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三圣乡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与启示范文_第1页
成都市三圣乡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与启示范文_第2页
成都市三圣乡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与启示范文_第3页
成都市三圣乡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与启示范文_第4页
成都市三圣乡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与启示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都市三圣乡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与启示刘泽华 冉文红 陆 凯 丰玉军近期,我们参加了市人大组织的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乡村旅游发展考察学习活动,受益非浅,感触很深。农家乐是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亮点和典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榜样。一、三圣乡乡村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该乡辖区面积16.31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总人口18347人,其中农业人口16962人,耕地面积12676亩,人均耕地面积0.7亩。常年花卉种植面积5500亩,年产值6000多万元,蔬菜种植6000亩,年产值4000万元,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7306元。今年4月,该乡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三圣乡曾是锦江区最穷的乡之一,连村里的路都是泥路。三圣乡红砂村有农民种花的习惯,2003年10月,成都市在这个村举办了四川省首届花卉博览会,村里一下涌进来100多万游客。受此启发,红砂村以花卉产业为载体打造乡村型开放公园,把上百家“农家乐”组合起来构建大型生态休闲空间。“农家乐”成为乡村生态旅游公园中的旅游服务点。周边村受此影响,也发挥各自特色竞相发展。2004年,乡政府因势利导,根据区域传统农民种花习俗,明确打造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三圣花乡”目标,以花卉产业为载体,统一规划,大力发展新型都市观光、休闲农业。充分挖掘梅、菊、荷等花文化内涵,将全乡资源开发与特色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紧密结合,把全乡五个区分别建设成为各具特色的农业文化旅游观光区,五个区分别为“幸福梅林”、“东篱菊园”、“荷塘月色”、“江家菜地”和“花乡农居”,简称“三圣乡五朵金花”。这“五朵金花”特色各异,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不同,营造出的文化氛围也有区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产、供、销一体化,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购物、美食、消费一条龙。三圣乡鼓励多元投入,广泛引资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标准和经营水平,旅游业快速发展。“五朵金花”2005-2006两年共接待游客530万人次,实现经济收入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4426元增长到目前的7306元。幸福梅林:总面积3000余亩,1500余亩梅花环抱124亩水面。各色梅花20万余株,200多个品种,堪称中国四大梅花之首,主要品种有字梅、江梅、宫粉、玉碟、朱砂、垂枝梅、杏梅、樱李梅等。有农户600余户,农居建筑风格充分借鉴了“川西民居”特点。景区内林木葱茏、竹树掩映,青瓦白墙点缀其间,显得古朴典雅。景区内建有“梅花知识长廊”、“照壁”、“吟梅诗廊”、“精品梅园”、“梅花博物馆”等人文景观。梅林区域内各种服务设施完善,有绿色网吧、超市、旅游纪念品商店、游客服务中心等。还拥有100余家特色休闲农家乐,向广大游客提供各种美味可口的乡村美食。2006年,该村被国家建设部评为“2005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东篱菊园:总面积3000余亩,507户农户,当地村民世代以种植菊花为主,目前菊花种植面积1000余亩,100多个品种,景区拥有盆栽菊花120余万盆。大田春夏秋冬四季栽种菊花。景区内满园菊花与“红瓦粉墙”乡村别墅风格农居色彩缤纷、场景壮观。东篱菊园迎合了现代人返朴归真、回归田园的内心愿望,精美的乡村酒店形成集居住、休闲、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特色产业。今天的东篱菊园已成为全国有名的品味菊文化、观光休闲、乡村旅游度假胜地。荷塘月色:总面积1074亩,当地农户主要从事花卉、莲藕种植,现有荷塘种植面积600余亩。“荷塘月色”景区迎合人们爱莲、赏莲的喜好,依托百亩荷塘形成的优美风景,利用自然田园风光打造人文环境,景区道路两边设立了姿态各异的艺术雕塑,吸引了中国著名油画家、雕塑家、国画家从事艺术创作,逐步形成了万福春光画意村,使荷塘月色散发出独有的艺术气息。景区内有良好的生态植被,有收获季节赏画廊、精品观赏荷塘、莲花广场、乡村天宫、万福春光画意村等景观。荷塘水岸生态景观与乡村酒店、休闲会所、艺术村相互借景,形成独有的生态、人文景观,适合旅游和居住。景区还形成了书画加工、画框、画具生产、颜料、画笔、油布批发销售等产业。江家菜地:总面积3000余亩,以时令蔬菜、水果种植为主体,当地村民长期从事蔬菜种植,经验丰富,同时以“休闲、劳作、收获”的形式吸引游客认种蔬菜,体验乡村生活的惬意,成为现代都市人体验生活修身养性的良好生活方式。江家菜地还是许多学校的教育基地。二、三圣乡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一)以人为本,以文化人,创新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灵魂。三圣乡把文化因素注入“五朵金花”,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幸福梅林景区充分挖掘梅文化内涵,在景区内打造“精品梅园”、“岁寒三友”、“梅花三弄”等主题梅园,建设梅花知识长廊、咏梅诗廊和咏梅诗碑,跳“花重锦官城”歌舞,饮梅花酒、梅花饮料,吃梅花糕和梅花宴,整个幸福梅林充满了浓厚的梅花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崇尚自然,喜爱梅花的人观光休闲。