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的治疗过程.ppt.ppt_第1页
弱视的治疗过程.ppt.ppt_第2页
弱视的治疗过程.ppt.ppt_第3页
弱视的治疗过程.ppt.ppt_第4页
弱视的治疗过程.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弱视,弱视的定义,弱视在希腊文中有“视力迟钝”的含义。国内、外学者对弱视的定义没有统一的标准。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1985、1995年提出弱视的大意是: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矫正远视力低于0.9。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弱视是指:在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内,由于各种原因使眼内、外部视觉环境发生异常,造成各级视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导致单眼或双眼矫正远视力低于正常同龄儿童,伴有双眼单视功能异常。,弱视的分类,(一)斜视性弱视患者有斜视或曾有过斜视,由于眼位偏斜而发生复视,为了解除或克服斜视所造成的复视,大脑视皮质中枢就抑制由斜视眼传入的视觉冲动。斜视眼的黄斑功能长期被抑制而导致弱视。这种弱视是斜视的后果,是继发的,功能性的,因而早期适当治疗,弱视眼的视力可以提高,但也有少数顽固病例,虽经长期治疗,视力改善不多。,弱视的分类,(二)屈光参差性弱视由于两眼屈光参差较大,在两眼黄斑形成的物象清晰度不同或大小差别太大,融合困难,脑皮质中枢只能抑制来自屈光不正较大的眼的物象,日久发生弱视。这种弱视是功能性的,经过治疗有可能恢复视力。如果早期矫正屈光不正有可能防止其发生。,(三)形觉剥夺性弱视在婴幼儿期,如有角膜混浊、上睑下垂、先天性白内障,甚至不恰当的遮盖一眼,使得光线不能充分进入眼内,剥夺了该眼黄斑接受正常光刺激的机会,视功能发育受到抑制而发生弱视。这种弱视,不仅视力低下,而且预后也差。,弱视的分类,(四)屈光不正性弱视多为双侧性。发生在没有戴过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者。戴合适眼镜后,能使视力逐渐提高,但为时较长,一般需23年。,弱视的分类,弱视的分类,(五)先天性弱视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由于在出生后,视网膜或视路发生小出血而影响视功能的正常发育。有些继发于眼球震颤,全色盲等。这种弱视预后不佳,儿童弱视的配镜治疗,大部分弱视儿童均为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即使在斜视性弱视和先天性弱视中,亦有不少患儿存在屈光异常。因此矫正屈光,予以一个比较清晰的聚焦视网膜成像以改善黄斑区的功能,实是治疗儿童弱视的首要步骤。它可以矫正屈光不正以促进视功能发育,还可以减轻或消除眼位的偏斜,改善空间频率的敏感度。,儿童弱视的配镜治疗,弱视儿童的配镜种治疗性配镜和一般的光矫性配境完全不同。它必须以阿托品散瞳验光的屈光度数为基础(应以检影为主、电脑验光的数据为参考),参照弱视儿童的相关年龄和弱视的程度,扣除其生理性屈光范围,考虑双眼平衡,再结合原瞳孔的实际试戴效果,才可设定配境度数。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治疗效果的进退,每半年或一年应作阿托品散瞳验光复查屈光度的改变,适时的更换相应的镜片。,儿童弱视的配镜治疗,配戴矫正屈光不正的眼镜:多数弱视患者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屈光不正,首先需要配戴矫正眼镜,其配镜原则如下:,配镜原则,一、无斜视的弱视按验光结果,以矫正视力最佳为原则,根据屈光状态、视力、年龄、给予配镜处方。在试镜基础上,在获得最佳视力的镜片中进行筛选,远视眼中可选其中较高屈光度镜片,近视眼选较低屈光底镜片。