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课程讲义_第1页
陶艺课程讲义_第2页
陶艺课程讲义_第3页
陶艺课程讲义_第4页
陶艺课程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陶艺课程讲义,主讲人:李东,教学目的: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陶艺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陶艺的艺术形式和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兴趣,陶冶性情。对传统陶瓷和现代陶艺有一定的审美和鉴赏能力。,第一章陶艺的基本理论知识与鉴赏,教学要点: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基本了解陶瓷的制作过程,掌握2-3种陶瓷的成型方法。学习方法:理论讲授与实验室操作相结合。,一陶瓷艺术简介古老的陶瓷艺术发源于东方的中国,并有着千年的历史。陶瓷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象征而传播到世界各地。漫长的历史推演,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融,使传统的陶瓷艺术在历史上数次达到了顶峰。随着时代的更替,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进化,陶瓷艺术的审美意识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标志着古老文明的陶瓷传统制作技艺及艺术成果不断地被现代工业文明所冲击和取代。由此,人类正迫切需要回归自然地情感和欲求,随着工业社会带来的失落感而日益强烈,现代陶瓷艺术应运而生。,第一节陶瓷艺术的基本理论,陶艺就是陶瓷艺术的简称。现代陶艺就其本身而言,它首先是一门工艺,是一门需要特殊技能和知识的行业。现代陶艺的构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神方面,以陶土为最基本的材料,用某种形式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理想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工艺技巧。工艺技巧是现代陶艺完美表现的语言和手段,是艺术的媒介。现代陶艺从工艺上分,大致可以分为原料工艺、成型工艺、烧成工艺。从功能上分,可以分为公共艺术和个人艺术。整个陶艺课程学习中需要同学们重点掌握的是成型工艺。,泥:陶泥、瓷泥、粗泥、细泥、紫沙陶泥釉:高温釉、低温釉、有色釉、无色釉(透明)泥泥性语言火泥的重生,二陶瓷材料介绍,陶瓷与大自然的泥、土、火、木、水不可分割的特殊关系,这也是使得众多的陶艺爱好者迷恋的重要原因。陶艺作品在任何情况下都与大自然有着天然的联系。“柔软的泥,经过心手并用塑成作品,再入火中培烧,变成坚固不变的艺术品,给人类精神生活带来美的充实,物质生活带来促进,这过程本身就富有哲理”。从自然出发,加入人的情感,再回归自然。陶艺创作中,首先要了解由“水”和“土”所合成的泥和釉。泥制成坯体,完成造型,釉料展现出色彩。,1.陶瓷工艺的基本流程:成型烧制成型:泥揉泥各种成型法修坯晾坯(干燥)施釉装窑烧制漫长的陶瓷工艺发展过程中,无论在成型、烧制等工艺上都已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科学的技术。要做好每一件陶艺作品,其间必然包含了许多技术环节,每一个环节对于完成好一件作品都是至关重要的。,三工艺简介,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格。“艺术的全部美和伟大,就在于能够首先获得非凡的形式、地方性的风格,各种各样的特征和细节。”陶艺的民族性格要从传统文化角度去认识,做为东方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东方美学文化也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美学特征便是这种东方审美文化的集中表现。,第二节传统陶瓷、民间陶瓷和现代陶艺的鉴赏,民间陶瓷是指那些由农民或小手工也者在民间烧造的,并用于民间日常生活的各类陶瓷制品。陶瓷被冠以“民间”加以限制,既可以看作是陶瓷的一个类别,更标志着一个层次,一个最基础的层次。