国而战,一个为法西斯卖命。研读作品,说说作者试图告诉读者的是什么,它们各自是从什么角度表现主题的。(2)一个人的遭遇中,索科洛夫的命运是悲惨的,他在向陌生的“我”口述自己的经历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通过他的叙述,你能概括出他的性格特点吗?最后一节中,凡尼亚举手向“我”告别时,“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为什么不想让孩子看到眼泪?(3)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作者为什么反复描写学校的环境布置?“我”一直处在一种怎样的精神状态?悬念的设置在这篇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4)一个人的遭遇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有许多描写画面感很强,根据你的理解和想像,选择你认为比较能把握的一些内容,改编成电影剧本的分镜头,和同学交流。,“问题探讨”,“和平的祈祷”专题的第二板块“黑暗中的心迹”(选文为安妮日记),其“问题探讨”的设计是:(1)安妮遭受了难以想像的痛苦,却没有想到过仇恨和报复,只希望人类永远不再有战争。她为什么会这样想?她的日记传达了怎样的情感?安妮说:“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你如何理解这句话?人类制止或消灭战争的途径是什么?(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愿望,安妮最大的愿望,是做记者或作家。那么,一个人的遭遇中的索科洛夫呢?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我”呢?请想一想,这些普通人原来的生活是怎样的,战争又是如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曾有人批判一个人的遭遇,认为它“渲染战争恐怖,鼓吹和平主义”,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本专题文章,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活动体验”,“和平的祈祷”专题的第三板块“历史画外音”选了两组摄影图片,其“活动体验”的设计是:(1)就一个时代而言,一幅照片所反映的内容是很有限的,但它记录的历史真相发人深思。第一组照片都表现了战争的苦难,和同学交流面对照片时的感受,对这些照片发表你的评论,说一说它们是从哪些角度记录战争苦难的。(2)摄影图片记录的虽然是瞬间,也能反映重大主题。比较、综合两组照片的内容,就“战争与和平”的话题,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你对摄影图片取材、画面构成的认识。(3)游行的摄影作品往往都有丰富的内涵。为每一幅照片分别拟一段话,作为解说词。搜集同类题材的图片或照片,班级举办“渴望和平图片展”。选一幅你认为最有震撼力的照片,向没有见过照片的人作口头介绍。(4)读了安妮的日记,你一定会有许多感触,请给文前安妮的照片配一段说明文字。如果安妮有安息之地,你将怎样为她写墓志铭?,第三节语文版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一、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二、教科书的体系结构三、教科书的特点,(一)语文版实验教科书选文特点,1、注重选取反映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的作品。2、根据当代高中生心理特点和阅读兴趣,选取一定数量对社会和人生进行思考的、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作品。3、扩大学生阅读视野,引导尊重和理解世界多样文化,注意选取了反映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人类优秀文化作品。4、文言文选文注意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凸显民族精神。5、选文兼顾审美标准与语言标准,务求语言优美、富于典范性,以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学习。,(二)语文版教材课后习题设计特点,1、课后练习注重语言能力培养与文学鉴赏的结合(1)把理解语言文字作为解读课文的基础,引导学生从语言的品味、应用入手,对文本进行体验、感悟和鉴赏。(2)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语言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3)文言文学习既注意古今汉语的辨异,更注重古今汉语的沟通,把学习古代汉语和准确把握现代汉语结合起来。(4)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通过体验、感受、比较、迁移等方式,对作品进行多角度和个性化解读。2、课后链接:加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引导(1)可读性。(2)人文性。(3)启发性。,(1),第一册现代诗二首(一)第四题:“在黄鹂的开头,诗人不说一只黄鹂飞上了树,而说一掠颜色掠上了树,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第二册李白诗三首第六题:“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开头用了四句来描写天姥山查工具书,看看句中的横拔讲成什么好,这两个字突出一种什么形象。试从现代汉语的词语里找出与诗中这两个字义项相同的例子。”第三册山地回忆第三题:“一个标点符号的不同往往会造成很不一样的效果。在本篇课文中,妞儿买了织布机后,作者这样写道: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这七个动词之间若用顿号,在表达效果、节奏和语气上与用逗号有什么区别?从这几个动词中,你能想象出课文中那个女孩子劳动时的情景吗?”