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预测模拟语文试卷(四)_第1页
中考预测模拟语文试卷(四)_第2页
中考预测模拟语文试卷(四)_第3页
中考预测模拟语文试卷(四)_第4页
中考预测模拟语文试卷(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5+3密卷(四)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20分)一、积累和运用(15分)1.古诗文默写必做题 (4分)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选做题(任选两题,如果多做,以题为准)。(4分)在观刈麦里,白居易着墨不多,却把割麦者与拾麦者在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写得生动真切的诗句是 , 。中秋明月映照着浅浅的海峡,遥望台湾,思念亲人,人们不禁吟诵苏轼水调歌头中祝福亲人的名词:“_ _,_ _。”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 , 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回答) 1,西安市迎来“欧亚经济论坛”的盛会,为了表示对与会者的热情欢迎,又能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我们可选用论语中的“ , ”作为欢迎标语。 2.下面的语段,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并修改。(3分)何谓“读书的三重境界”:曰:为知,为己,为人。为知,就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见识和智慧。为己,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正己,培养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为人,即“为黎民百姓”而读书,或即周恩来少时所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书的每一重境界都是一个新的逻缉起点,而第三重境界则是最高境界,也是我们每一个读书人都应该追求和重视的目标。 3.文学名著阅读。(4分)再说林冲踏着那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 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己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人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傍边正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 (2)有关林冲的故事有的已经演变成了歇后语。请你完成歇后语的填写。(选作两个)示例: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林冲上梁山 林冲误闯白虎堂 林冲到了野猪林 二、综合性学习(9分)4.今年11日是世界第20个艾滋病日。 (1)你知道艾滋病防治的标志是什么?它有什么含义?(4分) (2)作为关注社会与时代发展的中学生,你一定想在互联网上发表对艾滋病问题的看法吧。请你也在论坛上写一条留言或感言。(不得超过20字)。(2分) (3)作为中学生,面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同龄人,我们可以做些什么?(3分) 三、阅读(共1小题,计46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5 - 8题。(14分)书斋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凝 石在中国传统宅院中,除祖堂外,另一个重要的精神场所便是书斋,但祖堂大多和中堂合一,所以,大体上书斋是民居之中惟有的精神场所。书斋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如有后花园,必与之相邻,形成营造书斋高雅恬淡的良好环境的重要因素。书斋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书籍是前人社会经验的总结,书籍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书斋的主体读书人或学问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文化在这里汇集,文化在这里传承。之所以有“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之说,就是因为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可以这样比喻:因为当时国家没有社会科学院,而许多个体存在并发挥作用的书斋联合起来,实际上就起到了社科院的作用,而且国家不用投资。诸葛亮的“茅庐”,造就了蜀国鞠躬尽瘁的宰相。刘备“三顾茅庐”,获得了人才和天下大计,才丰富了经天纬地、威武雄壮、扣人心弦、传播不息的“三国演义”。同时,许多民族的文化经典在这里得到了继承和弘扬。书斋又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书斋是个人的领地,在封建社会,无论是官场还是社会,乃至家庭,一定要遵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的约束。