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胃 痛,概 念,中医: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西医:胃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多见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也见于胃粘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及胆石症等病。如打嗝、胀气、恶心、呕吐、腹泻、胸闷等症状。由于每种疾病表现的症状不同,胸闷烧心、吐酸水、打嗝等症状。那么胃痛到底有哪些表现症状呢?,胃是消化管中最膨大部分,上连食管,下续十二指肠。成年人胃在中等度充盈时,平均长度为25-30cm,胃容量为1500ml。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的前壁在右侧与肝左叶贴近,在左侧与膈相邻,为左肋弓所掩盖。介于肝左叶与左肋弓之间的胃前壁,直接与腹前壁相贴。胃后壁与胰、横结肠、左肾和左肾上腺相邻,胃底与膈和脾相邻。,西医解剖,胃位于膈下,腹腔上部,上接食道,下通小肠。胃又称胃脘。 胃脘部:两侧肋骨下缘联线以上至鸠尾的梯形部位。,中医解剖,目的要求,1. 了解胃痛的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大体范围、预后转归、预防及护理措施。2. 熟悉胃痛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3. 掌握胃痛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以及“通”法的运用。4.掌握胃痛的分证论治。,二、历史沿革,1.“胃脘痛”之名最早记载于内经。并首先提出胃痛的发生与肝、脾有关。2.唐宋以前文献多称胃脘痛为心痛,与属于心经本身病变的心痛相混。3 宋代之后医家对胃痛与心痛混谈提出质疑,至金元时代,兰室秘藏首立“胃脘痛”一门,将胃脘痛的证候、病因病机和治法明确区分于心痛,使胃痛成为独立的病证。明清时代进一步澄清了心痛与胃痛相互混淆之论,提出了胃痛的治疗大法,丰富了胃痛的内容。,三、范围,胃痛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病证,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癌、胃下垂、胃粘膜脱垂症、胃神经官能症、十二指肠球炎,以及部分肝胆疾病、胰腺炎等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时,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胃痛与哪些胃肠病有关,1.胃溃疡:胃溃疡病人的痛与吃东西有关,通常一吃东西胃部马上就有胀痛的感觉,饭后上中腹痛,或有恶心、呕吐、积食感,病的时间可能已经很长;疼痛有规律,如受凉、生气、吃了刺激性食物后发作。中老年人要想到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如果是女性,还有站立时和劳累后加重的特点,那要考虑胃下垂。2.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经常在饥饿的时候出现胃痛,甚至半夜疼醒,吃点东西可以缓解,常有反酸现象。疼痛在上腹偏右,有节律。3.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的痛多数是最没有规律的,它的发作不定时,既可能由精神紧张引起,也可能与消化不良有关。表现为饭后饱胀或终日饱胀、嗳气但不反酸,胃口不好,体重逐渐减轻,面色轻度苍白或发灰。13,病因病机,引起胃痛的主要病因有: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 素体脾虚,病因病机,1. 外邪犯胃外感寒、热、湿诸邪,内客于胃,皆可致胃肠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其中尤以寒邪为多。2饮食伤胃饮食不节,或过饥过饱,损伤脾胃,则酿生食积,或蕴湿生热,使胃气壅滞,不通则痛。3情志不畅忧思恼怒,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气阻滞,而发胃痛。气滞日久或久痛入络,可致胃络血瘀。4素体脾虚若素体脾胃虚寒,胃失温养,或胃阴亏虚,胃失濡养而发生疼痛。寒邪客胃,【病因病机示意图】,外邪犯胃,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内客于胃,肝气犯胃,损伤脾胃,胃失和降,气机阻滞,不通则痛,久病脾胃虚损,素体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脾阳不足,胃失濡养,不荣则痛,【病因病机示意图】,胃 痛,血 瘀,日久入络,加 重,【病因病机示意图】,病机要点,基本病机: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病变脏腑:病变部位在 胃 ,但与 肝、脾 的关 系极为密切。