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染整助剂及其应用,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主讲:陈瑜,第一章总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肥皂、洗衣粉均可清洗污垢,食盐可以作为固色剂。这些物质都属于助剂,其中大部分是表面活性剂,本书我们主要讨论印染工业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一、助剂及其在纺织染整工业中的应用1、定义:纺织工业从纺丝、纺纱、织布、印染到成品的各道加工工序中,都要用到各种辅助化学品,它赋予纺织品各种优异的应用性能,这种辅助化学品通称为纺织染整助剂。2、作用:提高纺织品的质量,改善加工效果,提高生产效率,简化生产过程,降低生产成本。,二、纺织染整助剂分类1、根据生产工艺分:(1)纺织助剂(2)印染助剂2、印染助剂(1)无机物食盐、盐酸、保险粉(Na2S2O4)等。(2)有机物草酸、酒精、甘油(丙三醇)等。3、印染助剂在染整工业中的应用润湿、渗透、乳化、分散、洗涤、柔软、固色、防水、防霉、抗静电等作用。4、发展概论我国印染助剂的潜力是巨大的(1)新型助剂的研究开发和使用(2)复配型助剂的开发和使用,复习:印染助剂在染整工业中的主要用途。导入:印染助剂中用量最多的表面活性剂的基本知识。一、表面现象自然界中物质与物质相接触的界面称为相界面。若为气液的相界面称为表面,发生在表面的现象称为表面现象。在表面现象中最突出的是表面张力。二、表面活性剂对于纯净的液体而言,表面张力大小与物质本身湿度、压强有关。当溶剂中(一般为水)加入很少量某种物质时,就能增加表面活性,大大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或液液界面张力,改变体系的界面状态,从而产生润湿或反润湿、乳化或破乳、起泡或消泡,以及增溶、净洗等一系列作用,这种物质就称为表面活性剂。(如图1-1所示),1.2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图1-1,二、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和表示方法1、基本结构表面活性剂是一种两亲分子,既亲水又亲油;一端是亲水基(极性的);另一端是亲油基(非极性的),形成不对称结构。2、结构表示方法如图12所示一部分溶于水,另一部分易从水中逃离,具有双重性。,三、表面活性剂的分类1、四大类分类法(ISO分类)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结构混合型、特殊类型四类;2、按用途分类净洗剂、精练剂、润湿剂、渗透剂、分散剂、乳化剂、起泡剂、消泡剂、匀染剂、缓染剂、固色剂、剥色剂、柔软剂、防水剂、阻燃剂、抗静电剂等。3、按照结构分类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特殊类型等类型。,四、按表面活性剂结构分类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特点:价廉,与碱合用能增强去污力,织物洗后手感较好。(1)羧酸盐类RCOOM如:肥皂、雷米邦A等。(2)磺酸盐类RSO3M如:601洗涤剂、ABS、拉开粉BX、胰加漂T等。(3)硫酸酯盐类ROSO3M(4)磷酸酯盐类ROPO3M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应用较少)如:季铵盐类。3、两性型表面活性剂4、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聚乙二醇类、平平加等。5、特殊类型,作业:1、表面活性剂的定义、结构特点是什么?2、画出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后,表面张力与溶液浓度的关系曲线?3、画出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后排列,并标出两个部分?4、按ISO分类法分类表面活性剂,并写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通式?,1.3表面活性剂的一般性质,复习:表面活性剂的定义、结构特点、表示方法、ISO分类法。导入:表面活性剂的一般性质包括:溶解度和化学稳定性。一、溶解度表面活性剂在水中溶解度的一般规律是:在一定温度下,溶解度随亲油基相对增大而降低。1、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解度增大,但至一定温度后,溶解度增加很快(Krafft点)。(如下图所示),2、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一般情况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低温时易溶,温度升至一定程度后,溶解度下降,表面活性剂溶液混浊,表面活性剂析出、分层。克拉夫特点和浊点分别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反映。二、化学稳定性1、酸、碱稳定性(1)一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强酸中不稳定:羧酸盐易析出游离酸;硫酸酯盐易水解;磺酸盐稳定。而在碱液中均稳定。(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酸液中稳定而在碱液中不稳定,但季铵盐耐酸、耐碱性均好。(3)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酸、碱液中均较稳定,但环氧乙烷加成物例外。,(4)两性型表面活性剂一般受PH值变化而改变性质。在等电点时,形成内盐而沉淀析出。2、无机盐稳定性多价金属离子对羧酸类表面活性剂影响很大,容易产生盐析。3、氧化稳定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磺酸盐类和非离子型中聚氧乙烯醚型抗氧性好,结构稳定。4、生物活性包括:毒性、杀菌力,且两者相对应。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季铵盐类毒性大,但杀菌力好。5、生物降解性定义:表面活性剂在自然界的微生物作用下,有机碳化合物被逐渐分解,转化成CO2和H2O等对环境无公害的物质。,复习:离子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稳定性(酸、碱稳定性,无机稳定性等)一、全球性环境问题人口、资源、环境已是当今世界环境科学所关注的三大问题。