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学复习_第1页
中国地质学复习_第2页
中国地质学复习_第3页
中国地质学复习_第4页
中国地质学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始声明:保留所有权利,重印)第九章中国区域构造特征概述除亚洲以外的所有大陆都由一个前寒武纪克拉通或其一部分组成,即它们在结构和地形上属于一个大陆。亚洲是一个年轻的复合大陆。除了西伯利亚克拉通以外,大陆的主要部分是由过去4亿年中不同大小的陆块及其边缘块镶嵌而成的(任继顺等,1999)中国具有亚洲复合大陆结构的典型特征,由中朝、扬子、西域、华夏、准噶尔-吐哈、佳木斯-松嫩等不同地壳结构、生物地理区系和演化历史的地块组成。中国大陆在全球大陆的特点是什么?1.与北美、非洲等地巨大的前寒武纪克拉通相比,中国地台规模小、刚性低、盖层变形强。2.复合大陆的另一个含义是,在空间上并置的地块最初来自世界的不同地方,这使得我国的区域地质更加“国际化”。在各种全球大陆重建中,我国要么没有自己的位置,要么处于“天涯海角”。3.复合大陆不同源区的地台或地块的并置意味着许多造山带的存在。4.中国陆地面积大,规模小。后期构造运动引起的陆内变形无疑会在早期对固结部分产生再影响。中国大陆的类型和主要标志是什么?主要地块类型(古板块)1)华北-朝鲜板块2)扬子型扬子板块;阿拉善柴达木地块塔里木板块3)冈瓦纳型拉萨地块和印度板块北缘4)北亚准噶尔、吐哈、松嫩、布雷亚-佳木斯-兴凯地块在区域成矿预测中,一般成矿作用只有在局部块体拼接在一起后才会发生。在此之前,成矿规律和构造发育都应与其源区相匹配。因此,研究地质历史时期不同相关地质体的排列组合的基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中国大陆是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机制形成古代亚洲大陆的?第一章,中国区域构造概述*我国地形的特点是什么?(1)东西高东低的梯形地形(2)以贺兰山、龙门山和横断山为界;东部和西部的山脉走向和地表高度有显著差异。(3)我国东部有四个流域和山地系统,突破了上述地形高度格局,从北到南划分出五大内部水系(流域)。*与中国地球物理场特征相关的背景因素是什么?中国地球物理场1.莫霍面等深线反映了地壳厚度和上地幔顶面的波动2.岩石圈厚度图反映了岩石圈厚度和上地幔软流圈顶面的波动3.中国热流图反映了中国岩石圈现代热状态速度场。4.地应力矢量图反映了我国现今地壳运动的速度场。5.地震震中分布图反映了中国及其邻近地区的地震活动和地震带的空间分布*我国的构造背景是什么?*早古生代大陆漂移到南半球;*晚古生代陆块属于古特提斯洋中的“泛华夏大陆群”,在印支期拼合成古亚洲大陆。*印支期后,古代亚洲大陆受到新特提斯洋和西太平洋构造带的影响。亚洲大陆是在始新世末印度板块拼合后形成的。*中国区域构造分区(地台和造山系统)中国的平台(古代板块)1)华北(中朝)地台:1900-1800年吕梁运动形成基底,中元古代至三叠纪为盖层发育阶段,大部分地区缺失上奥陶统-下石炭统2)扬子地台:850-800Ma晋宁运动形成基底,新元古代南华-三叠纪为盖层发育阶段,震旦系有冰碛;峨眉山玄武岩位于上二叠统和下二叠统(吴栋运动)之间的西南部。3)塔里木地台:850-800毫安塔里木运动(相当于晋宁运动)形成基底,新元古代震旦纪-二叠纪为盖层发育阶段,三叠纪-新生代为中新生代盆地。古生代期间,其特征与扬子地台相似,震旦纪冰碛和吴栋玄武岩也有发育。西部地台很可能是与柴达木和阿拉善一起形成的。4)南海-印支地台:包括印支、南海、海南岛南部、东海陆架、台湾、前寒武纪地台(失落的大陆),大部分沉入海中。土地仅见于福建和浙江的华夏地块。(5)印度台北边缘:雅鲁藏布江以南,喜马拉雅带(主要是高喜马拉雅山)。泛非基底、中寒武世-渐新世均为一套稳定浅海相的台地型沉积盖层,发育C3 -P1冰水堆积和舌咽植物群,属于典型的冈瓦纳大陆。中国造山带(造山带系统)1)天山-孟醒造山系统:它是塔里木-华北地台以北乌拉尔-蒙古-鄂霍次克造山带,主要是海西-印支造山带的弧造山系统(中亚造山系统)的一部分。它包括由北向南发展的西伯利亚地台的南大陆边缘和塔里木、华北的北大陆边缘、南天山-塞拉里昂-延边对接缝合带,标志着古代亚洲海洋的闭合。(2)秦(齐)-昆造山带:它是一条介于塔里木、华北和扬子地台之间的海西-印支褶皱带,尤其是印支期南北大陆交汇的褶皱造山带。大致以商南冯丹缝合带为界,北属于中朝地台的南大陆边缘,南属于扬子地台的北大陆边缘。祁连山加里东造山带。3)华南造山系统:扬子地台与南海-印支地台之间的加里东造山带。它们的边界可能是绍兴-江山-鹰潭-衡阳断裂带。加里东运动后,海盆关闭,华夏地块与扬子地台连成一体,形成一个扩大的扬子-华南地台。