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文档资料_第1页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文档资料_第2页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文档资料_第3页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文档资料_第4页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文档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空施工安全、安全控制和安全管理技术规范;2.1.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2.从高处坠落的常见事故形式;3.高空坠物的常见事故形式;4.确保安全生产的预防措施;5.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3.1.施工现场不安全因素人的不安全因素:安全意识、安全责任、心理素质、生理素质、安全知识、操作技能等不安全因素。物体不安全状态:安全设施、施工设备、防护用品、材料、运输车辆等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控制措施、监督检查、安全培训、考核、奖惩等措施未落实到位。4、大量事故原因证明,单纯由事物的不安全状态或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事故是罕见的,几乎都是由各种因素交织碰撞而成的。有数据显示,高空坠落和高空坠物占建筑事故总数的83.4%。高处坠落的常见事故形式1。从坠落高度(包括2米)基准面以上2米的高处坠落的基本概念,以及在可能坠落的作业场所的操作。坠落事故高处作业中发生的坠落事故是高空坠落事故。高空作业的类型分为三种:边缘作业、门户作业和暂停作业;6,2。高空作业分为一级:作业高度2m-5m,二级:作业高度5m-15m,三级:作业高度15m30m,四级:作业高度30m以上,7,3级。高空作业分为一般高空作业、特殊高空作业和特殊高空作业:强风、6级及以上阵风的高空作业。不同温度下的高空作业:高温或低温环境下的高空作业。下雪天的高空作业:下雪时的高空作业。雨天高空作业:雨天高空作业。夜间高空作业:通过照明进行高空作业。高空带电作业:在接近或接触带电条件的高处作业。悬空高空作业:没有稳固立足点的高空作业。高空救援工作:突发灾害和事故的高空救援工作。9,4。高空坠落事故的常见形式:高空坠落事故人员:大部分新进人员没有安全培训或安全经验。高空坠落事故现场:多发生在脚手架、相邻边缘、开口和操作平台上。高空坠落事故期间: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最终拆除阶段均有发生,最终拆除阶段占多数。(1)从脚手架(2)上坠落,从操作平台(3)上坠落,从机械设备(4)上坠落,从悬挂物(5)上坠落,从“开口”(6)上坠落,从墩顶、梁面和其他相邻边缘(7)上坠落,从平地坠落到沟槽、基坑和井孔(8)上,由于滑动、踩空、牵引和碰撞等原因坠落。11、3)高空坠物的常见事故形式(1)高空坠物的基本概念(1)施工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违反安全规定,导致工具、材料和机械坠落(2)。高空坠物伤害的严重程度施工现场高空坠物不仅直接造成建筑物、设施设备和各种管线的伤亡,还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12,3。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期间,高空坠物的严重性可能会发生。对于80.4%的桥梁来说,高空坠物主要用于上部结构。机械化程度高,在机器上提升或掉落物体的可能性高。在可通航的大河上有许多桥梁,物体坠落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在高等级公路上有许多桥梁,这些桥梁会在物体坠落后造成不利影响。跨越既有铁路施工,落物后会严重影响铁路运输。城镇建筑挤满了人和车辆(1)事故预防的一般原则(1)屏障原则:封闭管理、安全保护和安全隔离(2)时间保护原则:安全预防的及时性和及时性(3)个人保护原则:自我保护、自我控制和自我安全(4)距离保护原则:根据规定与危险源保持距离(5)用高科技手段替换工人的原则(14),6。控制和消除潜在危险的原则:预测预报、先进控制、运行前保护。警告和禁止信息的原则:设置警告标志、禁止标志、书面通知等。8.避难、生存和救助原则:保障避难、生存和及时救助的权利。自动预防故障和事故。提高安全系数的原则:提高坚固性,增加防护门,15。(2)高空作业安全注意事项(基本规定),1。施组中包含了高空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必要的材料。2.施工前应检查安全标志、工具和各种安全设施设备,确认完好后方可投入使用。3.特殊工种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持证上岗。4.施工中发现缺陷和隐患,应及时处理。当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必须立即停止操作。5.雨雪天气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及时清除水、冰、霜和雪。如遇六级以上大风、浓雾等恶劣天气,不允许进行室外攀登和高空作业。7.暴风雪过后,逐一检查高处的安全设施。如果发现任何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应立即修理和改进。8.