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_第1页
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_第2页
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_第3页
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_第4页
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年高三一模文言文二汇编宝山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彭州圆觉禅院记 北宋 苏洵人之居乎此也,其必有乐乎此也。居斯乐,不乐不居也。居而不乐,不乐而不去,为自欺且为欺天。盖君子耻食其食而无其功,耻服其服而不知其事,故居而不乐,吾有吐食、脱服逃天下之讥而已耳。天之畀我以形,而使我以心驭也。今日欲适秦,明日欲适越,天下谁我御?故居而不乐,不乐而不去,是其心且不能驭其形,而况能以驭他人哉?自唐以来,天下士大夫争以排释老为言,故其徒之欲求知于吾士大夫之间者,往往自叛其师以求其容于吾。而吾士大夫亦喜其来而接之以礼。灵师、文畅之徒,饮酒食肉以自绝于其教。呜呼!归尔父子,复尔室家,而后吾许尔以叛尔师。父子之不归,室家之不复,而师之叛,是不可以一日立于天下。传曰:“人臣无外交。”故季布之忠于楚也,刘邦以为,比丁公之贰则为愈。予在京师,彭州僧保聪来求识予甚勤。及至蜀,闻其自京师归,布衣蔬食以为其徒先,凡若干年,而所居圆觉院大治。一日为予道其先师平润事,与其院之所以得名者,请予为记。予佳聪之不以叛其师悦予也,故为之记曰: 彭州龙兴寺僧平润讲圆觉经有奇,因以名院。院始弊不葺,润之来,始得隙地以作堂宇。凡更二僧,而至于保聪,聪又合其邻之僧屋若干于其院以成。是为记。【注】“食”、“服”:食,指俸禄;服,指官服。畀:给予。“楚”:指项羽,季布是项羽部将,屡败刘邦,项羽败亡后被刘邦捉拿,但被刘邦赦免并任命官职,丁公在楚汉战争中曾抓住刘邦但私下把刘放了,后来楚败,丁公拜见刘邦以为会重用,刘邦却把他杀了并示众以警示背叛的人。2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以 B.之 C.则 D.乃22.对第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人应该随遇而安并听从自己内心的“乐”与“不乐”选择居所,但不应该随便搬迁。B.“乐”与“不乐”在于内心而不在于居所,所以要怡情养心而不应该随便搬迁逃脱。C.对居所“乐”与“去”的表现,反映出一个人名实表里是否统一和为政做人的态度。D.对居所“乐”与“去”的表现,反映出“我”能否驾驭他人、天人是否和谐的表现。23.苏洵愿意为保聪写“记”的根本原因是( )(2分)A.保聪在京师就殷勤地求与苏洵相识,苏洵被他的诚恳感动。B.保聪求与苏洵相识相知而没有背叛其师,且光大其师事业。C.士大夫们从唐开始就排斥僧道,苏洵要表示与他们的不同。D.宋朝已不像唐朝那样排斥僧道,而且保聪又为圆觉院命名。24.分析第段画线处论证方法的作用。(4分) 25.从前三段看,本文作为“院记”与一般的院、亭、楼、台的“记”相比特点突出,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 (五) 13分21. 1分 A22. 2分 C23. 3分 B24. 4分 答案示例:划线部分用了引证和例证手法(或对比手法例证中是对比举例)。作者引用传所说的人臣不能私下与其它诸侯结交(这句话意思对即可),来论证人臣对君主应忠心不二。然后举例:季布屡败刘邦,但因忠于主公项羽而被刘邦任命为官员;丁公私放刘邦,但对主公项羽二心而被刘邦杀害。两个例子形成对比,论证了臣子不能背叛主公,从而论证徒弟、人子不能背叛师父、父亲的观点。评分说明:论证手法2分,分析2分;引证(引用论证)1分,例证(举例论证)或对比论证1分;实际上,联系上文,君臣关系与师徒、父子关系形成类比,若学生指出,也给1分,但类比的论证方法给满2分为止;各论证方法的指证性分析1分,证明的观点1分。25. 4分答案示例:与一般的“记”在开头对建筑物的记叙描写不同,本篇“院记”是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从如何对待居所的态度写起,表明人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名实相副,由此阐述如何为官做人的大道理。