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贵州茶叶产区和主要产茶县一 贵州茶叶产区贵州简称“黔”或“贵”,辖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共有88个县(市、区、特区),其中超过半数的县市均有茶叶的种植、加工和销售。2013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评选的全国100个重点产茶县中,贵州的凤冈县、余庆县、黎平县、安顺市西秀区、丹寨县、纳雍县、江口县榜上有名。根据行政区划、海拔、产茶类型等条件将贵州产茶区主要分为5个,分别是黔中、黔南高档名优茶产业带,黔东优质出口绿茶产业带、黔北锌硒优质绿茶产业带、黔西北高山有机绿茶产业带、黔西南大叶种早生绿茶和花茶产业带。图片来源:中国国家茶叶网WWW.GJCYW.COM1 黔中、黔南高档名优绿茶产业带黔中、黔南高档名优绿茶产业带涵盖贵阳市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共16个县市,地处云贵高原的东斜坡以及东南部向广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地势起伏较大,奇特的喀斯物地貌大量分布,既有高原山地和丘陵,又有盆地和河谷、台地。该产业带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保持在15左右,夏季平均气温约23,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78%,年平均降水总量大于1100mm,年平均日照时数大于1150小时,土壤主要为酸性黄壤,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该产业带主要以高档绿茶为主,近年来开发有少量红茶和其他茶类,茶叶主要出产主要集中在贵阳、开阳、清镇、都匀、贵定、三都等区域,该产业带内大小集中的茶叶生产、销售公司上百家,区内较为著名的茶叶有金阳高寨茶场生产的高寨白茶、开阳蓝芝茶叶公司生产的蓝芝玉叶、都匀毛尖茶叶集团生产的都匀毛尖、都匀东驰贸易公司生产的垣梗牌都匀毛尖、垣梗牌都匀红茶、贵州经典云雾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黔枝御叶牌贵定云雾贡茶、黔枝御叶牌都匀红茶等等。该产业带是典型的产、供、销一体化的模式,辐射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并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区内拥有专业的茶叶、茶青销售市场十余个,大型茶叶批发市场3个,大小茶叶面店、茶馆、主题茶餐厅等上千家,大型茶叶公司数十个个,茶叶专业研究所1家,开办茶叶专业的学校有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省茶技术茶文化中等专业学校,贵州省内贸学校、盛华职业技术学院等,为省内外茶叶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2 黔东优质出口茶叶产业带黔东优质出口茶叶产业带涵盖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和铜仁地区共26个县市,该产业带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区域内海拔起伏较大,最高处和最低处海拔相差超过2000米,沟壑纵横,山峦延绵,重崖叠峰,拥有原始森林和自然保护区数十个,生态保存完好。该产业带南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在14-19之间,雨季明显,降水较多,年降雨量在1000-1600毫米,日照年均约1200小时,无霜期长,为260-220天,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气候,而北部的铜仁地区则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受季风影响明显;其基本气候特征是:春温多变,绵雨较多;夏季炎热,日照充足;秋温速降,多阴多雨;冬少严寒,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在18摄氏度左右该产业带以生产和加工大宗茶为主,名优茶较少,茶叶种植加工主要集中在黎平、雷山、丹寨、岑巩、黄平、镇远、台江、石阡、江口、印江、松涛等县市,生产企业以家庭式作坊居多,较为大型的茶叶公司数量较少,品牌较多,较为突出的品牌有雷山银球茶、黎平雀舌、丹寨毛尖、石阡苔茶、梵净山茶等。该产业带是较为典型的生产型产区,茶叶产量大,产值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公司主要有贵州省丹寨县黔丹硒业有限责任公司、黎平侗乡春茶业有限公司、黔东南州鑫山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雷山县鑫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黎平县侗乡福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贵州紫日茶业科技有限公司、铜仁和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铜仁通和茶叶公司等等,开办茶叶专业的学校主要有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等。3 黔北锌硒茶产业带黔北锌硒茶产业带是我省茶叶产业的示范带,其规模大、品牌价值突出、产业氛围良好、政策支持力度大等等。主要产茶去涵盖遵义地区12个区县,茶叶种植和加工主要集中在湄潭、凤冈、余庆、正安、务川、道真等县。