因作业需要临时拆除或改变安全防护设施,必须经施工负责人批准,并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作业后应立即恢复。按照规定系好安全带。安全带应悬挂在高处和低处,并应悬挂在牢固可靠的地方。开始工作前,检查安全带的可靠性。10.按照规定建立安全网。安全网周围悬挂的受力点牢固可靠;安全网下部不得堆放杂物,有效安全距离应大于2m。11.按要求戴安全帽。为了检查安全帽是否完好,锁好安全帽环并系好安全帽带。18,12。护栏应按照规定安装。标准如下:护栏由上下横杆和栏杆组成。上横杆高度为1.01.2m,下横杆高度为0.5 0.6m,当横杆长度大于2m时,必须加设栏杆。19、低杆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6毫米,低杆直径不应小于14毫米,轨柱直径不应小于18毫米,采用电焊固定;钢管横杆和立柱采用48mm钢管,用扣件或电焊固定;当其他钢材(角钢、槽钢等。)用作防护栏杆,应选择具有同等强度的规格,并用电焊固定。防护栏杆必须用密目安全垂直网封闭,栏杆根部设置高度不小于18厘米的脚板,脚板应固定牢固。基坑和泥浆池防护设置双栏杆钢管围栏,围栏进入坚硬地面深度不小于50厘米,围栏埋距基坑边缘不应小于50厘米,立柱间距不大于3m.围栏上应设置安全警示和安全警示标志。(3)高空坠物预防措施(基本规定)。1.应在通航河流、公路和现有铁路上设置安全、可靠和受到有效保护的安全棚。2.在拆卸和组装操作过程中设置一个警告区域,并指派专门人员进行监控。严禁进入警戒区。严禁同时拆卸和组装。3.在同一垂直面交叉作业时,必须设置安全隔离层,并保证有效的防砸措施。4.对于多作业互换作业,必须设置可靠的安全防护隔离层。基础和地下工程模板安装,必须ch8.高空作业使用的临时材料必须整齐稳定,并放置在安全可靠的位置。可能坠落的物体应先疏散或固定。22,9。施工现场应对临时边缘、临时空气和所有可能导致物体坠落的开口采取密封措施。10.高空作业、起重作业、打桩作业等有坠落物进入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必须按要求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11.高空作业时,严禁相互抛掷和上下。12.待吊的各种材料应捆扎牢固。松散物体应放入专用容器中吊装。23,13。吊装用索具和绳索应符合安全技术要求。14.严禁站在起重臂和起重物体下方,严禁将物体附着在起重物体上。15.脚手架、操作面和外通道临时侧应悬挂护栏、密目安全网和脚板。16.用起重机械吊运物料时,信号指挥和挂钩人员严禁站在被吊物的正下方,并应与被吊物保持安全距离。24,5。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1.提高认识,升华“以人为本,珍惜生命”的理念。安全是“工程建设的灵魂,建设效益的脉搏,企业效益的基础,员工效益的源泉”。安全是“最大的政治、最大的责任、最大的和谐和最大的利益”。最沉重的负担是安全,最大的目标是安全,最不确定的是安全,最不安全的是安全”。我们不会破坏事故。这场事故会毁了我们。25,2。建立安全保证体系,形成强有力的支撑。组织体系:根据层级从经理到团队建立一个强大的组织保证组织。责任制:按照“什么责任、谁负责、如何负责、责任到什么程度、如果你有责任怎么办、如果你没有责任怎么办”的原则制定责任制。系统:实现“覆盖面广、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禁止性强、有效性强、有效性强”。经济制度:管理制度、使用计划、投资到位、监督控制。标准体系:有一套国家、行业、通用的安全文明标准。26,3。加强危险源的管理和控制。基本概念: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损害或这些情况组合的风险因素和有害因素是项目事故的根本原因。控制环节:识别、评估和控制规划。(1)识别:组织相关人员采取现场调查、任务分析、危害及可操作性分析、安全检查表、事故树分析等方法,逐一进行分析和调查,找出存在的危险源,填写表格并做好记录,建立危险源识别清单,为重大危险源评价奠定基础。(2)评价侧重于对安全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的可能性和后果。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管理、人员、技术、设备和设施等方面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价和分级。评价结果和危险源辨识清单合并成一个统一的表格。已识别的重大危险源应单独列出,形成重大危险源汇总表,并按优先顺序排列。根据“标本兼治”的原则,控制规划应优先从导致事故发生的人、机、物、环境、法律等因素中选择以下顺序的危险源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应优先考虑能完全消除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其次,选择能有效降低危险源影响程度的控制措施;应采取不能消除或减少危险源但只能单方面防止人身伤害的被动措施;32、33、(4)应制定控制措施;应制定控制目标、控制指标、特殊技术方案和管理措施。制定重大危险源管理程序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安全质量,(1)领导安全培训教育,(2)管理人员培训教育,(3)新工人三级安全教育,(4)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教育,(5)定期安全宣传教育,(6)季节性安全培训教育,(7)节假日特殊安全教育,(8)劳动者安全培训教育,(35)加强监督检查。推进隐患整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