这样写,一方面表明“我”写这篇“记”的严谨的态度和做人原则,另一方面交代了“我”在京城没有与保聪结交、为保聪写记的原由;而且,通过本“记”,又赞扬了保聪和他师父的品格。居于此地之乐及做人的大道理、保聪的品德,才是禅院的灵魂,这样写,突出了禅院和“记”的实质(根本)。答案示例二:本文作为“院记”开始对禅院本身却不提及,出于作者的借题发挥。本文从对居住的表现反映出人的内心和品质写起,批判了士大夫政事不为、枉费俸禄的行为,更批判了他们表里不一、为国不忠的品质,表达了对投机取巧的政客的憎恶。写保聪和其师父的品性和对禅院的治理,正是照见官吏们懒政和投机的丑恶。本文主要是批判为政者的品质和对国家、政事的态度,所以从议论为官为人写起。 答案示例三:与一般的院、楼等建筑物的“记”开始介绍建筑物的环境、形制、得名等不同,本文先论述内心与外形、名与实的关系,由此论述做人的大道理。这样写,体现了苏洵把建筑物所凝结的精神作为核心的写作观。保聪和他的老师不以外在的排斥僧道为转移,内心向佛,坚定持一;特别是保聪并没有像其他僧人一样背叛师父以求和士大夫交往。这些,正是禅院的精神实质和最可贵之处。所以,作者从由居住反映人心、人的品性的内容写起。评分说明:特点1分,为什么这样写的分析3分;基于文本分析,不拘泥答案,明确创见和强词夺理的区别。崇明区(五)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13分)钵山余霞阁记 (清)梅曾亮江宁城,山得其半。便于人而适于野者,惟西城钵山,吾友陶子静偕群弟读书所也。因山之高下为屋,而阁于其岭。曰“余霞”,因所见而名之。俯视,花木皆环拱升降;草径曲折可念;行人若飞鸟度柯叶上。西面城,淮水萦之。江自西而东,青黄分明,界画天地。又若大圆镜,平置林表,莫愁湖也。其东南万屋沉沉,炊烟如人立,各有所企,微风绕之,左引右挹,绵绵缗缗,上浮市声,近寂而远闻。甲戌春,子静觞同人于其上,众景毕观,高言愈张。子静曰:“文章之事,如山出云,江河之下水,非凿石而引之,决版而导之者也,故善为文者有所待。”曾亮曰:“文在天地,如云物烟景焉,一俯仰之间,而遁乎万里之外,故善为文者,无失其机。”管君异之曰:“陶子之论高矣,后说者,如斯阁亦有当焉。”遂之为书记。 2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乎B.也C.与D.者22.第段中作者认为“惟西城钵山”“便于人而适于野”的原因是 。(2分)23.请结合全句内容,赏析第段画线句把“行人”比作“飞鸟”的表达效果。(4分) 24.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写文章就像是山峰之中云雾缭绕、江河的下游之水汇聚。B.“凿石而引之,决版而导之者”喻指写作中的“有所待”。C.为文需要顺其自然,不必刻意为之,待有情感意趣即可。D.“善为文者有所待”一句包含作者对同游者为文的批判。25.本文“写景”与“论文”有机融合,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21.B22.群山环绕之,居高临下而有野趣;离民居不远,有炊烟市声。23.本句描写内容为俯视以及远视角度(1分),花木环绕山峰高下起伏,山间草径曲折其间,故而人行其中如同飞过枝叶的鸟儿(1分)。同时,因远视,所以,视野中的人很小,在枝叶间隐约可见,恍如鸟儿穿梭其间(1分)。通过比喻的手法,写出俯视远观时刹那间的错觉,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1分)。(评分说明:1点1分,4点4分。)24.C25.文章由钵山馀霞阁写起,第二段描写“俯视”远观之景,林密山幽,人若飞鸟,秦淮河萦绕、长江自西而东划分天地、莫愁湖若大圆镜(1分);东南万屋沉沉,炊烟袅袅,连绵不断飘向天空(1分)。第三段写人们登馀霞阁因众景毕现,因此,借以论文。陶子静以为文章即如眼前之山出云、水顺流,待情致意趣而来,自然成文(1分)。梅曾亮则以“云物烟景”俄顷变化为喻,表明为文要善于捕捉灵感(1分)。由此可见,文章所写之景流动着大自然的节奏与和谐,而二子之论文也体现了自然为文的追求,可见“写景”与“论文”有机融合,水乳交融(1分)。(评分说明:任答4点即可)奉贤区(五)阅读下文,完成24-28题。