该产业带地处云贵高原向湖南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在云贵高原的东北部,地形起伏大,地貌类型复杂,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1500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雨量丰沛,气候宜人,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该地区土壤富含锌硒元素,生产茶叶品质较好,得益于政策支持,该区茶叶品牌价值较为突出,区内大型茶叶企业数十家,较为有名的茶叶公司有湄潭茶场、贵州兰馨茶叶公司、栗香茶叶公司、寸心草茶叶公司、仙人岭锌硒有机茶叶公司、遵义四品君茶叶公司、遵义红茶叶公司、正安珍州茶叶公司等等,区内较为有名的茶叶品牌有湄潭翠芽、雀舌报春、绿宝石、凤冈锌硒茶、正安白茶、遵义红茶、余庆小叶苦丁茶等等。该区内拥有我省最早的茶叶科学研究机构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该所为我省茶叶的科学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茶叶种植、加工方面的研究一度处于全国茶叶科学研究的领先地位。产业链较长,辐射了与茶相关的各种行业,拥有天下第一壶的茶壶状茶叶博物馆,与茶相关的旅游业发展同样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4 黔西北高山茶产业带黔西北高山茶产业带处于我省西北地区,主要包括毕业和六盘水在内的11个县市,是我省茶叶发展起步相对较晚的一个茶区。该茶区总体海拔高于1400米,矿产资源丰富,降水量相对较少,茶叶主产集中在威宁和水城。较为突出的有黔红1721、乌撒烤茶、水城春系列产品,较为有名的茶叶公司有水城春茶叶公司、水城县茶叶发展有限公司、威宁香炉山茶叶有限公司等等。5 黔西南大叶种早生绿茶和花茶产业带黔西南大叶种早生绿茶和花茶产业待主要涵盖安顺地区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共14个区县,是我省大叶种茶叶的基地,该产业带东部的安顺地区素来有黔中腹地之称,平均海拔高度在1102米1694米之间,属典型的高原型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360毫米,年平均气温14,历史最高气温34.3度,最低气温-7.6度,年平均相对湿度80%。产业带的西部为黔西南州地形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海拔高差为1932.2米,海拔大多在10002000米之间。州境内地形起伏大,类型多,过渡性显著,由此导致内部差异明显,土壤多属酸性和微酸性红黄土壤,全地区适宜茶树的生长,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颗四球茶籽化石就发现与该茶区内的晴隆县境内。该茶区茶树品种丰富,种植面积较大的为云南大叶种和福鼎大白茶,产茶集中种植于安顺西秀区、普定、普安和晴隆,茶叶开园通常较省内其他茶区早1015天。其生产的茶叶主要有安顺瀑布毛峰、朵贝贡茶、贵隆银芽、贵隆绿茶、金州一品、江西破红碎茶等等。二 贵州茶叶主产县在贵州的88个县市中,超过半数的茶叶产茶,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近几年的数据显示,2010年评选的全国重点产茶县中贵州一共有9个(按茶叶产量排名),分别是湄潭县、余庆县、凤冈县、石阡县、黎平县、晴隆县、安顺西秀区、丹寨县和纳雍县。2011年评选的全国重点产茶县中贵州一共13个,分别是湄潭县、石阡县、凤冈县、黎平县、安顺西秀区、印江县、纳雍县、晴隆县、余庆县、丹寨县、都匀市、金沙县、六枝特区。2012年评选的全国重点产茶县中贵州一共有13个,分别是:湄潭县、凤冈县、余庆县、石阡县、黎平县、瓮安县、纳雍县、晴隆县、道真县、都匀市、丹寨县、三都县、金沙县。2013年评选的全国重点产茶县中贵州一共有7个,分别是:凤冈县、余庆县、黎平县、安顺市西秀区、丹寨县、纳雍县、江口县。至此,贵州所有产茶县中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的一共有17个,现将产量较大的十个县的产茶情况作简要概述。1 湄潭县湄潭位于贵州高原北部,全县总面积1864平方公里,辖9镇6乡、131个村(居、社区),总人口近50万,其中农业人口42万。年均温15,降雨量1100mm以上,无霜期284天,年日照时数1163小时,平均海拔920米。湄潭产茶历史悠久,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其佳。”夷州即今湄潭一带;贵州通志记载:“黔省所属皆产茶.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湄潭地下矿藏贫乏,地表资源丰富,土壤富含硒、鋅等微量元素,无大的工业企业,森林覆盖率达60.8%,其自然地理环境特别适宜于茶树生长。是贵州最大的茶区和历史上的出口红茶基地。湄潭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叶生产,从理念引领、明晰思路;科学规划,做大基地;扶优企业,做响品牌;健全网络,开拓市场;发展旅游,助推产业;提升文化,丰富内涵;强化培训,提高素质;质量安全,警钟长鸣等8个方面进行艰苦的奋斗,使湄潭茶产业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现如今,茶叶产业已成为湄潭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2 凤冈县凤冈县位于贵州东北部,是遵义的东大门,县域面积1883平方公里,辖9镇5乡86个村(社区),总人口44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凤冈已成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形成了规模化的茶园,截至2011年,凤冈县茶园总面积31.2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15万亩,居全省第二位;主要品种有福鼎大白茶、黄观音、金观音、龙井长叶、龙井43等,无性系茶树良种达100%,茶叶总产量1.5万吨,产值9亿元,均位居全省第二位;全县已通过认证和转换认证的有机茶园面积达3.19万亩 (含有机转换认证产品),是西南最大的有机茶基地;全县拥有各类名茶加工机械1253台,在11个乡镇已完成149家新(改)建茶厂的布局,其中2011完成优化布局新建茶厂37家;全县初步形成了以名茶加工厂为重点,加工集聚中心、茶叶加工大户为依托的加工体系,茶叶加工正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名茶加工的标准化、清洁化水平得到提高;茶叶品牌正向名牌化迈进,“凤冈锌硒茶”已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茶旅一体化发展初显成效,田坝村万亩茶海已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以茶园、茶庄为景点的茶旅游,推动了我县茶产业、茶文化的发展。