当一个知识分子回到书房,虽然仍有强大的封建社会的伦理规范融合在书籍的字里行间,但躯体和大脑毕竟属于自己,书斋的主人得到了个性施展的空间,于是,他们的创造力得以迸发,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可以说,知识分子在继承前人精华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现实经历,加上自己的文学艺术创造,在书斋里融合、发酵,最后,酝酿出崭新的、清醇的、甘洌的美酒。这些美酒不断地融进整体的民族文化,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如王维在“辋川山庄”写就的如画诗歌、黄公望开山水画之宗的江山万里图、曹雪芹的堪称百科全书的红楼梦、严复启迪国人的天演论、鲁迅振聋发聩的狂人日记、徐悲鸿歌颂民族精神的愚公移山,真是不胜枚举。(选自第2期新华文摘,有删节)、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书斋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的。(2分) 、细读文中画线的语句,联系上下文作答。(6分)文明之光“熊熊燃烧”的含义是 。(分)在书斋里“融合、发酵”的“原料”是 、 和 ;“美酒”指的是 。(分)、知识分子在书斋里“创造力得以迸发”的原因是什么?(3分) 、文章结尾说:“这些美酒不断地融进整体的民族文化,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请从王维、曹雪芹、鲁迅三个例子中任选一个,说说他的作品在文化发展的链条上闪动着怎样的灵光。(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9-12 题。(17分)大 师 聂鑫森上午九点钟,年届八旬的著名山水画家黄云山,正坐在画室的大画案前用紫砂壶啜着茶,目光落在一张铺好的四尺宣纸上,构思着一幅深山行旅图。 门铃小心翼翼地响了。过了好一阵,门铃再一次响起,透出一种急迫的心情。 怎么没人去开门?小保姆呢?老妻呢?黄云山有些生气。正要大声呼喊,猛然想起小保姆上街买菜去了,老妻替他上医院拿药去了,家里就只他一个人。他本来不想理睬,但一想,倘若来的是一位老朋友岂不失礼?他重重地放下紫砂壶,急急地走出画室,穿过客厅,猛一下把门打开了。 站在门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陌生汉子,风尘仆仆,右手提着一个旅行袋,左手拿着一幅折叠着的没有装裱的画。 黄云山问:“你找谁?” 来人彬彬有礼地向他鞠了一躬,说:“您是笔樵先生吧?” 黄云山很意外,来人居然知道他的字,便点了点头。 “笔樵先生,我叫秋小峦,从外省一个偏远小县来到北京,只为了了却父亲秋溪谷的一个心愿。父亲也当了一辈子的乡村教师,也在业余画了一辈子的山水画,对您极为倾服。不久前因病辞世时嘱咐我:无论如何要携画去京请笔樵先生法眼一鉴,看此生努力是否白费,回来后在坟前转告我,我也就可以闭目于九泉之下了。” 秋小峦说得很快,怕耽误了黄老先生的时间。 黄云山有些犹豫,像这样上门求教求画求鉴定的人太多了。他年事已高,实在是没有精力应付了。 “笔樵先生,十九年前,也就是1978年,我父亲行将退休,县教育局组织老教师进京参观。他多方打听到您的地址并找到这里来拜访,恰好您外出讲学,便留下一封信交给了尊夫人。” 黄云山“哦”了一声,似乎有点印象,又似乎一点印象也没有。他用一只手习惯性地扶住门框,依旧没有请客人进屋的意思。 “我不进您的家,只想耽误先生几分钟,请您看一看这幅画,我也就可以向死去的父亲作个交代了。” 秋小峦的眼圈红了,眼角有泪光闪烁。 “好吧。”黄云山为秋小峦的孝心所感动,脸上有了笑意。 他接过那张折叠好的画,缓缓地打开,是一幅用积墨法画出的楚山春寒图,苍苍茫茫,云烟满纸,繁密处不能多添一笔,却能做到不板、不结、不死;在最浓墨处也能分辨出草、树、石的层次,称得上是大气磅礴。 黄云山激动起来,大声说:“恕老朽怠慢,请进!” 他们一起走进了画室。 黄云山问:“除了此画,还有吗?” “旅行袋里还带了二十余幅,其他的都在家里。” “待我净了手、焚香,我要好好看看你父亲的大手笔。国有颜回而不知,我深以为耻!” 黄云山净了手,又擦拭干净,忙给秋小峦沏上一杯茶,再寻出一个铜香炉,插上一根点着的檀香。 顷刻间满室芬芳。 黄云山足足看了两个小时,然后长叹一声,说:“能得积墨法妙处的有明末清初的龚贤,现代画家中,就要数黄宾虹和你父亲了,可惜这两位也都先后过世,悲哉!悲哉!从你父亲的用纸上,可看出他生前生活的窘困,而从画面上又看出他的豁达乐观和淡泊名利,我辈惭愧!” 黄云山说:“你一定要进京来为你父亲办一个遗作展,他是一个可以进入美术史的人物,是真正的大师。我给你写几封引荐信,让我的老友们开开眼,别高踞北京,以为天下无人。费用、场地、新闻发布会,我们来安排,不用你操心。” 然后,他站起来,向秋小峦鞠了一躬,说:“一是谢谢你的孝心,为了尊父的嘱托,不远千里而来;二是请你原谅我的失礼,差点与一位大师的作品失之交臂。” 秋小峦忍不住大声恸哭起来。 两个月后,“秋溪谷先生遗作展”在北京的美术馆顺利举行,观者好评如潮。 在众多记者和名流参加的学术讨论会上,黄云山真诚地对秋小峦说:“我愿以我平生的一幅得意之作,交换你父亲的任何一幅小品,以便时时展读,与他倾心交谈!”掌声如雷鸣般响起来。 (稍有改动)9.大师一文感人至深。细读全文,文中哪些地方令你特别感动?说出三处,要求简要概括。(3分)如:秋小峦含泪求鉴 10.文章含蓄凝练,值得玩味。请联系选文体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并回答问题。(6分)“黄云山足足看了两个小时,然后长叹一声”,黄云山“叹”什么?(3分) “秋小峦忍不住大声恸哭起来。”秋小峦为什么“恸哭”?(3分) 11.你认为题目中的“大师”指的是谁?结合文章说出你的理由。(3分) 12.评析文章的写作特点。请从情节结构、人物刻画、语言等方面选择一点进行评析。(5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6题。