二、印染工业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尤其对水的影响)1、水体富营养化。2、生物降解。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LD50、LC50、ECO50等参数。毒性大小顺序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第四节印染助剂对环保的影响,作业:1、离子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分别是什么?2、什么是克拉夫特点和浊点?3、什么是生物降解性?4、表面活性剂有哪些一般性质?,第二章表面张力和表面吸附,导入:提问为什么肥皂泡要用力吹才能变大?自来水龙头滴下的水滴变成球形?一、表面张力1、定义界面:物质与物质相接触的面称界面。表面:物质与气相组成的界面为表面。表面张力:增加单位面积时,液体表面自由能的增值,即表面过剩自由能。通常以mN/m为单位。表面张力或表面过剩自由能是液体重要的基本性质之一。2、分析解释:以液气两相界面(表面)为例内层:受力对称,合外力为零,所以内部分子可以作无规则运动而不消耗功。外层:受力不对称,向下的力大于向上的力,所以产生了表面分子受到指向液体内部并且垂直于表面的引力。3、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由于物质不同,分子间的作用力不同,在同一物质内部,分子受力是平衡的,在界面处是不平衡的。表面张力或表面过剩自由能是液体重要的基本性质之一,第一节表面张力,二、表面张力实验及分析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实验现象分析(1)若不加外力,肥皂膜因表面张力作用而缩小。(2)施加外力,肥皂膜受力平衡。(3)表面张力定义。(4)从另一角度分析表面张力。三、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表面张力与物质的本性、所处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1、表面张力与物质的本性有关。2、温度对表面张力的影响。3、压力及其它因素对表面张力的影响。,四、弯曲液体表面下的附加压力Laplace公式1、小面积液面的弯曲2、弯曲的原因弯曲液面受到由于表面张力作用而引起的附加压力。3、产生附加压力的原因(如图所示)4、Laplace公式=Pl-Pg与弯曲液面曲率半径的关系:(1)水平分力相互平衡。(2)垂直分力指向液体内部,其单位周长的垂直分力为cos为表面张力与垂直分力的夹角。球缺底面圆周长为2R垂直分力在圆周上的合力:F=2Rcos弯曲也面对于单位水平面上的附加压力(压强):=F/A即:,此方程说明:(1)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与液体表面张力成正比。(2)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与曲率半径成反比。(3)若液面是平的,则R,。此式适用于计算小液滴的附加压力。而对于空气中的气泡(肥皂泡):气泡具有两个气液界面,所以:=4/这表明一个肥皂泡,它的泡内压力比外压力大,因此吹出肥皂泡后,不堵住口,泡很快缩小,直至缩成液滴。,五、毛细现象毛细现象是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的作用结果。、在毛细管壁润湿时,毛细管内液面呈现凹半球面。凸:=l-g凹:g若要保持稳定,应在内外同一水平面上的压力处处相等。毛细管内液柱必须下降h的高度。结论:表面张力的存在是弯曲液面产生附加压力的根本原因,而毛细现象则是弯曲液面具有附加压力的必然结果。,作业:1、用两个式子表示表面张力,并分别对表面张力定义。2、写出Laplace公式并写出与、。3、已知100时水的表面张力为58.85mnm,假设在100的小滴曲率半径为0.1m,在空气中存在一个半径为0.1m的气泡,分别求两者的附加压力?,第二节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吸附,复习:拉普拉斯公式,毛细现象举例:1、棕黄色的煤油和白土混合后放置一段时间,发现上层煤油变澄清,下层沉淀的白土变黄。(固-液界面)2、Cl2经过活性炭被吸收。(气-固界面)以上两例均发生了吸附现象。一、吸附1、定义:物质从一相内部迁至界面,并富集于界面的过程。吸附可发生在:固-液、气-固、液-液、气-液界面上。吸附剂:活性剂吸附质:Cl2(被吸附的物质)2、分类:物理吸附:范德华力化学吸附:化学键3、吸附量的测定:,(1)气体的吸附:通过测量固体或液体吸附前后的重量(增加),或测定吸附前后气体的压力差。(2)固液界面:吸附前后液体的浓度变化(减小)。(3)液液界面:不易直接测定。4、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由于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水基和疏水基,因而在溶液中,它易于从内部迁移而富集于溶液表面(或界面)易发生界面吸附。当发生表面活性剂吸附后,必然改变体系的界面状态,而影响界面性质,从而产生一系列重要作用如湿润、乳化、起泡、净洗等。,二、Gibbs吸附(吉布斯吸附)定义:溶质表面吸附量:单位面积的表面层所含溶质的摩尔数比同量溶剂在本体溶液中所含溶质摩尔数的超出值(差值)或称溶质的表面过剩:溶质在表面浓度和溶液内部浓度之差。1、单种表面活性剂吸附:(1)表面张力随浓度增加而降低正吸附。(2)无机物等物质自动减小在表面的浓度使得表面浓度低于本体浓度负吸附。2、同类型表面活性剂混合物吸附。离子与离子型,非离子与非离子型。3、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混合物吸附。非离子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三、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的吸附状态以常见的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例:C12H25SO4Na(01mol/lNaCl溶液)1、若分子“平躺时”,分子所占面积约为1nm2。2、当浓度大于3210-6molL-1时,分子就不可随意“平躺”,浓度在80010-6molL-1附近,表面吸附分子成较紧密的直立排列。3、由表看出浓度大于60010-6mol/L后,分子所占面积变化很小,此时分子排列紧密。