(12分)送浮屠文畅师序 唐 韩愈人固有儒名而墨行者,问其名则是,校其行则非,可以与之游乎?如有墨名而儒行者,问之名则非,校其行而是,可以与之游乎?扬子云称:“在门墙则挥之,在夷狄则进之。”吾取以为法焉。浮屠师文畅喜文章,其周游天下,凡有行,必请于缙绅先生以求咏歌其所志。贞元十九年春,将行东南,柳君宗元为之请。解其装,得所得叙诗累百余篇,非至笃好,其何能致多如是邪?惜其无以圣人之道告之者,而徒举浮屠之说赠焉。夫文畅,浮屠也,如欲闻浮屠之说,当自就其师而问之,何故谒吾徒而来请也?彼见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为之盛,其心有慕焉,拘其法而未能入,故乐闻其说而请之。如吾徒者,宜当告之以二帝三王之道,日月星辰之行,天地之所以著,鬼神之所以幽,人物之所以蕃,江河之所以流而语之,不当又为浮屠之说而渎告之也。民之初生,固若禽兽夷狄然。圣人者立,然后知官居而粒食,亲亲而尊尊,生者养而死者藏。是故道莫大乎仁义,教莫正乎礼乐刑政。施之于天下,万物得其宜;措之于其躬,体安而气平。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文武以是传之周公、孔子,书之于册,中国之人世守之。今浮屠者,孰为而孰传之邪?夫鸟俯而啄,仰而四顾;夫兽深居而简出,惧物之为己害也,犹且不脱焉。弱之肉,强之食。今吾与文畅安居而暇食,优游以生死,与禽兽异者,宁可不知其所自邪?夫不知者,非其人之罪也;知而不为者,惑也;悦乎故不能即乎新者,弱也;知而不以告人者,不仁也;告而不以实者,不信也。余既重柳请,又嘉浮屠能喜文辞,于是乎言。【注】本文写于贞元十九年春,时韩愈在长安任四门博士。浮屠,此指僧人、和尚。扬子云,即汉代杨雄,著名儒者和辞赋家。24.与第段划线句的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A.墨名儒行者如果在儒门,我就要远离他;儒名墨行者即使在远方,我也要推荐他。B.墨名儒行者如果在儒门,我就要将他驱赶:儒名墨行者即使在远方,我也要将他引荐。C.儒名墨行者如果在儒门,我就要将他驱赶;墨名儒行者即使在远方,我也要将他引荐。D.儒名墨行者如果在儒门,我就要远离他;墨名儒行者即使在远方,我也要推荐他。25.在韩愈着来,文畅身为佛家子弟却喜欢向儒家学者们请教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26.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作者“推崇儒学”的一组是()(2分)浮屠师文畅喜文章 宜当告之以二帝三王之道 是故道莫大乎仁义民之初生,固若禽兽夷狄然 书之于册,中国之人世守之 知而不为者,惑也 A. B. C. D.27.第段举鸟兽之事的用意是 (3分)28.清代张裕钊曾说“退之为释子作赠序,内不失己,外不失人”,意思是韩愈既能明确自己的主张、立场,又能不失礼于人,结合两节内容谈谈你的理解。(3分)_(五)12分24.(2分)C25.(2分)文畅和尚对我们君臣父子间的伦理和谐,礼乐典章制度和儒者为人处世的兴盛,内心对此有所羡慕;且喜爱儒学,但受限于佛法不能入儒学门下。26.(2分)D 27.(3分)借鸟兽摆脱不了遇害,引出弱肉强食之理,也暗指佛教的弱小无力;与人生活得悠然安闲形成对比,突出遵循儒家圣人之道的重要性。28.(3分)第三段正面宣讲圣人之道,强调它有为有传;与佛家形成对比,突出人们的安居乐业都拜圣人之道所赐。不管是鸟兽的事例还是段末反问句,没有直接指斥佛教,措辞委婉含蓄。第四段“不知者非其人之罪也”为文畅开脱,然后鼓励他弃弱图强,改故从新;也表明自己推广儒学的合理性,否则是不仁不信。连用5个判断句,体现态度上的斩钉截铁。(1点两分,2点三分)译文:本来就有有儒者之名而行墨家之行的人,问其名则是儒者,而考核其行为则不是儒者,这样的人,可以和他们交游吗?如果有有墨家之名而行儒家之行的人,问其名则不是儒者,考核其行为则是儒者,这样的人,可以和他们交游吗?扬子云说:“(对那些儒名而墨行者)即使他已在儒门,也要把他赶出去;(对那些墨名而儒行者)即使他身处夷狄,也要将其引荐。”我采纳扬子云的意见并以此为处世之法则。浮屠文畅师喜欢文章,他周游天下,凡有所行动,必请求士大夫们写诗文以歌咏他的著作。贞元十九年春天,文畅师将作东南之行,柳宗元君为他请求。解开文畅的行装,见到他所求得的诗歌总共有一百多篇;若不是对此有特别深厚的爱好,他怎么能得到这么多的诗作呢?