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商洛农业资源情况简介一、 商洛简介 商洛,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与鄂豫两省交界 。 东与河南省的灵宝、卢氏、西峡、淅川县市接壤;南与湖北省的郧县、郧西县相邻;西、西 南与陕西省安康市的安康、宁陕、旬阳和西安市的长安、蓝田县毗邻;北与陕西省渭南市的 潼关、华阴、华县相连。界于东径1083420111125,北纬33230342440之间。 东西长约229公里,南北宽约138公里。全区总面积1929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36% 。辖商州、洛南、丹凤、山阳、商南、镇安、柞水7县(市),67个乡,92个镇,4个办事处 。至2005年底,全区总人口240.616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5.7391万人, 非农业人口34.8778万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商州区,距省会西安11 0公里。商洛地形地貌结构复杂,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有秦岭 、蟒岭、流岭、鹘岭、新开岭和郧岭六大山脉,绵延起伏。岭谷相间排列,地势西北高,东 南低,由西北向东南伸展,呈掌状分布。海拔最高点位于柞水县北秦岭主脊牛背梁(2802.1 米) ,最低点位于商南县梳洗楼附近的丹江谷地(2154米)。主要河流有丹江、洛河、金钱河、 乾佑河、旬河五大河流,纵横交错,支流密布。横垮长江、黄河两个流域。北部气候属暖温 带,南部气候属亚 热带。年平均气温7.813.9,最高3740.8,最低-11.8-21.6。降水量 年均710930毫米,日照18602130多小时。无霜期为210天。山高,并不危岩耸天,水多 ,亦很少激浪泛滥。商洛市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据调查统计 ,有野生油料、纤维、淀粉、林果、中药材、化工原料等1200多种。宜林面积2300万亩, 占土地面积的70%。有林地1500万亩,木材蓄积量215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4%,是陕西省 木材主产区之一。以生漆、油桐、核桃、板栗、葡萄、柿子、木耳等林特产品而著称。尤其是核桃、板栗、柿子产量居全省之首,核桃出口量占全国六分之一。商 洛又是全国有名的“天然药库”。中草药种类1119种,列入国家“中草药资源调查表”的达 286种。其中年产量50万公斤以上的有连翘、五味子、丹参、苍术、青风藤、淫羊霍、黄姜 、桔梗、威灵仙、茵陈等10余种;年产量1050万公斤的有金银花、柴胡、天麻、白术、山 楂、黄芪、猪苓、山萸、柏子仁、远志等10余种。其中连翘、金银花、丹参、山萸、五味子 、桔梗年收购量居陕西省之首。木耳、香菇总产分别达到1000多吨和3700多吨。茶叶年产 量40多万公斤,连续15年被评为省优产品。二、 商洛自然资源及气候、气温、日照 商洛市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据调查统计,有野生油料、纤维、淀粉、林果、中药材、化工原料等1200多种。宜林面积2300万亩,占土地面积的70%。有林地1500万亩,木材蓄积量215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4%,是陕西省木材主产区之一。以生漆、油桐、核桃、板栗、葡萄、柿子、木耳等林特产品而著称。 尤其是核桃、板栗、柿子产量居全省之首,核桃出口量占全国六分之一。商洛又是全国有名的“天然药库”。中草药种类1119种,列入国家“中草药资源调查表”的达286种。其中年产量50万公斤以上的有连翘、五味子、丹参、苍术、青风藤、淫羊霍、黄姜、桔梗、威灵仙、茵陈等10余种;年产量1050万公斤的有金银花、柴胡、天麻、白术、山楂、黄芪、猪苓、山萸、柏子仁、远志等10余种。其中连翘、金银花、丹参、山萸、五味子、桔梗年收购量居陕西省之首。木耳、香菇总产分别达到1000多吨和3700多吨。茶叶年产量40多万公斤,连续15年被评为省优产品。野生动物近千种,被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羚牛、苏门羚、林麝、锦鸡、金钱豹、大鲵等24种。全市已发现各类矿产60种,已探明矿产储量46种,其中大型矿床15处,中型矿床24处。储量居全省首位的有铁、钒、钛、银、锑、铼、水晶、萤石、白云母和钾长石等17种,其中柞水大西沟铁矿储量3.02亿吨,占全省的46%。居全省第二位的有铜、锌、钼、铅等13种。水力资源丰富,据勘测,地表水径流量年均64亿立方米,总流域面积1.83万平方公里,水能蕴藏量80万千瓦,可开发量30.2万千瓦 商洛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7.814.0,极端最高气温31.640.8,极端最 低气温-11.8-21.6,10的积温24924394。年平均无霜期173225天。冬季较寒冷,夏季较炎热。境内雨量比较充沛,降水季节变化明显。年平均降水量为70618446毫米。主要集中于 410月,约占年 降水量的8589%。冬季干旱,初春少雨。区域分布不够平衡,川原少于山地,低山少于中 山,东南部少于西北部。光能资源比较丰富。太阳年总辐射量变化于11961246千卡/厘米2之间,年平均日照 时数为18742123小时。其中410月的日照时数占年日照时数的623649%,可以满足 植物旺盛生长期的需要。商洛气候水热同期,光、热、水配合较好,但由于受季风和地形影响,水热时空变化很大, 气温和雨量的垂直差异显著。旱涝灾害频繁。多数地方在4月和10月都有霜冻发生。三、 商洛市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全年全市生产总值225.