,在图2-5(C)状态中,由水的极性,表面几乎被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亲水基覆盖,亲油基朝外,在水的表面形成一个由碳氢键构成的表面层,大大改变水的表面性质。此时溶液具有最低表面张力。推出:一种好的表面活性剂应在浓度极稀时就达到吸附饱和状态。,四、表面张力最低值现象。1、定义:表面张力最低值现象是指其表面张力低于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所能达到的表面张力的情况。2、原因:生产上用的表面活性剂均不是纯净物,而含有杂质时就常常出现表面张力的最低值现象。3、意义:表面张力最低值现象作为表面活性剂纯度的量度。4、形式:(1)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加入少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大大降低表面张力,出现明显表面张力最低值现象。如图2-6(2)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加少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也会出现最低值现象。如图2-7(3)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加入少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也会出现最低值现象。如图2-8所示,实际应用时,往往将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混合复配,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如果对混合体系提纯,则表面张力最低值现象消失,所以表面张力最低值现象出现与否,看成是表面活性剂纯度的一种度量。,五、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1、定义: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就是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自溶液中移迁至固液界面并富集于界面的过程,与液液界面吸附相似,但固体不能流动,所以不能通过表面张力计算吸附量;可通过计算单位固体中的吸附前后浓度的改变来计算吸附量。2、测定表面活性剂浓度的方法:对抗作用滴定法:用于离子型,对浓度较高时不适用。3、吸附机理溶液在固体表面的吸附比液液吸附复杂。当溶液浓度较低时,单分子吸附:离子交换吸附,离子对吸附,氢键吸附等。例:离子交换吸附如图2-9,4、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吸附等温线。(1)定义:吸附等温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吸附量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平衡关系曲线。从吸附等温线可了解固体表面的吸附量与溶液浓度变化关系。(2)Langmuir(郎格缪尔)吸附等温线。由图知:虽有差异,但共同点:在浓度较稀时吸附量上升较快,至一定值后,吸附量变化不大,最后趋于饱和值。Langmuir吸附的前提条件:A、单分子层吸附;B、吸附剂表面是均匀的;C、溶液的溶剂和溶质在表面上有相同分子面积;D、溶液内和表面性质皆为理想态,即无分子间的作用。,5、影响吸附因素。(1)表面活性剂碳链:规律:各类表面活性剂其同系物在固体表面上吸附符合碳链越长,越易被吸附的规律。(2)温度:a、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升高,溶解度增大,亲水性增大,吸附于固体上的趋势减小,从而吸附量增大。b、非离子型:T升高,分子运动加剧,分子距离增大,作用力(亲水性)减小,溶解度下降,逃离水而吸附于固体上的量增大。(3)PH值:A、对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影响不大。B、某些固体如羊毛上吸附与PH有关:PH值较高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吸附增强。,pH值较低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吸附增强。(4)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A、对于水中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易吸附。因为:吸附剂(棉、毛等)在水中表面大多带负电荷。B、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当亲油基相同时,亲水基越长,亲水性越好,溶解度越大,吸附量越低。(5)吸附剂的表面性质(6)电解质6、表面活性剂吸附对固体表面性质的影响(1)改变了固体质点在溶液中的分散性质。(2)增加了溶胶分散体的稳定性。(3)改变了固体表面的表面张力、润湿性、渗透性。(4)改变固体表面的带电量及电荷性质。,作业:1、什么是溶质的表面吸附量、吸附等温线?2、从吸附等温线上可以看出的共同规律是什么?3、温度对吸附产生怎样的影响?4、什么是表面张力最低值现象,其意义是什么?,第三章表面活性剂在溶液的表面活性,复习:表面张力的定义、计算附加压力的公式。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吸附:吸附等温线(提问)、影响吸附的因素。表面活性的一般性质:溶解度、化学稳定性。第一节表面活性剂的一些性质我们在讨论表面活性剂在溶液界面上吸附时发现:溶液表面张力随浓度变化的关系中有一突变点,如下图3-1虚线还出现了表面张力最低现象(提问原因)。表面张力和溶液浓度的相互关系中,当浓度较低时,表面张力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而降低很快,但浓度升至一定值后,随浓度增加,表面张力变化不大。此种表面性质的突变与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状态变化到底有何关系呢?现在我们对表面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还要研究表面活性在溶液中的状态,才能了解和认识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性质和作用。