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的领域_第1页
变态心理学的领域_第2页
变态心理学的领域_第3页
变态心理学的领域_第4页
变态心理学的领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农业大学变态心理学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教育课件第一章变态心理学领域第一节,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鲍远仕先生指出,变态心理是指心理活动处于非正常状态的心理统计学,很多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处于中间正常水平, 少数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可能偏离很多人的水平,如果这种差异超过统计学标准,这种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就被视为变态。 那么,人的心理有比普通心理健康水平低的非正常状态,即变态,比普通心理健康水平高的非正常状态,例如极端的心理健康,在后者是不被称为变态的习惯。 因此,变态心理的概念实际上只是统计学的概念,指低于心理健康水平的各种心理和行为表现,包括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调和异常。 心理是否变态,总是要根据社会文化来决定: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女性要裹脚,清朝男性要编辫。 即使在现在,如果有表现这样的行为的人,也会被认为是精神上的异常。 喜欢异性服装,在西方被称为“异性装癖”是病态的事情。 然而,在一些西方国家,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男装男装反抗外敌的女性被视为民族英雄,同性恋者被视为合法。 由此可见,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社会文化有不同的行为,人们对心理变态有不同的判断。 变态? 咦!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心理变态的人明显偏离了社会常规的行为,但行为违反社会常规的人不能被认为是“疾病”。 例如,强奸犯和杀人犯的行为也超出了社会的常规,但他们不是患者。 心理变态是以“没有能力”这种社会上合适的方式行动的,其行动结果不能适应本人和社会。 罪犯并不是“没有能力”,所以应该和心理障碍者严格区分。 (二)变态心理的分类、变态心理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各国有自己的心理疾病的分类体系和方案。 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2001年) (CCMD-3 )美国精神科学会编: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1994年) (DSM-)世界保健组织: 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 (1992年) (ICD-10 ),CCMD-3精神障碍分类,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和身体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和非依存性物质引起的精神障碍精神失调症和其他精神障碍心境障碍即感情精神障碍癫痫症、压力相关障碍和神经症、CCMD-3精神障碍分类、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 性心理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和儿童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儿童和少年期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10 )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状况。 (3)常见的心理问题类型简单,1、精神病是严重的心理异常,包括精神分裂症、躁郁症、反应性精神病等。 有严重的精神病症状,包括错觉、幻觉、思考破裂、妄想、情绪感情极端不稳定等。 失去社会适应能力,从专业工作、技能到一般的人际关系和饮食起居都受到严重影响。 1、精神病,明显的人格变化,即心理异常者与他们过去的人格特征有明显的差异:原本勤奋有条理的人可能变得懒惰,懒散,热情善良的人可能变得冷漠和孤独。 没有自觉力。 这是精神沉重患者的显着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心理异常的重要特征。 严重心理异常的人虽然有严重的精神症状和明显的社会适应障碍和人格变化,但他们对这些问题没有批判力,不认为自己有任何障碍,所以不积极地找医生。2、神经病是中度心理异常,包括焦虑障碍、强迫症、恐惧症、癫痫病、神经衰弱等。 有中度精神症状,容易刺激,紧张不安,恐惧和忧郁等不良情绪,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全的症状,如头晕、头痛、睡眠障碍等,或癫痫性表现,如发作性痉挛、痉挛、皮肤感觉消失等。 2、神经症、社会适应差、社会工作过程中负担加重、日常人际关系紧张等。 部分人格变化。 这种变化因人而异,虽然不像严重的心理异常那么严重,但对心理异常者有明显的影响。 有自觉力。 与严重的心理异常不同,这种心理障碍者对自己的心理异常很有批判力,并且一般可以自主地寻求治疗。 3、适应障碍是轻度的心理障碍,包括急性压力和日常生活中的适应不良等。 有轻度到中度的情绪烦恼和行为紊乱,有情绪紧张不安、恐惧、消沉、行动后退、异常等,但持续时间短,一般在半年以下。 一些社会适应差,影响工作、学习、生活。 没有明显的人格变化。 有自觉力。 4、属于身心障碍、身心相互作用的心理疾病、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偏头痛、神经性厌食等。 症状以身体疾病为主,虽然有器官和组织的病理变化,但其症状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身心障碍的种类与个人的性格类型和行为方式明显相关。 有自觉力,治疗要兼顾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5、行为偏向和人格障碍、偏执性人格障碍、强制性人格障碍、回避性人格障碍、病性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和性变态等。 从青春期和儿童期发展起来的持续人格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感情、意志、行动的适应不良,但思考和智能没有异常。 5、行为偏差和人格障碍,人格偏差正常,其结果往往直接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并影响其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一些人格障碍患者没有自觉力,无法正确认识自己个性的偏差导致的人际关系的结果,反而对社会和他人抱有敌意。 6、包括脑病和身体障碍时的心理异常、脑器质性障碍引起的心理异常在内的脑发育不全时间的心理异常身体障碍时的心理异常特征:所有心理症状都是脑和身体继发的病和缺陷,即心理异常的主要原因是生理学因素,治疗主要应解决原发的病因。 7、儿童少年期心理障碍、儿童特异性行为异常(如遗尿症、痉挛症、夜惊、咬爪、多动症等)、儿童神经症、儿童精神病、婴儿孤独症等。 这种异常主要发生在儿童少年期,其症状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与成人同名的心理障碍,如焦虑障碍,其表现、原因、治疗和预后与成人完全不同。 8、其他特殊状态下的心理异常(药物引起的心理异常、气功偏差性精神障碍等)、身体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中毒引起的精神障碍等。 自杀是一个社会问题,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也属于变态心理学的范畴。 (4)变态心理的判别标准,1、以经验为标准,1患者自己的主观经验,他们感到忧郁、不愉快,或者自己无法控制特定的行为,向医生求助。 2医生或顾问根据自己的活动经验判别正常和异常。 这个标准虽然普遍应用,但因人而异,是主观的。 2、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标准,人总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一般人的行为总是与环境相协调。 人根据社会生活的要求适应环境,改造环境,所以他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按照社会的要求和道德规范行动。这里,正常或异常首先与社会常态作了比较,因此这个标准可以说是人的行动带来的社会意义和个人完全适应的起点。 当然,因为人的社会适应行动和能力受时间、场所、习俗、文化等条件左右,所以这个基准也不是一定的,在根据它的判别上也有差异。 3、病因和症状是否存在的标准、异常心理现象和原因不存在于常态人。 如果有人发现这些原因和疾病的症状,就会被判别为异常,对物理化学检查、心理生理测试等有重要意义。 这个标准很客观,但是应用范围很窄。 许多心理障碍没有明显的生物学原因,而且心理异常现象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身心功能障碍。 4、统计学标准,该标准来源于正常的心理特征的测定,它是基于全组中具有该特征的人数的分配。 大样本统计显示,一般心理特征的人数频率为常态分布,中间很多人正常,两端的人异常。 判断人的行动是正常还是异常是基于其心理特征是否偏离了平均值。 这里,异常是相对的,其程度由与整体的平均差异来决定。 这个判别标准也很客观,很多情况下都可以采用。 因为部分行为的分布不一定是正规曲线,所以这个标准也有一定的限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