东方文化不但有其地域色彩,而且有其重要的民族性格所体现的精神面貌,纵观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各个朝代艺术风格的变化、艺术形式和技巧的运用,造型具有鲜明特征,无不体现了这种东方文化的审美特征。,中国陶瓷艺术的美学特征,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生活美”、“艺术美”、“科学美”。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便是这三个方面有机的融合。,同所有的现代艺术门类一样,现代陶艺的出现,是以创作观念的更新为前提条件,这种观念的更新根源于艺术文化的基础。毕加索曾在其艺术创作的某个阶段参与了制陶活动,从其作品上分析,同他的艺术观念是合拍的。他这样讲过:“我不探索,我只发现。”有人曾这样描述他制作陶艺的情景,他捡起制陶工人丢弃的一个废坯,反复打量,然后用手随意地捏几下,一只活灵活现的鸽子便诞生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艺术大师用其现代艺术的创造理念进行的制陶活动,已经具有了纯艺术性的明确追求。虽然毕加索不能称之为专业陶艺家,但他做为一个艺术家、,以其独特的敏锐性和反叛性,将做为构件使用的粘土变化为创作艺术形象的材料,将现代艺术理念随机地运用到创作中去,在观念上就是一个大胆地突破,这也是现代陶艺追寻的艺术根本。,无论哪一个民族,哪一个时代皆有自己赖以继承和发扬的传统精神。现代陶艺也同样体现了这种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并非指向民族的具体的传统陶艺概念,而是指向由这种传统陶艺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真正的传统继承应该是精神的继承,这将指导同学们今后漫长的创作道路。,教学项目工作室室里熟悉各种陶瓷材料和工具设备。学习揉泥、搅釉等工艺技术。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陶瓷材料和各种工具设备,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2.通过参与揉泥和搅釉等工艺制作过程,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各种陶瓷材料,培养学生对整个陶艺制作过程的操作能力。教学工具和材料1.各种陶泥、瓷泥2.各种的陶艺制作工具和设备,教学目的:本章节要求学生了解陶艺制作的成型工艺,能熟悉掌握并独立完成泥条盘筑法、泥板成型法、模制成型法等基本制作工艺,能根据陶艺不同的制作方法创造性地制作小型的陶艺作品。教学要点: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基本了解陶瓷的成型工艺,掌握2-3种陶瓷的成型方法,有较强的动手能力,重点掌握盘条法的灵活运用。,第二章陶艺制作及成型方法,学习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讲解及要领示范,学生按实验要求完成课题。,泥条盘筑成型是人类最古老的陶艺成型手段,远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就有采用此方法成型。而现代陶艺将这原始的传统成型方法继承下来,结合现代思维意识,创作出具有当今时代特征的成型艺术形式。,第一节陶艺制作成型工艺泥条盘筑法,泥条盘筑是用双手搓成泥条,层层盘叠垒筑,按着从下至上渐次增大或减小的规律连接在一起,泥条可以弯曲与变化,垒集成所需要的形体。泥条盘筑成型的自由度和随意性较强,在陶艺形体造型中的宽容度大,便于塑造比较复杂的形体,它不仅能塑造规整的造型,还能塑造一些扭动和弯曲的造型,为我们施展才能、抒发情感、表达意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泥条盘筑成型的特点,泥条盘筑成型的制作工艺步骤相对严谨,大致由以下过程完成:首先在转盘上放置木板,木板上放一张报纸,以防止作品底部与木板粘接,也可以防止作品在干燥过程中底部收缩时开裂。将泥料搓成圆条,圆条的粗细由作品的大小而定,一般情况直径在0.51.5左右。先将泥条在报纸上摆放成作品的底部外形,然后用泥条层层向内叠加,盘卷成圆饼状,并将泥条之间用手抹平,使泥条之间相互结合紧密,再用手拍打成需要的底部厚度。在巳完成的底部边缘用泥条层层向上盘筑,每盘筑一层需用手扶住外形,另一只手或用工具在形体内壁将下层和上层之间用手指抹平,使泥条间无缝隙而结实。根据设计的造型走向,逐渐弯曲变化,达到造型的理想效果,直至泥条盘筑造型完成。