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语文试卷现代文必考阅读题分析与比较,第三大题为现代文必考阅读,文章节选自蒋孔阳美学新论,有删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美和美的东西蒋孔阳,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首诗、一曲音乐,我们觉得美;穿的衣服,用的家具,我们都会用审美的眼光,来说他们美不美。但是如果认真追问一下:究竟什么是美?我们却往往会瞠目结舌,不知所答。,在对美进行追问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是把美和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把美的东西当成美。这是因为我们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的时候,差不多总是先碰到具体的美的东西,然后再从美的东西概括出美的概念来。,古希腊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谈论美的专著。其中苏格拉底向希庇阿斯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美?”希庇阿斯就混淆了美和美的东西,用一位漂亮的小姐、一匹漂亮的母马、一只漂亮的汤罐等等,来回答“什么是美”。苏格拉底坚决反对这一回答,说他所要探讨的,不是“什么东西是美的”,而是“什么是美”。“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为美”。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探讨了许久,最后不得不感叹地说:“美是难的。”,这个讨论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它要我们透过美的现象去探讨美的本质,从千千万万美的东西中,去寻找美的普遍规律。关于美本身,所要研究的是作为普遍规律的美,也就是美的本质,而不是芸芸总总的美的现象、美的东西。把美的东西当成美,会造成许多困难。,首先,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例如漂亮的小姐,就只能说明漂亮小姐的美,而不能说明漂亮的母马的美、漂亮的汤罐的美。美的东西千千万万,但它们都各有其美,而不能用以相互说明,更不能相互等同。桃花的美不同于梅花的美,而红楼梦与儒林外史或是唐诗的美,也是各异其趣,迥不相同。美是从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中所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它从现象上升到本质。它能说明任何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原因,但它本身并不就是美的东西。,其次,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美的东西与人处在某种关系当中,它是美的;处在另外的关系当中,它就可能不美或者变成另外的一种美。例如西湖,当晴光潋滟或山雨空濛的时候,条件不同,它就具有不同的美。而当杜甫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时的雨,可以说是美的。可是当杜甫写道:“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时的雨,你又能说是美的吗?因此任何美的东西的美,都随着它与人的关系而变化,我们很难把美的东西永远当成是美的。,第三,美的东西不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从自然到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艺术,无不有美的东西存在,在这样众多的美的东西中,你要把关说成是某一种东西,当然不可能。同一种东西,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不同的东西,它们却可以都是美的;甚至互相矛盾的东西,也可以都是美的。,第四,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种物质属性,本来不是一种“东西”,我们又怎么能够把美当成是某种美的东西呢?谈到味,它有酸甜苦辣;谈到色,它有红黄蓝白;谈到声,它有清浊高低。凡此,都是一定的物质因素构成的,它们都表现为某种物质的东西。但是,美却不然,你能说美是由哪些物质的因素构成的呢:你只能说,美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它又不仅仅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例如美必须和味、色、声发生联系,但美又不在于味、色、声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色外之色,声外之声。这样,你又怎么能够用某种固定的东西,固定的味、色、声,来说明美呢?,美不是美的东西,它是什么呢?我们说它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选自美学新论,有删改),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A从美的本质看,漂亮的姑娘本身就是美。B从美和一定物质条件的关系看,人的嗓音好,歌声不一定就美。C.梅花的美丽与桃花的美丽虽不相同,但都包含着美的规律。D在欣赏诗词时,不能用词的婉约美去衡量词的豪放美。E斑马身上的黑、白两种颜色决定了它的美。【答案】A、E,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美的概念需要根据美的东西来总结。B不能因为某一种东西是美的,就把与之相反的东西当成丑的。C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并未解决“美是什么”的问题。D美的东西人人都能欣赏,所以美的问题并不复杂。【答案】D,14指出画线部分“味外之味”的两个“味”字的不同意思。(4分)【参考答案】第一个“味”:人的味觉品尝到的酸甜苦辣等味道。第二个“味”:超越于酸甜苦辣等具体味道之上的事物的美。,15一群大学生探险进入一处原始森林,对所见景物的原始美十分赞叹。几小时后,他们迷路了。夜幕降临他们对周围的景物开始感到恐惧。请从美与人的关系的角度,结合文中原理,对这种现象作简要分析。(4分),一、选文解读,蒋孔阳(1923-1999),四川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美学家。文本选自其美学新论第二编美和美的东西,有删改。