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隋唐的制度革新.ppt_第1页
4隋唐的制度革新.ppt_第2页
4隋唐的制度革新.ppt_第3页
4隋唐的制度革新.ppt_第4页
4隋唐的制度革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隋唐制度的革新,隋唐制度的革新,考点分析:一、三省六部制二、科举制三、从府兵制到募兵制四、租庸调制到两税法,1、背景:,隋唐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大一统。,2、目的:,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3、概况:,隋文帝实施,唐太宗完备,后世沿用。,4、内容:,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户、礼、兵、刑、工,5、职权:,中书省是决策机构“中拟”;门下省是审议机构“门审”;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尚行”;,“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中央,(起草政令),(管理政务),(审核政令),6、特点:,(1)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2)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且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比较唐朝三省与美国三权分立有何异同,1、唐朝的三省是封建权力机关,主要是政令与行政权力的分散,最终有利于皇帝集权。(主权在君)2、美国的三权分立是行政、立法,司法等权利的分散,是为了防止集权,确保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实行。(主权在民),都是通过权利的分散达到中央政府部门互相制约与平衡,防止集权。,相同点:,不同点:,思维拓展:(1)秦初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存在两大基本矛盾:,A、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主要通过收权和监察来解决。,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主要通过分散宰相权力解决。,思维拓展:(2)从秦汉到隋唐时期,中央官制的变化趋势是什么?,宰相的权力因不断分散而削弱,皇帝的权力不断加强。,7、作用:,(1)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2)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3)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它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1、唐太宗在谈到中央某机构的职权时说:“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这个机构应是A中书省和门下省B尚书省和中书省C尚书省和门下省D礼部和吏部,A,2、隋唐时期开创的三省六部制特点不包括A、限制专制B、分工明确C、相互牵制D、相互配合,A,3、唐朝政权中,处于行政节制中心重要位置的是A中书省B尚书省C门下省D六部,B,4、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的意义在于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有利于选择人才,保证政治清明C、加强了皇权D、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与制约,提高工作效率,D,5、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正确的是职权有分工和监督,无合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中书-尚书-门下三省的长官品级较低户部主管赋税A.B.C.D.,B,1、创立背景,经济上:封建经济发展(中小地主经济和小农经济实力壮大);阶级关系上:南朝后期士族势力衰落,庶族地主发展,要求参与政权;政治上: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壮大,不利于中央集权;同时,统治者需要新的选官制度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吏;,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增加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2、创立与完善,自西汉到隋唐时期,中央实行的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汉、唐选官制度有何不同?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选官制度的变化:,西汉,在十五世纪的时候,英国女皇伊丽莎白和法国路易十四都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甚至将它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3、评价,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抑制士族门阀势力的发展;网罗更多人才,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促进文化发展,尤其是唐诗发展;科举制度为后代历朝所沿用,影响深远;为日本、朝鲜等国所采用,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贡献。,(1)积极方面,造成士人把精力集中于应付考试,忽视了实用性的学问;同年登科的进士易结成“朋党”,“朋党之争”成为唐朝后期政治黑暗的重要因素,加剧唐朝的走向衰亡;明清时期,出于加强封建专制的需要,统治者将科举制度僵化,规定为八股取士,严重地限制了人们的思想,即不利于中央选拔真才实学的人,也不利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造成我国在近代落后于西方的原因。,(2)消极方面,科举看榜,四书五经,1、隋唐实行科举制度对封建统治产生的最直接作用是A.扩大了地主阶级统治的政治基础B.满足了中小地主阶级参政的愿望C.完善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地主阶级统治D.缓和了封建社会的矛盾,A,2、中国古代社会中对血缘关系起到否定作用的进步制度是A.分封制B.王位世袭制C.科举制D.士族制度,C,3、科举制度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A.选拔人才的标准日趋完善B.社会经济的发展,阶级阶层关系的变化C.政府与世家大族争权夺利的斗争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B,1、府兵制,内容:特点:评价:,军人户籍编入州县,寓兵于农;,实现了府兵制与均田制的结合;,有利于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扩大兵源,清除分治足迹。有利于国家统一富强和民族融合。,增加府兵的数量;实行兵将分离;自备武器粮食。,评价:加强中央集权,加重农民负担。,均田制的破坏;战争频繁,兵役繁重;府兵地位的下降。,2、募兵制,(3)内容:,由国家招募士兵,供给衣食,免征赋役。,(4)评价:,积极:消极:,从府兵制到募兵制,1、唐朝从府兵制到募兵制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均田制遭到破坏B、兵役繁重C、府兵地位下降D、战争频繁,A,5、唐朝中期,均田制无法实行的主要原因是A赋税沉重导致农民逃亡,土地荒芜B国家把土地分配给皇室和官僚地主C安史之乱造成农业生产破坏D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D,1、租庸调制,(1)经过,(2)作用,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赋役负担相对减轻;保证了政府赋税收入,巩固了府兵制度;使国家富强起来。,2、两税法,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受到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继续实行;为解决财政困难。,(1)背景,(2)时间,780年,唐德宗,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租;取消一切杂役、杂税。交税时间: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3)内容,(4)作用,统一了税制,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收入,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5、不足,土地兼并由于不再受到限制,而越来严重;地主隐瞒财产,把赋税转移到农民上,加上政府的苛捐杂税,农民的负担加重了。,隋唐是我国历史上制度变革的重要时期,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乡举里选制,科举考试制,赋役制度:,人丁为主,田亩、资产为主,兵役制度:,普及兵役制,自由兵役制,唐朝制度与唐兴衰的关系,前期,后期,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调制,加强皇权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生产发展生活安定,科举制,募兵制,均田制破坏,两税法,朋党之争,藩镇割据,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繁荣,衰落,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摘自资治通鉴材料二初,府兵之置,居无事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渐、绝祸乱之萌也。摘自新唐书,巩固练习:,(1)材料一中反映中书省、门下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答: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国家的重要政令,对不可行的政令应驳回。,(3)唐朝在制度上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