,下面以十二烷基磺酸钠为例,说明典型的表面活性剂的物理化学性质随浓度变化的关系。从图3-2中明显看出,所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化均有一转折点,且此转折点的浓度变化范围较小,cmc-临界胶束浓度:开始形成胶束时的浓度。(成团结构称胶束)。表明:表面现象(表面吸附)和内部性质有着统一的内在联系。下面重点研究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一些性质。,1、电导率。(1)电导:描述导体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用G表示,定义为电阻R的倒数,即,单位-1或S。(2)电导率:由物理学可知:导体电阻电导率是电阻率的倒数,即式中:电阻率,导体长,导体截面积。对于电解质溶液而言,其电导率为相距1m长度,面积为1m2的两个平行板电极间充满电解质溶液时的电导。,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可电离出正、负离子形式,与无机盐溶液一致:(1)在浓度极稀时,两者相似,电导率与浓度呈线性关系;(2)但随着浓度的上升,无机盐仍是电导率与浓度呈线性关系;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则与无机盐有明显差异,电导率随浓度改变有一转折点,而且随碳链(亲油基)的缩短,发生转折点的浓度越高,且越来越接近于无机盐。(亲水基,亲水性,溶解度)(3)当量电导率(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平方根关系。如上图3-2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随浓度的增加,摩尔电导率也有一点转折点,且随碳链(亲油基)增长,发生改变的转折点浓度更低,更明显。(亲油基,亲水基,亲水性,溶解度),溶液的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特性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共有的。2、溶解度(1)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由图3-2发现: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也有一突变的转折点,当溶液温度大于一定值后,溶解度急剧增加,此点称临界溶解温度,也叫Krafft点;由图还发现:同系物中随碳链增长,克拉夫特点提高;而相应的溶解度降低了。(2)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无导电性和溶解度特征因为:导电性是针对溶液中正、负离子而言的,非离子型不能电离产生离子;非离子型的溶解度在低温时就易溶,并随着T,溶解度,出现浑浊。(浊点),3、依数性(1)定义:在稀溶液中,当溶质为非挥发性物质时,溶液中溶剂蒸气压下降,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和渗透压的数值,仅与一定量溶液中溶质的质点数有关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这些性质称为稀溶液的依数性。一般化合物稀溶液是理想的,而表面活性剂不同,其稀溶液中表现出极大非理想性,导致稀溶液与浓溶液有较大差异。(2)渗透参数:指溶液的(凝固点)冰点降低实验值与假设电解质完全电离成两个离子时的冰点降低值的比例。可表示各种依数性。4.增溶性。(1)定义:在溶剂中完全不溶或者微溶的物质,借助于添加表面活性剂而得到溶解,并成为热力学上稳定的溶液,这种现象称增溶性。,(2)具体作用:无机盐水溶液一般有“盐析”作用,即产生沉淀物,盐浓度增加,使其溶解有机物的能力降低,而表面活性剂加入,能增大有机物的溶解能力,从而起到增溶作用。同时碳链增增长,增溶作用提高。(3)应用:在染色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染料起到增溶作用,使染料的溶解度增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染色的进行。“干洗”中,表面活性剂在非水溶剂中对油污发生增溶作用,从而有效地去除污垢。(4)影响因素:表面活性剂结构、被增溶物质、温度(T,增溶。)由上分析:表面活性剂各种性质的突变都在一特定范围内,此浓度与转折点浓度相符。所以表面活性剂的溶液内部性质变化与溶液表面现象存在统一的内在联系。,复习:表面活性剂溶液性质随浓度而改变时,基本上所有性能在一特定浓度均会发生突变离子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界面张力(表面张力)随浓度变化的关系曲线。从图3-3中可知:浓度很稀时,水的表面张力降低很快,过了突变点,随浓度增加,表面张力基本保持不变。,第二节表面活性剂胶束形成及其结构特点,一、现象解释1.溶液浓度极稀时,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含量极低,此时溶液相当于纯水溶液,水与空气几乎直接接触,接近于纯水状态。2、随溶液浓度增加,溶液中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数目增加,而表面活性剂中含有亲水基和疏水基,所以就会被吸附到水空气的界面,空气和水的接触部分被空气和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和水的接触面所取代,使原来的空气和水的接触界面降低,导致水的表面张力急剧下降。水中的表面活性剂相互聚集,疏水基相互靠拢,开始形成胶束。3、当浓度再进一步增大并到一定值时,水的表面全部被一层表面活性剂的分子或离子覆盖,此时,表面吸附达最大值,而且表面上再也容纳不了更多的分子,将水和空气完全隔离,此时表面张力最低。,4、若再增加溶液浓度,不能提高表面吸附,而只是溶液内部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个数不断增多,使表面活性剂疏水机疏水基相互吸引分子缔合,亲水基朝外,与水相接触出现成团结构,使体系稳定。二、临界胶束浓度。1、定义: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形成胶束时的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用cmc表示。实验表明:cmc为一个窄的浓度范围,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值。