,配镜原则,1、远视:根据患儿年龄,扣除其生理性远视度数配镜。例如:(1)年龄45岁验光+5.0DS配镜+3.0DS或+3.50DS(2)年龄6岁+5.0DS+4.0DS(3)年龄5岁+5.0DS+1.25DC*90+3.50DS+1.0DC*90(4)年龄5岁+5.0DS三周复验+3.50DS0.2、+2.0DS0.5,仍应配镜+3.50DS。(5)若年龄4岁,阿托品散瞳验光,其远视度数0.1,可足矫或稍减去部分生理性远视度数;而低度远视者则除应予足矫,还应考虑其弱视是否另有原因。如:1、年龄45岁验光+4.50DS配镜+4.0DS或+4.50DS2、年龄6岁+8.50DS+8.0DS或+8.50DS3、年龄45岁+8.0+1.0*90+7.50DS+0.75DC*90或+8.0DS+0.75DC*90,配镜原则,三、伴外斜视的弱视学龄前儿童,如远视度+250D,且对视力影响不大,可暂不配镜。超过+250D时应获得最后矫正视力较低度数处方,但一般减少不超过13。如果屈光不正为近视性,按散瞳验光结果给镜。远视者应给最好视力的最低度数,学龄前儿童外斜弱视+2.50DS则一般不予配镜,近视者应予最好视力的较高度数。,配镜原则,如外斜10度:1、年龄56岁验光+4.0DS配镜+2.0DS2、年龄56岁-1.0DS-2.50DC*180-1.0DS-2.0DC*1803、年龄56岁-1.0DS-2.50DC*90-1.0DS-2.50DC*90,配镜原则,四、带有散光的弱视原则上不予增减,按实际结果处方。对高度远视散光与近视散光,可酌情减量。应半年至1年验光1次,根据屈光状况、斜视度及矫正视力情况的变化而变换眼镜度数。,配镜原则,这类弱视儿童的屈光异常比较常见,日后多演变为复性近视散光,它的配境有以下几个特点:1、近散易使视力提高,但因主要度数为近视范畴,其以后演变的近视度数上升可能也较快。2、验配原则上应尽可能配戴远散,但其弱视的视力提高相对较慢。3、先配近散,待视力上升稳定后再转换成远视。但有些弱视儿童的近视不一定可以转换成远散,或者达不到近散的矫正视力。,配镜原则,例如:年龄:46岁:(1)验光+0.75DS-1.25DC*80配境-1.0DS*180或+1.0DC*90(2)验光+1.0DS-1.50DC*180配境-1.25DC*180或-0.25DS+1.25DC*90(3)验光+1.75DS-2.75DC*180配境-0.50DS+2.25*90或+0.50DS-2.25DC*180(4)验光+1.75DS-4.50DC*180配境+0.50DS-4.0DC*180(5)验光+2.0DS-2.50DC*180配境+2.0*90或+0.50DS-2.0DC*180,配镜原则,配境后随访复诊配境后一个月应复查戴镜效果,以后每隔36隔月复查,必要时可作适当调整。随访中应注意双眼矫正的屈光度平衡,注意因戴足矫镜而引起的外斜。要考虑到患孩戴镜的几种不适应可能性:1、验光不准,或处方时换算差错;2、镜片安装位置不合适,或镜架变形;3、镜片光学中心制配不准确。,配镜原则,注意:轻度和中度弱视儿童经配境矫正屈光后,视力有逐渐恢复正常的可能;而高度远视和混合散光者则除戴镜矫正屈光,还必须进行综合训练治疗。,遮盖法在儿童弱视治疗中的应用,遮盖疗法的作用机理:1、通过遮盖,暂时压抑优势眼(或健眼、主导眼),可给弱视眼有用眼机会,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2、减缓或消除来自优势眼对弱视眼的长期抑制,使之再兴奋起来,从而提高视力。3、有助于调整和建立双眼正常的视网膜对应,逐步恢复双眼视功能。,遮盖法在儿童弱视治疗中的应用,遮盖疗法的应用概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临床医生的个人经验。依据弱视程度、患儿年龄和患儿对遮盖健眼的耐受性来选定具体方法。多应用优势眼的完全遮盖和不完全遮盖(每天遮盖数小时或镜片贴半透明薄膜)。若为双眼程度不等的弱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考虑双眼交替遮盖法,但双眼遮盖的强度与时间应有不同。若双眼弱视的程度相仿,则一般不予遮盖,弱视程度相仿的双眼作等比例的交替遮盖并不恰当。反转遮盖法(盖弱视眼)虽也有提出应用,希望能抑制弱视眼的旁中心注视,但相反地,反遮盖法经常不能转变注视性质,有些患儿甚至使弱视眼更加难治。