(4)滇藏造山系统:昆仑山以南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它是由冈瓦纳大陆自晚古生代以来不断向北拼接和碰撞形成的造山带。它包含了许多南方的小地块(弧形地块),如羌塘和拉萨地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部属于印度地台的北缘。5)东亚活动大陆边缘:受西太平洋构造域的影响,侏罗系出现的北北东向跨越中新生代构造带,近东西向有不同的构造单元。*中国的构造演化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中国大陆构造演化的大阶段划分*晋宁期和晋宁前期(1)陆核的形成(约3.62.5 Ga);(2)原位成表(约2.5 1.85 Ga);(3)平台形成(约1.850.82 Ga);*晋宁后至印支期(T2)(4)盘古-古亚洲大陆形成阶段( 820-210毫安)*印支期后(T3 -Q)(5)陆内变形阶段(210毫安至今)第二章中国-朝鲜板块阜平运动:钠花岗岩(TTG岩系)的大规模侵入封闭了太古宙大陆核心褶皱周围的上述火山-沉积岩层,加厚了地壳,扩大了稳定区,形成了以花岗片麻岩-绿岩带为主体的古大陆核心。五台运动:新太古代中晚期,以TTG和花岗岩为主的构造岩浆热事件形成了分布广泛的岩浆杂岩带。这些复杂带的出现和发展及其空间分布记录了新太古代大陆地壳的增生和融合。吕梁运动:在古元古代末期(19 18亿),人们普遍认为它标志着中国和朝鲜地台基底的基本形成。燕山运动:是中国东部和华北克拉通侏罗纪-白垩纪的一次重要的“造山地壳运动”。燕山运动不仅是中国的一次重要构造运动,也是一次国家间的运动。这是东亚的构造形成。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成矿期。华北地台(基底)的构造演化燕山运动的实质:根据燕山地区发育的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指出这是侏罗纪白垩纪中国东部一次重要的“造山地壳运动”。为什么平台被激活(克拉通被摧毁)?第三章扬子-华南板块华南构造分区(扬子-华南板块);扬子-华南板块的重要构造运动和关键地质事件晋宁运动广西体育吴栋运动扬子地台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的褶皱特征:在中、晚三叠世之间,由于印支运动,大部分华南地台上升到陆地。晚三叠世沉积相带的分布开始反映东西向分异的构造格局,东部隆起和川西是龙门山前的陆相前陆盆地。扬子-华南地台的燕山运动受伊佐东部内奇板块斜向俯冲和中国西部特提斯洋俯冲的影响。扬子地台和华北地台演化的异同:与中朝地台相比,扬子地台基底形成较晚,由浅变质砂质板岩组成,刚性和固结度较弱。除四川西部和云南东部以外,多活动现代地震活动的后期发展相对弱于中国和朝鲜。扬子地台盖层记录相对完整。从华南-震旦纪到中三叠世,海相沉积物一般为海相沉积物,地层连续,海水直到印支运动后才退出。扬子江平台与中朝平台的明显区别在于其发展过程中内部活动的不同。第四章西部板块(平台)-塔里木、柴达木和阿拉善西部板块(塔里木、柴达木、阿拉善)基底形成时期;阿拉善:原南华系的晋宁基底祁连山构造分区;(1)原华南基地中祁连山多罗诺尔集团(青白口系统)托雷南山集团(蓟县)党河集团(长城)(2)南华期-早古生代裂谷期寒武系和奥陶系北祁连带是深水海洋盆地。祁连运动:志留纪末的祁连运动结束了祁连山带的裂谷槽-小海洋盆地的演化阶段统称为“祁连运动”。第五章古亚洲海洋天山-孟醒山系天山-孟醒山系的构造分区33,360天山是亚洲最大的山系。中国夹在准噶尔和塔里木大盆地之间,绵延2000公里进入蒙古人民共和国戈壁天山。天山雄伟陡峭,西高东低,西高4000-6000米,东至1000-2000米,一直延伸到北山。它们基本上是裸露的低山丘陵。波罗科努山的北支,博格达到哈尔里克山,习惯上被称为北天山。中国的大部分分支机构位于哈萨克斯坦,包括吉尔吉斯山脉到中哈边境的库尔特缅甸山脉。南支从阿拉伊山穿过哈尔克山到达库鲁塔格山,被称为南天山。Silamauron Butt缝合带的构造意义Silamauron Butt缝合带是古代亚洲海洋灭绝的标志,其北部被认为是西伯利亚古陆逐渐向南扩展的大陆边缘地区。其南部被认为是中国-朝鲜-塔里木板块逐渐向北扩散的大陆边缘地区。前者比后者宽得多,所以两者是对称发展的。第六章秦岭-大别造山带第七章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的主要构造分区及其基本特征;1.秦启昆造山体系:早古生代,南昆仑下古生界(万宝沟群、那克台群)-上古生界(布青山群)为增生杂岩。北昆仑是一个向前的弧形。北昆仑山前弧以北,存在多岛弧、弧后海底扩张和海洋盆地交替的时空结构格局。碰撞后,大部分地区在泥盆纪被转换成陆地。晚古生代至三叠纪的昆仑带受古特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