,泥条盘筑成型的制作手法,将卷曲的黏土捏成粗的泥条。,在一个多孔且不沾的面板上用手搓泥条。要确认泥条被彻底搓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形成器皿的泥条是圆的而不是扁的或椭圆形的。要保持泥条的均匀厚度,使它们能顺利制成一件作品。,可以用你的手指把泥条与底座牢牢地捏合在一起。如果可能,应在转台和木板上做这些,用另一只手在一旁扶者坯壁以防止器皿的形状向外扩展。,要保证在内壁把每根泥条捏合在一起,并使其光滑,这一点很重要。如果需要外表也光滑,那么就应在器皿的外面把泥条衔接好。,(5):每层泥条,不应在相同的点连接,否则坯壁会支撑不住。在连接时,应在泥条的末端以一定的角度切断,以使切口相互吻合。,(6):需要的话可以使用辅助模板,虽然这么做会是器皿显得比较呆板机械、无生气,但可以保证获得预先确定的形状。如果器皿的形状是朝外伸展的,那么每一根泥条都应该放在前一根泥条靠外边一点的地方。,(7):相反,如果器皿的形制是向内收缩的,那么每一根连续的泥条应放在前一根泥条靠里边一点的地方。,泥条盘筑成型的注意点:1、每层泥条之间要按抹结实,否则因烧制中产生开裂。2、作品盘筑一定高度后,如遇底足未干造成重心不稳、作品变形或倾斜等问题时,立即停止盘筑,可先将正在盘筑的上边接口用塑料布扎紧,保持接口的湿度,干燥一段时间,待底足有一定强度后再继续盘筑。3、较大作品的泥条盘筑容易产生重心不稳和向外倾斜,在盘筑外形时需要同时在作品内从下至上盘筑泥撑,泥撑对外形的拉撑作用使外形保持平衡。4、每层泥条的干湿度要均匀,否则因收缩不一致而产生开裂。5、泥条较干,可用毛笔把接头泥(同种泥料合成的泥浆)涂于泥条和泥条之间,以增强粘度。,1.泥条盘筑成型是一种成型方法,同时也是陶艺独特的装饰表现形式。在泥条盘筑过程中,可以明确感到作品表面的泥条走向形成的手印痕迹、肌理和条纹装饰和形体相互相存的协调关系。1、手压痕迹:不同的手压痕迹会产生不同的手工味。一层一层泥条用手指向下按捺,使泥条之间结合紧密又保留一种手工的按捏痕迹,产生一种自然的而有节奏的肌理装饰效果。,泥条盘筑成型的表面效果,泥条手压痕迹装饰)陈琦(中国),2、线形装饰:在泥条盘筑过程中根据作品外观效果的需要,泥条可上下,可长短、可粗细、可横竖、可宽窄,从而使不同的盘筑手法所筑出的泥条线形变化产生不同装饰效果。,盛放李东(中国),3、镂空:泥条的盘筑形式可塑造出陶艺中特有的镂空效果。在泥条之间盘筑时,上面的泥条局部向上珙起成曲线,使其局部与下面的泥条保持距离,可得到镂空手法的虚空间效果。,泥条镂空装饰王崇东(中国),泥条盘筑作品欣赏,然而,在陶艺创作中,可根据成型和装饰需要,除泥条盘筑手法外,可以结合其它成型手法灵活运用;如泥条与泥板的结合、泥条与捏塑的结合等,使其作品手法多样,表现形式丰富,更具泥感、手感和肌理的表现力。,实验项目1.练习泥条盘筑法的基本工艺技法。2.运用泥条盘筑法制作器皿。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泥条盘筑法在陶瓷成形中的应用。2.通过泥条盘筑法制作器皿类作品,培养学生对创作思想实施的能力。实验工具和材料1.陶泥2.简单的陶艺制作工具方法和步骤1.确定构思2.绘制造型图3.依据泥条盘筑法完成作品,泥板成型是现代陶艺中最为常用的成型方法之一。泥的可塑性和柔软性,通过外力作用可达到想要的泥板形状,并可任意切割和搓捏,是现代陶艺表现力丰富,体现艺术个性化的有效成型方式。,第二节现代陶艺的泥板成型,泥板成型在陶艺作品中应用广泛,形式多样。较干的泥板,有非常强的站立性,便于表现挺直的、棱角转折清晰、结构明确、肌理丰富、有棱有角的器皿性陶艺造型,如同木工制作,称为“黏土木工”。较湿的泥板,掌握得好,也有较强的站立性,则可任意扭曲、卷合、裁剪和裁缝,便于表现随意性、自由性强的,具泥性、泥感、肌理丰富的,有个性化的圆筒状陶艺作品。,一.泥板成型的特点,泥板的制作方式不同,表现出的表面效果也不同,不同的制作方式可使泥表面呈现不同的质感、压痕和肌理。常见的泥板制作方法有以下几种:1、陶拍或木板拍打法:用木板或木棒拍打泥团,泥团容易成板状形。在木板或木棒上包捆不同质感的纤维线、麻布等材料,会在泥板表面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泥板的制作,陶拍打成的泥板,2、手掌拍打法:用手拍击泥团成泥板,是一种最简单而又方便的方法。拍出的泥板表面柔软、质感丰富、显现手工痕迹、有一种亲切感。因用手拍击泥团力量有限,不宜制作太大的泥板。,手掌拍打成的泥板,擀压法:利用特制圆形木棒或钢管擀压泥团,泥团容易成扳状形。还可用不同厚薄的木条作泥板厚薄标尺,使泥板的厚度均匀。因擀压法压力大,面也宽,可制作较大的泥块。