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65亿元,增长6.4%,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7%;第二产业增加值84.4亿元,增长15.8%,占37.5%;第三产业增加值94.07亿元,增长15.8%,占41.8%。人均生产总值9411元。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07.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47.8%。1、农业 2009年全市克服了天气干旱和疫情对全市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确保了农业生产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81.56亿元,增加值46.65亿元,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4%。2009年粮食总产量为67.65万吨,较上年增长13.8%。其中夏粮产量25.88万吨,秋粮产量41.77万吨。2、林业 全市林业用地2075.8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70.7%,人均8.6亩。有林地面积1562万亩,活立木蓄量231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53.2%。林种资源丰富,乔灌木树种有83科、180属、435种。目前,全市核桃面积125万亩,板栗240万亩,油桐、茶叶、生漆等213万亩。核桃、板栗正常年份产量分别达到17390吨和10153吨。随着生产方式发生转变,经济林快速发展。全年全市积极转变林业生产方式,壮大经济林业产业,完善林权制度改革,实现了林业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3、畜牧业 2009年全市积极加大对畜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群众养殖信心增强,畜禽存出栏全面增长,畜产品产量提高。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业机械总动力67.4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4%。实际机耕面积58.18万亩,比上年提高7.6个百分点。 商洛2010年度农业经济稳步发展。上半年,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中省市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克服天气干旱和猪流感疫情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确保了农业生产良好的发展态势。1-6月,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8.98亿元,增长5.8%,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92亿元,同比增长5.8%。 商洛农村经济运行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夏收作物再获增收。在上半年我市旱情较为严重形势下,市委,市政府及时采取果断的措施使得全市旱情得以有效缓解,确保了夏收作物产量总体增收。上半年全市夏粮产量28万吨,同比增长8.1%。二是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上半年猪、牛、家禽出栏数分别为80.07万头、3.69万头、291万只,同比分别增长为 12.8%、10.5%、12%。四、 商洛市行政区划 商洛市辖1个市辖区、6个县;商洛市面积19292平方千米,人口241万人(2004年)。1、 商州区: 商州地处陕西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西邻西安,东通鄂豫,全区辖30个乡镇办事处,总面积2672平方公里,人口54万,是商洛市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商州历史悠久,古有商鞅封邑、四皓隐居、闯王屯兵,是革命战争年代鄂豫陕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商州交通便捷,是西北与东南的交通要道,312国道、银武、西合两条高速公路和西合铁路贯通全境;商州生态环境优美,生物资源丰实,森林覆盖率58.7%,是一片山绿水清的土地;商州文化底蕴深厚,既有北方之粗犷,又兼南国之灵秀,商於古道自古到今曾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不朽诗篇。至2009年底,全区生产总值达到52.633亿元。全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87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2.7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93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281元。商州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全区宜林地500万亩,林木覆盖面积200万亩,草坡可利用面积61万亩,以核桃、柿子、板栗等为主的经济树160多种,“商州核桃”、“孝义柿饼”在全国久负盛名。天麻、木耳等食用菌和药用菌产量名列全省前茅。全区野生中药材多达140余种,是陕西省天麻、桔梗、黄芪、二花等名贵药材的主要产地。全区目前已探明的矿产有金、银、铅、锌、钼等21种,产地65处;水资源蕴藏量646万千瓦。