只可惜其中没有一个人以儒家圣人之道相告,而只是毫无意义地拿佛家语赠文畅。文畅师他是个和尚,如果他想听佛教之说,应当自己到其师傅处去问,为何要来谒见我们这些儒者并请求赠言呢?他是看到我们君臣父子之间伦理关系之和谐,礼乐典章制度和儒者们的为人行事之兴盛,他内心有羡慕之情,但又受其佛法所限而未能入于儒门,所以他乐意听一听我们的儒家之说而来求我们以言相赠。像我们这些儒者,应当以二帝三王的儒道相告,应当告诉他日月星辰之所以运行,天地之所以显著,鬼神之所以隐蔽,人和各种生物之所以繁衍生息,江河之所以流淌不息,而不应该又说些佛教的话而轻慢相告。人生之初,本来都像禽兽、夷狄那样。有了圣人出世,然后人们才知道住到屋子里并且以谷物为食品,知道了亲近其父母和尊重其所应尊重的人,知道供养活着的人和掩埋死去的人。因此,道理大不过仁义,教化不可能再好于礼乐刑政。将仁义和礼乐刑政施行于天下,那么,万物各得其宜;若将其施之于自身,则身体安好,志气平顺。尧以此传之于舜,舜以此传之于禹,禹以此传之于商汤,商汤又以此传之于周文王、周武王,周文王、周武王又以此传之于周公、孔子,将这些东西书写于简策,华夏之人对此世世代代信守不疑。如今的和尚们,谁能这样做,而谁又能将这些传授给他们呢?那些鸟低头啄食,但不时抬头四顾;那些野兽藏身于深山密林而很少出现,是惧怕其他动物来伤害自己,而他们尚且免不了遇害。弱者之肉,即是强者之食物。今天我和文畅师能安定舒服地居住,安逸闲适地吃东西,悠闲自得地从生到死,与禽兽大不相同,哪能不知道这一切是如何得来的呢?那些不知道这些道理的人,不是他们个人的罪过;知道这些道理而不去这样做的人,那是糊涂啊;喜欢守旧而不能接受新事物的人,那是软弱无能啊;知道这些道理而不将这些道理告诉别人的人,那是不讲仁爱啊;不以真实情况告诉别人的人,那是不诚实啊。我既看重柳宗元的请求,又赞许文畅师能爱好诗文,于是就说了上面这些话。虹口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 25题。(14分)洞庭游记序 明 文震孟游有四快,而天时之宜,风月之美,眺览之奇不与焉。游当茹素之期,不以酒肉丝竹, 尘点山灵,一快也。又当沦弃之日,山中好事之家,无相物色者,草衣衲侣,游乃益清,二快也。穷林屋之胜,至于烟迷径绝,田夫野老,惊相告语,奔走救援,此犹足以征人心焉, 三快也。以余耳目所及之名公,若冯元成先生游记遍天下,独遺几席之洞庭。至张伯起、周公瑕、王百谷,皆未尝泛石公、龙渚之棹。惟赵隐君凡夫仅一至口。其他游者不能记,记 者不能尽。即弇州之文,亦似寥寒未称。而孟长雄词伟藻,直与缥缈、莫厘争高竞爽, 吞金掩古,光怪陆离。将使后来游者,遂无可言绝响,不必先结一记游之想,以挠其登高临 深之天趣,四快也。昔人有言,山水之神情,恒与幽人畸士相亲昵。然非语言文章之妙,不足以发潜而统 远。今间询之楚人,武昌赤壁、仅一培塿:而柳州遗迹,按图索之.殊不相当。独以两公文 在,儿与五岳四渎并垂声于宇宙。文人不遇,岂非山水之甚幸哉!况洞庭灵奇,夙标震旦。 惟护之以风涛,布之以险阻,即具逸情远胜者,亦未能时时酬对。一朝不偶,相得益彰,山 灵恺豫,又复如何!不啻吾所称“四快”而已。余接摈度以来,屏栖深谷,云封烟统。门前寸步,便如黔蜀万山。洞庭之游,日与孟 长期,而今竟先我矣。览兹游记,固深快之,而亦深妒之,终乃深幸之。幸我虽未游,而孟 长己游,他日虽游而己,不必记游也。【注】洞庭:指江苏太湖中的洞庭东山和西山。文震孟,苏州人,忤魏忠贤意,遂归。石 公:太湖边的山名,在太湖边。龙渚,指太湖。赵隐君凡夫:隐士赵凡夫。弇州之文:指明代王世贞的诗文。姚希孟,文震孟的外甥。缥缈:山名。莫厘:东洞庭山,培塿:小山丘.五岳四渎:泛指大山名川。不偶:命运不好。恺豫:祥和快乐 2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也 B.焉 C.耳 D.耶 22.概括“游有四快”的内容。(2分) 23.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如今间接地去询问楚地的人,三国时的武昌赤壁,只是一座小土丘:柳州山水,按照地图去找,也很难找到。B.如今偶尔地问楚地的人,苏轼笔下的武昌赤壁,只是一座小土丘;柳州的文化遗迹,按地图去寻找, 也很难找到。C.如今间接地去询问楚地的人,三国时的武昌赤壁,只是一座小土丘;柳宗元笔下的山水,按照他文章所写去找,实地也与文中描绘不相称.D.