,病理性质:胃痛早期多为实证;后期常为 脾胃虚弱,但往往虚实夹杂。,病理因素:主要有气滞、寒凝、热郁、 湿阻、血瘀。,病机转化:,比较复杂,可以衍生变证,如便血、 呕血、呕吐、反胃、噎膈。,【诊断】,1.诊断要点(1)病史:常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饥饿、饮食生冷干硬辛辣烟酒等)、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2)临床特征:胃脘部疼痛,常伴痞闷或胀满、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纳差等症。,【诊断】,(3)辅助检查 上消化道钡餐X线照影、纤维胃镜及组织病理活检等,可见胃、十二指肠粘膜炎症、溃疡等病变。大便或呕吐物隐血试验强阳性者,提示并发消化道出血,检查方法,1.常规检查:观察胃痛时的症状,如伴有胸闷烧心、吐酸水、打嗝等症状,可能是食道疾病;假如伴随空腹疼痛、饱胀饿痛、打嗝具酸味、甚至吐血等症状,可能是胃溃疡;以疼痛时间为判断依据,饭后半小时到两小时胃痛可能是胃溃疡。2.胃镜检查及活组织检查:胃镜检查结合直视下活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浅表性胃炎常胃窦部为最明显,多为弥漫性,胃粘膜表面呈红白相间或花纹状改变,有时见散糜烂,常有白色或黄白色渗出物。萎缩性胃炎的粘膜多呈苍白或灰白色,皱壁变细或变平坦,由于胃粘膜变薄,使粘膜下血管可透见呈紫蓝色,病变可弥漫或主要胃窦部。3.早期胃癌的表现,多年来发现类似于溃疡病或胃炎的症状,也有反酸、恶心、厌食,随着疼痛的加重,体重进行性下降,且有消瘦、贫血等症状。在最初胃疼、胃区不适或消化道不适的时候应该及时到医院,做胃镜、钡餐、CT、彩超及脱落细胞、大便潜血等检,【鉴别诊断】,1痞满胃痛与痞满的病位皆在胃脘部,且胃痛常兼胀满,痞满时有隐痛,应加以鉴别。胃痛以疼痛为主,痞满以痞塞满闷为主;胃痛者胃脘部可有压痛,痞满者则无压痛。2心痛胃处腹中之上部,心居胸中之下部,正如医学正传胃脘痛谓:“胃之上口,名曰贲门,贲门与心相连。”证治准绳心痛胃脘痛所说:“然胃脘逼近于心,移其邪上攻于心,为心痛者亦多。”心与胃的位置很近,胃痛可影响及心,表现为连胸疼痛,心痛亦常涉及心下,出现胃痛的表现,故应高度警惕,防止胃痛与心痛,尤其是防止胃痛与真心痛之间发生混淆。胃痛多发生于青壮年,疼痛部位在上腹胃脘部,其位置相对较低,疼痛性质多为胀痛、隐痛,痛势一般不剧,其痛与饮食关系密切,常伴有吞酸,嗳气,恶心呕吐等胃肠病症状,纤维胃镜及病理组织学等胃的检查异常;心痛多发生于老年,其痛在胸膺部或左前胸,其位置相对较高,疼痛性质多为刺痛、绞痛,有时剧痛,且痛引肩背及手少阴循行部位,痛势较急,饮食方面一般只与饮酒饱食关系密切,常伴有心悸,短气,汗出,脉结代等心脏病症状,心电图等心脏检查异常。,3胁痛肝气犯胃所致的胃痛常攻撑连胁而痛,胆病的疼痛有时发生在心窝部附近,胃痛与胁痛有时也易混淆,应予鉴别。但胃痛部位在中上腹胃脘部,兼有恶心嗳气,吞酸嘈杂等胃失和降的症状,纤维胃镜等检查多有胃的病变;而胁痛部位在上腹两侧胁肋部,常伴恶心,口苦等肝胆病症状,B超等实验室检查多可查见肝胆疾病。4腹痛胃处腹中,与肠相连,从大范围看腹痛与胃痛均为腹部的疼痛,胃痛常伴腹痛的症状,腹痛亦常伴胃痛的症状,故有心腹痛的提法,因此胃痛需与腹痛相鉴别。胃痛在上腹胃脘部,位置相对较高;腹痛在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位置相对较低。胃痛常伴脘闷,嗳气,泛酸等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之症;而腹痛常伴有腹胀,矢气,大便性状改变等腹疾症状。相关部位的X线检查、纤维胃镜或肠镜检查、B超检查等有助于鉴别诊断。,胃脘痛类证鉴别表,胃痛与胃痞 部位: 痞满又称胃痞,与胃痛部位同在心下。 伴随症状:但痞满是指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按之不痛的病证。胃痛以痛为主,痞满以满为患,二者不难区别。,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论论治,【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寒证:遇寒则痛甚,得温则痛减2.辨寒热 热症:遇热则痛甚,得寒则痛减,实证: 痛剧,固定不移,拒按,脉盛1.辨虚实 虚证:痛势徐缓,痛处不定,喜按,脉虚,3.辨气血 初病在气,久病在血,4.辨脏腑 辨在胃、在肝、在脾。在胃:多属初发,多由外感或伤食所致。症见胃脘胀痛、闷痛,痛无休止,嗳气,大便不,脉滑。在脾:多属久病,胃中隐痛,饥时为甚,进食可缓,劳倦则重,休息则轻,面色萎黄,疲乏无力,大便溏薄,脉缓。在肝:每与情志不遂有关,常反复发作,胃脘胀痛连胁,窜走不定,太息为快,脉弦。,基本原则:,【辨证论治】 二、治疗原则,散寒 、除湿、 泄热 、消食、同时:审证求因,辨证论治 化瘀 养阴益胃、 温阳益气,理气和胃止痛,祛寒勿过辛燥,养阴谨防滋腻,补脾注意运脾,化瘀宜兼理气。