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绿地系统规划专题..ppt_第1页
成都绿地系统规划专题..ppt_第2页
成都绿地系统规划专题..ppt_第3页
成都绿地系统规划专题..ppt_第4页
成都绿地系统规划专题..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都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第一部分规划文件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集,成都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说明书,第一章概况及现状分析第二章规划总则第三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第四章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与分区第五章城市园林绿地分类规划第六章水系绿地规划,第七章树种及其他植物材料规划第八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第九章古树名木保护规划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第十一章规划实施的对策和建议第十二章附录,规划期限:近期:20032010年中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规划范围与规模:第一层:市域范围,面积:12390km2第二层:主城区,5城区高新区6个周边组团,面积3681km2第三层:中心城区,绕城高速以内,面积:598km2,第一章概况与现状分析,一、概况,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2、地形地貌3、水系河流4、地质土壤5、气候条件6、生物资源7、旅游资源,社会经济条件1、城市沿革2、成都园林绿化的历史发展3、行政区划与人口4、经济发展,环境状况,1、水环境2、大气环境3、酸雨,二、城市绿地现状与分析,城市绿地发展概况现状绿地概况城市热岛效应分析城市绿地结构布局现状分析现状主要存在问题城市绿地发展的优势、潜力和挑战,现状绿地概况,三环路、西沿线、浣花溪、北郊森林公园、沙河公园等大型绿地建设2003年统计,到2004年4月:,中心城:绿地8328.64hm2,绿地率29.34,绿化覆盖率32.14,人均公园绿地6.03m2;主城区:绿地总面积10893.84hm2,绿地率30.39,绿化覆盖率32.9,人均公园绿地7.32m2;,总体评价:已具备多类型的绿地,布局较为合理,点线面结合,城乡结合,平面立体结合,绿化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环境效益明显,景观较优美,形成初步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现状绿地概况,城市热岛效应分析,1、分布格局,多,多,少,少,热岛平均强度24,2、分布方式,天府,块状热量区,块、线为主点、团较少,老川陕路,成彭公路,成温公路,成雅公路,成渝公路,3、分布特征,极点少,均值宽多中心,热岛中心昼夜交替变化,5个极点,绕城高速路,下午中心,深夜热岛中心,二环路,注:图中白色区为低温分布区。右上角为水体低温区,左下角为森林低温区。,城市绿地结构布局现状分析,1成都市城市绿地景观分类1.1成都城市绿地景观分类原则1.1.1尺度原则1.1.2功能原则1.1.3形态结构原则1.1.4生态等级原则,城市绿地结构布局现状分析,1.2成都市城市绿地景观分类5大类,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其它绿地,2成都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具体指标包含:城市绿地景观单元特征指数,如绿地斑块面积、周长、斑块数量等,2成都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2.1成都城市绿地景观构成分析范围面积为750km2的中心城区和周边七个组团,在成都城市中心城区750km2内,绿地景观面积共计83.29km2,其中公园绿地18.39km2,占总绿地面积的22.08%;附属绿地26.19km2,占总绿地面积的31.44%;防护绿地7.23km2,占总绿地面积的8.68%;生产绿地11.16km2,占总绿地面积的13.40;其它绿地(主要为风景林绿地和部分湿地)20.32km2,占总绿地面积的24.40%;绿化总覆盖率为32.90,绿地率30.39,人均公园绿地7.32m2/人。,成都城市绿地景观总体结果分析,由此结果可见,成都中心城区附属绿地占该区绿地总量的三分之一多,而公园绿地和以风景林为主的其它绿地占有率仅为百分之二十左右。六个组团的绿地景观类型面积仍是以附属绿地为主,生产绿地面积较大.,成都城市绿地景观总体结果分析,成都城市绿地斑块数量分析,重点对中心城区的六区,即成华区、锦江区、武侯区、青羊区、金牛区和高新区绿地斑块进行分析。通过计算结果为:六区绿地不同类型斑块总数为21862个,从斑块总数来看,附属绿地景观类型的斑块占绝对优势,达19100个,占87.4锦江区、成华区和武侯区的绿地景观类型较齐全,其余三区都缺乏风景林绿地。