1,遮盖法在儿童弱视治疗中的应用,三岁以下的弱视患儿必须慎用遮盖疗法:3岁遮3天放1天;4岁遮4天放1天;5岁遮5天放1天;6岁遮6天放1天。疗法的疗效与患儿的年龄、最初的视力程度、屈光的程度,以及患儿对遮盖的配合密切相关。患儿年龄越小,所需的遮盖时日就越短,疗效也就越好。若治疗晚了,遮盖就长,且疗效也不太理想。单眼斜视性弱视,斜视明显且恒定时,以完全遮盖为好,并应早期实行。而交替性斜视因较少发生异常视网膜对应,故不必早期遮盖,且以部分遮盖为好。在遮盖治疗期必须密切随访,以便观察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若发现优势眼视力下降,应即停止遮盖。,遮盖疗法的时间选择遮盖疗法虽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但弱视患儿对遮盖健眼(或优势眼、主眼)、单独使用视力很差的弱视眼,会感到极不习惯,难以适应,明显地影响患儿的生活与学习,因此用健眼偷看时有发生。再加上幼儿园或小学里周围小朋友的好奇举止与言论,也会给患儿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使遮盖疗法难以真正实施,影响疗效。有些敏感的弱视患儿甚至可以引发精神症状。因此,对患儿家长介绍弱视遮盖的相关知识,灵活安排遮盖强度和减少遮盖时间,以求换取患儿、家长、老师的合作。为此,对每天的有效遮盖时间、一周的遮盖量、遮盖方法、总的疗程等等作些探讨。对确实是因依从性差致遮盖失败者,应及时发现,另作他法医治。,遮盖法在儿童弱视治疗中的应用,1、遮盖疗法的时间效应关系虽非十分明确,但若采用完全遮盖,多倾向于首选全日遮盖,适用于学龄前儿童,以求弱视眼很快达到较好的视力。对于已上学的弱视儿童最好选用依从性的遮盖,在确定一周内总遮盖时间的前提下,可有家长和患儿来选择每天的遮盖时间。,如每周3540小时的总遮盖时间,可分解为:56小时/天7天89小时/天45天4小时/天5天,再加上周六和周日810小时/天。2每天有效的遮盖时间Moseley(1997)3认为每天遮盖时间至少1小时方有效。Flynn(1998)4认为全日遮盖和短时遮盖的疗效没有区别。,7.Cllary(2000)5全日遮盖(每天8小时,建议812小时)比短时遮盖(每天7小时,建议26小时)视力提高要快,但总遮盖量不足200小时者,未见区别。8.美国儿童眼病研究小组(PediatieEyeDiseaseInvestigaterGroup)(2003)6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将419名样本,按遮盖时间分68小时和10小时两组;将视力分为20/4020/60和20/8020/100两组。结果显示:20/8020/100视力的弱视组,其长时遮盖比短时遮盖的视力要提高要快:但6个月后二者的视力改善程度没有区别。两组均不受年龄和弱视程度的影响,却与遮盖的依从性密切相关。,9.PEDIG(2003)7:中度弱视189名(37岁)随机分成二组:95人每天遮盖2小时;另组94人,每天遮盖6小时,治疗4个月,二组的视力提高程度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10.Dorey(2000)8:39例弱视儿童遮盖疗法门诊观察9个月无效,均因患儿不耐遮盖健眼而失败。作者把他们全收入病房,强制遮盖三周,结果31例有效。11.即使遮盖使弱视眼视力提高到20/20,仍有46%患儿的视力可以继续提高。,12.刘家琦(1997)9:遮盖主眼必须彻底,每天遮12小时很少起作用。13.总遮盖时间理想、统一的总遮盖时间尚无统一的标准。(1)1997年美国眼科学会建议10:健眼遮盖不少于日间3/4的前提下,一般按每岁增延遮盖一疗程(1疗程为3个月)。(2)Hiscox(1992)11:总遮盖时间200500小时者占48%,500小时者占28%。(3)Lithander(1991)12、Clery(2000)等观察遮盖初36个月效果最好,总遮盖时间400小时,过分延长,疗效不见更好/,14.终止遮盖的时间选择1、视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再继续3个月仍无效者。