如今偶尔地问楚地的人,苏轼笔下的武昌赤壁,只是一座小土丘;柳州的山水,按柳宗元文章所写去看,实地与文中描绘不相称。24.简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_25.请从句式角度赏析第段。(4分)_(五)(13分)21.(1分)C22(2分)要点:1.素食游山,无尘俗之累。2.无人烦扰,与僧同游有清趣 3.民风淳朴,人情之乐 4.孟长之文极妙,自己无需再作文可以纯粹赏玩。23.(2分)D24.(4分)要点;第二段承接第一段的“游之四快”的最后“一快”,推进文意指出“文人不遇,乃山水之甚幸”被贬谪的文人与山水的情怀相投,因而能够写出山水真正的神韵,表达了再在山水的宁静祥和中获得慰藉的快乐,也透漏出被贬谪的不平。25.(4分)要点:多用四字句,写景,抒情简洁明快,写出了自己被贬幽居环境之僻远寂寞,节奏简明流利。深.深.深.的排比使用生动而突出了作者对孟长文章的赞美。末句采用了散句的形式,舒缓有致,幽默有味,表达了自己对孟长之文的推崇和将尽兴于山水的期待。金山区(五)阅读下文,完成22-27题。(12分)荷塘诗集序(清)姚鼐古之善为诗者,不自命为诗人者也。其胸中所蓄,高矣,广矣,远矣;而偶发之于诗,则诗与之为高广且远焉,故曰善为诗也。曹子建、陶渊明、李太白、杜子美、韩退之、苏子瞻、黄鲁直之伦,忠义之气,高亮之杰,道德之养,经济天下之才,处而仪谓之一诗人,此数君子岂所甘载?志在于为诗人而已,为之虽工,其诗则卑且小矣。余执此以衡古人之诗之高下,亦以论今天下之为诗者。使天下终无曹子建、陶渊明、李、杜、韩、苏、黄之徒则已,苟有之,告以吾说,其必不吾非也。适来江宁,识泾阳张君。君以累世同居义门之子,负刚劲之气,兼治烦之才,虽为一令,廿余年屡经踬起,而志不可抑,今世奇士也。而耽于诗,该事道途之闲,不辍于咏。出其诗示余,余以为君之诗,君之为人也。取君诗与比之子建、渊明、李、杜、韩、苏、黄之美,则固有不逮者,而其清气逸韵,见胸中之高亮,而无世俗脂韦之概,则与古人近,而于今人远矣。夫诗之至善者,文与质备,道与艺合;心手之运,贯彻万物,而尽得乎人心之所欲出。若是者,千载中数人而已。其余不能无偏:或偏于文焉,或偏于质焉。就二者而择之,愚诚短与识,以为所尚者盖在此而不在彼:惟能知为人之重于诗者,其诗重矣。张君殆其伦欤!(选自惜抱轩集)注:张君:张五典,字叙百,号荷塘,荷塘诗集的作者。义门:仁义之门,封建社会特指以孝义著称,数代同堂而和睦相处的家庭。治烦:治理政事。 22.填入第段方框中的虚词最恰当的是( )(1分)A.也 B.耳 C.矣 D乎23.第段和第段都提到了曹子建、陶渊明、李太白、杜子美、韩退之、苏子瞻、黄鲁直这些人,作用分别是什么?(3分) 24.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25.概述本文的主要观点,并对此观点作评析。(5分) (五)(13分)22.(1分)B23.(3分)第段是为了说明这些诗人不以诗人自居,德才兼备(1分);第段是为了对比衬托张君,虽然诗歌比不上他们,但清气逸韵,见胸中之高亮,而无世俗脂韦之概(2分)。24.(3分)运用整句和散句,突出了张五典气概超群,才能过人,20多年遭遇挫折却坚持气节,确实是奇士。(句式特点1分,表达效果2分)25.(5分)主要观点:道德修养对于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只有知道做人要重于作诗的人,他的诗才会有力量。概述主要观点2分,评价3分,能自圆其说,有理有据。闵行区(五) 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永州韦使君新堂记柳宗元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始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余。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注度:勘测规划。浏如:水清澈的样子。纡余:曲折萦绕。间厕:交错。21. 第段方框中应填入的词语是( )(1分) A.哉 B.耶 C.也 D.乎22. 赏析第段中的画线句。(3分) 23. 下列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您因当地支持得太守位,难道不想顺着当地的风俗来实现教化?B.