,聚焦点:“什么是美”、“什么是美的东西”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话题,并未偏向于理科、文科任何一端,是对20042005年偏于理科选文、2006年以后偏于社科选文的自我调整,是对2009年爱因斯坦自由与科学的回归,比较适合文理科所有考生。,论述过程:先指出存在问题,以具体可感的例子,列举美的感受,进而提出问题,通过古希腊哲学家对“美”与“美的东西”的追问,厘清了“美的东西”和“美”的概念,提醒读者要“透过美的现象去探讨美的本质,从千千万万美的东西中,去寻找美的普遍规律”,,从四个方面谈论“美”与“美的东西”:首先,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其次,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第三,美的东西不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第四,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种物质属性,结论:美不是美的东西,美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全文思路清晰,论点突出,观点鲜明,论述层次分明,举例多是切近于身边常见的生活体会之言、古典名著的阅读感受,没有隔阂;虽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但整个论述平易畅达,似与高中生娓娓而谈,条分缕析,不故作高深,无玄奥的表达,阅读难度低于2008、2009年试卷,与2010年试卷持平。,由于作者本身是一位美学大家,学术造诣高,学界名声大,而且,该命题业已成为学界共识,因此,无论是选文本身,还是文中涉及的知识点,都具有无可置疑的权威性与常识性的特点,非常适宜试卷命题。,二、考纲规定与考点提炼,(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通常情况下,可将以上考点归纳为:1、概念辨析;2、句意理解;3、结构分析;4、信息筛选;5、内容概括;6、观点把握;7、想象推断从历年各地试卷情况看,大抵在此范围内制题,今年试题的能力层级覆盖了理解能力与分析综合能力这两个层面,符合考纲要求。具体考点的设置:1、信息筛选与整合;2、概念理解;3、内容概括;4、观点分析、概括与运用。,大体沿着2009年、2010年的命题思路而略有拓进,稳中有新,平中寓巧。这四个考点,与前面语基、语用题(侧重考察语言、结构)、同时也跟后面选考阅读题(侧重“多样选择”考察)区分开来,形成一种有效地分工协作的关系。,总之,选文的中心论点与各分论点在文章的开头或者段落的开头直接给出,文中也没有出现太难找和太难懂的信息与句子,因此,设置问题也较为简易,大多数答案可直接在文中找出,或者稍加归纳与推论就可得出。下面分析具体题目:,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A从美的本质看,漂亮的姑娘本身就是美。希庇阿斯就混淆了美和美的东西,用一位漂亮的小姐、一匹漂亮的母马、一只漂亮的汤罐等等,来回答“什么是美”。苏格拉底坚决反对这一回答。,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例如漂亮的小姐,就只能说明漂亮小姐的美,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种物质属性美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它又不仅仅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例如美必须和味、色、声发生联系,但美又不在于味、色、声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色外之色,声外之声。这样,你又怎能用某种固定的东西,固定的味、色、声来说明美呢?,照此推理,“漂亮的姑娘本身”,指的是“美的东西”,与“美的本质”不能划等号。这一句考察两个概念的辨析。题干表述不对。,B从美和一定物质条件的关系看,人的嗓音好,歌声不一定就美。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种物质属性,本来不是一种“东西”,我们又怎么能够把美当成是某种美的东西呢你只能说,美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它又不仅仅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你又怎么能够用某种固定的东西,固定的味、色、声,来说明美呢?,照此推理,“嗓音好”,是“歌声美”的必要物质条件,但美“又不仅仅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因此,“嗓音好(物质条件)”,歌声不一定就“美”。这句考察对“美”的概念的理解。题干表述与文意一致。,C梅花的美丽与桃花的美丽虽不相同,但都包含着美的规律。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桃花的美不同于梅花的美,而红楼梦与儒林外史或是唐诗的美,也是各异其趣,迥不相同。美是从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中所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它从现象上升到本质,D在欣赏诗词时,不能用词的婉约美去衡量词的豪放美。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桃花的美不同于梅花的美,而红楼梦与儒林外史或是唐诗的美,也是各异其趣,迥不相同。美是从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中所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它从现象上升到本质。,因为,“美的东西”“不能用以相互说明”,婉约词与豪放词都是美的,“不能相互等同”,所以,不能用词的“婉约美”去衡量词的“豪放美”。这里仍是辨析“美”与“美的东西”,题干表述与文意一致。,E斑马身上的黑、白两种颜色决定了它的美。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种物质属性,本来不是一种“东西”,我们又怎么能够把美当成是某种美的东西呢你只能说,美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它又不仅仅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你又怎么能够用某种固定的东西,固定的味、色、声,来说明美呢?,这里,斑马的黑、白颜色是决定斑马的美的物质属性、物质条件,但是,不能反过来说,斑马的美是由黑、白颜色决定的,题干表述不对。