2、遮盖训练一般到7岁可止,但对重度弱视者可延长到910岁,甚至更大。3、刘家琦(1999)13认为当遮盖治疗使患儿弱视眼视力获最好时,可改全日遮盖为部分遮盖,每天打开主眼时间逐渐由2小时增加到8小时,到全日不遮。终止时间约为9岁。但913岁组最后获得1.0视力者仍可达46%。3、若按遮盖3个月为一疗程,则应以3个疗程结束为宜。144、对屈光参差性弱视,在综合训练配合下,遮盖时间可延续到3年。,遮盖疗法强度的选择,1、遮盖疗法所呈现的剂量效应关系与弱视类型无关,但年龄影响较大。6岁的疗效较好,且在头6周至6月效果最好,视力可提高到85%。剂量效应在遮盖160小时内呈线性关系。6个月后为平台期。2、完全遮盖:用特制的黑眼罩直接贴在眼前,不让光线入眼,为遮盖最强度,用于重度弱视。但弱视为形觉剥夺影响视功能发育,并非光线感觉障碍。因此,应强调全遮,而不一定要黑色无光。3、次完全遮盖:把眼罩串在眼镜架上,不直接贴着眼睑。多用于中度弱视。不完全遮盖:用半透明的塑料片或贴片或一定屈光度的镜片,使健眼的视力降低到低于弱视眼的视力。,遮盖效果巩固问题,1、弱视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康复,均经历一个视功能的发育过程,在此期间有进步与反复的可能。已见明显疗效且已有较长的疗程者,可以降低遮盖强度和减少遮盖时间,但不能一下终止。可安排主眼每天先打开24小时,再后每隔一个月逐渐增加打开的时间。2、健眼镜片贴薄膜:薄膜的透明度逐步增加,以对应于弱视眼的视力。3、在弱视眼的视力逐渐提高时,应同时注意其他指标的进步,如眼位、注视性质、立体视和空间频率的检测等。,弱视儿童治愈后脱镜指标,脱镜的标准应符合以下四项指标或无远视散光符合以下三项指标者:1双眼裸远近视力1.0半年以上,视力不下降或没有降至1.0者。2眼位:正常3远视屈光度+3.00DS4远视散光度+1.25DC,弱视的常见问题,什么是弱视?,眼球内外部无器质性变而矫正视力不到正常(小于0.9)。,弱视有哪几类?,(1)弱视按照病因可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先天性弱视。(2)弱视按程度可分为:轻度弱视:原始矫正视力0.60.8;中度弱视:原始矫正视力0.20.5;重度弱视:原始矫正视力小于等于0.1。,弱视有哪些表现?,视力减退;拥挤现象;眼位偏斜;异常固视;眼球震颤。,发现弱视要作哪些检查?,视力检查;屈光检查;斜视检查;固视性质检查;外眼及眼底检查;双眼单视检查;视网膜对应检查;融合功能检查;立体视觉检查;其他方法还有对比敏感度;P-VEP和P-ERG;全视野或半视野刺激多导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婴幼儿可以长期遮眼吗?,不可以。会引起视觉剥夺性弱视。,眼镜前贴一块黑纸是否就达到了遮眼目的?,眼镜前贴一块黑纸不能达到了遮眼目的,因为光线还可以从旁边进入眼睛,达不到训练患眼的目的。正确的遮眼是用一块黑布做外层,红布做内层制成一个简单的眼罩,完全遮盖健眼,不让光线进入健眼,在眼罩外面再戴眼镜。,家长怎样发现幼儿视力缺陷?,根据日常观察:视物喜近;眼球震颤;头位异常(偏斜);看电视眯眼;孤独;熟视无睹”现象(3个月左右婴儿不注视目标不随人或物体运动而转动眼睛)。以上情况要怀疑视力异常。当然也可到医院检查。,孕期患病或用药会影响孩子视觉吗?可能影响,如:病毒感染;营养不良;酗酒;药物。治疗弱视的实用方法有哪些?有传统遮盖法+家庭精细作业,遮盖必须完全性遮盖;后像疗法;红色滤光胶片法;压抑疗法;光栅刺激法。,弱视为什么要早期发现?,弱视主要在13岁形成,因此原则上弱视治疗愈早愈好,但由于6个月以内好眼的视力还很差,发育还不完善,即使弱视也不宜采取遮盖治疗,否则易引起好眼的弱视。一般来说遮盖的适当年龄为36岁,超过6岁效果很差,超过12岁者很难取得疗效。但由于现代科学的进步,弱视治疗方法的进展,治疗的有效年龄可能会延长。,怎样才能早期发现孩子的弱视?,作父母的发现孩子看书写字时两眼是否离书本太近;看人看物时是否两只眼睛一齐注视,有无一眼注视,另一眼偏斜的情况;看人时是否总歪着脑袋。无论有无以上情况,都应常规定期到医院检查,是早期发现弱视的最有效办法。,弱视治疗特点?时间长。