泥板擀压好后,可在表面放置麻布、纤维网、树叶等材料,会在泥板表面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擀压成的泥板,切片法:将泥揉后推积成矩形泥堆,利用特制的标尺木条板放置泥堆两边,调准厚度,选用钢制切割线,把泥堆层层切割成泥片。,切割成的泥板,泥板成型工艺的手法多样、非常丰富,它决定于不同的创作形式、不同的表现效果而采用不同的成型工艺,然而,棱角成型和卷筒成型两种基本的成型工艺是陶艺创作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泥板成型的方法,棱角形成型法:将设计的棱角形作品计箅出各面的尺寸比例,按大小要求在制作好的泥板上切割成各自不同形状的面,待泥板干燥到有较好的站立性时,用篦刀或锯条刮毛泥板镶接面,涂上泥浆,以增加镶接的强度。然后把两块泥板镶接面合上,用手轻轻按压,再用泥条在两块泥板的内直角处有手指或挜朳压实、压平,增加板与板之间的粘接度。用以上方法依次一块一块镶接,直至棱角造型作品完成。待作品干燥到一定程度,表面用工具修理镶接,并作刻划、肌理、色釉等装饰后入窑烧制。,在泥板上用陶针勾画出作品的各面,用工具刀切割出各面,各面的镶接处用陶针打毛,涂上泥浆,各面的相互镶接,内部各块的镶接处用泥条填充,压紧、压实,继续镶接各面,表面刻划及点缀装饰,烧制好的泥板棱角成型作品,卷筒形成型法:将设计好的卷筒造型计箅出高与宽的直径延伸尺寸比例。把巳经制作好的泥板切割成高与宽的延伸比例形状,待干燥到有比较好的站定性时,用手将泥板托住,竖立起来,利用泥的柔软性和可塑性将泥扳卷成筒状。用篦刀或锯条刮毛泥板镶接面,涂上泥浆或水,增加接触强度。然后将镶接面合上,用手轻轻按压。然后根据造型需要采取捏、按、压等手法调整外形,并作表面装饰,直至卷筒成型工艺完成。,在泥板上用陶针勾画出作品的延伸比例,用工具刀切割掉外形边缘,将泥板合拢成筒状,将筒状竖立,放置事先准备好的泥板上,合拢处涂上泥浆,用手压紧、压实,表面装饰,实验项目1.练习泥条盘筑法的基本工艺技法。2.运用泥板法制作器皿。3.综合运用盘条法和泥板法制作陶艺造型。目的和要求1.掌握泥板法在陶艺成型中的应用。2.通过泥板成型法制作陶艺作品,培养学生对创作思想实施的能力。工具和材料1.陶泥瓷泥2.简单的陶艺制作工具方法和步骤1.确定构思。2.绘制造型图。3.依据泥板成型法完成作品。4.根据创意合理运用两种成型方法完成作品。,第三节现代陶艺制作成型工艺拉坯成型法,一拉坯成型的特点拉坯成型的主要特点是将揉好的泥料放在拉坯机轮盘中心,通过人力或电力使轮盘转动,用手的操作技能使其泥料成为空心圆柱体,再依据所需形态,拉制成器皿类陶艺作品。,二、拉坯成型的拉制方法拉坯成型除拉制一种规整的陶艺器皿外,也可拉制一种随意性的陶艺变形器皿。一般情况而言;拉制规整的陶艺,技术性要求高。而拉制随意性的陶艺,造型能力要强。1、规整形的拉坯陶艺:用双手将揉好的泥团甩入未转动的拉坯机轮盘中心压实,然后启动轮车,两手臂支撑在大腿上,用双手将旋转中的泥团固定在盘中,并双手用力将泥团扶正。将泥料自下而上拉升成圆柱状,并使泥料在中轴上定稳,不晃动。再把圆柱状泥团向下压,然后把泥料拉制成口部略向内窝的泥柱,并将右手插入泥柱中心,由下至上,由内向外,慢慢推压扩大,使泥料拉制成内空的圆桶状。通过拉坯技术和造型的结合,利用旋转的动力将泥料拉制到需要的薄度和扩大成需要的形体。待坯体约干,用钢丝切割底部,将坯体放置事先准备的木板上,规整形的拉坯成型完成。,二拉坯工艺演示,将泥团放置转盘中央,启动拉坯机,双手用力将泥团扶正,将泥团向上提拉,将手指伸入中央,形成窝状,一只手扶住外形,另只手伸入泥的中央使内空扩大,将初形向上提拉,并逐渐调整外形,双手将形的口沿向外扩展,用泥扒修整外形,用细钢丝切割掉在转盘上的坯形,拉坯作品完成,变形的拉坯陶艺:变形的拉坯和规整的拉坯手法完全一样,所不同的是变形的拉坯在拉制完作品的雏体后较多利用轮盘的旋转和手指的控制,使其坯体有明显的横向手指凹凸痕迹和后期对雏体的造型处理;拉制完作品的雏形后,关闭拉坯机,用双手将处于湿润和柔软性的拉坯形体作按压、切割等形式处理,以求得变形的拉坯成型陶艺。,按规整拉坯方法拉制好作品的雏形,双手扶住坯体口沿两侧,向内挤压,用手指将另一侧口沿部向外推拉,用手掌在坯体中部向内挤压,直至作品完成,烧制后的变形拉坯作品,三、拉坯成型的修坯规整性拉坯陶艺的表面较多要上釉或进行较工整的装饰,这就要求坯体表面的平整和光滑,要达到这种光洁效果,就需要修坯。修坯也叫利坯,它是将干燥到一定程度的圆形规整坯胎,放在拉坯机上将它固定,启动轮车,用铁制刀具在坯体的内外旋削,使之达到所需要的表面光滑形态和坯体厚薄一致的要求。