2、 丹凤县: 丹凤县位于陕西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处于332132至33574、东经110749至1104933之间,东西长62.1公里,南北宽65.5公里,总面积2438平方公里,因县城南临丹江、北依凤冠山而得名。全县辖21个乡镇,208个村,1823个村民小组,75653户,301582人,其中:农业人口276518人。总耕地面积23万亩,人均0.8亩。丹凤县地连秦楚,物兼南北,山高清明,水流秀长,资源富盈,人文蔚起。丹凤县属凉亚热带半湿润与东部季风暖温带过渡性气候区,年日照时间2056小时,平均气温13.8,降雨量687.4毫米,无霜期217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各类作物生长。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27.4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6.43亿元,第二产业9.75亿元,第三产业11.26亿元。 丹凤县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13.8。全县土地总面积360万亩,已开发利用土地337万亩,利用率为93.2%。其中:耕地面积34万亩,林业用地264万亩,牧草地28万亩。境内水资源丰富,“一江三河”(即丹江、武关河、老君河、银花河)开发潜力较大。据统计,境内总径流量13.5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7.2万千瓦,可开发量3.6万千瓦。 全县有林地230.6625万亩,疏林地4.9635万亩,灌木林地4.4295万亩,未成林造林地1.704万亩,无林地40.3275万亩。3、 商南县 商南县位于陕西东南隅、鄂豫陕三省八县结合部,总面积2307平方公里,浅山丘陵地貌,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商南县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基础设施比较完善,312国道、西南铁路和西合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商郧路、郭山路、商卢路纵横南北,“三横三纵”的道路网络基本形成;电信、电视遍布城乡,网电覆盖全县,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县域经济发展环境良好。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0.5亿元,较上年增长11.1%;地方财政收入2732万元,增长29.2%,农民人均纯收入1580元,增长6.4%。 商南县特色产业渐成规模。茶叶是商南县的形象产业,茶园总面积已达8.8万亩,年产值8000余万元,研制开发的泉茗、仙茗曾获全国“陆羽杯”大奖,是我国西部最北端的新兴茶区,被国家林业局、林业协会授予“中国茶叶之乡”。杜仲、黄姜、丹参等中药材种植面积8万亩,年产中药材5万吨,产值近1亿元,被列为“国家级丹参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和“陕西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县”。畜禽年饲养量202万头(只),林果基地40万亩。茶叶、蔬菜、畜禽、猕猴桃四大类10余处无公害基地已通过省级认定,2个千亩无性系茶园被批准为国家级标准化农业示范区。 商南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生产经营理念和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壮大“茶、 畜、果、油、药”五大优势主导产业,开发加工蔬菜、薯类、杂粮、中药材等土特产品,在规范已建12个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基础上,今年新增富水王家庄蔬菜协会、以五味子为主的中药材协会和富水街农机协会,引导农民开拓西安、南阳、十堰等大中城市农产品销售市场。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延伸农业产业链,目前全县已有4家农业企业被市上认定为龙头企业,县酒精厂也正处于申报中。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开展科技入户活动,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培育增产增收示范点和基地。加强种子、农药等农资市场监管,保障农民消费者权益。完善二轮土地承包合同,兑现各项惠农政策,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村稳定。争取和实施土地开发、小流域治理等农业项目,改善基础设施,通过实施种子工程、沃土工程,大力推广良种间套、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管泵喷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增产措施,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商南县土地总面积231543.96公顷,村庄总面积2555.54公顷,占总面积的1.1%,抽样调查村庄用地面积41.23公顷,村庄占总面积的1.61%。全县12751个独立村庄,抽样调查144个,占总村庄的1.13%。抽样调查结果:耕地中的旱地(013)0.43公顷,占调查面积的1.05%;果园(021)0.04公顷,占调查面积的0.10%;林地中的有林地(031)1.03公顷,占调查面积的2.50%;商服用地0.49%公顷,占调查面积的1.20%,其中批发零售用地(051)0.43公顷,占商服用地的87.33%;住宿餐饮用地(052)0.06公顷,占商服用地的12.67%;工矿仓储用地的工业用地(061)0.20公顷,占调查面积的0.48%;农村宅基地(072)25.07公顷,占调查面积的60.79%;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1.27公顷,占调查面积的3.09%;交通运输用地3.78公顷,占调查面积的9.16%;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97公顷,占调查面积的4.78%;其它用地6.95公顷,占调查面积的16.85%。