荷塘月色景区优美宁静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著名画家、音乐家建设艺术博物馆、音乐厅,或租用农房开设画廊、摄影室、雕塑创作展示室、乐器工坊、音乐创作室等,进行创作交流、作品展销,乐器制作展示演奏,形成了艺术加工厂、艺术大卖场、艺术家聚集区和为一体的特色田园“艺术村”。三圣乡景区到处深深渗透着文化元素。每处景点、每个宅院、每个花圃、每条道路都是请艺术家、文学家再三斟酌起名。像“红花坞”、“梅花阁”、“绝对零度”、“坝坝鱼”、“岷山蕊园”等农家乐院名,无不充满诗情画意。农居按照川西民居风格统一要求适当改造和点缀,不需大拆大建而是充分利用。在荷塘月色、东篱菊园景区,许多农户在自己的房屋墙上绘画来丰富景区环境。三圣乡在文化丰富、提高、创造生活的内涵中不断发挥和创造文化的外延,不仅注意从经济上投入,改单一、低档的农家乐为休闲、采风、娱乐、体验于一体的高档田园旅游,而且注意引导多元文化投入,在较短时间内培育起了以农民为生产源的新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这种以文化为灵魂、以农村为载体、以文化旅游为表现形式,由政府和农民共同创造的农村新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给市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典型。(二)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强力扶持乡村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在发展农村旅游实践中,三圣乡逐渐形成了党委总缆、政府主导、部门参与、产业支撑、农户主体的工作格局。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采取“共炒一盘菜,各进各的油盐”的办法,相关部门牵头分别解决路网、通讯、引水、供电、供气等乡村旅游发展基础环境和服务功能配套问题。区、乡政府部门包村,干部包户,明确旅游部门为牵头部门,对日常工作进行总协调;建立联席会制度,相互沟通,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三圣乡政府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撬动和吸引民间资金投入1.21亿元。基础设施和环境的改善,使得农民资产增值,土地年租金由原来1500元/亩增加到2000元/亩,小院租金由每年3万元升至10万元。一年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达3000多万元。建设完善了乡村道路、水电、污水垃圾处理、公共厕所、道路指示牌等基础设施。1500户有线电视终端用户实现户户通光纤。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每个村建成了200平方米村卫生服务中心。农房改造实行“农户出资、政府补贴”的办法,临街经营农家乐的民俗户实行专业设计,原房屋主体基本不动,每户房屋的外面按照川西民居风格“穿靴戴帽”,进行装修改造。政府每平方米直补100元,主要是外墙、门窗、屋顶,每户约补1.5-2万元。对经营农家乐家庭购置的餐桌、椅子、床铺、遮阳伞等经营用具实行50%直补,每户约直补5000-10000元。农房通过改造(包括平房改成二层小楼),每户政府直补约2-3万元,农户内装修、平房改造约需投资5-15万元。通过改造调动农户积极性,吸引资金1.5亿元。房屋经过改造,一般经营3-5年即可收回成本,农户可不出户就业,改善了居住环境,又提高了生活水平。三圣乡在吸引企业投入建设、开发方面有很多成功的探索。有许多企业家到此投资入股,发展连锁企业。如成都市花乡花卉开发总公司总经理谢春蓉,投资100多万元建设了该乡第一个大规模温室,引进蝴蝶兰、鹤望兰、红掌等高档花卉,并与四川省农科院合作建立了一个高起点、多功能花卉科研开发、示范基地,公司还积极与广州维生公司商谈,落户三圣乡。资本、科技共同运作提升了花卉产业,该公司年产值目前达到5400万元,资产从成立时的100万元增加到了2780万元。三圣乡在景区内建有四川唯一的大型鲜切花批发市场高店子花木批发市场,除经营各种鲜切花外,还经营花卉包装辅材、花器、花肥、种子、园林机具等相关产品。市场日销售额40余万元,年销售额1.5亿元。市场现有花商、花卉公司150个,花农1200户,从事相关产业40余家,市场营销网络辐射全国30个大中城市。在乡党委、政府的直接参与支持下,已经形成了以公司为龙头,以100多家种植大户为纽带,以3500户松散型农户为基础的“公司+市场+基地+农户”的花卉产业模式。三圣乡发展花卉产业的同时,蔬菜产业也得到了发展,拥有成都最大的从事生态蔬菜培育、生产、加工、销售的江家菜股份有限公司。(三)加强培训,严格管理,不断提升乡村旅游产业水平。农家乡快速发展的同时,成都市旅游部门及时下发了成都市农家乐旅游服务暂行规定、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农家乐开业基本条件、成都市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实施细则、成都市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乡村酒店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等文件,对乡村旅游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为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旅游部门还请专家指导农民学习接待礼仪、装修布置农居;请宾馆领班指导摆台、上菜、泡茶等;请来厨师免费指导村民学习烹饪。三圣乡还着力构建农民经营和就业保障平台,变单一种植农作物收入为拥有“四金”的多渠道增收保障,即“土地流转、农宅出租的租金”,“经营农家乐或到村里龙头企业打工赚取的薪金”,“参与村集体经济、土地入股、建乡村酒店等经营企业可保底分红的股金”,“达到社保条件后按股领取的养老金或低保金”。 三、三圣乡发展乡村旅游业对我市的启示和借鉴 我市许多乡镇状况和条件与三圣乡有相似之处,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作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力发展。启示一:发展乡村旅游需要政府大力扶持和统一规划。我市发展乡村旅游业,一定要把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与促进“三农”全面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建设休闲旅游设施与推进村庄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要科学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并与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乡村建设规划、资源环境保护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在充分考虑投入能力、市场容量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适度开发,有序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作用,建立扶持乡村旅游政策体系,形成联动管理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从政策、资金、技术、业务培训等方面,特别是税费优惠上给予扶持,业绩突出者给予鼓励。