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鼹鼠_第1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鼹鼠_第2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鼹鼠_第3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鼹鼠_第4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鼹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现代本草系列文库 鼹鼠鼹鼠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 “鼹鼠” 的现代视点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鼹鼠鼹鼠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 异名 隐鼠(陶弘景)。 基源 为鼹鼠科缺齿鼹属动物缺齿鼹或麝鼹属动物麝鼹 的全体。 原动物 缺齿鼹Mcgera robusta Nehring,又名鼹鼠,地 爬子(中国药用动物志第一册)。 麝鼹Scaptochirus moschatus Milne-Edwards又名地爬 子,瞎老鼠(中国药用动物志第一册)。 历史 鼹鼠首载于别录列为下品。 并谓:“鼹鼠在土中行,五月取,令干燔之。” 陶弘景曰:“鼹鼠,形如鼠,大而无尾,黑色,长鼻甚 强,恒穿耕地中行,挖掘即得。” 宗奭曰:“鼹,脚绝短,但能行。 尾长寸许,目极小,项尤短”综上所述,基本与今 之鼹鼠符合。 形态 缺齿鼹 体呈长圆筒形,体长170220mm,体重 达200g左右。 吻部尖而长,鼻部延伸,突出于嘴前。 眼小,耳隐于毛中,颈部不明显。 前肢短而粗,前足长,掌宽扁,具强大的爪,掌心向 外折转。 后肢细小,不发达,四足裸露。 尾粗短。 全身被细密,柔软而带有金属闪光,似丝绒状的毛。 头部及身体背部毛色深褐而略带深灰色。 下颌,颈部,前胸和腹部呈灰棕色,沿腹部中央还有 一道较宽的金黄色纹,但有的个体不十分明显。 尾与体色相同。 (图见中国药用动物志第1册252页图340) 生 境与分布 栖息于森林草原地带。 喜欢在环境潮湿多草,土壤松软腐殖质丰富的地方 以及草地和耕田附近生活。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麝鼹 体形与缺齿鼹相似,但身体较小,体长100 126mm。 体重40100g。 吻部细长无外耳壳,眼退化,足背上仅有细短的毛, 几近裸露。 尾细而短,被有稀疏的短毛,但在末端形成一毛束。 身体背面为灰棕色,并带有丝状的光泽。 腹面毛色稍浅,为棕灰色。 尾同身色。 (图见中国药用动物志第1册252页图341 栖息于较干旱的环境。 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及内蒙 古等地。 。 【生药】: 采集 春、夏、秋三季均可捕捉。 捕后处死,置瓦上焙焦,研粉,备用。 【药性】: 性味 咸,寒。 别录:“味咸。” 食性本草:“寒。” 功效 解毒,理气,杀虫,去风。 主治 痈疽,疔肿,痔疮,淋病,喘息,胃癌等。 别录:“主痈疽,诸瘘,蚀恶疮,阴烂疮。” 本草图经:“风热久积,血脉不行,结成疮疽, 食之可消去;小儿食之亦杀蛔虫。” 本草拾遗:“肉:主风,久食主疮疥痔瘘。 膏:堪摩诸恶疮。” 用法用量 内服:烧存性研末,115g。 治胃癌初起:鼹鼠1只,用瓦焙成焦黄色,研粉,每次 15g,黄酒冲服,日服1次。 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涂。 。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中国动物药:“治胃 癌:鼹鼠1只,用瓦片焙焦黄色,研成粉末。 黄酒冲服。 每次3g,日服1次。” 中国动物药:“治疔肿恶疮:鼹鼠1只,瓦片焙 焦研粉,取醋60g,煎至30g。 再加入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