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第四题:“文章第二段连用了六个宜字写竹楼之声,细读这一片段,回答下列问题:(1)这几句话是从哪些方面写竹楼之声的?(2)这些声音有什么共同特点?(3)试分析这几句话抑扬顿挫的音乐美。”,(2),第二册箱子岩第五题:“沈从文曾说过:我文字风格,假若还有些值得注意处,那只因为我记得水上人的言语太多了。他所用的一些词语是直接从生活中来的。比如课文中这和鲁迅在高老夫子里我辈正经人,确乎犯不着酱在一起的酱一样,都是用得非常准确的。在你读到的文章中,还有哪些词语来自生活又用得非常准确、富有表现力?试举出几例。”风赋第四题“成语空穴来风出自本文,这一成语在使用过程中意义发生了变化。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修订本)空穴来风释义请从现在的图书报刊、广播电视中找一些使用空穴来风的例句,看看这个成语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还能举出其他一些语言变化的具体例子吗?谈谈你对这种变化的看法。”,(3),第一册段太尉逸事状第五题(1)给出世说新语雅量“东床坦腹”故事后要求:“揭示加点字的含义。试举一两个含有访字且意义与访之的访相同的成语或现代汉语词语。”第三册阿房宫赋第六题:“词类活用在现代汉语中也屡见不鲜(有的体现在构词法里),如胖开了他的大半身、严肃纪律、轻装、瘦身、笔谈、漆黑等。你能再举一些例子吗?”第四册师说第五题:“请从课文中和以前学过的文言文中找出用师的语句,参考工具书,归纳师的不同义项,说说其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关系。在现代汉语中,师不再单独成词,而是以语素的身份出现在大量的合成词中,请参考工具书,列出师在现代汉语中的义项,看看师的古今意义有没有联系。”上谏吴王书第五题:“汉语中的称谓有敬称和谦称之分。近年来不少影视剧和文学作品违反了这种文化常识。请看下面这些例子,说说这些称谓错在何处。”,(4),第一册第三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第一题:本文前原有“波兰布热津卡电”的新闻电头,是一则消息报道。请与下面的消息进行比较,分析一下本文与一般的消息报道有什么不同,成功在什么地方。第十课十八岁出门远行第六题:小说结尾写道:“于是我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奔跑起来。”这让我们想起小马过河这则寓言,这篇小说也可以看作一篇有关人生之河的寓言,其中的深浅要靠自己的双脚勇敢地去尝试。把你一次音像最深的出门经历和从中到得到的启示写下来。文体不限。第十五课淝水之战第二题,让学生把资治通鉴、世说新语、晋书三书对谢安听到报捷时的细节描写进行比较,通过描写的细微差别体会史家的不同态度并得出自己的结论;第二册第七课琵琶行关于音乐描写的赏析(第三题):引导学生通过“吟诵诗句”,体会诗作“用形象的比喻”、“对音乐的描摹”,进而揣摩这种描写中“传达的情感”。,(三)语文版教科书活动设计特点,1、表达与交流(1)突出对表达与交流基本要求和基本规律的领会与把握,突出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2)通过设计富于趣味性和启发性的例子、例文与讨论,引导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体验、把握表达交流的要点。(3)注意从实际生活出发,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表达交流话题。写作集中训练的5个重点是:立意与选材,思路与结构,语言与表达,创意与个性,修改与润色。2、探究性学习研究性专题:“历史人物大家谈”,“古代作家人生态度探究”,“走进小说人物”,“民俗文化探究”,“先秦诸子思想与现代社会”,体验性活动:“热点新闻的采写”,“家乡的石头会说话”,“走进经济生活”,“广告语面面观”,“我看流行语”。,第六章中学语文教科书的钻研,第一节语文教科书钻研的意义及特点一、语文教科书钻研的意义1、实施教学的必要前提2、教师提高的重要途径3、促进教科书建设的动力二、语文教科书钻研的特点1、教师参与的全员性2、钻研目的针对性3、钻研内容的综合性4钻研、处理教科书的主动性,第二节语文教科书钻研的程序和方法,一、语文教科书钻研的程序1、通读整套教科书,把握特点把握本套教科书的总体内容及结构。把握教科书的体例特点。把握课程目标在教科书中是如何具体体现的。2、研读单元及本课,分析教材找出外部联系,明确课文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课文自身特点以及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课文的教学重点该如何落实。统观课文前后的助读材料和作业材料,明确课文的教学思路。3、参阅教辅资料,博采众长,初中语文教科书上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共有五课:桃花源记;短文两篇(陋室铬、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另外,本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主题是“莲文化的魅力”。该教师的设计要点如下:单元目标概说本单元是古诗文单元,亦可称之为表现“理想”主题的单元。本单元的文章或描叙了理想的社会模式,传达出一种憧憬;或吟咏理想的人格,抒写种追求。文章凝练而又隽永,读来颊齿生香。学习本单元,要养成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语言的精妙,感受文章的韵味,领悟其间的情感;文言文是中国文化之源,教学中要善于拓展,联系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指导学生背诵名篇名段,使之成为学生终身的修养。本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主题是“莲文化的魅力”,要引导学生感知探究,认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神奇美妙,继而能自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文化现象如茶文化、竹文化、四合院文化等等,从而获得思想境界的提升、文化素养的积淀。