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cmc约在10-310-2mol/L。2、重要意义:表面活性剂的cmc是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数据,表面活性剂的许多性能和应用条件都与cmc有关。如在表面活性剂cmc左右时,表面张力、渗透压、冰点、粘度、密度、可溶性、净洗力、光散射和颜色变化等性质都会发生显著变化,这个转折点浓度就是cmc。,三、溶液中胶束的形成。根据体系能量最低最为稳定的原则:1、当表面活性剂量极少时,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与水的作用力大于疏水基对水的斥力,使水中氢键结构重排,水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形成一种有序结构。图(a)2、为使其疏水基不被排斥,它的分子就不停转动,可通过两个途径寻求获得体系的稳定。(1)图(b):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留在水中,疏水基伸向空气,形成定向吸附层,从而降低表面自由能。(2)图(c):表面活性剂疏水基相互聚集,尽可能减少疏水基与水的接触,而降低体系的自由能。由于疏水基的相互缔合,势必让亲水基存在于缔合物表面,从而与水接触,促使整个体系的稳定,这种缔合即为胶束。如图(d),3、分类。(1)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胶束是由离子缔合而成的,且带电,称胶体电解质。(2)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胶束是由分子缔合而成的,不带电,不属于胶体电解质。因表面活性剂胶束均通过缔合而成,所以此溶液统称为缔合胶体或胶束溶液。四、胶束的结构形状。通过了解胶束形状,可以认识胶束的特性及其对界面的影响。1、在稀溶液中,胶束一般呈球状。2、在10倍于cmc或更大浓度的溶液中,胶束一般是非球状的。(1)此结构使大量的表面活性分子内疏水基与水接触面积缩小,有更高的热力学稳定性。(2)浓度更大时,形成层状胶束。,3、胶束的形成是表面活性剂为了增加体系的稳定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胶束表面呈正电荷或负电荷,使得电荷更加集中,即电荷密度大于单分子时的电荷密度。所以,当胶束靠拢时,势必造成体系自由能增加。这样,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胶束形成时,同时存在着体系自由能减小和增大的双重效果。(根据体系能量最低最为稳定原则。)所以,表面活性剂胶束形成的结构形状和大小必须使体系的表面自由能最小,才能形成稳定的热力学状态。4、胶束的形状与大小关系。(1)胶束大小胶束量:胶束相对分子质量/表面活性剂单体相对分子质量,也称胶束的聚集数,即:缔合或胶束的表面活性剂的分子数或离子数。(2)测定胶束大小(聚集数)的方法:光散射法、扩散粘度法、超离心法、电泳法。,第三节临界胶束浓度,一、临界胶束浓度1、定义: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或开始形成胶束时的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浓度只有稍高于它的临界胶束浓度时,才能充分显示其作用。2、Kafft点与临界胶束浓度的关系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转折点(Kafft点)对应的是温度,在此温度范围内,其溶解度就是临界胶束浓度(cmc)。3、结论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渗透作用因界面吸附,所以只要浓度稍大于cmc即可;而乳化、分散、增容和洗净作用浓度要大于cmc很多才显示效果。,4、测定临界胶束浓度(cmc)可通过各种物理性质的突变来确定,方法不同,值也差异,但突变点总落在一个窄范围内。二、表面活性剂化学结构和临界胶束浓度(内因)1、表面活性剂碳氢链(1)同系列表面活性剂在亲水基相同情况下,cmc值随疏水基的碳链增长而降低。(2)不同系列表面活性剂随C链增长,cmc下降的程度不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每增加一个C,cmc下降近一半。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疏水链每增加两个C,cmc降至1/10。两性表面活性剂每增加四个C,cmc降至1/100。,(3)表面活性剂疏水基,分子排列有序,cmc表面活性剂疏水链(非极性基团)如有支链,则支化度,cmc。疏水链含有不饱和键时,cmc。疏水链中引入极性基团,cmc程度不同。亲水基处于疏水基链中间,cmc。疏水链中的H被F取代时,cmc,特例末端的H被F取代。2、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同类型表面活性剂亲水基的亲水能力,cmc,影响不大。cmc比较:两性表面活性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3、反离子的影响。反离子对表面活性剂cmc值影响不大,但假如反离子本身就是表面活性剂离子,则对cmc明显,且随反离子疏水基,cmc更明显。例:25C12H25N+(CH3)3Bcmc为1.610-2molL-1C12H25SO4Na+cmc为8.110-3molL-1C12H25N+(CH3)3C12H25SO4cmc为410-5molL-1表面活性剂反离子对于表面活性剂胶束形成有了强烈促进作用,它使表面活性剂的cmc。,二、外界因素对表面活性剂cmc的影响。1、温度通常:T,cmc,但至最低值后,T,cmc。T,分子动能,分子距离,亲水性,有利于胶束形成,cmc。但T进一步,不但亲水性,而且疏水性,胶束碰撞加剧,不利于胶束形成,cmc。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cmc最低值所处温度是不同的。(1)离子型表面活性剂:Krafft点温度,cmc。(2)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溶解度,甚至转为不溶于水的浑浊液,此时温度称“浊点”,浊点以上不溶于水,浊点以下溶于水。在浊点温度以下,T,cmc,且疏水基C原子数,cmc越显著。,2、电解质通常: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无机电解质,使cmc。