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宏观调控行为的可诉性_第1页
论宏观调控行为的可诉性_第2页
论宏观调控行为的可诉性_第3页
论宏观调控行为的可诉性_第4页
论宏观调控行为的可诉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论宏观调控行为的可诉性关键词宏观调控/法治化/可诉性内容提要国家宏观论坛,重庆,XX)笔者认为,这种观点至少是对现代法治精神的背离现代法治的精髓在于对公权力运用的控制;现代法治的屏障在于司法权的独立、权威与有效;现代法治的演进在于尽量缩小政府活动的非法治范围而不是维护或扩张这种范围。在经济法领域主张宏观调控行为不可诉的观点,于目前行政诉讼拒绝接纳“抽象行政行为”的背景下,实质上是将宏观调控推向了绝对的人治化运行的危险境地。诚然,宏观调控的控制与矫正有多种方式,诸如政府内部的监督、人大的外部督察、社会公众的谴责、行为者企业以及国家修改、变更有关政策和事业规模,或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损害的出现或扩大,甚至禁止被告再从事有关活动,故而又被称为禁止性诉讼。”26笔者认为,宏观调控公益诉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一是规定宏观调控公益诉讼诉权。立法应当明确规定,宏观调控的决策和实施违反了相关法律的规定,对国家、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的,公民、社会团体或有关机关具有请求法院行使审判权以解决纠纷或者保护国家或社会利益的权利。二是宽原告资格,摒弃原有诉讼法理论中关于当事人必须是直接利害关系人的规定,从更广泛2/6的角度理解利害关系人和利益主体。笔者认为,具有宏观调控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的主体应包含以下几类直接利害相关人;公益组织或社会团体;间接利害相关人;国家机关,比如英国的法务长官可以代表公众提起公益诉讼27。事实上,这种由国家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因其权威性和公共性,在我国尤其值得推广。LOCALHOST三是确定审查范围。如前文所述,宏观调控公益诉讼的审查范围,不仅仅是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也应纳入其中。四是确立激励制度。如,对原告实施奖励,“尤其是对胜诉的与案件无利害关系的个人实施重奖,以资鼓励其检举揭发控告经济违法行为”28。第二,建立“法院之友”制度所谓“法院之友”,根据布莱克法律词典的解释,是指对法院有疑问的事实或法律上的观点善意地提醒法院注意或向法院报告的人。“法院之友”制度是欧美法院长期以来惯用的手段,其目的是请当事人以外之第三者提供于案件的解决有用的意见和资料,辅助法院对案件的审理。“法院之友”的产生,分为由法院依其权限委托以及由法院根据要求申明己见者之申请予以批准两种情况。能作为“法院之友”的,有政府机关、压力集团,也有专家学者29。一般认为,英国是最早将“法院之友”制度引入审判制度的国家;在美国,“法院之友”制度是其法院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50年3/6来,联邦上诉法院85以上的案件都有“法院之友”参与30。笔者认为,在宏观调控公益诉讼制度中,引入“法院之友”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宏观调控具有极强的政策性,单纯的法律判断并不一定能得出合理的结果,需要参考相关领域专业人员的意见才可能作出合乎情理的判决;二是宏观调控具有极强的专业技术性,承担审判职责的法院当然不可能全知全能,相关专业的人员介入并提供意见,可以保证查明案件的性质及真相;三是作为“法院之友”的权威专家的意见,极易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可,而这作为一种无形力量,可以有效抵御来自行政部门的干预,并防止司法腐败、司法不公等现象的产生。注释1刘剑文,杨君佐关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法问题J法制与社会发展000162刘瑞华司法权的基本特征J现代法学,XX873胡肖华从行政诉讼到宪法诉讼中国法治建设的瓶颈之治J中国法学,XX1024李昌麒,胡光志宏观调控法若干基本范畴的法理分析J中国法学,200235欧内斯特盖尔霍恩,罗伯特M利文行政法和行政程序法概要M黄列,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61996456郝明金行政行为可诉性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4697王名扬法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2158于安德国行政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731749路易斯亨金宪政民主对外事务M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11811910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7511邢会强宏观调控行为的不可诉性探析J法商研究,2002656612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6713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杨,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2014王人博,程燎原法治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17815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M王献平,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XX5416孙笑侠法律对行政的控制现代行政法的法理5/6解释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25817胡建淼公权力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XX37018于晓青司法的特质与理念J现代法学,XX18219陈瑞华司法权的性质以刑事司法为范例的分析J法学研究,20003620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M沈宗灵,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30721詹姆斯M伯恩斯,等民治政府M陆震纶,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20122程竹汝社会控制关于司法与社会最一般关系的理论分析J文史哲,XX15223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29524尹伊君社会变迁的法律解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XX1625梁治平法治在中国制度、话语与实践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14326王蓉创新环境资源法学,共建绿色千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2000年年会综述M/陈婉玲6/6经济法责任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XX309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