,阅读教学设计,1、桃花源记创意说明这是一个反复式教学设计,从“桃源印象”到“桃源情结”由浅入深整体反复阅读课文。这种教学流程既符合课文“风光美风情美”的内容安排,又与“发现桃源进入桃园作客桃园辞别桃源再寻桃源”的情节的探寻意味暗暗相合,仿佛是一次发现之旅,每一程都美不胜收。教学步骤(略)2、短文两篇创意说明陋室铭和爱莲说都是音韵和谐、蕴藉凝练的千古美文,在琅琅书声中与大哲思想相亲,在琅琅书声中领悟字里行间的深长情味,在琅琅书声中记诵积累内化为自己的修养,是学习的别一种美丽境界。教学步骤(略),阅读教学设计,3、核舟记创意说明本设计的思路是“一线串珠”,用文中的“奇巧”二字带动全篇,从语言的角度来欣赏核舟所体现的奇特技艺、巧妙构思以及作者准确生动的描述,让学生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亲近中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教学步骤一、了解核舟:投影核舟图片,介绍微雕艺术。二、观看核舟:学习课文内容。三、欣赏核舟:体会王叔远精湛的技艺和巧妙的艺术构思。四、慧眼识“宝”:模仿央视“艺术品鉴赏”栏目召开“鉴宝会”,从技艺和构思的角度鉴赏同学们带来的各种雕塑图片或实物。4、大道之行也创意说明孔子的大同社会是中国最早的理想社会,之后,“天下为公”就成为历代中国人追求的最高治国标准。认识了解孔子“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相当于一次“寻根”,所以本课的教学就立于“大同”二字,和学生一道从不同角度来认识这种理想的社会。从教学的思路来说,这是一种“向心”式思路。教学步骤一、导入:由孙中山陵墓“天下为公”四字导入,简介礼记及孔子的礼学思想。二、译读:结合注释,了解全文大意。三、变读:变换角度,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待孔子笔下的大同社会。四、比读:和桃花源记比较阅读,找出本文与桃花源记相对应的句子。五、联读:介绍孔子关于“小康”社会的文字,让学生自读。六、收束全课。,阅读教学设计,5、杜甫诗三首创意说明杜甫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以现实主义标举的伟大诗人,本课集中选编了他写于不同时期的三首诗,反映了他的不同诗作风格。教学本课时,不妨以“杜甫诗风初探”为主题,带领学生踏上唐诗之旅,去探寻去发现。教学步骤(略)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莲文化的魅力(略),二、语文教科书钻研的方法,1、明系统:整体局部2、求深入:由表及里,探幽发微3、作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4、巧处理:围绕目标,突出重点,春旧教材的“练习”和新教材的“研讨与练习”的对照,“大纲”教材一本文写春天,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感情。仔细阅读课文,抓住感情线索,说说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思路。二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仔细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地”“钻”用得很好,好在哪里?)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如果把“闹”换成“叫”,有什么不好?)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一句先说春风“像母亲的手”,是比喻;又顺着说它能“抚摸”,是拟人。这个句子通过比喻和拟人的使用,写出了春风怎样的特点?)4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这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影响?)三为下列几组字注音,并组词。(略)四文章写春花,还写了花下的蜜蜂和蝴蝶;写春风,还写了唱歌的鸟儿,吹笛的牧童:动静结合,较好地展示了景物的特点。学习这种方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尽量写得生动活泼些。,春旧教材的“练习”和新教材的“研讨与练习”的对照,“课标”教材一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直至背下来,并细心品味课文中描写的江南春景。二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仔细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想像“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情景,你能说出“偷偷地”和“钻”这些词语好在哪里吗?“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什么感觉?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还像什么?)三课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课文最后三段把春天描写成“像刚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这三个比喻表现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读一读,写一写。(略),皇帝的新装说课稿节选,一、设计教学目标,把握重点难点皇帝的新装是浙江版义务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现实的想像童话、寓言中的课文,属于少年儿童十分喜爱的文学样式童话。它通过丰富的想像、夸张手法及形象的语言塑造了一群骄奢淫逸、昏庸愚蠢、虚伪的统治阶级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生活。