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SCDMA系统原理介绍(答辩用论文ppt).ppt_第1页
TD-SCDMA系统原理介绍(答辩用论文ppt).ppt_第2页
TD-SCDMA系统原理介绍(答辩用论文ppt).ppt_第3页
TD-SCDMA系统原理介绍(答辩用论文ppt).ppt_第4页
TD-SCDMA系统原理介绍(答辩用论文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D-SCDMA系统原理介绍,一.系统概述二.关键技术三.TD-SCDMA网络结构四.TD-SCDMA物理层简介,什么是TD-SCDMA,TDSCDMATimeDivision-Synchronization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是ITU正式发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空间接口技术规范之一,它得到了CWTS及3GPP的全面支持是中国电信百年来第一个完整的通信技术标准,是UTRAFDD可替代的方案是集CDMA、TDMA等技术优势于一体、系统容量大、频谱利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移动通信技术它采用了智能天线、联合检测、同步CDMA、多时隙、可变扩频系统、自适应功率调整等技术,TD-SCDMA发展历程,1998年6月正式向ITU提交标准建议,1998年11月赫尔辛基会议,TD成为ITU3G候选方案,2000年5月,TD成为国际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之一,2001年3月,TD-SCDMA成为3GPP标准R4,2000年12月,TD-SCDMA论坛成立,2002年10月23日,信产部公布3G频率规划,2002年10月,TD产业联盟成立,2003年12月,空中接口测试阶段完成,2004年3月,大唐发布了第一台TD终端预商用版本,2004年10月,TD产业峰会,多厂家供货环境形成,2004年12月,TD国家专项试验网启动,2006年,规模试商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多址方式,多址方式:CDMA成为主流基本定型的技术:基于直接扩频CDMA技术,f,Pwr/Code,t,TDMA,f,t,Pwr/Code,TDMA/CDMA,f,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双工方式,双工方式:传统的FDD仍是主要的双工方TDD方式受到更大关注,TDD和FDD,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中必要的两种双工方式FDD适合于大区制的全国系统适合于对称业务,如话音、交互式实时数据业务等TD-SCDMA尤其适合于高密度用户地区:城市及近郊区的局部覆盖适合于对称及不对称的数据业务,如话音、实时数据业务、特别是互联网方式的业务能提供成本低廉的设备,TDD的优点,频谱灵活性:不需要成对的频谱在2GHz以下已很难找到成对的频谱上下行使用相同频率,上下行链路的传播特性相同,利于使用智能天线等新技术支持不对称数据业务:根据上下行业务量来自适应调整上下行时隙个数FDD系统一建立通信就将分配到一对频率以分别支持上下行业务。在不对称业务中,频率利用率显著降低FDD系统也可以用不同宽度的频段来支持不对称业务,但:频段相对固定,不可能灵活使用成本低:无收发隔离的要求,可以使用单片IC来实现RF收发信机,5ms,1上行时隙和6下行时隙用于文件下载,internet浏览等(适用于下行数据流量大)可达2Mbit/s传输速率,5ms,5ms,对称结构(适用于语音呼叫等),6上行时隙/1下行时隙(文件上传等),灵活分配上下行话务信道,TD-SCDMA,W-CDMA/CDMA2000,空中接口,TDD,FDD,模式,55+100MHz,(60+30)2MHz,频段,1.6MHz,5/1.25MHz,射频带宽,无需使用成对的频段,任何频段都可用于TD-SCDMA,中国频率资源分配,1920,1980,2010,2025,卫星,空,30,2110,2170,1880,85,2200,2300,2400,30,100,空,卫星,1785,1850,1805,1755,DCS,SCDMA,20,45,TD-SCDMA标准概况,多址接入方式:DS-CDMA/TDMA/SDMA码片速率:1.28Mcps(WCDMA的1/3)双工方式:TDD载频宽度:1.6MHz扩频技术:OVSF调制方式:QPSK,8PSK编码方式:卷积编码,Turbo编码功率控制:200次/秒,TD-SCDMA主要优势,能在现有的GSM网络上迅速而直接部署突出的频谱利用率:比其它3G标准的现有设备高一倍无需使用成对的频段较好的抗干扰性,特别是抑制码间干扰灵活、自适应的上下行业务分配,特别适合各种变化的不对称业务(如无线因特网)系统成本低,一.系统概述二.关键技术三.TD-SCDMA网络结构四.TD-SCDMA物理层简介,TD-SCDMA的关键技术,智能天线软件无线电上行同步联合检测动态信道分配接力切换,(.),一.系统概述二.关键技术三.TD-SCDMA网络结构四.TD-SCDMA物理层简介,TD-SCDMA网络结构,UE,UE,Uu,Uu,TD-CDMA由CN(核心网)、UTRAN(无线接入网)和UE(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各个部分由接口连接。RNS(无线网络子系统)由一个RNC(无线网络控制器)和多个NodeB组成,一个NodeB可以包括1个、3个或6个小区。UTRAN又由多个RNS组成。