村庄内国有土地:抽样调查村庄内国有土地3.0962公顷,占调查面积的7.51%,占村庄总面积的0.12%。其中商服用地0.21公顷,占抽样调查国有土地的6.77%;工矿仓储用地0.08公顷,占抽样调查国有土地的2.5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07公顷,占抽样调查国有土地的2.26%;交通用地1.70公顷,占抽样调查国有土地的54.84%;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04公顷,占抽样调查国有土地的33.55%。 村庄内的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占地116.58公顷,占村庄用地总面积的4.56%。(1)河流水面占地59.46公顷,占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1%,占村庄用地的2.33%,分布于全县,川道和沟谷地区比例较大。(2)坑塘水面占地1.17公顷,占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0%,占村庄用地0.05%,分布在部分乡镇,如:湘河镇、梁家湾镇、试马镇、富水镇、城关镇,大部分已在其它地类中扣除,其主要用途为养殖和防旱浇灌之用。(3)沟渠用地占地55.96公顷,占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48%;占村庄用地2.19%,全县村庄均有分布,几乎每宗宅基地四周均有排水沟渠,以及村庄边缘防洪防旱之用的沟渠。4、 洛南县 洛南县地处华山之南,周设华阳池,秦置华阳郡。距西安108公里。东与河南卢氏、灵宝毗连;南与丹凤、商州交界;西与华县、蓝田接壤;北与华阴、潼关为邻,素有陕西“东南门户”之称,全县辖25个乡镇,381个村(居)委会,面积2830平方公里,人口46.1万。是商洛市唯一黄河流域县。洛南地处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南北文化交汇地,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地理位置全国独特,南北资源兼生相容,人文底蕴悠远深厚。土地总面积423.8万亩,其中耕地49.6万亩,素有陕西“小关中”之称。生物资源丰富。“中国核桃王”生长在洛南古城,核桃年产量6000余吨,居全国第一,是全国“十大金牌核桃县”、“中国核桃无公害示范县”和“中国十大名优核桃”。连翘、丹参、桔梗、秦皮、菖蒲等中药材收购量居全国之首,被称为秦岭腹地的“天然药库”。被列为全省“一县一业”建设示范县、百万头生猪大县、“陕西特色品牌县”。矿产资源居全省前列,已探明和正在利用的矿产资源有钼、金、银、铅、铁、煤、钾长石、水泥灰石、粘土、水晶等38种。其中钾长石储量8700万吨,居亚洲第一;钼储量29万吨,居全省第二;黄金产量位居全省第三;铁矿硅石、白云石、陶土等资源量大质优。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全县总径流量8.449亿立方米,高于全省人均水平。2009年实现生产总值38.02亿元,增长14%。实现财政总收入3.22亿元,增长9.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2亿元,增长28.2%,财政总收入居全市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86亿元,增长8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5亿元,增长19.5%。农民人均纯收入3041元,增长2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89元,增长22.9%。5、 山阳县 山阳县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属陕西东南部,建县距今已1700余年,山阳地处秦岭南麓、商洛市南部。因县域北有流岭、中有鹃岭、南有郧岭,遂有“三山夹两川”之称。山阳以农业,药材和矿产为主要经济支柱主要景点:月亮洞,天竺山,主要河流:金钱河,汇入汉江人口万主要特色盛产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洋芋、红薯、水稻及豆类次之;经济作物有荞麦、芝麻、花生、莲菜、魔芋等;经济林:油桐、漆、柿子、核桃、板栗、密桔为主;畜禽饲养业主要:牛、羊猪、鸡以及矿产资源丰富:铜、铁、金、银、铅、锌、钒等。 山阳是一个农业县。1978-1998年20年的发展,以农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的内涵正在发生着变化。农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85.3降为1997年的58.0%。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洋芋、红薯、水稻及豆类次之。经济作物有荞麦、芝麻、花生、莲菜、魔芋等。林副土特产有商芝、木耳、香菇、猕猴桃、龙须草等。境内有林面积373万亩,森林覆盖率62.9%。经济林以油桐、漆、柿子、核桃、板栗、密桔为主。大宗中药有五味子、连翘、金银花、天麻、杜仲等。现有水库3座,池溏63处,灌溉面积7万余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0余平方公里。畜禽饲养业主要是牛、羊猪、鸡。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铜、铁、金、银、铅、锌、钒等49种。主要工业企业有水泥厂、化工厂、药厂等。