您因当地支持得太守位,难道不会因为当地的风俗来成就教化?C.您就着地势开辟出美景,难道不想顺着当地的风俗来实现教化?D.您就着地势开辟出美景,难道不会因为当地的风俗来成就教化?24.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城郊营造穹谷、嵁岩、渊池,这不是靠人力所能完成的。B.不费民力而能欣赏山水盛景,过去的难事却在永州却有了。C.韦公来到永州有一个多月,在施政上没有值得称道的作为。D.宾客们在欣赏了韦公的文章后,了解了韦公的志向和抱负。25. 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4分) (五)(13分)21. (1分)C22.(3分)示例一: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列”“跪”“立”“仆”“怒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山石的不同形状,表达了作者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示例二:画线句的动词运用巧妙,作者通过“列”“跪”“立”“仆”“怒”等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山石的不同姿态,表达了作者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示例三:作者运用短句、整句的句式,形成了节奏紧凑、短促有力、音韵优美的语言表达效果,抒发了作者对眼前景色的赞美之情。23.(2分)C24.(3分)B25.(4分)本文通过对韦使君修建新堂过程和前后变化的记叙,赞颂了韦公教化百姓、除恶扬善、反贪立廉、关怀民生的抱负与追求,希望继任者能从韦公身上懂得治民的道理并以之为楷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己追求清明政治的理想。浦东新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梅谱序(明)王思任 天下有必传之心,无必传之人,何?心可以入万世,而人必不肯出百年。试摆列一世之人摘看一世之心,卑者逐无涯,高者命不朽。至百年之外,其人与心,俱血俱土也。有荧然一点如火之传薪者,无几也。 山阴刘雪湖,少时见王元章画梅而悦之,至忘寝食。学之成,遂负笈买履,走名山幽壑,不知老之将至。始焉以元章画,继焉以梅画,迄于今从心所欲。腕脱神飞,墨停三日,而淋漓之气不止,曾有严某泛舟,展视其图,值花蝶翩来,依依数里许。又曾画倪中丞之壁,越半载,蜂食其华殆尽。化则还天,诚能动物,一之至也。 雪湖尝告人曰:“画梅以韵格胜。”夫韵在声后,格在局先。善歌善弈者可知而不可解,即可解而又不可知。雪湖直以梅知之,而以画解之,此共心之独至,千载而下有必传者也。著梅谱凡四刻,俱为好事者携去。性既孤高,而家贫不能再刻,无以应问奇者。 予偶还里中,访雪湖山房,出旧稿示余,余为刻之于姑孰官邸。人共谓雪湖得梅之趣,而吾独谓雪湖得梅之苦。人徒欲传雪湖之画,而吾独欲传雪湖之心,倘从此有如其歌弈之悟以至心而心传焉,则是梅谱乃导师也。【注】王元章:即元代著名画家王冕(选自刘雪湖梅谱,有删节)2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焉 B.与 C.也 D.矣22.赏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_23.对第段加点短语“歌弈之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善歌善弈者可知而不可解。B.善歌善弈者可解而不可知。C.雪湖以梅知之,以画解之。D.韵在声后,格在局先。24.下列对第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人们普遍认为刘雪湖悟出了梅的志趣。B.人们普遍认为刘雪湖获得了画梅乐趣。C.作者认为刘雪湖悟出了梅的孤寒本色。D.作者认为刘雪湖从画梅中体悟到甘苦。25.概括这篇序言的行文思路。(4分)_(五) 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 21C(1分)22运用比拟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以蝴蝶对纸上梅花“依依”和蜜蜂吃尽壁上梅花(1分),凸显刘雪湖画的梅花形神毕肖(1分),表现作者对其画梅之高超境界的赞赏(1分)。