(15分) 金壶丹书晏子春秋景公游于纪,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鳋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注解】晏子春秋: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散文著作。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的国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 纪:原是一个诸侯国,后为齐国兼并。 鳋(so):鱼腥味。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勿乘驽马 (2)则恶其鳋也 (3)则无置不肖于侧 (4) 何以亡也 14、与“纪有书”中“书”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A.即书诗四句 B.军书十二卷 C. 孤常读书 D.与朱元思书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这个句子的意思。(4分)(1)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 (2)君子有道,悬于闾。 16、写出这则故事所蕴含的一个道理。(2分) 17、在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出现这样的问题,如果有应该怎样解决?如果没有,你是如何实践的?(3分) 四、写作(共2小题,计50分)18.请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45分)要求: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全文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书写规范、工整、美观的。(1)半命题作文有人说,生活如诗,生活如歌;有人说,生活如藤,生活如萝;有人说,生活如溪流,生活如小河;有人说,生活如你怎样看待生活?请以“生活如_”为题写一篇文章。(补全题目后作文)(2)材料作文傍晚,园丁到花田散步,惊讶地发现几乎所有的花草树木都郁郁寡欢,缺乏生机,询问之后才知道,橡树自怨没有松树俊秀,所以感到遗憾;松树又恨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样多结果子,因此显得郁闷而在花园的一个角落,有一棵小草,在夕阳中开着灿烂的花朵。园丁欣喜地问:“你那么渺小,为何却能开出这么美好的花朵?”小草微笑着说:“我不是橡树,也不是松树,我只是一棵小草,所以,我就尽力地开好我这朵花,快乐地做好我自己。”根据上述内容,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9.你对这篇考场作文的选材满意吗?请从选材与主题关系的角度做自我评价(100字左右),写在作文之后的“自我评价”栏里。(5分)220000 200200 200400600自我评价800200200 200 语文5+3密卷(预测卷一)一、积累与运用 1.古诗文默写 (4分)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愿身在最高层。 (4分)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日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下面的语段,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并修改。(分)何谓“读书的三重境界”后的冒号改为问号。缉改为辑“我们每一个读书人都应该追求和重视的目标。”中“追求”和“重视”语序不当 3.文学名著阅读。(4分) 水浒传 官逼民反 单刀直入 绝处逢生二、综合性学习。(分)(1)红丝带(2分) 它象征着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平等的渴望,象征着要用“心”来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2分)扣住“心”型标志即可 (2)“让我们一起戴上红丝带,关注艾滋病病人”等。扣住关爱、爱心即可。(分) (3)可以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交朋友,不歧视他们。看望艾滋病患者,送去友爱等。言之成理即可。(分)三、阅读。(一)、书斋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书斋又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 或:书斋是文人汇集文化传承文化的地方;书斋是文人施展个性的地方(2分,每点1分。) 、比喻优秀文化在书斋里汇集并不断地得到传承、发展和弘扬。 前人的精华 自己的经历 自己的文艺创造 新的思想和艺术,或文艺作品(6分。第题2分;第题4分,每格1分。) 、因为书斋是个人的领地,不受三纲五常的约束,利于个性施展。(3分。答出个性施展得2分,其余1分。) 、例如:王维写就的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中国诗坛享有崇高的地位。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创作的颠峰之作,堪称百科全书。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我国第一篇白话小说,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3分。说出大致意思即可。) (二)9.如:秋溪谷临终嘱咐,黄云山虔诚赏画,黄云山鞠躬道歉,秋小峦失声恸哭,黄云山真诚换画等等(分)10.一叹秋溪谷画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