,【辨证论治】,分证论治实证1寒邪客胃证 (重点讲述)2饮食停滞证(重点讲述)3肝气犯胃证4肝胃郁热证5瘀血停胃证6湿热中阻证虚证1胃阴亏耗证2脾胃虚寒证,1.寒邪客胃 (1)辨证依据:,主症: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 遇寒加重。兼次症: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脉象: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有受寒饮冷史。(2)治法: 温胃散寒,行气止痛。,【辨证论治】,【辨证论治】寒邪客胃(3)方药: 良附丸加味 高良姜、吴茱萸 香附、乌药、陈皮、木香 温胃散寒 理气止痛,【辨证论治】寒邪客胃(4)临床应用:,1)寒重者可加吴茱萸、干姜、小茴香、蜀椒温中散寒。2)气滞重者可加佛手、香橼、元胡索理气止痛。,3)若见寒热身痛等表寒证者,加苏叶、生姜、藿香、佩兰, 或服生姜汤、胡椒汤以散寒止痛。,4)若兼见胸脘痞闷不食,嗳气呕吐等寒挟食滞者,可加枳壳、神曲、鸡内金、半夏消食导滞,和胃降逆。,附: 姜,生姜 性味辛温疏风散寒 温中止呕 适用于胃痛兼有风寒表证者或伴有呕吐者。,干姜 辛热 温中化饮适用于胃寒较重,兼有水饮内停。无论寒邪内侵之实证与阳气不足之虚证均适用。,高良姜 辛热 功专温中止痛。 善于温散脾胃寒邪。,【辨证论治】 2.饮食停滞(1)辨证依据:,主症:胃脘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兼症: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 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 便后稍舒。 舌脉:舌苔厚腻,脉滑。 有暴饮暴食史。,【辨证论治】 饮食停滞,(2)治法: 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3)方药:保和丸加减。,消食化积,保和丸加减神曲、山楂、莱菔子、连翘 茯苓、半夏、陈皮酒食 肉食 面食 食热,理气和胃,【辨证论治】饮食停滞,【辨证论治】饮食停滞(4)临床应用:,1)气滞胀重、或两胁痛甚者可加川楝子、元胡索理气止痛。,2)嗳气频作者,可加沉香、旋覆花、代赭石,亦可用沉香降气散降气解郁。,3)泛酸者,加乌贼骨、煅瓦楞子和中制酸。,【辨证论治】 3.肝气犯胃(1)辨证依据:,主症:胃脘胀痛,痛连两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兼症: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得矢气则痛舒,喜长叹息,大便不畅,舌苔多薄白,脉弦。 舌脉:舌苔多薄白,脉弦。,【辨证论治】肝气犯胃 (2)治法: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3)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辨证论治】肝气犯胃 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香附 白芍、川芎、陈皮、枳壳,疏肝解郁,理气止痛,【辨证论治】肝气犯胃(4)临床应用:,1)气滞胀重、或两胁痛甚者可加川楝子、元胡索理气止痛。,2)嗳气频作者,可加沉香、旋覆花、代赭石,亦可用沉香降气散降气解郁。,3)泛酸者,加乌贼骨、煅瓦楞子和中制酸。,【辨证论治】 4.肝胃郁热(1)辨证依据:,主症:胃脘胀痛,痛势急迫。 兼症:嘈杂泛酸,口干口苦,渴喜凉饮,烦躁易怒。 舌脉:舌红苔黄,脉弦滑数。,【辨证论治】肝胃郁热,(2)治法: 清肝泄热,和胃止痛。 (3)方药:化肝煎加减,【辨证论治】肝胃郁热,化肝煎加减青皮、陈皮理气;芍药养阴敛肝,缓急止痛;丹皮、山栀子清泄肝热;土贝母清热散结;泽泻导热下行。,【辨证论治】肝胃郁热(4)临床应用:,1)热甚者,加蒲公英、黄芩清胃泄热;2)便秘者,可配合调胃承气汤以下之。3)胃痛不食,痞满者,属寒热互结,可用半夏泻心汤以消痞散结,辛开苦泄。,【辨证论治】 5.瘀血停胃证,(1)辨证依据:主症:胃脘疼痛,如针刺,似刀割,痛有定处。兼症:按之痛甚,痛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舌脉: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2)治法:,化瘀通络,理气和胃(3)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辨证论治】瘀血停胃证,【辨证论治】瘀血停胃证 失笑散合丹参饮,蒲黄、五灵脂、 丹参、檀香、砂仁,活血化瘀,理气和胃止痛,【辨证论治】瘀血停胃证(4)临床应用:,1)痛甚可酌加延胡索、三棱、莪术,并可加理气之品,如枳壳、木香、郁金。2)若伴吐血、黑便时,当辨寒热虚实,并参考血证有关内容辨证论治。亦可加三七、白及。3)瘀血阻滞日久,旧血不去,新血不生,或因出血过多,出现血虚之象时,可选用调营敛肝饮加减,方中当归、白芍、阿胶养血止血,木香、川芎理气活血,枸杞子、五味子、酸枣仁、茯神柔肝敛肝。