,系统构成说明,无线网络子系统主要功能,无线网络子系统网络结构,UTRAN,CN,UE,Uu接口功能描述,无线接口Uu接口是指终端(UE)和接入网(RAN)之间的接口,简称Uu接口,通常我们也称之为空中接口。不同的无线接口协议使用各自的无线传输技术(RTT)。现行的3G系统主要包括TD-SCDMA、WCDMA和CDMA2000,它们的主要区别体现在空中接口的无线传输技术上。无线接口Uu是一个完全开放的接口,它主要是用来建立、重配置和释放各种3G无线承载业务。,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介绍,无线网络优化概述,移动通信网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网络,网络结构、无线环境、用户分布和使用行为都在不断地变化,需要持续不断地对网络进行优化调整以适应各种变化。无线网络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贯穿于网络发展的全过程。只有不断地提高网络质量,才能让用户满意,吸引和发展更多的用户。所谓无线网络优化,就是根据系统的实际表现和实际性能,对系统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网络资源和系统参数的调整,使系统性能逐步得到改善,达到系统现有配置条件下的最优服务质量。,无线网络优化的基本原则,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基本原则是在一定的成本下,在满足网络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建设一个容量和覆盖范围都尽可能大的无线网络,并适应未来网络发展和扩容的要求。,无线网络优化的工作思路,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工作思路是首先做好覆盖优化,在覆盖能够保证的基础上进行业务性能优化最后过度到整体性能优化阶段。实现方式主要包括:最佳的系统覆盖:尽可能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最优的覆盖。合理的切换带的控制:通过调整切换参数,使切换带的分布趋于合理。系统干扰最小:通过物理优化调整天线挂高、方位角、下倾角等,合理控制无线覆盖范围,降低系统干扰;调整外环和内环功率控制参数,降低系统干扰;调整各种业务的初始功率参数,降低业务初始建立时产生的干扰;调整慢速DCA的参数,尽可能的将干扰影响最小化。均匀合理的基站负荷:通过调整基站的覆盖范围,合理控制基站的负荷,使其负荷尽量均匀。,无线网络优化的主要工作,无线网络优化的主要工作是提高网络的性能指标,包括:容量指标:反映容量的指标是上下行负载。覆盖指标:反映覆盖的指标有PCCPCH强度、接收功率、发送功率和覆盖里程比等。覆盖的问题主要有无覆盖、越区覆盖、无主覆盖等,覆盖问题容易导致掉话和接入失败,是优化的重点。业务质量指标:对于语音业务,反映业务质量的指标是误帧率;对于数据业务,反映业务质量的指标主要是吞吐率和时延。接入指标:反映接入的指标是业务接入完成率。导致接入失败的主要原因有无覆盖、越区覆盖、临区列表不合理以及协议不完善等。成功率指标:反映成功率指标的参数是业务的无线接通率。切换指标:反映切换指标的参数是切换成功率。,无线网络优化的主要内容,一切可能影响网络性能的因素都属于无线网络优化的工作范畴,主要内容包括:设备排障。提高网络运行指标:无线接通率、话务掉话比、掉话率、最坏小区比例、切换成功率、阻塞率等。解决用户投诉,提高通信质量。均衡网络负荷及话务量:网内各小区之间话务量均衡、信令负荷均衡、设备负荷均衡和链路负荷均衡等。合理调整网络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频谱利用率和每信道话务量等。建立和长期维护网络优化平台:建立和维护网络优化数据库。,区域优化流程,测试准备,基础数据收集系统版本信息网络拓扑结构无线环境情况基站信息(基站类型、经纬度、天线方向角、下倾角、天线类型、天线高度、馈线类型及长度、周围障碍物信息等)无线网络优化区域划分按照Cluster划分按照LAC划分按照RNC划分,测试路线的选择近可能覆盖所有的路线测试工具准备路测软件,测试手机,GPSScanner逆变器笔记本电脑地图,路测数据收集,路测数据服务类别VoiceVideoCall(CS64/64)PacketSwitchCall(PS64/384)路测数据呼叫类别LongTermCallShortTermCall测试数据采集方式测试终端ScannerRNC,优化调整报告,无线网络优化总结,物理优化天线辐射方位角,下倾角天线的高度基站站址(应控制基站高度,避免站址的搬迁)硬件的更换等参数优化邻区关系小区选择/重选:Qoffsetsn,Qhyst,Treselection,Sintrasearch,Sintersearch,SsearchRAT,Qrxlevmin切换判决门限,测量方式,周期:RPTPERIODFORINTRACELL,RPTPERIODFORINTERCELL,CORRM_EVT_PRD_SWITCH,CELLINTRAFREQHO,HYSTFORINTRACELL,HYSTFOR1G,StableTimer,功控参数:ULINTERFERERESERVE,maxSIRtarget,initialSIRtarget,minSIRtarget,maxDlTxPwr,minDlTxPwr,CARRTOIDRACHITimer和Counter:T300,T302,N300,N302,N312,N313,T312,NINSYNCIND,NOUTSYNCIND,TRLFAILURE,RRCRELR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