,将己干的规整坯体反扣在转盘上,用修刀修理底部,修理底沿,将坯体放正,修理口沿,逐渐向下修理内壁,最后选用锋利的修刀修理外壁,并适当作外形调整,卉(拉坯成型)王有川(中国),拉坯成型的注意点:1、将泥团向轮盘抛甩的力量可使泥团浆紧紧粘固在轮盘中。2、拉坯用的泥略干为好,特别是拉制较大作品如泥料过湿,站立性弱。3、拉坯时,要根据作品的尺度进行放尺,要考虑坯体的收缩系数。4、拉坯时还要注意轮盘和手用力的均匀度,如用力不均,拉制出的坯体会在烧后的器皿表面产生泥埂状旋纹缺陷。总之,拉坯成型和修坯工艺是一种技术性较强的工艺手法,它对泥性干湿、轮车转速以及手的操作技巧的运用都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拉制较大的作品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掌握。,四、拉坯成型的效果拉坯陶艺成型从成型角度而言是一门纯技术工种,它只是一种塑造方法,一种造型手段,不是陶艺创作的目的。而拉坯成型所拉制的器皿类陶艺,是利用其器皿审美的特征而塑造的一种陶艺特有的艺术形式。然而,它的艺术形式除造型本身外,重要的是形体的完美和初坯成形后的艺术处理,以及考虑到形体与表面的相互协调的装饰。通过对初坯的挤压变形、切割、镂空、雕刻、色釉等的艺术形式和装饰的表现,体现出拉坯成型的独特艺术效果。,实验项目1.练习拉坯成型的基本工艺技法。2.运用拉坯技术制作器皿。目的和要求1.掌握拉坯法在陶艺成型中的应用。2.通过泥板成型法制作陶艺作品,培养学生对创作思想实施的能力。工具和材料1.陶泥2.拉坯机3.简单的陶艺制作工具方法和步骤1.确定构思,第四节现代陶艺的支撑物辅助成型支撑物辅助成型是泥板成型中常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成型方法。在制作大型或复杂张扬的作品时,如果泥板过湿,将无法站立或易变形。如果过干,又不容易塑形。采用支撑物辅助成型可解决成型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支撑物辅助成型的特点在陶艺造型成型过程中,平直线的造型可平卧镶接成型,待坯体略有站立强度时,再竖立起来。然而,制作难度较大、外形张扬、弧面大和大型的陶艺作品就不能平卧镶接成型,因为在翻转或站立时容易压扁变形。这就需要利用泡沫、塑料或报纸等材料作支撑,以此帮助泥板成型或竖立。,支撑物辅助成型的制作方法设计好造型,选择好支撑物,然后用报纸将支撑物包裹,以便与坯体脱离。制作好泥板,将支撑物放置泥板上,将支撑物用泥板包裹其中,在支撑物的帮助下,可顺利的将泥板竖立起来,并用木棒等可作支撑的材料将易变形和垮塌的部分进行支撑。待坯体有一定站立性后,从口部取出坯体内部的支撑物和取掉外部支撑的材料。在坯体末干,还具有一定可塑性时,根据自己的设计需要,通过手和工具的作用调整形体和进行表面装饰,直到作品完成。,在泥板上用陶针勾画出作品的延伸比例,用报纸将块状泡沫包裹起来,作坯体的内部支撑,将调整好外形的支撑物放在泥板上,然后用泥板包裹起来,在支撑物的帮助下,使泥板站立起来,进一步用支撑物作支撑,手伸入坯体内部,将块状泡沫一块块取出,调整好外形,并进行表面装饰,烧制好的支撑物辅助成型作品,支撑物辅助成型的注意点:1、将坯体竖立时过湿易变形,无站立性。过干易开裂,对后期调整带来困难。2、坯体内的支撑物要考虑站立后能从中取出。如难以取出,可选择小块材料组合,用报纸包裹,待坯体站立后,剪破报纸,一小块一小块地取出支撑物。,支撑物辅助成型的效果支撑物辅助成型是现代陶艺独具特色的成型工艺,作品完成后可以明显感到作品的成型难度及张扬复杂的外形。凡制陶者都知道,陶艺造型较多是均称、平稳、向内收缩的作品,其原因是陶艺的制作工艺和烧成难度所约束,难以向雕塑那样内部可用材料支撑,塑造向外扩张的造型。而陶艺的支撑物辅助成型基本上将解决这方面的部分问题。我们可以从支撑物辅助的成型作品中感到泥料不可思义的站立性和支撑性,体现出陶艺作品向外部空间的扩展和张扬,以及大弧面的线型的工艺制作难度,体现出陶艺作品可塑空间的自由性和随意感。,实验项目1.练习支撑物辅助成型的基本工艺技法。2.运用本成型方法创作作品。目的和要求1.掌握支撑物辅助法在陶艺成型中的应用。2.通过支撑物辅助成型法制作陶艺作品,培养学生对创作思想实施的能力。工具和材料1.陶泥2.简单的陶艺制作工具方法和步骤1.确定构思,第五节现代陶艺的模具成型模具的材料有钢模、木模、塑料模、石膏模等,现代陶艺一般选用经低温煅烧后失去部分结晶水的二水石膏来制作模具。这种石膏有较短时间里可以凝固的特性,石膏干燥后并有较好的吸水功能。在陶艺创作中,利用石膏做的模具,可以使石膏的毛细管的吸水作用将泥料或泥浆里的水分吸收,使泥料或泥浆硬化、干燥而成型。,模具成型的特点模具的印坯成型和注浆成型是现代陶艺中常使用的成型方法之一。石膏模具的翻制有两种:一种是“活模”,另一种是“死模”。