,2004年成都市六区绿地景观斑块数量一览表,3结论与建议,3.1中心城区3.1.1结论3.1.1.1绿地斑块数量不少,但分布与布局极不平衡,以附属绿地占绝对优势。3.1.1.2绿地斑块形状规则,缺乏自然形状,人工痕迹较重,复杂形不够。3.1.1.3绿量不高,缺乏乔木为主的复层群落结构,三维绿量较低。,3.1.2建议,3.1.2.1增加以风景林绿地为主的其它绿地和公园绿地类型斑块数量与面积。3.1.2.2增强中心城区各类绿地斑块的自然形和复杂性。3.1.2.3增强各类绿地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增加群落的成层性,以提高绿地系统功能。3.1.2.4增加各类绿地斑块面积,尤其是公园绿地的面积。3.1.2.5在中心城区,通过绿色廊道建设或旧城改造等办法,加强斑块之间的联结,降低绿地斑块的破碎度。,3.2都市区(中心城区六组团),3.2.1结论3.2.1.1东北方向该区由中心城区的成华区新都清白江组团构成。由于成华区绿地数量和质量都较好,新都清白江组团的三维绿量也达到2.29107m3,加之成都市的主风方向是北北东,因此这一地段有良好的绿地基础和气象条件。但还未形成完整的绿地网络布局。,3.2.1.2西南方向是由中心城区的高新区、武侯区华阳、双流组团构成。华阳区组团是成都市房地产开发的热点,也是成都市民休闲度假的常去之地;双流有四川最大的国际机场。然而高新区总绿量最小的,斑块密度也是最大的。武侯区人均公园面积最小。两组团的绿地基础较差,并且这一区域内没有高质量的绿地,也缺乏大块状的公园绿地。,3.2.1.3西部方向是由中心城区的青羊区温江组团构成。青羊区人均绿量最低,道路绿地较少。各类绿地在分布和量上不平衡。温江组团虽然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较高,分别为36.58和8.74m2/人,但这一区域的绿地构成极不平衡,主要贡献是生产绿地,占总量的72.8%,而防护绿地仅占总量的0.03。该区绿地没有形成良好的绿地网络,没有充分发挥水系的作用。,3.2.1.4西北方向由中心城区金牛区和郫县组团构成。金牛区,在六中心城区中人口最多,绿地各指标居中等,其中道路绿地较少。郫县组团由于与都江堰相连,其地势较高,地貌类型较多,因此,总的来说,该区域的绿地状况较好,基本骨架已形成。,3.2.1.5东南方向由锦江区和龙泉驿组团构成。锦江区人均公园绿量最小,仅为7.25m3/人,绿地斑块形状较为规则。龙泉驿组团的绿地率仅有12.18%,人均公园绿地4.92m2/人。说明该区域内绿地数量和质量都较差。东南部是成都市总体规划发展的方向,然而,不论从城市绿地状况还是城市热岛的分布(有专门一节分析)状况来看,这一区域的人居环境都不甚满意。,3.2.2建议,3.2.2.1东北方向一方面要增加新都清白江组团的绿地面积,另一方面要提高成华区和组团的绿地质量。具体说就是要增加三维绿量,以乔木为主,复层多样的自然群落结构,类型上以防护和风景林、释氧林等为主,形状上以大型块状斑块为主,绿地斑块形状要尽量自然复杂。建议以成绵高速公里、成俞铁路以及沙河和东风渠等道路和水系为骨架,健全绿地网络构架。,3.2.2.2西南方向在高新区内增加大型斑块,最好是增加公园和风景林绿地,通过道路绿地的建设,联接小斑块,以降低斑块的破碎度。武侯区,结合旧城区和道路改造增加公园面积。在华阳、双流两组团中,以自然地貌、水系为依托,建立大面积的块状和带状绿地,以乔木为主,绿地类型以防护绿地、风景旅游绿地和公园绿地为主。,3.2.2.3西部方向通过旧城区的改造,增加公园绿地面积和提高绿地的绿量;可将一部分居民迁移到温江组团去,减小青羊区人口压力,从另一方面增加该区人均公园绿地。利用温江现有绿地率较高的基础条件,适当增加其它绿地类型和面积,以丰富绿地类型的多样性,减小各类型不平衡的局面。以成温高速公路、江安河、青水河等为绿地网络主骨干,建立完善的绿地网络系统,提高整个区域的绿地系统功能。,3.2.2.4西北方向通过都江堰水系加强水网绿地的建设。加宽成灌高速公路等道路绿地的建设。通过郫县组团的绿地等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将金牛区的人口疏散一部分到该组团,同时通过对金牛区的旧城改造,扩大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各类绿地的三维绿量。,3.2.2.5东南方向充分发挥府河和东风渠等水系的环境改善作用,建立水系绿色网络系统,增加沿河两岸的绿带建设。增加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和生产绿地的面积,尤其要提高公园绿地的质量,尽量用乔木树种,营造自然式群落结构。以成渝高速公路和府河、东风渠等道路、水系为绿地网络主干,建设公路绿带和水系绿带,将该区域和其它区域的绿地联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作用和综合作用。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减少城市建筑密度,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和提高质量,以减缓城市热岛效应。控制该区域内工业污染排放以及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也是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途径。