我把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第一、感受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了解、复述故事大意,分析故事情节;第三、理解童话想像和夸张手法的运用及与现实的关系;第四、能初步学会运用想像,扩展故事情节。这篇童话十分成功地运用了想像和夸张的手法,设计了一个既荒诞又有一定现实基础的情节,语言通俗、生动,借以影射当时腐朽统治,给读者(尤其是少年儿童)以会心的微笑。因此,我把理解童话中想像和夸张手法的运用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把分析现实和想像之间的关系体会童话所揭示的深刻意义作为教学的难点。,皇帝的新装说课稿节选,四、能力训练,优化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是教师课堂教学思路的直接体现,下面对几个主要程序进行说明:起始阶段,设疑激趣。用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导入。调节阶段,轻松愉悦。分角色朗读、表演,师生共评;体会人物的心理及个性。深化阶段,强化认识。设计讨论:有哪些人被骗,为什么他们心甘情愿的受骗?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小孩为什么会说真话?你认为哪些是现实的?哪些是想像和夸张的?文章反映了什么中心思想?延伸阶段,拓展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力,给皇帝的新装设计续编。,第七章语文课文的读解,第一节课文读解的基本理论一、意义是作者赋予的作者中心理论二、意义是文本自身固有的作品中心理论三、意义是由读者生成的读者中心理论,第二节课文读解的过程及方法,一、整体感知二、深入理解1、理解文章的思路2、把握写文章的主旨3、理解作者的情感4、把握写作特色三、评价探究1、探究课文的主旨。2、探究课文的内容。3、探究课文的技法。4、探究课文的语言。四、思考教学,第八章实用文章教材研究,第一节记叙文教材研究一、记叙文的文体特点二、记叙文的读解要领1、抓记叙文的要素读解2、抓记叙文的结构读解3、根据记叙文类型,明确读解重点4、把握记叙文的开头与结尾5、把握记叙文的照应,第二节说明文教材研究,一、说明文的文体特点二、说明文的读解要领1、准确深入地读解文章的知识内容2、要明确而具体地读解文章说明事物的规律3、要根据不同性质的说明文,确定不同的分析侧重点,第三节议论文教材研究,一、议论文文体特点二、议论文的读解要领1、要弄清写作背景与写作意图2、要掌握议论文的论证体系3、要理清议论文的结构4、要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第九章文学作品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策略,第一节文学作品读解的特点一、综合活动,审美主导二、关注局部,顾及整体三、联想想象,虚实相间四、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第二节文学作品读解的方法,一、作者理论观照下的读解方法1、知人论世2、以意逆志二、文本理论观照下的读解方法1、从形式中理解文学的内容,在内容中审视文学的形式2、从整体中把握内容,在局部中细加分析3、从文学中感悟生活,在艺术中理解真实4、从表像中品味意蕴,在意蕴中领悟真谛5、从作品中寻索趣味,在趣味中得到愉悦三、读者理论观照下的读解方法1、赋予文学作品的意义2、创造性地理解与发展3、开阔审美期待的视野,第三节文学作品的读解与阅读教学设计策略,一、基础性策略。二、互动性策略。,第十章诗歌教材研究与设计,第一节诗歌教材概述一、文体特点1、诗歌的定义2、学习诗歌的作用3、诗歌的特点(1)概括性。(2)形象性。(3)抒情性。(4)音乐性。4、诗歌的分类(1)从体裁上分(2)从表现手法上分(3)从表现内容上分,二、读解要领,1、传统诗歌读解的内核:意境(1)诗歌意境的内涵(2)诗歌意境的读解1)虚实相生2)意与境浑3)情韵,2、现代诗歌读解的钥匙:意象,(1)意象的含义和作用(2)意象和意境(3)意象的分类1)象征性意象2)比喻性意象3)描述性意象4)通感性意象,第二节诗歌教材研究与设计示例,再别康桥(徐志摩)一、课文读解1、关于作者2、关于背景3、关于意象4、关于形式,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剑桥的深深眷恋之情。体味再别康桥的情感美、意境美、音乐美、建筑美。学会鉴赏新诗的方法。教学过程1、导入2、整体感知3、阅读赏析1)情感美的探索2)意境美的探索,李煜词两首:虞美人浪淘沙,一、课文读解1、关于作者2、关于虞美人3、关于浪淘沙,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词人所抒发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通过反复吟诵,领悟作品情景交融的特点。3、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读解。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词人在作品中流露的忧时、怀旧的思想感情。2、学习词人在创作中使用的独特的艺术结构与手法,领悟作品的意境。难点:1、通过语言的品味,把握词的意境。2、理解两首词作的“词眼”。3、使用多种途径,创造性地对词作进行读解。,教学过程,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究竟在怀念什么?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词中两次提到的“月”作为一个审美意象,在作品中有什么特殊的含义?5、如何理解虞美人的末句所蕴涵的思想感情?6、两首词的结构安排有什么特点?7、浪淘沙的末句与虞美人末句宣泄的感情是否一致?,第十一章散文教材研究,第一节散文教材概述一、文体特点1、散文的定义2、散文的特点3、散文的分类二、读解要领1、感受散文的诗情美2、感悟散文的含蓄美3、领略散文的构思美4、品味散文的语言美,第二节散文教材研究与设计示例,为了忘却的纪念(鲁迅)一、课文读解1、关于背景2、关于主题3、关于线索4、关于语言,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为追求真理,为进步事业而舍生忘死、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学习课文夹叙夹议的写法和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法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善于抓住文章的主干问题并自行解决的研究能力。