活模用泥巴分块翻制,它模壁较厚,便于吸水,适合用来注浆的批量成型。死模适宜于大型、复杂作品的印坯成型,采用插片分块、石膏和棕丝或纤维丝交叉的翻制,它模壁薄,易损坏,一般只作几次使用。总之,模具成型最大特点是作品原样的复制,对于有些复杂的陶艺造型和纹饰来说,它能够反复克隆同样造型和同样纹样的作品,是制作相同系列造型的方便途径。,石膏模具的翻制1、石膏活模具的翻制方法:采用做雕塑的方法塑造好陶艺作品的模型。按照便于脱模的要求,用墨汁在模型上分出每块模型的分界线。用脱模剂喷、涂于陶艺模型的表面,使其容易脱模。用泥片分解第一块模型块面、选用木板或油毡封住模型三面,使其石膏浆不易流出。盆中装好水,将石膏粉洒入水中,用手将其绞绊均匀成糊状,水与石膏粉其比例约为55:45左右。将石膏浆注入用油毡围住的模块中,使其石膏浆完全凝固。取掉油粘或木板,修整摸具剖面边缘。用脱模剂喷涂模型剖面,用泥片分解第二块模型块面,以此方法反复至模块灌注完毕。待每块模具制作完后,分解开石膏模具块面,挖出内泥,清洗模具内壁。采用自然烘干或设备烘干,水份排除达到80%方可注浆成型。,塑造好模型的雏形,用墨汁分解出模块线,用泥片将第一块模分离开,将泥片内壁修理平整,向摸型和泥片喷洒脱模剂,选用油毡将第一块模合围,用绳固紧,并用泥条封死边沿,用桶装水,加入石膏粉,将石膏浆注入用油毡合围的第一块模中,待石膏凝固后取掉油毡,取掉泥片,向模型和第一块石膏模的剖面喷洒脱模剂,再合围第二块模块,并注入石膏浆,待石膏凝固后取掉油毡,在模型底部放置注浆口,并喷洒脱模剂,合围底部油毡,注入石膏浆,打开全部模块,活模具翻制完成,待石膏凝固后分解开模块,制作石膏模具的注意点:(1)往水里撒入石膏粉的速度不宜过快,过快易凝固成块和气泡多。(2)石膏粉和水要用力均匀搅伴,成糊状即可。(3)分线时要考虑在方便开模的基础上,分块越少越好。(4)一般情况而言,先翻制大块模,逐渐翻小模。(5)活模具每块翻制完毕,都要及时用平铲刀把模具剖面刮平,涂上脱模剂。(6)活模具需有牙口,牙口可以是三角形、半圆形、梯形,要求是上宽下窄。以防止模具相互滑动。(7)每块模具完成后石膏需冷却和凝固,再翻制下一块。(8)模具翻制完成后,如模块分解有困难,可用冷水或热水浸泡,方可分解模块。(9)活模具将注浆口留在造型底部,口部尽可大一些,以便泥浆流畅,注浆方便。(10)设备烘干温度不得高于60,温度过高,石膏易起泡、松散。,三、模具成型的制作工艺1、模具印坯成型:根据作品表面的效果需要,可制成泥板、泥点或泥条。把泥板分别放入每块石膏模具中,用手指把泥板压紧、压实,使泥板和模具间无缝隙。把每块模具边缘的泥片略做高一些,以便相互间易粘接,并在泥片接缝处用锯片打毛,涂上泥浆。然后将第一块模具合上压实,将手伸入坯体内用泥条将接缝处压实、压平。接着将全部的模块按以上方法完成,并接好底板,用绳将模具捆扎好,待模具里的坏体同模具脱离略有缝隙、坯体较硬化、坯体具有一定的站立性时打开模具,取出坯体,最后将坯体的接口处修整好,模具印坯成型完成。,切割泥板,将泥板放置模具内壁,每块模具均放置泥板,用手压紧、压实,用沙包均匀拍压泥坯,使泥板与模具很好结合,用工具刀修整泥坯边沿,泥板内角略高,便于镶接,用陶针将泥坯剖面打毛,涂上泥浆,将手伸入坯体中,用泥条将泥板之间进行镶接,合拢模具,模具合拢完毕,用泥条将底边加固,在模具外进行加固,以防模块之间松动,将加固好的模具竖立起来,待泥坯略干后,取掉模块,取掉全部模块,将捏塑部分重新粘接,模具印坯成型完成,烧制好的模具印坯作品,模具注浆成型:先将做好的石膏模具每块合拢,用绳固紧,捆扎好。将模具倒置,注浆口向上,通过注浆口注入泥浆。待模具内壁的泥浆吸附到了所需的厚度时,通过注浆口将多余的泥浆倒出。并将注浆口向下放置,至到多余泥浆逐渐排出,待坯体略硬化,有一定站立性时,打开模具,取出坯体,将坯体的接口修整,模具注浆成型完成。,将模具合拢,用绳固紧,通过注浆口注入泥浆,待泥坯有一定厚度后,将多余泥浆倒出,将泥浆注满模内,将模具倒置,将残留泥浆慢慢排除,待坯体有一定硬度后,放正模具,削掉注浆口,打开模具,取出坯体,用工具修理模缝,用海棉浸水修整坯体表面,烧制后的模具注浆成型作品,和系列(同形状的展示)周晓亚(中国),模具成型的注意点:1、印坯和注浆的坯体厚度要根据作品的大小而定,大的可厚些,小的可以薄些。2、倒完泥浆的模具一定要倒置,注浆口向上,这样坯体内壁平滑,不会出现泥头或乳头状泥钉。3、凡注浆成型的坯体底部的注浆口部,需修整平滑、干净,以防收缩和烧成时开裂。4、修坯是印坯成型和注浆成型中较重要的环节,因为从形体设计制作完成到翻模,注浆取模等过程中易使形体伤害,修坯的过程是恢复其原貌及再创作的过程。,四、模具成型的效果摸具成型的效果主要表现在重复的连续性和系列性,以多个相同的重复造型,组合在一起,产生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美感。