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论文关于河南省第三产业区域差异经济水平的关系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1页
第三产业论文关于河南省第三产业区域差异经济水平的关系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2页
第三产业论文关于河南省第三产业区域差异经济水平的关系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3页
第三产业论文关于河南省第三产业区域差异经济水平的关系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4页
第三产业论文关于河南省第三产业区域差异经济水平的关系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产业论文关于河南省第三产业区域差异经济水平的关系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关键词:第三产业 区域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产业(广义的农业)、第二产业(广义的工业)以外的其它各行业,它以服务产品的运动为轴心。在我国,第三产业具体包括如下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教育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 在本文的研究中,根据河南省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特征,考虑到地理上的连片、经济社会发展的类似、生产力布局和区域分工的要求, 主要基于河南省中原城市群、豫北、豫西豫西南、黄淮四个经济区第三产业发展差异的研究。 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共9个省辖(管)市, 14个县级市, 33个县。区域土地面积5.87万平方公里,占河南省的35. 1%;xx年末总人口4235万人,占河南省的40.4%。该经济区位于河南省中部,各城市之间距离较近,距离中心城市郑州大都在100公里以内;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煤炭、铁矿石、铝土矿、钼矿等储量居河南省前列,工业门类齐全,发展基础较好;公路、铁路交通便利,河南省90%以上的高等院校和一些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科研院所聚集此地,区位优势显著。 豫北经济区由安阳、鹤壁、濮阳3市组成,土地面积1. 39万平方公里,占河南省土地面积的8. 3%; xx年末总人口为1114万人,占河南省总人口的10.6%。该经济区位于河南省北部,与山西省、河北省和山东省相邻,油气、煤炭资源比较丰富。 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包括三门峡和南阳2市, 土地面积为3. 71万平方公里,占河南省土地面积的22. 3%; xx年末总人口为1390万人,占河南省总人口的13.3%。该经济区位于河南省西部西南部,与山西省、陕西省和湖北省相邻,工业有一定基础,煤炭、有色金属资源比较丰富。 黄淮经济区包括驻马店、商丘、周口和信阳4市,土地面积为5. 67万平方公里,占河南省土地面积的34.1%; xx年末总人口为3749万人,占河南省总人口的35.7%。该经济区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与湖北省、安徽省和山东省相邻,以平原为主,河网密布,农业发展条件优越,但矿产资源比较匮乏。 三、河南省四大经济区域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差异分析 河南省四大经济区域由于区域面积和人口数量有着巨大的差异,本文为了便于进行横向对比,以其第三产业人均生产总值作为参考指标,如图1所示。 图1 xx-xx年河南省四大经济区域第三产业人均生产总值 我们从图1中可以看到,中原城市群的第三产业人均生产总值基本上是黄淮经济区的3倍。说明黄淮经济区第三产业发展的速度要明显落后于中原城市群;相对黄淮经济区,豫北和豫西豫西南经济区第三产业发展趋于平稳,两者相差不大。 形成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众多,与河南省各个区域的具体状况有密切的关系。总的来说,形成河南省不同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不均衡的根本理由是各个区域所具备的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动力的差异性,其中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其中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三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互为因果关系。由于人均 GDP 综合反映了社会生产率、生产总量、消费者与生产者的比例、人口、收入水平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总体状况,所以,人均 GDP 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Fuchs (1980)研究结论得出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和人均GDP 之间存在着显著并且稳定的正相关关系,第三产业就业比重随着人均GDP 的增加逐渐提高。我国的李江帆(xx)也曾对92个国家的进行了两者关系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第三产业在 GDP 中的比重与人均 GDP 之间存在着严格的正相关关系。笔者在对河南省各区域的第三产业进行对比分析后,也可以看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的比重也将随之上升的这一规律。因为第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服务需求的提高,服务需求增大了,将拉动产业结构做出相应的变化。而人均 GDP 是影响服务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当人均 GDP 迅速提高时,人们对服务产品的需求会逐渐大于对实物产品的需求。服务需求提高了,自然会刺激第三产业快速地发展。 根据河南省 _河南省统计年鉴提供的统计数据和计算得表1, 表1 :1992年xx年河南省人均第三产业 增加值与人均GDP指标 (二)对人均GDP和人均第三产业增值进行相关分析 用SPSS软件对我省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与人均和GDP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关系如下表2、表3所示: 表2: 表3: 表3显示了人均第三产业增值和人均GDP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1%的显著水平的双尾检验概率值,叉积离差阵和协方差阵。从表中可以看出,社会零售总额与居民收入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8,双尾检验的概率值为0,小于1%,即相关程度是显著的,叉积离差值为3.541E8,协方差为1.863E7;因此可以说,河南省从1992年到xx年人均GDP、人均第三产为增值之间有着明显的线性关系。 笔者对xx年河南省四大经济区的的经济数据进行了分析,河南省四大经济区域中,中原城市群人均GDP是38140元,豫北经济区人均GDP是27950元,豫西豫西南经济区人均GDP是25987元,黄淮经济区人均GDP是17653元。四个经济区域中,人均GDP最高的中原城市群比人均GDP最低的黄淮经济区高二倍多,两者差距较大。同期中原城市群、豫北经济区、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和黄淮经济区的第三产业人均生产总值分别为11488元、6411元、6186元和4030元,明显体现出河南省人均GDP 高的区域是第三产业较发达的区域,反之,则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充分说明了河南省这四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河南省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忽略了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河南省第三产业区域发展战略具有很强的相似性。通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分析使我们更加明确河南省应该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相应的第三产业发展策略。 _: 1河南 _.河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xx. 2何薇.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区域理由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