这种倾向: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非离子型(1)阴离子对表面活性剂cmc程度次序为:1/2SO4F-BrO3-Cl-Br-NO3-I-CNS-(2)阳离子对cmc下降程度次序为:NH4+K+Na+Li+1/2Ca2+,3、有机物(1)极性有机物:高碳醇类和酰胺类,它与表面活性剂胶束结合而影响cmc。碳链,cmc。醇类烃基大小和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大小相当时,cmc下降至最低值。(2)较大浓度时才对cmc影响的有机物:如尿素、低碳醇等。它通过改变水与胶束、水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而影响cmc。醇类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mc的影响与离子型相反:醇的加入,cmc。4、PH值。PH值对两性表面活性剂的cmc影响较大,试验表明:pH,cmc。,作业:1、画出表面张力随浓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并简单解释此变化规律?2、临界胶束浓度的定义及其表示符号?3、根据能量最低体系最稳定原则,表面活性剂的分子在溶液中如何寻求稳定的?,第四章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本章主要讨论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对一般性能的影响,而分子的化学结构对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渗透、分散、乳化、增溶等应用性能和在染整工业中应用性能的影响,在以后学习的各章中详细讨论在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大大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提问),表面张力降低可用两个概念表示:效率、效能。,第一节表面张力的降低,一、效率1、定义:即降低溶剂表面张力至一定值时,所需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一般用使表面或界面张力降低210-4N/cm时溶液体相浓度的倒数对数作为衡量表面活性剂的效率量度,用C20表示。表面张力单位mN/m。单位转换:210-4N/cm=210-4103/10-2=20mN/mC20=lg(1/c)=20=-lgC=20此式表明:所需浓度,则效率;浓度,效率。2、影响效率高低的规则(1)增加疏水链的长度,亲水链相对,亲水性,浓度,效率。(2)疏水基支链或不饱和键存在时,(cmc)浓度,效率。(3)亲水基接在分子中间,浓度,效率。(4)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亲水基有效电荷,浓度,效率。水合度低(浓度低)的反离子,可使效率。加入强电解质,表面活性剂更易自相内迁移至表面,浓度,效率。(5)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稀醚,-(OCH2CH2)n-n为氧乙稀数目,n,浓度,效率。二、效能1、定义:能使表面张力降低到的最低值,是一种能力。在临界胶束浓度时,溶液的表面张力通常最低,所以用cmc时的表面张力值量度(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的)效能,用cmc表示。,2、影响效能的规则(1)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疏水基的内聚能越低,可达到的表面张力越低,即效能越高。(2)表面活性剂溶液电性质的影响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电解质,由于双电层的影响,使得效能增加。(3)表面活性剂分子在界面上所占面积的影响表面活性剂分子在界面上所占面积,在溶液中浓度,表面张力,效能。,在表面上平躺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对降低表面张力的效能硅氧烷基脂肪烃基的芳香烃基芳香烃基含有弱亲水基的烃基注:同一类型疏水基,基疏水性不同:一般分子量大的疏水性分子量小(1)脂肪烃:疏水性强弱:烷基环烷基稀烃芳香烃(2)相同烷烃:CF3CH3CH2,第四节疏水基与其性能的关系,2、性质:由于疏水基的疏水性差异,计算HLB值会有误差。所以使用表面活性剂时,一般除了解表面活性剂种类及亲水基外,还指明疏水基种类。通常疏水基结构与物质的结构相似,才有好的效果。二、疏水基支链与表面活性剂的关系。已知:支化度升高,cmc上升,表面张力下降,良好的润湿渗透性,但去污力降低。亲水基处于分子中间,cmc上升,表面张力下降。亲水基处于分子末端,cmc下降,表面张力上升,去污力好,但润湿、渗透性差。疏水基的主要种类按疏水性强弱排列如下:(1)氟代烃基:(2)硅氧烷基:(3)脂肪烃基:(4)带有脂肪烃基的芳香烃基:(5)芳香烃基;(6)含有弱亲水基的烃基,第五节表面活性剂分子大小对性质的影响,复习:表面活性剂亲水基和疏水基对其性质的影响。一、表面活性剂的分子大小对其性质的影响(比较显著)一般经验:1、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其润湿性、渗透性较好。2、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其洗涤作用,乳化、分散性好。例:烷基硫酸钠类表面活性剂:润湿渗透性:C12H25SO4NaC14H29SO4NaC16H33SO4Na洗涤作用:C12H25SO4NaC14H29SO4Na含聚氧乙烯结构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原因:亲水基不同,多了,而其在水中以锯齿形式存在,使占有更大空间,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插入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变难,使插入后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静电效应减弱,(胶束间相互斥力下降)更易聚集,使其与水结合力下降,浊点提高程度下降。所以表面活性剂复配混合技术在实际中应用作用较大。,第五章添加剂对表面活性剂溶液性质的影响,在实践中发现,一种表面活性剂中,加入另一种表面活性剂或其他添加剂后,其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能会发生显著变化,而这些变化又正是原表面活性剂所不具有的。