相同的造型与不同的装饰和色彩变化,展现出相对的空间占领和错觉效果,产生不断重叠的视觉影像,增强一种现代构成和展示设计的艺术特色。,实验项目1.掌握各种模制成型的基本工艺技法。2.运用各式模制法制作陶艺作品。目的和要求1.掌握模制法在陶艺成型中的应用。2.通过各式模制成型法制作陶艺作品,培养学生对创作思想实施的能力。工具和材料1.陶泥2.石膏3.简单的陶艺制作工具方法和步骤1.确定构思。2.绘制造型图。3.依据模制成型法完成陶艺作品。,第六节现代陶艺的外塑内挖成型外雕内挖成型,是其它陶艺成型工艺难以代替的成型工艺之一。它的塑造方法同泥塑一样,所不同的是泥塑的内部可以用木、铁等材料作支撑。而陶艺必须直接由泥料塑造。由于陶艺造型的多样性和多元化,有些雕塑类陶艺和器皿类陶艺的外形变化微妙,造型复杂,结构严谨,如采用其它成型工艺很难达到自己所需要的形体,这就可以选择外塑内挖成型工艺。,一、外塑内挖成型的特点外塑内挖成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塑造作品的自由性和随意性,可以解决泥条、泥板成型工艺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使形体张扬而富有变化,结构纹样凹凸清晰。同时可以根据作品的大小、倾斜度、延伸部分的需要,调整和加固坯体厚薄结构,支撑泥坯重力,使其作品能展现复杂、多变的形体。,二、外塑内挖成型的制作工艺1、雕塑类陶艺外塑内挖成型:首先用泥料塑造出作品的造型,侍作品外表的泥料略干,可塑性不强时,选择钢丝或锯条将作品从上至下横向切割若干小段。每小段用挖刀掏空,留出作品外形坯体。然后将每段坯体的剖面用锯条打毛,涂上泥浆,从下至上将每段坯体镶接,将手伸进坯体腹内用泥条在上下段之间用力填充,使其镶接牢固。镶接完毕后,修整好每节的表面镶接处,并作外装饰,外塑内挖的制作工艺完成。,采用雕塑手法塑造完作品的雏体,用细钢丝将雏体从上至下分割,取下上面第一块,接着取下第二块,继续取下第三块,将取下的雏块内挖,保留一定厚度的坯壁,连续将每段掏挖,最底段挖空后,将其反扣,修理底部,并在中央部位挖空,用陶针在坯体剖面处打毛,涂上泥浆,从下至上层层镶接,直至镶接完成,用泥条将外形的镶接处填平、压紧、压实,烧制后的外塑内挖雕塑类作品,器皿类陶艺外塑内挖成型:先根据器皿陶艺的大小尺寸,留有余地打制好泥坯,放在干燥处晾干,干燥到切割时坯体不变形、不滞刀为好。然后在泥坯上画出造型的切割线,将泥坯切割成所需要的形状初坯,用挖刀从口部向内将泥挖出。再将初坯反扣,挖好底足,侍底足修整完,再将初坯放正,装饰器皿表面,直至器皿陶艺作品完成。,将泥坯的外形切割成需要的形体,选用合适的挖刀将雏形内部挖空,然后将雏形反扣,修整底部,放正雏形,装饰表面,作品完成,外塑内挖成型的注意点:1、在挖内部泥料时要注意坯体的厚薄关系,作品的下部分坯体可厚一些,上部分可薄一些。2、坯的干湿程度很重要,内部泥料挖掉后,过湿的坯体无支撑性,易变形。过干泥料难挖,坯体易开裂。3、在挖内部泥料时难掌握坯体厚度,需要一只手挖泥,另一只手扶住坯体,挖泥时的弱擅抖,会传达到扶住坯的手,会有一种坯体厚度感觉。,外塑内挖成型的效果外塑内挖成型是现代陶艺成型中较为方便和简捷的塑造方法。它是在想象力的视觉范围中既理性又可随意性、既严谨又奔放。其创作方法自由,造型程序舒畅,较多的摆脱工艺制作过程的约束,因而它的造型更能表现出陶艺家的创作意图,具有较强的形体三维空间和表现力丰富的审美效果。,第六节现代陶艺的捏塑成型捏塑成型是现代陶艺中徒手捏制的一种陶艺成型方法。它是在泥条和泥板成型的基础上相互借鉴而又自成一体的一种手工味极强的塑造形式。而手工捏塑除了能捏塑一些简单较小的陶艺外,也能捏塑较大而复杂的陶艺。,捏塑成型的特点捏塑成型的塑造手法很多,捏造的内容也很丰富,一般要求陶艺家的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基本上是一次性将作品塑造完成,不作大的调整和修改,保持原始的手工痕迹记录,具有自然、随意、活泼、趣味性、人情味很强的造型特点。,捏塑成型的塑造手法捏塑成型一般分为捏塑成型和捏塑镶接成型两种。捏塑成型适合做一些较小的陶艺作品,捏塑镶接成型适合做一些较大而复杂的陶艺作品。1、捏塑成型:用手将泥团拍成泥饼状,再用拇指和食指捏夹住泥饼中间,边捏塑,边转动,慢慢将所捏塑的造型展开到所需造型形状。将造型反扣,捏塑出作品的底部。再将造型放正,对造型进行反复调整,达到设计的造型要求,直至作品完成。,将泥揉成泥团,用手指把泥团中央按压成窝状,手指夹住边沿,边捏塑,边转动,再将雏形进行调整,直至捏塑完成,烧制后的捏塑自由成型作品,捏塑镶接成型:将复杂的陶艺造型分解成若干小段来捏塑,并相互镶接。