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音韵基础知识_第1页
一音韵基础知识_第2页
一音韵基础知识_第3页
一音韵基础知识_第4页
一音韵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音韵基础知识,.,一、基本内容,语音(今)音韵/声韵(古)音韵学/声韵学研究语音的学问传统语言学:(1)音韵学(2)文字学(3)训诂学汉语音韵学就是研究汉语各历史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语音系统:A、声母系统B、韵母系统C、声调系统,.,音韻學的基本概念,一、和聲母有關的概念(一)字母、声、纽、声纽、音纽、聲類1.字母:簡稱“母”。古代沒有象拼音字母這樣的標音工具,對於聲母的表示,人們採用的方法是用漢字去代替,被選漢字就叫“字母”。一個字母自身的聲母就是該字母代表的聲母。創製字母的人傳說是唐末一個叫守溫的和尚,他翻譯佛經時受到梵文字母“悉曇”的啓發,而對當時漢字的聲母進行了歸納。,.,選用了30個漢字記錄了他歸納的結果,這就是最初的字母:唇音不、芳、並、明舌音端、透、定、泥是舌頭音知、徹、澄、日是舌上音牙音見、溪、群、來、疑等字是也齒音精、清、從是齒頭音審、穿、禪、照是正齒音喉音心、邪、曉是喉中音,清匣、喻、影亦是喉中音,濁,.,到了宋初,有人根據當時漢語聲母的實際,在守溫30字母的基礎上增加了6個,同時對用字次序進行了調整,形成了36字母。三十六字母大致體現了唐末宋初漢語的聲母系統。南宋鄭樵通志藝文略及王應麟的玉海對三十六字母圖均有著錄,大概是出於對字母首創者的尊重和紀念,該圖作者的署名仍為守溫。,.,唐宋三十六字母,幫P巴八剝必布包表滂P怕批炮盼噴品匹並b拔鼻別部/旁貧平排明m麻駡模米毛苗皿非f發法福付非飛反敷f俘赴副泛芳豐奉v伐符凡父馮逢鳳微物尾味蚊忘望,.,端t搭得多刀帝雕丁透t他塔拖貼鐵梯胎定d達定敵獨/徒特田亭泥n納泥奴乃奈男南知竹猪追摘沾鎮張徹笞超瞠抽琛寵撤澄召椎宙兆/除池綢錘娘寧年農能娘,.,精ts作左租憎/績焦獎俊井清ts擦錯刺次/妾七切戚秋從dz雜昨坐/慚殘材/賤集就/墻情潜心s司死算索肆/雪笑新消息邪z頌似飼寺/謝斜徐尋照者終占周/責仄側穿車尺赤吹/策册測床船唇/繩食術/閘狀鍘/士事審舍矢舒鼠手/沙山杉/所縮色禪晨臣城/石是樹,.,見k瓜挂哥過/家加假架街界江溪k誇可刻闊/屈腔却確敲群共/局掘劇/茄期求喬疑牙鵝額我岳/牛霓倪擬影阿哀鴨恩意/烏宛尉委彎曉x哈花歡好貨/蝦瞎嘻兄匣盒賀華畫恨/狹咸下夏蟹鞋杏巷喻j域垣于雲/怡閱愉移餘,.,來l拉離落林令牢連良日熱兒耳人繞染肉汝軟認,.,2.聲紐:名稱之産生不比“字母”遲,梁顧野王的玉篇、唐孫愐的唐韵中已經提到,不過古時的“紐”不一定指聲母,本指聲韵相拼爲“紐”。直到近代章太炎提倡,才把字母稱爲“紐”。(三十六字母三十六紐;“幫”母“幫”紐),.,3.聲類:對同類反切上字的稱呼。古人創製反切,同一個聲母使用了多個反切上字,後人根據反切上字研究當時有多少聲母,用一定的方法將那些代表同一聲母的反切上字歸納在一起,總共看有多少類,其中每一類就叫做一個聲類。例如“多、德、丁、都、當、冬”這組反切上字就是同一聲類,名爲“都”類,此類代表的聲母是t。清人陳澧在切韵考一書中將廣韻的452個反切上字歸納為40類。,.,现代语音学对声母的分类:发音部位:1、双唇音:b、p、m2、唇齿音:3、舌尖前音4、舌尖中音5、舌尖后音6、舌面音7、舌根音,.,五音:指声母按发音部位分成唇音(重唇音,轻唇音)、舌音(舌头音,舌上音)、齿音(齿头音,正齿音)、牙音、喉音五类。七音:就是在五音的基础上,分立出半舌音、半齿音两类。清浊:传统音韵学依据声带颤动与否对声母进行的分类。不颤动者为清音,反之为浊音。全清音:不送气、声带不振动次清音:送气、声带不振动全浊音:声带振动强烈次浊音:声带振动不强烈,.,五音、七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半舌音半齿音,七音(宋元时分出),【五音】音韵学家依据发音部位划分的声母类别。