4)心脾两虚,症见心悸少气,多梦少寐,体倦纳差,唇白舌淡,脉虚弱者,可加党参、黄芪,或用归脾汤以健脾养心,益气养血。5)若口干咽燥,舌光无苔,脉细,为阴虚无以濡养,加生地、麦冬以滋阴润燥。,【辨证论治】 6.湿热中阻证,(1)辨证依据:主症:胃脘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兼症:口渴而不欲饮,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论治】湿热中阻证,(2)治法: 清化湿热,理气和胃。(3)方药: 清中汤加减 。,【辨证论治】湿热中阻证 清中汤加减,黄连、栀子、制半夏、草豆蔻、 茯苓、 陈皮、甘草,清化湿热,理气和胃,【辨证论治】湿热中阻证 (4)临床应用:,1) 湿偏盛者,加苍术、藿香、薏苡仁、佩兰、荷叶燥湿醒脾。2)热盛便秘者加大黄、枳实。3) 热偏盛者,加黄芩、蒲公英。4)气滞腹胀者加厚朴、枳实、大腹皮。5)若寒热互结,干噫食臭,心下痞硬,可用半夏泻心汤。6)纳呆少食者,加神曲、谷芽、麦芽以消食导滞。,【辨证论治】 7.胃阴亏虚证,(1)辨证依据:主症: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兼症: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脉:舌红少津,脉细数。,【辨证论治】胃阴亏虚证,(2)治法: 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3)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辨证论治】胃阴亏虚证,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沙参、麦冬、生地、 川楝子、芍药、甘草、枸杞子、当归,养阴益胃,和中止痛,【辨证论治】胃阴亏虚证(4)临床应用:,2)若痛甚者可加厚朴花、玫瑰花、香橼、佛手、绿萼梅等理气而不伤阴的药物。3)若见脘腹灼痛,嘈杂泛酸,可加珍珠粉、牡蛎、海螵蛸或配用左金丸。4)若胃热偏盛,可加生石膏、知毋、黄连、石斛、玉竹、芦根清胃泄热,或用清胃散。5)便秘明显,加火麻仁、郁李仁、瓜蒌仁等润肠通便,甚则可暂用大黄。6)若日久肝肾阴虚可加山萸肉滋补肝肾。,【辨证论治】 8.脾胃虚寒证,(1)辨证依据:主症: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兼症: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脉: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辨证论治】脾胃虚寒证,(2)治法: 温中健脾,和胃止痛。,(3)方药:黄芪建中汤,【辨证论治】脾胃虚寒证,黄芪建中汤,黄芪、饴糖 桂枝、生姜 芍药、炙甘草、大枣,益气健脾,和胃止痛,温中,【辨证论治】脾胃虚寒证(4)临床应用:,1)泛吐清水较重者,可加干姜、吴茱萸、半夏、陈皮、茯苓温胃化饮。2)如寒盛者,见胃脘冷痛,里寒较甚,呕吐,肢冷,可加理中汤。3)若脾虚湿盛者,可合二陈汤。4)若兼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形寒肢冷等肾阳虚证者,可加附子、肉桂、巴戟天、仙茅,或合用肾气丸、右归丸之类助肾阳以温脾和胃。,预防、转归及预后,1.本病在预防上要重视精神与饮食的调摄。患者要注意有规律的生活与饮食习惯,忌暴饮暴食、饥饱不匀;胃痛持续不已者,应在一定时期内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忌粗糙多纤维饮食,尽量避免食用浓茶、咖啡、烟酒和辛辣等,进食宜细嚼慢咽,慎用水杨酸、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西药。同时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与紧张,也是预防本病复发的关键。2.许多胃病患者之所以久治不愈是因为同时伴有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只要治疗好了胃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其它胃病就会自然康复,胃病患者如果感觉不仅胃部不舒服,而且睡眠、精神状态等也不好,那十有八九可以判断患有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需要说明的是胃植物神经紊乱(即胃神经官能症)是功能性疾病,仪器检查不出,容易被很多医生和患者忽视,有的患者想不通,有的医生也想不通,所以很多医生不知道从这方面用药,而耽误了病人,导致久治不愈!,怎么缓解胃痛?,1.揉内关:内关穴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在两筋之间取穴。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疼痛发作时可增至200次。