需要:儿童的耐心坚持、家长的耐心监督;定期复查。弱视患儿怎样复查?一般半年复查一次。复查时需要验光,检查裸眼视力、屈光度和矫正视力。如果屈光度变化很大,应重新配镜。,单纯配戴眼镜即能治疗弱视吗?不。当有屈光不正时,当然需要配戴眼镜,但更重要的是进行弱视训练。怎样区分弱视的严重程度?屈光不正矫正以后,远视力0.1者为重度弱视;矫正视力为0.2-0.5者为中度弱视;矫正视力为0.6-0.8者为轻度弱视。,发现弱视后不治疗会怎么样?弱视的儿童如不及早地发现和治疗,都将会导致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严重影响其视功能,终生成为立体盲。,弱视治疗年龄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很多家长认为,弱视应等上学以后再治疗,那时孩子也懂事了,治疗起来容易配合,其实这是错误的。弱视治疗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效果越好。一些研究表明:2岁以内为关键期,8岁以前为敏感期,超过14岁后治疗效果就可疑。成年以后再治疗,几乎没有什么效果。,弱视小孩能看电视吗?应该提倡让弱视的小孩在戴上验配准确的眼镜的基础上看弱视眼经治疗后,视力恢复到正常是不是该停止治疗呢?儿童弱视经治疗后,视力恢复到正常,很多家长认为从此可以不用治疗,这是错误的。使弱视眼视力恢复正常,仅是治疗的第一步,以后还要训练双眼单视,融合,立体视功能,如不作进一步训练,原来取得的正常视力也将是不稳固的。,弱视儿童在饮食上应注意哪些问题?饮食对弱视儿童的视力影响不大,只要注意不挑食,多吃些粗粮以及新鲜水果和蔬菜,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必要时补充些维生素。,验光配镜基本原则,斜视眼的配镜原则,斜视患者的配镜既要矫正眼位,又要兼顾双眼视功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保证斜视治疗的正常进行。调节性内斜视的配镜原则,斜视眼的配镜原则,(1)屈光状态为低、中度远视者:可以给予足度矫正或过矫眼镜。一般戴足度镜不得超过1年,过矫镜不超过半年,无论戴镜后眼位是否正位,斜视度变化与否,均应调整降低眼镜度数。,斜视眼的配镜原则,(2)屈光状态为高度远视者:采用逐渐递增法,先由4-500D+600D给起,早期1个月,3个月复诊1次,如果眼位已经矫正至正位,则不再增加眼镜度数;如果仍旧偏斜,则半年增加1次屈光度数,直到戴到足度或近足度,增加幅度以每次增加+0。5D4-1。50D为宜。如果眼位已正,则需坚持戴此度数眼镜1年后才逐渐降低其度数。每年减低+100D为宜;如果戴足度镜后,眼位仍有偏斜,1年后则减低其度数,以获得最佳视力的屈光度配镜为准。,斜视眼的配镜原则,(3)屈光状态为复合远视散光时,优先矫正散光,其次才考虑远视度数,但远视与散光度数之和一般不能超过+600D,以后逐渐增加球镜度。,斜视眼的配镜原则,(4)屈光状态为近视者,在调节型内斜视较少见,配镜原则是以获得最佳视力的最低度数为准。调节性内斜视患者戴镜一段时间后,眼位可以出现变化,在保持双眼正位不至于斜视复发前提下,逐渐地减少眼镜度数,每半年到1年减少1次,每次不超过+100D,不然会使异向性融合反射的发育受影响,大幅度的降低眼镜度数,极易导致内斜复发,造成视物模糊。有些儿童戴镜后,眼位可以得到显著改善,但会出现戴镜视力不如不戴镜视力。调节性内斜视的早期戴镜是最重要的,往往可以挽救患儿单眼视力,消除斜视,获得双眼视力的正常发育,避免手术矫正。,无晶体眼的配镜原则,1晶状体摘除后,眼的总屈光力就会明显降低,只相当于角膜本身的屈光力(+4305D),若要矫正到正视眼的状态,原来为正视眼者,则眼前需加凸球镜+1000DS左右。实际上晶状体本身的屈光力大约为+1900DS,因为它介于房水与玻璃体之间,故屈光力量明显降低。如原为近视眼,则要看是属于轴性还是属于弯曲度性的,若属轴性,所加凸球镜度就会低,或是要加凹球镜片,这就决定于手术前近视的高度了。,无晶体眼的配镜原则,2现在存在两种意见:有的人认为原一800D2600D范围的近视,摘除晶状体后为正视,也有人认为原一1600D2400D范围的近视,摘除晶体状体后为正视。