3 余庆县余庆县地处黔中高原的东北部,系贵州省的遵义、铜仁、黔东南、黔南四地、州、市的结合部,隶属遵义市,全县国土面积16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万亩,人口29万人,辖九镇一乡。余庆县是全国最大的小叶苦丁茶生产基地县,全县通过县成立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茶产业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茶产业联席会议,协调解决茶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扶持发展茶产业,重点用于良种茶苗补贴、生态茶叶示范基地建设、龙头企业扶持、加工厂新建或技改贷款贴息、品牌宣传推介、考核评比奖励、市场监管、技术培训、茶叶标准制定和推广实施;加强苦丁茶、绿茶现有茶园管理,对现有茶园进行提质改造的,进行现金补助;探索、研究解决了小叶苦丁茶的引种和无性繁殖关健技术,在省内首次提出了小叶苦丁茶栽培方案,制定余庆小叶苦丁茶地方标准体系地方标准;健全茶叶网络,开拓市场;与省茶科所、湄潭、凤风县组建了“中国西部茶海特色经济联合体”,共同开发推介茶叶生态观光和茶文化旅游等政策和资金扶持,余庆已获得“中国小叶苦丁茶之乡”、“全国小叶苦丁茶示范基地县”和“余庆小叶苦丁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等称号,推动余庆县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4 石阡县石阡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西南部,全县辖18乡镇,总面积2173平方公里,总人口38.03万人。茶产业是我县农业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一直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其茶产业的发展呈现产业集群;生产主体以茶农为主,生产方式各有侧重;区域分布明显,茶区快速发展;产品结构变化加快,新品成为新的增长点等鲜明特点。针对石阡县茶产业中存在的区位闭塞制约茶叶发展;品牌意识不强,创新品牌没有形成合力;加工技术、设备相对落后,生产效率不高;茶业发展形式单一;管理水平低;经营企业数量多,龙头企业少等现实问题,石阡县相关部门实施如充分利用政府提供制度保证和财政支持;推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对石阡苔茶资源进行地理保护以及对茶产品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等一系列对策措施,重点打造石阡苔茶系列产品,石阡苔茶已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荣誉称号,主推石阡茶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5 都匀市都匀,座落在苗岭山脉南侧,贵州省的中南部,全市行政区域总面积2278平方千米,辖8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12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89个居民委员会,262个村民委员会,全市总人口约50万。都匀是中国十大名茶都匀毛尖茶核心产地,截至2012年,都匀市茶园面积22.36万亩,可采茶园9.5万余亩, 3.5万多户12万余人从事茶叶生产,茶区农民种茶总收入超过2亿元。都匀种茶、制茶历史悠久,茶产业链相对我省其他茶区更为完善,各方面相关技术更加成熟。截至2011年,都匀市境内现有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41个,茶叶生产经营企业44家,专业茶叶深加工企业3家;境内有机认证的茶园面积2万余亩,全市44家茶企业80%的企业获得了QS认证,都匀市成功申报了都匀毛尖农产品证明商标保护,都匀毛尖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完成了DB52/433都匀毛尖茶产品标准和DB52/T507都匀毛尖茶无公害种植规范的制订;建立现代茶叶产业园区带动产业创新升级,此外,都匀在市场开拓、品牌价值植入和产业布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都匀毛尖茶产业蓄势待发,预计到“十二五”期末,都匀市将建成茶园30万亩,茶叶产值达15亿元以上,都匀毛尖茶产业正逐渐成为都匀市富民兴市的农业支柱产业。6 印江县印江位于贵州东北部的铜仁地区,全县总人口42万,土家族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全县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县境内山峦叠嶂,河流落差大,水能蕴藏极为丰富,年均气温16.8,日照时间长达1296小时,无霜期近300天,年降雨量1100mm左右,经济林木有茶叶、五倍子、吴萸、杜仲、黄柏等,其中梵净山贡茶在明朝万历年间就为宫廷贡品。