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作者贯穿于全文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2、抓住文中关键的词句,自行分析,体会柔石、白莽的性格和品格。难点:1、解题,准确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2、文中运用的三个典故的含义。3、关于冯铿的插写及作用。,教学过程,1、供学生研读课文及讨论交流参考的几个问题(1)你认为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或:感情基调是什么?)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2)课文主要写了鲁迅与白莽、柔石、冯铿三位革命青年的交往及他们革命斗争的经历,你以为哪位烈士的性格与经历最吸引你,请抓住课文中相关的关键词、句、段作简要的分析。(3)课文的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对革命青年的真挚爱护,也浸透了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彻骨憎恨,试分析课文第四部分中的“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中的“或”,“他的身上中了十弹”中“十弹”和“原来如此”三个语言点,体会作者的感情。(4)请学生上网查找或阅读教师提供的文中关于“方孝孺”“高僧坐化”、“向子期的思旧赋”等典故的简介。任选其中一个分析作者运用典故的作用。(5)建议学生熟读课文第一部分的第一段、第四部分的六、七、八三段及第五部分,背诵文中的一首诗,分析体会文章叙述、议论和抒情有机结合的写作方法。,2、阅读建议,1)学生在阅读本文时会有不少信息上的障碍,因为本文涉及的人物多,事件的背景复杂,运用的典故也不少,因而教师在学生学习课文前要提供有关的背景资料。如“五烈士的生平”、“三十年代初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高僧坐化的典故”“向秀写思旧赋的典故”及“珂勒惠支的版画牺牲”等,或教师提供,或腾出时间让学生找资料和上网查寻。2)教学活动可在学生研读课文、发现并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确定一至两个中心问题,然后围绕中心问题展开。有些对理解文章的主旨或主要人物的性格无多大关联的难懂段落和语句不必深究。3)在分析主要人物(柔石、白莽)的精神和性格,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观点时,要引导学生侧重从对课文中典型语句的分析中习得。抓关键的词句,分析到位、分析透彻,不必眉毛胡子一把抓。,背影(朱自清),一、课文读解1、关于选材2、关于线索3、关于语言4、关于结构,二、教学设计,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感受本文用平实质朴的语言真切地表达感情的写法。理解本文所表现的深厚真挚的父子之情。教学重点理解朴实语言、平凡细节的深刻内涵以及作为线索的“背影”的描写特点与感人力量。,教学过程,1、播放歌曲懂你,创设教学氛围,导入新课2、简介作者3、引出问题4、听孙道临朗诵的录音,引导学生感受作品蕴涵的情感5、围绕上述思考,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课文内容6、作业,第十二章小说教材研究,第一节小说教材概述一、文体特点1小说的定义2小说的特点3、小说的分类二、读解要领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描写2透视在故事情节发展中塑造的典型性格3理解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第二节小说教材研究与使用示例,孔乙己(鲁迅)一、课文读解1关于背景2关于形象3关于情节4关于环境,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1、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征。2、理解小说主题。3、理清小说结构线索,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教学过程,1导语2解题3放课文朗读录音4品味小说中几句意味深长的话5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6提示与思考7分析造成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原因8理解小说主题9按照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课文结构10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11布置作业,荷花淀(孙犁),一、课文读解1关于形象2关于情节3关于环境,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白洋淀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读解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教学过程,全文已空行标明是三部分,用简洁、含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3重点探讨。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鉴赏人物对话的作用。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也是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试举一例进行讨论。概括“荷花淀派”的创作特色。