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山水田园诗四首》.ppt_第1页
5《山水田园诗四首》.ppt_第2页
5《山水田园诗四首》.ppt_第3页
5《山水田园诗四首》.ppt_第4页
5《山水田园诗四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望月怀远,张九龄,5山水田园诗,发展脉络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兴起和发展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_开创了田园诗派。_开创了山水诗派。到唐代,以_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继承陶渊明田园诗、谢灵运山水诗的传统并融会了两家的特点,从而形成了_,并达到文学史上的颠峰状态。,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派,内容:这类诗多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艺术特色: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清幽淡雅,多用白描手法。代表诗人: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山水田园诗鉴赏常用术语,1思想内容2表现手法3语言特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闲适淡泊安逸恬淡淡泊名利悠然自得,借景抒情白描,清新自然质朴冲淡清幽清丽淡雅淡远,山水田园诗四首,宿建德江孟浩然,孟浩然之生平,(689740),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四十岁以前一直住在襄阳,以诗自适;四十岁时到长安考过一次进士,却没有考上,从此不得不断了做官的念头,在江浙一带游历了几年之后,最终死在襄阳。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2)艺术风格:_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宿桐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江上思归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夜泊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送杜十四之江南,清幽淡远,写作背景介绍此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漫游吴越之时。当时,孟浩然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自己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但是,孟浩然科举考试失利,未能中进士,失意东归。,途经建德江时,愁绪无法排遣,然而,当黄昏来临,明月当空之际,这建德江周围的景物却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于是,一首名垂千古的写景抒情小诗就这样诞生了。,思考讨论,人说这一联写景“妙”,妙在何处?,“低”字从“旷”字生出,“近”字从“清”字生出。原野空旷,故见天低于树;江水清澈,故觉月近于人。,“诗外味”是什么?,这是一首写羁旅愁思的诗。一个“低”字寄寓着诗人沉闷抑郁的愁思,一个“近”字暗含着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这一联诗中虽不见一个“愁”字,但无处不有羁旅之愁。,终南望余雪,作者简介祖咏(699一约746),洛阳人。开元十二年(724)登进士第。后仕途失意,移居汝坟。曾南游江南,北上蓟门。与王维、储光羲等友善。全唐诗编诗一卷。,写作背景,这是祖咏的一首传世名作,也是一首应试诗。当时,年轻的诗人满怀建功报国的凌云壮志,从东都洛阳来到了帝京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诗人早闻长安城南的终南山以其独特的风姿横亘关中,广绵千余里,又恰逢终南山刚刚降过雪,于是读书之余,欣然沿北坡而上,饱览了雪后终南山的秀丽山色。当在科举中看到“终南望余雪”试题时,诗人便欣然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思考讨论,积雪是不可能“浮”在云端的,诗人这样写是不是违反了常理呢?,没有。诗人这样写是写终南山顶高耸入云,突出于云端之上;且云在山腰缭绕飘动,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望去好似漂浮在云端之上。,这是一首应试诗,当时,年轻的诗人满怀建功报国的凌云壮志,有没有从诗中体现出来?,积雪浮云端,“城中增暮寒”暗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描绘了从长安城里看到的终南山阴岭的秀色,但最后一句才露出作者本意,抒写了关心人民疾苦的忧虑。,田家杂兴八首(其二),作者简介储光羲(约706一约762),19岁(开元十三年)中进士。因仕途失意不满时政弃官而走,一度与王维隐居终南山纵酒论诗。安史之乱中陷贼,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贬往岭南,不久便客死异乡。,基本解读,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腴。我情既浩荡,所乐在畋渔。,对比,写自己隐居的志向,山泽时晦暝,归家暂闲居。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具体写田园生活之乐,白描,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进一步明志,直抒胸臆,鉴赏要点,主旨:此诗写自己_之乐。艺术特色:诗风_,运用了_的表现方法。,隐居田园,质朴自然,白描,(P24鉴赏探究一)思考讨论,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比较,两诗有何异同?,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通过对田园风光的描绘,抒发了厌恶官场、向往田园生活的志,陶诗在描写田家风物中自然而然地表现归田之乐,储诗则更多地直说归田之乐。,陶诗更冲淡自然,意境悠远;,储诗更质朴率真,结构谨严。,游终南山,作者简介孟郊(751814),字_,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屡试不第,曾客游河南、邻宁等地。贞元十四年(798)方登进士第,做的官都不大。因终日吟诗,吏事多废,后辞官归家。,东野,孟郊一生,生活贫困,仕途潦倒,诗歌内容多啼饥号寒,倾诉穷愁失意的不平之鸣。与韩愈合称“韩孟诗派”诗歌主要风格特征:凄苦冷涩奇崛硬险,孟郊诗歌“奇崛硬险”的特点在这首诗中是怎样体现出来?,分析:“南山塞天地,日月石山生。”终南山虽高大,但还没有高大到充塞于天地之间,此处以_手法写出了诗人身处深山的独特感受。一个“塞”字,用得硬险.着一“生”字,“险”而不“怪”,唐诗中有“海上生明月”、“海日生残夜”、“四更山吐月”等,但孟郊此句太“硬”,无这几句中所表现出的情韵。,夸张,“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两句的风格仍然是奇险。“高峰夜留景”写山下已是不见阳光的夜幕之时,终南山的高峰上尚有落日的余晖。“夜”与“景”(日光)本不应同时出现,诗人却把它们安排在一起,确有“奇”的感觉。这里极言山高。“深谷昼未明”,写终南山千岩万壑,高低悬殊,高处已是白昼,低处尚一片幽暗。“昼”与“未明”也是一对相反的概念组合在一起。这里极言谷深。,“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驱”字下得险,写出山风的威力惊人。“拂”字也下得险。声音本是无形无色的,如何“拂”呢?因为长风过处,叶叶飘拂,声音自然发出。这里就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了,既能看见万壑松涛,又能听见万壑清风。,诗歌主旨通过写终南山的_之景,表达诗人_的志向。,雄奇险怪,归隐山林、淡泊名利,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终南山王维,吟读王维终南山与孟郊的游终南山,说说二者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