23D(3分)(对“歌弈之悟”的正确理解应是刘雪湖从歌弈中悟得的具体内容,在第段开头刘雪湖之言即表现其从中悟出的内容,作者紧接着对其作出了解释,故选D。AB项均未从刘雪湖出发,C项为刘雪湖悟得此理的具体表现)24C(2分)(原文“得梅之趣”“得梅之苦”,应为不同的人对刘雪湖所画之梅的认识,根据上下文,众人所识的应为刘雪湖所画之梅的真趣;结合作者所赞赏的刘雪湖之“心”,梅之“苦”为孤寒本色)25答案示例:本序首先点出“天下必传之心”“无几”的观点(1分),然后介绍刘雪湖学画过程及其作品的特色(1分),再进一步指出刘雪湖的艺术观点及成就(1分),最后交代自己重刻梅谱以传“雪湖之心”表达敬意。(1分)【参考译文】天下有能必定传扬的心(精神),没有一定能长久留存的人,为什么呢?心可以流传万代,但人肯定活不过百年。试着看看百年来的人心,无论层次高低,都想追求不朽。但到了百年之后,那些人和他们的精神,都一起化为血与土。能留一点微光薪火相传的,没有几个。山阴的刘雪湖,年轻时看到王冕画的梅,心生喜欢而学习它,以至于废寝忘食。学成之时,他就背起书箱,买好鞋子,出外游学,走遍名山幽壑,不知老之将至。起初他是依照王冕的画来画梅花,后来是直接根据梅花而画,到现在则是完全顺从心境。用笔灵活神韵飞扬,停笔三天,但梅花的充盈的气韵依然没有消失。曾经有个姓严的人泛舟水上,打开他的梅花图,恰好有一只花蝴蝶翩翩飞来,对画上的花依依不舍追随几里。他还曾为倪中丞家画壁,过了半年,蜜蜂把壁画上的花都吃光了。出神入化神韵天成,确实能打动万物,竟然到了这样的境界。刘雪湖曾经对人说:”画梅以韵味格调取胜。”韵味在歌声停歇后犹存,格调在布控棋局前已存。擅长唱歌下棋的人懂这一点却未必说得明白,即使能表达也未必是真的了解。刘雪湖竟然通过梅懂得了这一点,又通过绘画表达出来。这是他的思考的独到之处,千年以后一定能流传下来。他画的梅谱共刊刻四次,都被喜欢的人拿走了。他性情孤高,再加上家境贫穷不能再刊刻,无法满足猎奇之人。我偶尔回到家乡,拜访他的雪湖山庄,他会拿出旧稿来给我看,我在姑孰官邸为他刊刻,人们认为刘雪湖得到了梅的真趣,但我唯独认为刘雪湖体悟到了梅的孤苦。人们只想流传刘雪湖的画,但我只想传刘雪湖的精神。如果从此有人像他一样有了对歌弈的领悟,并能以至诚之心来传承的,那么这本梅谱就是导师。普陀区(五)完成2226题(13分)与宋公子牧仲书【明】侯方域某叨受太保先公深知,尝援其难,公子又不以仆为不肖数下交质以所为文业。仆窃见郡中自吴、徐二三子凋谢之后,近二十年绝无有清才标映如公子者,尝心口叹颂不能置。今有所欲言,伏惟公子听之。仆闻之贾子曰:“诸人以太保既薨,有愿公子出而结交天下贵人,一如太保在日,以为克似太保者。”窃谓太保在日,乃天下贵人皆愿一当以交太保,非太保之交之也。今论者顾欲公子求而交之,以为克似太保,此不惟不似,而固已相远甚矣。往郡中贵达子弟固有然者,然皆以财力自雄,周旋良苦。今公子善病,体不任衣。太保清节,仆之所谅未有厚资贻公子也。所谓财与力者,公子自审能之乎?破其业以致贫,劳其身以致病,而徒博一交结贵人之名,仆窃为公子不取也。抑人之所谓克似其先者,有道不可以不辨。有以卿相之子,世为卿相,而不必不辱其先;有以卿相之子,乃甘为一介之士,而足以光益其袓父者。若公子不深察其道,即如诸人所云,亦不过仿太保在日,存其门户方幅,外似之耳,非谓公子遂真似太保为宰相也。公子之家昔为宰相,今为秀才,何可强同?顾舍其力之所能,可以得其真似,而必出于不可得之数以为聊似其外者,何也?夫克似之道,在于守道读书。公子才气超轶,何施不可?愿且朝夕自爱调病,病愈之后,以诸人所陈交结之财,多收古今书籍;以交结之力,闭户力学而笃行之。如此一二十年,亦不必不似太保;即不然,太保亦必含笑于九泉,决不以公子甘为一介之士,遂以为不克似之也。注 太保险公:指宋牧仲的父亲宋权,死后追封太保。22. 第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公子又不以仆为 / 不肖数下交 / 质以所为文业B.公子又不以仆为不肖 / 数下交 / 质以所为文业C.业公子又不以仆为 / 不肖数下交质 / 以所为文业D. 公子又不以仆为不肖 / 数下交质 / 以所为文业23.第段指出“公子出而结交天下贵人”的行为实质是 (用原文的词语回答)(2分)24.