包括,.,清与浊,按照声母的发音方法分类,清声发音时不带音的辅音,浊声发音时带音的辅音,全清不送气的清声,次清送气的清声,全浊带音的塞音、擦音、塞擦音,次浊带音的鼻音、边音、半元音,根据气流或浊化的程度分类,.,二、和韵母有關的概念,(一)韻頭、韻腹、韻尾现代语音学分析音节声母、韵母、声调韵母韵头(介音)、韵腹(主要元音)、韵尾韻頭:或稱介音。介於聲母和韻腹之間。現代漢語的韻頭有iuy三個,中古漢語的韻頭只有iu兩個,y韻頭要到明代才開始出現。,.,韻腹:位於韻頭和韻尾之間,是構成韻母的主要部份。一個音節可以沒有韻頭、韻尾,但是不能沒有韻腹。韻尾:位於韻腹之後,是一些韻母的收尾部份。中古漢語的韻尾比現代漢語複雜,主要表現在輔音韻尾上,除了n外,还有mptk四個。韻頭、韻腹、韻尾全:端tun只有韻腹、韻尾:班pn只有韻頭、韻腹:家i只有韻腹:巴p,.,韵/韵部音韵学上通用把元音和韵尾相同的字归在一起而组成的音韵单位叫做韵或韵部。韵/韵部音节中去掉声母和介音剩下的部分。韵和韵部是古代韵书中最重要的单位。韵以声调划分的韵(广韵平水韵)韵部/部不以声调划分的韵(词林正韵中原音韵),.,韵目,韵目在同一韵或韵部的字里选择一到两个常用字作为标目字,用以代表该韵或韵部,这种标目字就叫韵目。如广韵二百零六韵,每韵都以一字作韵目,即有二百零六个韵目。在韵书中韵及韵目的排列有一定的顺序,人们在称引韵目时往往冠以序号,如广韵一东、二冬、三钟、四江等。,.,韵类,韵类韵母相同的字汇集或联系在一起而形成的音韵单位,叫韵类。韵或韵部是按韵腹、韵尾分的类。在同一韵或韵部再按韵头划分出来的类别就是韵类。,.,等呼,等呼根据韵母中主要元音及介音发音状况的差别而划分的类别。早期等韵图将广韵中的韵分为两呼四等。两呼开口呼、合口呼根据韵母中主要元音或介音是否为【U】【W】而划分的类别。四等根据【i】或【j】介音的有无、主元音的洪细(指发音时口腔共鸣空间的大小),把两呼各分为一二三四共四等。清人江永音學辨微:“一等洪大,二等次大,三四皆細,而四尤細。”,.,在現代漢語中有開、齊、合、撮四呼。開口呼:沒有韻頭而韻腹不是iuy的韻母。齊齒呼:韻頭或韻腹是i的韻母。合口呼:韻頭或韻腹是u的韻母。撮口呼:韻頭或韻腹是y的韻母。四呼的名稱最早是由清代音韻學家潘耒在類音一書中確定的。一直沿用至今。,.,(五)陰聲韻、陽聲韻、入聲韻音韻學上依照韻尾的不同,又把古韻分為三大類:1.無韻尾的韻和以元音收尾的韻合為一類,稱為“陰聲韻”;2.以鼻音-m-n-收尾的韻,稱為“陽聲韻”;3.以塞音-p-t-k收尾的韻,稱為“入聲韻”。,.,判断,坚jian;十shib强qiang;玛ma;金kim;瑙nao八bad,.,中古的陽聲韻中以鼻音-m收尾的,到了明代與-n韻尾合流。入聲韻從元代開始在北方話中消失了。陽聲韻和入聲韻在今天的粵方言中還保存的比較完整。,.,四声,四声汉语的四个声调。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代汉语的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个声调,简称平、上、去、入古代四声中平、上、去三声是以音高作为区别特征,入声则以待【K】【t】【p】塞音韵尾为主要特征区别于其他三声。平上去入四声只是古代四个声调的类别调类。调值具体读音,古代对调值的眼界很模糊,.,反切,反切是我国传统的一种主要的注音方法。反切产生于汉魏期间,唐以前一般称“反”或“翻”,唐以后称“切”,合称“反切”。它用两个汉字标注一个汉字的读音,其形式是在被注音字下面标注“某某反”或“某某翻”或“某某切”。“某某”就是用来标音的字,前一字叫反切上子,后一字叫反切下子。被注音的字则叫被切字。,.,反切的方法,关于反切:反切,又叫“反语”或“切语”,是古人用两个汉字给另外一个汉字标注读音的方法,它的注音形式我们可以用简单的公式来表示:XAB反。或:XAB切。,.,反切,反切的基本原理就是:取反切上字的声母,取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两者结合成另外一个音节,就是被切字的读音。它的前提是:反切上字跟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跟被切字相同。