,第十三章戏剧教材研究,第一节戏剧教材概述一、文体特点1、戏剧的定义2、戏剧的特点3、戏剧的分类二、读解要领1、戏剧情节结构读解2、戏剧人物形象读解,第二节戏剧教材研究与使用示例,雷雨(曹禺)课文读解1、关于作者2、关于冲突3、关于人物,教学过程,1、导语2、研读讨论1)探究人物语言对推动戏剧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2)探究人物出场对戏剧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3)探究戏剧情节的真实性4)探究人物性格的复杂性3、作业,罗密欧与朱丽叶(莎士比亚),课文读解1、关于情节2、关于结构,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识朱丽叶个性特点。研究人物台词在戏剧中的功能。探究悲剧式风格与喜剧式结尾的关系。重点难点重点:把握第三场中的两处独白式人物语言。难点:探究悲剧式风格与喜剧式结尾的关系,教学过程,1、解决重点1)让学生为朱丽叶设计一段长台词。2)指导学生研读罗密欧殉情前的大段台词。3)点拨学生在编写台词时易出现的问题。4)请学生朗读所拟写的台词,并加以修改调整。2、突破难点理解悲剧式风格与喜剧式结尾的关系。3、作业,第十四章文言文教材研究,第一节文言文教材概述一、教材特点1、浅易文言文的定义2、浅易文言文的特点3、文言文的种类二、读解要领1、注重文言文阅读的实际能力2、分析文言文的表达方法和结构3、强调诵读背诵与品尝领悟,第二节文言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示例,师说(韩愈)课文读解1、关于立论2、关于对比3、关于语言,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自主发现与问题研究,培养探究能力。重点难点第一段中“传道受业解惑”是全文的纲领,你同意吗?为什么?第二段究竟有几组对比?对比是为了说明什么?试说明。第三段仅取孔子的言论与事例为据,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论“师道”为何重点放在批判现实上?既是批判,为何语气平和?,教学过程,1、“重点”问题一研讨2、“重点”问题二研讨3、“重点”问题三研讨4、“重点”问题四研讨5、课外探究,两小儿辩日(列子),一、课文读解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积累文言词语,正确翻译课文。(2)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2、情感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短文的内涵。(2)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促使学生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3、过程与方法(1)帮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分工明确,促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2)营造表演情境,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演才能。,教学过程,1、激疑导入2、自学释疑3、合作译文4、诵读表演5、小结明理6、探究作业,第十五章口语交际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第一节口语交际课程目标的说明与分析一、口语交际课程目标(一)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口语交际课程目标(二)高中阶段口语交际课程目标二、口语交际课程目标的说明与分析1、“口语交际”释义2、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卫生间耐低温窗帘考核试卷
- 体育场地设施与城市文化景观融合策略考核试卷
- 2025年中国PP中空瓦楞板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国FR4玻璃纤维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CBZ-甘氨酸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国2合1抗紫外线水性防水涂料数据监测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需气阀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铝扶把(羊角)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连续式电热软化炉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草本美颜宝面贴膜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届湖南长沙雅礼实验中学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5云南铝业股份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10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黄旭华人物介绍
- TCWEA6-2019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度汛方案编制导则
- 2025成都劳动合同范本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网工程设备材料补充信息参考价2025
- 2025年科技节活动小学科普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80题)
- 露天矿山事故警示教育
- 简易信号通信工具操作使用
- 探寻漆扇之美邂逅漆扇探秘和玩转漆扇课件
- 《安全心理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