对第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有太保的清廉,可以推知宋公子的家境贫寒、资产微薄。B.太保清廉守节,可想而知不可能有丰厚的资产留给家人。C.为维护太保清名,自己不能资助宋公子金钱,故而道歉。D.太保为人清高,人们体谅他,赠送宋家的都只是小礼品。25.第段中,作者是如何论证“克似之道,在于守道读书”的?请具体分析(4分) 26.这封信直率而不失委婉,请对此加以赏析(3分) (五)21.通过孝宗反复问侯刘章的言行,展现其对刘章的尊重、顾遇,既侧面表现了对刘章一生人品节操的肯定,又益发衬托、突显下文中“未尝泄禁中一语”、“以周密自守”的难能可贵。22.B23.求24.B25.作者先破后立。通过两类卿相之子与政治地位截然相反的荣辱名声的对比,寄寓才能操守比身份地位更为重要的告诫;接着论述结交贵人,强撑门面的不可行和不必要;最后指出守道读书既有实施基础和发展潜力,又符合太守期望,在守道读书“得其真似”和结交贵人“聊似其外”的结果对比下,有力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26.对于是否要结交贵人,作者坦诚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直接批评这种做法“不惟不似,而固已相远甚矣”,好不掩饰地指出宋牧仲体弱多病的缺点和门第下降的现实,运用多个反问句强调事不可为,态度鲜明。对于自己为何要写信来发表观点,则措辞委婉,敬称对方为“公子”,自谦“仆”“不肖”“窃”等,先表示感念宋权父子对自己的帮助和礼遇,再夸赞宋牧仲才气超轶,最后才引出对其发展道路的劝诫。直率处见诚挚关切,委婉处显殷殷期盼,可谓情辞恳切,推心置腹。青浦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送区册序(唐)韩愈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县廓无居民,官无丞尉,夹江荒茅篁竹之间,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是以宾客游从之士,无所为而至。愈待罪于斯,且半岁矣。有区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挐舟而来。升自宾阶,仪观甚伟,坐与之语,文义卓然。庄周云:逃空虚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况如斯人者,岂易得!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说,欣然喜,若有志于其间也。与之翳嘉林,坐石矶,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岁之初吉,归拜其亲,酒壶既倾,序以识别。【注】本文作于韩愈被贬阳山县令期间。区册,人名。侔(mu):等同。无所为而至:到这里后都觉得生活枯寂无聊到了极点。挐(r)舟:划船,撑船。逃空虚者:巡行于荒坟古墓间的人。21.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 也 B. 尔 C. 矣 D. 哉22.“阳山,天下之穷处也”,结合第段,具体写出“穷”之处。(3分)1 23.下列选项中,对于第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段主要描写了作者被贬之地偏僻荒凉的自然环境特点。B.渲染阳山之荒僻,委婉含蓄地表达被贬至此的失意落寞。C.“宾客从游之士,无所为而至”侧面表现作者的生活状态。D.用阳山的荒僻来反衬区生与“我”的情谊深重且特别可贵。24.简析第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2分) 25.联系韩愈师说,试分析作者对“李氏子蟠”和“区生”在情感态度上的异同。(4分)同: 异:对李蟠的情感是: 对区生的情感是: (五)21-25(13分)21.(1分)D22.(3分)陆地上有险要的丘陵,还有虎豹出没。江流汹涌湍急,江中礁石锋利陡峭。常常发生船破人亡的事件。江边县城人员稀少,相貌异于中原人且语言不通。(一点1分,三点即可得满分)23.(3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