,.,例如:冬,都宗切d(u)+(z)ong=dong怪,古坏切政,之盛切号,胡到切当然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今天看古代反切的构成,并不都是上述我们所看到的那么简单,能够比较容易地拼出今天准确的读音来,如:何,胡歌切鸡,古奚切,.,反切的缺陷,用来作反切上下字的字数太多。声、韵夹杂,不便于拼音。有一部分反切上字与被切字的介音不一致。汉字贯通古今,但语音又是发展变化的,古代的反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语音的变化,相当一部分已经不能按照古反切直接而准确地切出拼读人当时的读音来。,.,研究音韵的材料,1.異文2.反切3.韻文4.諧聲偏旁5.聲訓6.方言7.中外對音8、通假9、读若,.,韵文,韵文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押韵。凡用来押韵的韵字主要元音和韵尾甚至声调都要相同。以及后来的唐韵广韵、平水韵都与韵文有直接关系。清代的音韵学家对上古韵部的研究,主要也是从韵文开始的。,.,韵文泛指一切押韵之文,包括诗、词、曲、歌、辞、赋、骈、散等各种形式和体裁的作品。通过分析比较、排比归纳某一时地的韵文,就可以求出当时当地的韵部。韵文是研究各历史时期尤其是韵书、反切尚未产生的上古时期汉语音韵最重要的材料之一。上古韵部的分类,基本上依赖于诗经韵字的联系。但韵文只能供考察研究韵部和声调之用,无助于声母的考察研究。,.,古代诗文韵脚,例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这首诗中,“家、斜、麻、花”处在韵脚上,肯定也是押韵的,看来“斜”和“家、花”押韵在唐代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说明唐代的语音与今天不同,今天不押韵的字唐代可能可以押韵,根据唐诗的押韵,可以求出唐代的韵部系统来。,.,古代诗文韵脚,d例2:先秦时期的押韵材料最主要的是诗经,其次是楚辞和诸子散文中的押韵片段。如: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诗经邶风燕燕)在这一节诗中,“音、南、心”处在韵脚上,但用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来读,“南”属于言前辙,显然不和属于人辰辙的“音、心”押韵,但是我们用历史的眼光来看的话,“音、南、心”三字在诗经时代是押韵的,它们有着共同的韵,属于同一韵部,后来由于语音的发展变化,这三个字才不属于同一韵部了。,.,谐声字,谐声字又叫形声字是有表意的形符和表音的声符构成的汉字声符具有表音作用,因此,凡声符及由这个声符构成的形声字,在造字之初,读音应当相同或相近。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百分之八十是谐声字,是研究上古尤其是上古声母最重要的资料之一。,.,反切,反切自汉末产生后,到南北朝时大为流行。在注音字母正式公布以前,反切就作为注音的主要工具在使用。中古时期的反切主要用于古籍注音和为字典辞书以及韵书注音。反切是研究中古音最重要的资料之一。研究中古文学语言的语音系统:切韵、经典释文一切经音义等,.,读若或读如: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提示要注音的字的读音。.说文解字口部:“哙,读若快。”.说文解字玉部:“珣,读若宣。”读若主要流行语两汉期间,是研究两汉语音的重要资料。形式:”某读若(如)某“,.,直音,直音:就是直接用同音字来注音。例如:.汉书高帝纪:“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颜师古引孟康注:“单,音善;父,音甫。”.穆天子传三:“山川间之。”郭璞注:“间,音谏。”形式:“某音某”始于汉末,流行至今条件:两字音同,.,韵书,韵书按韵编排、供文人创作韵文检字押韵而用的工具书。(把汉字按照字音分韵编排的一种书。)出现于魏晋,盛行隋末唐宋,延续至明清。编排方式:以韵为核心,再通过归纳声调和声母,把同音字汇集在一起,稍加注释,标注反切。韵书较全面地反映了编撰时的声类、韵类和调类,是研究各时期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