制定统一规范的乡村旅游管理办法和服务质量标准,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监管,防止无序竞争。启示二: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坚持多元投入和市场运作。借鉴成都锦江区三圣乡成功经验,积极吸引多元投资,鼓励集体、企业、社会资本、农户、个人一起上,国有、民营资本和外资多元投资乡村旅游。提高乡村旅游经营市场化程度,提升经营品质,推进我市乡村旅游发展。地方政府应减少审批程序,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重点乡村发展旅游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补助,蓄水养鱼,扶持健康发展。启示三:发展乡村旅游必须突出地方特色和打造亮点。农家小院随处可见,农家饭菜各地都有,我市农居、农家饭菜都具有特色。如何营造特色,打造亮点,是我市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推进乡村旅游发展,要深入挖掘各具特色的农家乐,根据各乡镇主导产业和自然资源差异,紧紧依托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乡村旅游经营。大力发展观光型农业,以具有观光价值的果园、茶园、花园、菜园、荷塘及畜禽渔养殖场等为载体,培育发展具有观光、采摘品尝、参观考察、科普教育等功能的乡村旅游。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型农家乐,依托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以自主参与作为主要特色,培育集种养、观赏、住宿、餐饮等服务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大力发展农家度假,重点扶持利用农家庭院、民俗风情和农家生活,开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农家乐主题活动。沭阳新河、颜集、宿城双庄、湖滨新城鲜切花基地都独具特色,可以作为我市乡村旅游开发试点。启示四: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注入文化理念和提升品味。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活力源泉。没有文化的内在支撑,再好的乡村旅游只会是昙花一现。要保持乡村旅游长期繁荣兴盛,就应该重点在做足文化文章上下功夫,不断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大力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尤其是要加强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发掘、整理、保护与发展,不断推陈出新,打造更多的文化产品,使之成为乡村旅游的灵魂与品位所在,成为人们尤其是“城里人”心向往之、乐意去之的乡村乐园。对乡村自然、人文、民俗风情资源进行开发和包装,将多种民间文化、饮食文化、生态文化融入到乡村旅游之中,举办红色之旅、农事参与、农家娱乐以及田园风光休闲度假等活动,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游客。着力打造以农耕文化、民间工艺、乡村民俗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经营聚集区,将书画、桃雕、花卉、烙书等文化形式融入旅游活动当中,体现宿迁文化特色,推动乡村旅游从对资源的简单利用到综合利用、深度开发过渡,从单一休闲型向集文化、风景、娱乐等为一体的复合型转变,提升品味和档次,不断增强竞争力。(作者单位:刘泽华 陆 凯 市人大环资城建委; 冉文红 丰玉军 市旅游局)想到这里,他立即带上两个测工,肩扛手拎着仪器,硬是徒步走到了现场。section of the Department of project management; Project documents and information: Project Engineering Department; Materials and equipment: material supply projects; Security controls: the project Department of safety and security; Construction machinery: Project Engineering Department; Financial: Project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finance; Security and fire services: project security. 3.3.5 management representative and project manager in this item specifies that the Chief Engineer is the management representative, responsible for the opera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supervision, regardless of how his other responsibilities, should have a clear mandate to: ensure that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s implemented and maintained; The running of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to the project manager, including needed improvements; Always be aware that the customers needs and requirements. 3.4 3.4.1 project management review should be an annual review of its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to ensure its continuing suitability, adequacy and effectiveness. 3.4.2 Administration review by the project manager responsible for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