(协同效应)因为往往合成表面活性剂的原料不可能很纯,有时是同系物有时是混合物,而且合成反应中会有副反应引入杂质;目前人们经常使用添加有各种物质的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技术。,P99如:上海美加净低泡洗衣粉,其配方(份):10份LAS;4份聚醚;3份皂片;6份水玻璃;20份基硝;38份三聚磷酸钠;1.4份CMC(羧甲基纤维纳);0.1份增白剂;3份对甲苯磺酸钠;一定量的水。因此,添加剂对表面活性剂溶液性质的影响及表面活性剂混合对溶液性质的影响有着理论和实践的意义。本章将重点讨论添加剂对表面活性剂溶液性质的影响。,一、同系物碳链长度对其性质的影响一般表面活性剂商品都是同系物的混合物。同系物分子结构相近,只是碳原子数差异,使得表面活性剂等各种物化性质介于各纯化合物之间。疏水基碳原子数增加,疏水性增强,亲水性减弱,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排列容易,使表面张力下降,表面活性提高,cmc下降。二、图例分析1、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同系物的混合。,第一节同系物对表面活性剂溶液性质的影响,以两组分为例,混合物的表面张力,cmc皆位于单组分之间。如图5-1,图5-1,混合液的cmc实验值和理论计算值一致。结论:混合物中较高活性的表面活性剂在混合胶束中比例较大。X小时,cmc较小,表面吸附容易,表面活性高的在混合胶束比例大。X大时,cmc较大,表面吸附困难,表面活性低的在混合胶束比例小。2、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同系物的混合类似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三、cmc的表面张力与浓度的关系1、cmc以下时通过实验数据从纯组分求得混合液的表面张力曲线。2、cmc以上时最终求得表面张力曲线其计算与实验值一致,但仍有偏差。从理论和实验结果分析,表面活性剂混合液的表面张力均介于各单体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之间。同系物混合可近似为理想溶液,其他方式的混合物有偏差。,复习:同系物对表面活性剂溶液性质的影响导入:无机物的影响一、无机盐对表面活性剂溶液性质的影响表面活性剂配方中加入大量的无机盐。如在织物印染加工中,溶液内常含大量的无机盐。原因:加入无机盐后,其溶解性较大,使表面活性剂与水的作用下降,在界面上吸附提高,表面张力降低,表面活性上升。二、无机盐对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影响,第二节无机物对表面活性剂溶液性质的影响,1、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由经验式:A,B常数Ci与表面活性剂反离子浓度性能相同的无机盐电解质浓度。Ci上升,cmc下降。原因: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加入无机盐,与反离子具有相同性能的无机盐离子促使表面活性剂离子端间电性相互作用,又由于双电层的影响,离子间同电荷斥力下降,容易形成胶束,促使表面活性剂缔合为胶束,胶束聚集数增加,cmc下降。,图5-2是电解质对表面活性剂张力的影响。浓度,表面张力。原因:cmc,容易在界面形成吸附,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图5-3是表面活性剂在棉布上吸附量的变化。无机盐浓度,吸附量。,原因:cmc,吸附容易,吸附量。但如果无机盐浓度过量,使得胶束间斥力更小,从而不利于乳液的稳定性。注意:对同一种表面活性剂,不同反离子会有不同的cmc,由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电荷性起主导作用,所以无机盐的影响显著。2、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由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无电荷起作用,所以无机盐影响较小。当无机盐浓度低时,几乎显著变化。,当浓度大时,表面活性的改变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但表面张力明显变化。P107表5-2回忆电解质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浊点的影响。因无机盐的加入,使其与水强作用,表面活性剂与水脱离,氢键作用下降,浊点。随着无机盐浓度,浊点的更多。结论:无机盐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影响与离子型不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蔬水基团的“盐析”或“盐溶”受其作用,“盐析”更易形成胶束,cmc“盐溶”不易形成胶束,cmc。,第三节极性有机物对表面活性剂性质的影响,复习:同系物、无机物对表面活性剂溶液性质的影响。导入:极性有机物对其性质的影响。一、表面张力最低值现象表面张力低于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所能达到的表面张力的情况。表面张力最低值现象出现与否,往往被看成是表面活性剂纯度的一种量度。所以少量有机物质的存在,能提高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常出现溶液表面张力最低值现象,(使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更易形成胶束,使cmc下降),原因:在合成表面活性剂时,未反应的原料或副反应产物,使表面活性剂商品中含有少量有机物,产生表面张力最低值现象,使溶液性质产生显著变化。例:洗涤剂中添加CMC、短链的烷基芳基磺酸盐、尿素、低级醇类等。二、极性有机物的影响(一)醇对表面活性剂的cmc的影响。1、脂肪醇,其影响的一般规律是:随脂肪醇碳链的增长,影响提高,但碳链长度受其溶解度的影响。浓度较低时:随C链的增长,当同浓度时,cmc下降的多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影响:若碳链继续增长时,脂肪醇碳链与表面活性剂相接近时,这时两者作用类似表面活性剂的混合(协同效应),使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好的性能,在表面定向排列更容易。当低级醇浓度较大时,cmc随浓度而上升。