近年来,印江县按照人均一亩茶的目标,坚持以“四个选好”(即选好茶区、选好茶地、选好茶农、选好茶苗)、“四个转变”(即从荒山荒坡向旱田熟土转变;从粮、烟、茶间作向茶、椒、菜间作转变;从布局分散向集中连片转变;从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为抓手,强势推进茶叶基地建设,自2007年以来,印江县共投入资金5亿多元用于茶产业发展,经过几年精心培育,印江现已建成有机茶园24.6万亩,投产茶园8.5万亩,引进和培育茶叶加工企业11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按照“六个统一” 的要求(即统一产品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产品宣传,统一产品包装,统一技术要求,统一门面装璜销售),确保质量有保障、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几年来,“梵净山翠峰茶”、“梵净山绿茶”已作为贵州省地方标准发布。目前,茶产业已成为印江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7 黎平县黎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南部,全县辖5个街道、13个镇、7个乡、2民族乡,县辖面积4441平方公里,人口55万。黎平县是贵州十大重点林业县之一,森林覆盖面积71.8%,生态环境极好,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该县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发展茶产业。通过改造老茶园和建设生态新茶园方式扩大茶园面积;县财政安排资金组建专业合作社,大力培养茶叶专业技术人才,扶持重点企业,开拓海内外市场等一系列行动,经过了10余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了在该县的茶园主产区“村村有茶山,户户有茶园”的景象,取得了喜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8 晴隆县晴隆县位于贵州西南部,总面积1327.3平方千米,全县总人口36万,晴隆县辖8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全县地形起伏大,具有山高坡陡谷深的特点,地表干早缺水,地形复杂,分布错综,独特的立体气候和多样化的土壤类型,形成了丰富的植物资源,其中茶叶、脐橙、意仁米、中药材久负盛名。晴隆县是贵州省大叶种早生名优茶基地,全县宜茶面积20多万亩,已建成茶园面积8万亩,投产茶园面积3万亩,分布在全县5个乡镇81个村民组。近年来,晴隆县茶产业基地建设得到稳步发展,按照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要求,调整和优化茶叶种植的区域结构和生产布局,鼓励茶农建设优质、高效的生态茶园,扩大无性系良种种植规模,为提升茶叶的产量和质量提供保障,该县茶叶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利用沙子镇茶叶基地种植的“云大”、“黔湄601”等大叶茶品种,茶多酚含量较高适制高品质红茶的有利条件,成功开发生产了质量上乘的晴隆红茶,再用红茶作为原料在全省率先研发酿制出茶酒,并通过了QS认证经过多年的运行,晴隆的茶产业正逐步向精加工和深加工迈进,晴隆的茶产业逐步成为茶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9 安顺西秀区安顺市位于贵州省中西部,距贵州省省会贵阳90公里,素有“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唇齿”之称。全市总面积9267平方公里,总人口282.2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9%。属典型的高原型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地形多为丘陵,适宜茶树的生长。近年来,安顺提出大力发展茶产业以来,针对专业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智能门铃视频通话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智能调度与分配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仙客来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试卷附完整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详解(b卷)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历年机考真题集附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能力检测(典型题)附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黑钻押题带答案详解(培优b卷)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测试卷讲解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3年新西兰驾照笔试题库
- 职场礼仪与素养
- 输变电工程安全施工作业票模板使用说明
- GB/T 26163.1-2010信息与文献文件管理过程文件元数据第1部分:原则
- 土建计量GTJ测试试题附答案
- 《一线三垂直模型》
- 清洗地毯操作流程课件
- 系统硬件-通信模块741-s使用手册
- 球磨机试车方案
- 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8.垂线与平行线 苏教版 (含解析)
- 中药的煎煮方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