,一、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由7个子系统组成:山地绿地系统纵贯都江堰市、崇州、大邑、邛崃、彭州的龙门山脉绿地系统,包括市域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丘陵绿地系统包括市域东部、金堂、龙泉驿区及青白江的部分地区,第三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成都城市区位图,平原绿地系统主要包括连片的生态农业示范区和城市发展外围的块状农田城镇绿地系统包括中心城6区和温江等10个城镇部分河网绿地系统成都市域范围的水库、湖泊、河流、灌渠等,交通道路绿地系统包括: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铁路轨道、风景区公路以及市域范围内其它等级的公路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系统3个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二、绿地空间结构:总体结构为:两核、两圈、两带、两网、多廊两核以成都市中心城区和都江堰城区作为市域绿地系统的核心两圈构筑中心城区绿色生态屏障。绕城高速两侧绿地,各宽500米,面积84km2。城郊公路联系成都市主城区的郫县等外围组团,两侧各宽50米绿带。,两带:龙门山和龙泉山脉,构筑两条市域生态环境保护带两网:河流水系,构筑“蓝脉绿网”多廊:建立龙门山脉生态走廊,龙泉山脉生态廊道,沿白河以及下游的沱江建立市域北部的生态廊道、沿南河牧马山黄龙溪一线建立生态廊道,沿金马河建立纵贯市域西北东南的生态廊道。,第四章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与分区,一、主城区绿地系统总体布局结构,总体布局为:组团隔离在主城区各组团之间,组团与中心城市之间绿轴导风在主城区的主风方向,即新都青白江组团和郫县组团之间,新都青白江组团与龙泉驿组团之间,设置气流通道,形成城市绿系轴心地带和释氧源,五圈八片第一圈是府南河环城公园;第二圈二环路;第三圈是三环路和铁路环线,第四圈是绕城高速绿带;第五圈是城郊公路圈绿地蓝脉绿网以景观河道府河、南河、沙河、摸底河、浣花溪等形成绿色河网,中心城绿地现状图,第五章绿地分类规划,一、公园绿地规划原则规划指标至2005年,公园绿地发展到3040hm,人均公园绿地8m;至2010年,公园绿地发展到5100hm,人均公园绿地10m;至2020年,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400hm,人均15m。,分类规划1、综合公园1)全市性公园浣花溪公园群:新世纪公园:塔子山森林公园:,2)区域性公园天园公园:位于新都天元片区饮马河河弯处,以水上游乐项目为主,规模约为41hm。新城公园:位于新都城守片区主干三路东侧,作为综合性游憩公园,规模约为15hm。,2、社区公园,新建居住区和居住小区内绿地率不低于30,其中集中绿地人均1.52m用于建社区小型公园,服务半径500m左右。每个公园0.5至2hm左右,建设小型公园300个,总面积250hm。1)居住区公园2)小区游园,3、专类公园,1)儿童公园2)动物园3)植物园4)历史名园5)风景名胜公园,4、带状公园5、街旁绿地,中心城公园绿地规划图,第六章水系绿地规划,一、市域在成都市域范围内,对水库、湖泊周边的林地、绿地进行保护,建设水源涵养林,尤其是市域东北部的湖泊、池塘作为广义的湿地资源,应加以重点保护,充分利用现有的坑塘、洼地,在此基础上形成水面。除了要对水库、湖泊的周边进行保护外,还应当对市域重要河流水系加以保护。对重要河流水系的保护采取“绝对生态控制区”和“建设控制区”两级保护的措施:其中在绝对生态控制区,尽量以植被缓坡代替人工砌岸,主要布置生态绿地和园林绿化,除道路、桥梁、园林建筑小品之外,不进行其他性质的建设;在建设控制区,需对各类建设活动要进行严格审批,对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高度、密度等给予控制。严格执行成都市饮用水源保护条例,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种植水源涵养林,保护饮用水源。,二、主城区主城区水系格局保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护规划区范围内都江堰水系的走向、格局、水质、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内容可概括为“五江七河”。其中五江指都江堰水系在规划区范围内的五条主要河流:青白江、毗河、清水河、江安河、金马河;七河指流经中心区(三环以内)的七条支流水系:府河、南河、沙河、西郊河、摸底河、浣花溪、东风渠。对水系格局保护区采取“绝对生态控制区”和“建设控制区”两级保护的措施。具体控制要求为:五江七河在四环路以外的范围内,绝对生态控制区为两侧各100m,建设控制区为两侧各500米;在四环路以内的范围内,绝对生态控制区为两侧各50m,建设控制区为两侧各200m。,三、中心城在四环路(绕城高速路)以内的府河、南河、沙河、西郊河、摸底河、浣花溪、东风渠等七条支流水系,两侧各设置50m的绝对生态控制区,主要为公园绿地和公园;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