,原因:低级醇浓度增加时,溶剂性质发生变化,使未缔合的表面活性剂溶解度上升,cmc提高。cmc随醇浓度增加,先下降后升高。原因:低浓度时,醇参与了胶束的形成,cmc下降,而高浓度时,水与醇形成氢键,破坏了水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胶束形成困难,cmc上升。2、强极性或水溶性的有机物(1)尿素、乙二醇等。cmc随有机物浓度上升,而增大;在溶剂Na2S2O3中加入尿素:(2)糖类、环己六醇,cmc随其浓度上升,而减小。得出:凡增加表面活性剂cmc的这类极性有机物,也能使得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提高。,在实际生产中,常用这类物质作助溶剂。(二)醇对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的影响醇与表面活性剂疏水基有类似结构时,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较高时,随其浓度上升,表面张力提高。原因:醇参与了胶束形成,不易产生表面吸附。(三)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实际应用中,表面活性剂往往和某些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复配使用。如:洗涤剂配方中,常加1%-2%的羧甲基纤维素,作为洗涤过程的污垢分散剂。1、其与表面活性剂结合方式中性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施肥电解质,与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碳氢链间的疏水结合,高分子化合物的疏水性,越易与表面活性剂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其性质。,原因: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或发生了大分子“吸附”表面活性剂分子,溶液表面性质随浓度的变化曲线出现两转折点。2、其与表面活性剂的加溶性加溶性:溶解表面活性剂的能力。目前许多表面活性剂均含有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尤其棉布精练剂。3、其影响表面活性剂的规律总结:高分子疏水性较强,相互作用越大;表面活性剂与高分子电性差异较大,相互作用较强;表面活性剂的碳链增长,相互作用增加。,一、非离子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和协同作用,复配技术被广泛应用。1、定义:复配技术指在一种表面活性剂中,加入另一种表面活性剂,其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能发生显著变化,而这正是原表面活性剂所不具有的技术。2、在两元混合体系中存在协同效应的条件:(1)表面张力降低效率。(2)形成胶束浓度。(3)表面张力降低效能。,第四节不同类表面活性剂对溶液性质的影响,MJRosen用表面活性剂的摩尔分数和溶液相浓度(获得给定表面张力降低所需的溶液相中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极小浓度)提出了判断条件和计算式。3、影响协同效应的因素。(1)阳离子聚氧乙烯体系中,EO增加,协同作用更强烈。(2)随电解质增加,协同效应可能下降。(3)疏水基相同的各表面活性剂中,协同作用大小:聚氧乙烯类非非聚氧乙烯阳聚氧乙烯阴0,液体才能润湿织物,进入毛细管。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在固体表面发生吸附,改变固体表面性质;提高液体润湿能力。由于水有相当高的表面张力(72.6),不易润湿固体表面,为了使水能自动对固体进行润湿,需要在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改变体系的界面张力。3、习惯上将=90定为润湿与否的标准,表示润湿性能好坏。,1、分子结构的影响。(1)疏水基。直链烷基表面活性剂:亲水基的末端,C812润湿性最佳。相同的亲水基,碳链,HLB,HLB715润湿性最好。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纯品润湿性最佳,实际上碳原子数在916时也是有效的润湿剂,但浓度需在0.001mol/L以上才为有效,碳原子数低于9时润湿性能不佳。支链烷基苯磺酸钠直链。2-丁基辛基最有效。润湿剂拉开粉。,第二节影响润湿作用的因素,(2)亲水基。亲水基在分子中间的润湿性处在分子末端的。引入第二个亲水基。不利于润湿作用。对于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710时润湿性最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上海二手车买卖合同样本
- 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护理
- 2025年企业设备借款抵押合同专业版范本
- 2025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卷(带答案)
- 白头粉刺的临床护理
- 缩鼻翼的临床护理
- 新质生产力绿色转型
- 浙江国企招聘2025浙江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有限公司招聘1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合同范本】简易劳务合作协议模板
- 《2025项目工程物资采购合同》
- DB64++1996-2024+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初中八年级数学课件-最短路径-将军饮马问题
- 信息论与编码期末考试题(全套)
- 医院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章程
- 废弃物管理制度范本
- 房地产销售价格优惠申请表-
- 绿化自动滴灌系统施工方案
- 处理突发事件流程图
- 第十二讲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PPT习概论2023优化版教学课件
- 2023年梅毒诊疗指南
- 医疗卫生系统招聘《医学基础知识》备考题库资料宝典(核心题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