近几年来,钒矿业在山阳迅速崛起,成为本县工业企业的支柱产之一。6、 镇安县 镇安县东西长175.5km,南北宽72.5km,全县国土总面积约为3487km2,镇安县现辖永乐、回龙、铁厂、大坪、米粮、茅坪、西口、高峰、青铜关、柴坪、达仁、木王、东川、云盖寺镇14镇,及灵龙、西沟、关坪河、张家、龙胜、余师、杨泗、月河、黄家湾、庙沟、结子乡11乡。全县有205个行政村,3个社区,1060个村民小组,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年11月1日0时,户籍总人口为29万零138人(包括外出务工人口不包括外来人口)。 镇安县位于秦岭麓的镇安,自古就是西安通往安康的要道,是联系陕西与湖北的天然纽带,素有“秦楚咽喉”之称,随着陕西经济开发战略重点由关中向陕南、陕北转移,镇安承北启南的战略地位将更加突出,必将成为陕西和商洛开放、开发的一个重要“窗口”2009年底,全县可实现生产总值达到29.62亿元, 财政总收入1.63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6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03元。7、 柞水县 柞水县位于陕西南部,地处秦岭南坡,与西安直距70公里。全县土地面积2322平方公里,人口16万,辖十镇六乡。 柞水县呈西北高、东南低,并由西北向东南呈倾斜地势。气候为暖温带间凉亚热带过渡性气候。介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度地带,年均降雨量742mm ,年均气温12.4,森林覆盖率78%,呈九山半水半分田格局。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工业污染小,中药材野生和人工化种植适生范围广,自古被誉为天然药库。初步探明有开采价值的金属和非金属矿种37种 , 矿床矿点213处中菱铁储量3.02亿吨,约占全省的一半,银铅藏量列全国第二。资源丰富,尤其是矿产、生物、水力和旅游等资源享有盛名。柞水县是陕西省林业县之一。森林覆盖率高,树木种类繁多,经济价值大,用途广泛板栗、核桃、木耳、香菇、香椿等林特产品畅销全国而驰名各地。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启动良好。粮食生产夏增秋减,基本维持上年水平,总产量达436万吨,增长0.3%。农业生产呈一高两稳之势,即牧业调整增长,林业、农业种植业发展平稳。全年牧业产值达118亿元,增长16.3%;林业产值达0.48亿元,增长1.19%;农业产值为154亿元,增长4%。新农村试点示范、农村重点项目建设和综合扶贫开发进展顺利。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88万亩,粮食总产436万吨。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7万亩,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进入西安等地300多家超市。栽植烤烟4624亩,烟农收入3707万元,户均收入达8094元,全县收入过万元的种植户达137户。发展商品蔬菜165万亩,播种油料作物6000亩,其它经济作物9000亩。新建畜牧小区6个,牧业产值达105亿元,牧业收入4260万元,人均3132元。规范化种植草本中药材1462亩,木本中药材357万亩,实施红豆杉保护3万亩。完成板栗科管19万亩,核桃14万亩。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启动了29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实施移民搬迁144户591人。完成退耕还林138万亩,公益林造林0.2万亩,飞播造林3万亩,在百里绿色生态景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转型分析及国际竞争与品牌战略报告
-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新梓学校2026届物理八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江苏省东台市第六联盟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浙江省杭州市英特外国语学校2026届物理八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重庆市兼善教育集团2026届物理八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消费者对智能家居照明系统接受度研究报告
- 国潮设计所2025年国风家具设计市场分析报告
- 应急信使推动2025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报告
- 2026届四川省巴中巴州区七校联考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浙江省余姚市兰江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人教版(2024)新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1.2 观察物体(2)课件
- 颈椎骨折脊髓损伤的护理
- 华为海外税务管理办法
- 2025秋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2025年成人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腱鞘炎个人护理
- 高渗盐水治疗脑水肿及颅内高压专家共识解读
- 《无人机地面站与任务规划》全套教学课件
- 乡村应急广播管理制度
- 歌词写作教学课件下载
- 2025-2030年中国无人机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