首先用手将底部段的泥团捏塑成筒状形,然后再捏塑出第二小段,迅速与第一小段粘接。每镶接一段,即时对造型进行调整,以此类堆。镶接好大的形体后,表面可以作一些点缀装饰,达到设计的要求,直至作品完成。,首先完成第一段的捏塑,侍第二段捏塑完成后与第一段相互镶接,再将二、三段之间作外形处理,再镶接第三段,并进行外形调整,最后作一些点缀装饰,直至完成,烧制后的捏塑镶接成型作品,捏塑成型的注意点:1、泥料不宜过干和过湿,过干可塑性弱,易开裂。过湿粘手,易变形。2、手工捏塑时尽量保持坯体厚薄一致,防止收缩或烧成时变形。3、手工捏塑的特点就是捏塑的手工自然味,在镶接时注意不要损伤表面的手印痕迹效果。4、每小段镶接时,将手伸进去,用泥条在接缝处压紧、压实。,捏塑成型的效果捏塑的手工成型体现出泥料的本质面貌特征,它利用了泥的可塑性和柔软性的特殊属性,在人为的和有意识的外力作用下将泥性从死板的状态中释放出来,体现出具有人情化和自然味的艺术生命力,表现出原始而古朴的艺术风格。它和较严谨的艺术风格相抵触,适合现代人们回归自然的审美倾向,从而得到较为直接的心理体念。,湖石(捏塑成型)欧阳敬婷(中国),实验项目练习手捏成型的基本工艺技法。运用手捏法临摹传统民间陶塑。3.运用手捏法制作小型陶艺作品。目的和要求1.掌握手捏法在陶艺成型中的应用。2.通过手捏成型法制作陶艺作品,培养学生对创作思想实施的能力。工具和材料1.陶泥2.简单的陶艺制作工具方法和步骤1.确定构思。2.绘制造型图。3.依据手捏成型法完成临摹及创作作品。,现代陶艺装饰技法,在这里所讲的现代陶艺装饰技法、是总结了中外现代陶艺文化和中国传统陶瓷精华及吸收了民间陶瓷而归类列举的主要装饰方法。现代陶艺的装饰是借鉴,继承和发展了传统装饰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工艺技术和现代观念,在多元化装饰表达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现代审美和当代趣味的装饰技法。现代陶艺装饰技法是陶艺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烧成前的陶艺生坯胎上进行装饰的有釉下彩绘、刻划、剔划、粘贴、堆积、印压、捏雕、透雕、高低温色釉、色泥、绞泥、剪纸等;在烧造过程中完成装饰的有还原焰气氛烧、氧化焰气氛烧、乐烧、盐釉烧、熏烧等;在烧造好的陶艺坯胎表面上装饰的有釉上彩绘、高低温色釉等.这些装饰形式和技法形成了特殊的陶艺表面的装饰效果、丰富了陶艺的装饰语言,提升了陶艺的综合表现力。,第一节现代陶艺的釉下彩装饰釉下彩装饰是陶艺装饰中的一种手绘装饰形式,它主要采用一些高温成色的金属氧化物配制的釉下彩料,用专制的毛笔、喷笔或其它一些辅助工具,在未烧的陶艺素坯胎上绘制纹饰.然后覆盖上透明釉,采用还原焰气氛.经1320左右的高温一次性烧成.因彩色纹样在釉下,永不脱落,故称为釉下彩绘装饰。,釉下彩的工艺特点釉下彩绘装饰经高温烧制后,彩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彩料又被表面的透明釉层所覆盖,颜色与坯体浑然一体,不浮燥、不表面,色彩又较鲜艳,而且经久耐磨,能保持良好的光泽及颜色的清晰度。釉下彩装饰主要有青花、釉里红、铁锈花、釉下五彩等。,二、釉下彩装饰的绘制方法1、青花装饰:在装饰之前,一般将青花料的浓淡分为一水、二水、三水、四水和五水。一水最浓,适合作勾勒纹样之用。五水最淡,一般用于增加画面的层次,使较单调的颜色丰富起来。青花装饰的方法很多,选择内容和形式非常丰富,可绘制人物、动物、花草、山水等,可采用写意、工笔等手法画出国画、装饰画等效果。下面列举装饰性青花的绘制方法:事先准备好从一水到五水的青花色料以及笔、刻刀等,在己完成的陶艺生坯上用铅笔或浅墨汁勾画出纹样,然后用较浓的一水青花料勾勒出纹样的结构和外形,接着分别用二水到五水不同的浓浅青花色料,采用分水方法渲染出纹样中的深浅和层次关系。根据画面效果,可以选用刻刀或细竹签刮出纹样中的细小结构和线条,增加画面的精细感,最后表面施一层透明釉入窑烧制。图184A用铅笔在巳干的生坯表面勾画纹样图184B选用青花的一水料勾勒纹样的线条图184C将纹样全部勾勒图184D用毛笔蘸上二水料在线形中分水图184E再用三水至五水料在线形中分水图184F青花纹样绘制完后,表面喷一层透明釉图184G透明釉喷制完后入窑烧制图184H烧制后的青花装饰作品,用铅笔在巳干的生坯表面勾画纹样,选用青花的一水料勾勒纹样的线条,将纹样全部勾勒,用毛笔蘸上二水料在线形中分水,再用三水至五水料在线形中分水,青花纹样绘制完后,表面喷一层透明釉,透明釉喷制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