2点按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相当于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在胫骨和腓骨之间。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3.揉按腹部:两手交叉,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以肚脐为中心揉按腹部画太极图,顺时针36圈,逆时针36圈;此法可止痛消胀,增进食欲。4.定时定量:即每日三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还是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使胃坚持有规律的活动。每餐还应坚持食量适度。,有了好的胃药,患者还应注意日常生活的饮食与保健,并注重运动和休息。饮食不调,是诱发肠胃病的直接原因。 若脾胃运化失职,湿浊内生,郁而化热,火热内结,导致腑气不通,可见腹痛剧烈,拒按,大汗淋漓,四肢厥逆的厥脱危证;或日久成瘀,气机壅塞,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致呕吐反胃。若胃痛日久,由气分深入血分,久痛入络致瘀,瘀结胃脘,可形成噎膈。,【结语】,胃痛初起病在胃,久病伤及肝与脾。不通则痛是病机,寒热虚实要辨知。在气在血辨脏腑,临床灵活辨证治。,总结,胃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多见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神经宫能症。也见于胃粘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及胆石症等病。另外此病受影响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工作过度紧张、食无定时、吃饱后马上工作或做运动、饮酒过多、吃辣过度、经常进食难消化的食物等,也会引起胃痛。置于说治疗胃痛的最佳方法目前还没有,主要是不同的症状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患者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病例分析1,丁,女,58岁 患者已经通过胃肠X线、纤维胃镜等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5年。平素即胃脘隐隐作痛,痛时灼热,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消瘦乏力,大便干结。近日病情加重,脘腹灼痛明显,五心烦热,失眠盗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要求写出诊断、证型、分析、治法、方药。,病例分析1,诊断:胃痛 证型:胃阴亏虚 分析:胃痛日久,郁热伤阴,胃失濡养,故见胃痛隐隐。阴虚津少,无以上承,则口燥咽干,阴虚液耗,无以下溉,则肠道失润而大便干结。久病及肾,肾精亏耗,髓海空虚,故头晕耳鸣,腰府失养,则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在建工程安全生产责任书
- 新型金融产品财务风险评估可行性分析报告
- 山西高速岗前培训考试及答案解析
- moss实验安全教育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汛期驾驶安全培训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轿车使用权转让协议5篇
- 铁精粉选厂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解析
- 基金从业考试缺考影响及答案解析
- 女方对男方的协议书5篇
- “十一国庆大礼包”-提升练(一)Unit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册
- 副校长在任职宣布会上的表态发言材料
- 2025年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五年运行态势
- 鲁科版(五四学制)(2024)六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背诵提纲
- 2025张掖市民乐县辅警考试试卷真题
- 2025年中国玻璃生产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矿山尾矿购销合同协议
- 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发展
- 消毒供应中心查房课件
- 银行解冻申请书
- 铺面装修购销合同模板
- DB35∕T 2174-2024 改良酸性土壤专用有机肥料通 用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