若近视属弯曲度性的,所加凸球镜就会比轴性的高;如果原为远视眼,这就与近视眼恰恰相反,属轴性者所加凸球镜度就高,属弯曲性者所加凸球镜度就低。,无晶体眼的配镜原则,3施行白内障手术的切口在上方角膜缘,所以术后角膜垂直径向弯曲度明显增加,故形成高度散光,术后810天,散光可高达800D1000D,6周后可降低到200D300D3个月后可降低到很轻的程度,故一般于手术3个月后配镜最适宜;若病人行动不便,急需配镜,也得等到术后6周,万一病人情况+800DS+600DS改为+1100D。,无晶体眼的配镜原则,4无晶状体眼视近物用的眼镜,应在视远用的屈光矫正基础上加+3。0D4-4.00D。若为看清中距离的目标,将视远用的眼镜稍向前移动即可看清。如因外伤单眼无晶体,如配戴光学镜片眼镜,则会产生严重的两像不等,复视明显,应配戴亲水角膜接触镜。无晶状体眼戴用高度凸球镜者,物体变形,空间误差干扰现象严重,视物还会显现红光,病人无法适应时,最好配戴角膜接触镜。,无晶体眼的配镜原则,5对施行白内障手术植入人工晶状体者,如存在屈光不正,则根据试镜结果给予矫正。为视近用,则在试镜结果的基础上再加+3004-400DS。如病人需看清中等距离的物体,则应在试镜结果的基础上加+100DS,可配双光或三光眼镜。,屈光不正配镜的几个原则,眼镜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医疗用品,是保持良好的视觉功能,从事工作学习的重要条件。屈光不正是造成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发病率占正常人的20-40%,都需要配戴矫正眼镜,以保持良好的视觉功能。因此配眼镜对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四化建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目前我国经济状况好转,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对配眼镜要求不断提高。如何配制一副合适的眼镜。以适应四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美化生活的要求呢?现将我们在工作中的个人体会和看法介绍一下:,屈光不正配镜的几个原则,近视眼:要求以最小屈光度,最好的矫正视力,配戴合适的眼镜。(如患者在不使用调节情况下,使用-5.000D矫正视力是5.0使用调节试镜时用-4.500D矫正视力是5.0,一般用-4500D配镜为佳。)以免矫正过度,(特别是近距离工作较多的患者)引起视物疲劳症状。高度近视眼首次配镜时,患者接受不了全部矫正屈光度。可适当减低屈光度,使之适应一段时间后,再予以增加。,屈光不正配镜的几个原则,远视眼:一般以最高数,最佳视力为佳。以便最大限度减少过度调节,而解除视疲劳症状。如果儿童有远视并伴有内斜视症状的,必须配戴全部矫正眼镜。,屈光不正配镜的几个原则,散光眼:轻度无症状的可不配镜。如有视力下降,视物疲劳,无论症状多轻均应配制合适的眼镜。高度散光和轴位偏斜时,患者不易接受时,可适当减低屈光度。散光的一般原则是配戴全部矫正眼镜。散光眼在试镜片时,一定要注意轴位的调整。往往轴位差50就会影响矫正视力。而解除不了,视疲劳症状。,屈光不正配镜的几个原则,屈光参差:一般两眼屈光度相差不超过-4.00D者,可按以上原则配镜。超过-4.00D,无复视现象患者能接受的可配镜。有复视现象可适当减低较高眼屈光度,把较低眼屈光度配足。如屈光参差较大,如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可配角膜接触镜给予矫正。儿童有屈光参差的尽可能全部矫正。以免影响视觉功能的正常发育。,儿童配眼镜注意事项,儿童头部与成人头部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儿童鼻峰的角度、鼻梁的曲度更与成人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挑选儿童用镜架,要注意观察儿童的脸部胖瘦、鼻梁的高低等特征。儿童鼻梁大多数比较低,应选镜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