这里考察的是“美”的概念的理解。综上所述,答案是A、E,【讲析】本题围绕着“美”与“美的东西”这两个概念设置选项,重点考查考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美的概念需要根据美的东西来总结。B不能因为某一种东西是美的,就把与之相反的东西当成丑的。C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并未解决“美是什么”的问题。D美的东西人人都能欣赏,所以美的问题并不复杂。【答案】D,A美的概念需要根据美的东西来总结。选文无这样的表述,但可找到疑似句:“它要我们透过美的现象去探讨美的本质,从千千万万类的东西中,去寻找美的普遍规律”,“美是从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中所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它从现象上升到本质”,需要对内容的理解加以概括或转述,置换为“美的概念需要根据美的东西来总结”,符合文意。,B不能因为某一种东西是美的,就把与之相反的东西当成丑的。“美的东西不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不同的东西,它们却可以都是美的;甚至互相矛盾的东西,也可以都是美的”,可推导出“不能因为某一种东西是美的,就把与之相反的东西当成丑的”,符合文意。,C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并未解决“美是什么”的问题。苏格拉底坚决反对这一回答,说他所要探讨的,不是“什么东西是美的”,而是“什么是美”。“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为美”。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探讨了许久,最后不得不感叹地说:“美是难的。”符合文意。,D美的东西人人都能欣赏,所以美的问题并不复杂。“美的东西人人都能欣赏”,与“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首诗、一曲音乐,我们觉得美;穿的衣服,用的家具,我们都会用审美的眼光,来说他们美不美”等句意思接近;,“美的问题并不复杂”的说法,则与文意相反,“如果认真追问一下:究竟什么是美?我们却往往会瞠目结舌,不知所答”,苏格拉底最后不得不感叹地说:“美是难的。”这些一再提醒:美的问题不简单。所以,必须选择D项。,综上所述,我们清楚地看到,所有题干的表述都能从选文直接找到相对应的句子,或者稍稍推导一下,就可以想清楚相应的对应关系,结论是不难得出的,可以说,题目的难度不大。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14指出画线部分“味外之味”的两个“味”字的不同意思。(4分)【答案】第一个“味”:人的味觉品尝到的酸甜苦辣等味道;第二个“味”:超越于酸甜苦辣等具体味道之上的事物的美。【讲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题干出自:例如美必须和味、色、声发生联系,但美又不在于味、色、声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色外之色,声外之声。这样,你又怎么能够用某种固定的东西,固定的味、色、声,来说明美呢?,以上一句是一个例子,在选文的作用是以例子来印证观点,因此,我们必须回到观点及其论证过程中去发现我们所需的确切答案,选文有以下关键的句子和观点:,“美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它又不仅仅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美必须和味、色、声发生联系”,“美是从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中所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它从现象上升到本质”,“美”,“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因此,第一个“味”是作为“美”的具体的物质条件而存在的,据此又可以推导出,第二个“味”是指从酸甜苦辣等具体味道总结出来的事物之美,按选文的说法,是超越于酸甜苦辣等具体味道的事物之美。,15一群大学生探险进入一处原始森林,对所见景物的原始美十分赞叹。几小时后,他们迷路了。夜幕降临他们对周围的景物开始感到恐惧。请从美与人的关系的角度,结合文中原理,对这种现象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1分)当一群大学生以探险的心态进入原始森林,那种原始风貌在他们眼里是难得一见的美;当他们迷路被困,面临危险,原来的美就消失了。这表明美是随着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3分),【讲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的能力;能力层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分子与细胞课件
- 高三物理最后一课课件
- 高三家长会课件
- 高一政治课件资本主义
- 知识产权保护劳动合同补充协议书变更
- 《离婚冷静期间婚姻法律咨询与代理服务合同》
- 汽车美容店租赁合同经营许可及监管协议
- 智能家居研发合伙协议退伙技术成果转化协议
- 智能制造工程合同签订关键要素及法律风险防范
- 离婚诉讼中子女抚养费及扶养费调整协议书
- 【一例重症肺炎的个案护理案例报告6000字(论文)】
- 员工培训体系优化研究
-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课件
- 传热学全套PPT完整教学课件
-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5课《国家机构有哪些》优秀课件
-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北师大版高二全册第6课《温故知新》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 瑞美检验医生工作站操作手册
- 欧美电影文化(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智慧树知到】网课章节答案
- 双人心肺复苏
-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大纲
- T-GDPA 3-2021 奥利司他胶囊质量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